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薛涛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薛涛是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杰出代表。他的创作以现实主义为审美旗帜,以脚下的东北黑土地为创作资源,以诗性为最高艺术指向。薛涛笔下的儿童文学世界具有某种典型性,这既是解读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东北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极佳文本,也是解读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审美创造的一个代表性文本。本书收录的就是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名为《薛涛作品精选》,含有短篇小说17篇。

内容推荐

《儿童文学》杂志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杜重要的期刊之一,现已走过了48个风雨春秋。2009年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大关,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第一刊。

《儿童文学》杂志以发现、扶持新作家为己任,以发展、壮大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为使命,48年来培养了几代作家,是儿童文学作家成长的摇篮。

为了向广大读者力推一批批拥有雄厚创作实力和市场潜力的中青年作家,拓展《儿童文学》书刊出版基地。儿童文学出版中心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活动。中少总社为此专门设立儿童文学原创基金,举全社之力培养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家队伍。

首届“《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评选揭晓,他们是——三三、黑鹤、薛涛、杨老黑、韩青辰、殷健灵、汤汤、翌平、李丽萍、张牧笛。本书就是其中一位入选作家的作品精选,名为《薛涛作品精选》,含有短篇小说17篇。

目录

自序

花舍邮局

天空之城

坐在红滩上的小瓦

钟声不止

最后一只狍子

猎手

蓬镇纪事

如歌如诗

小车站

护林员的春天

末班车

海爸爸 蓝房子

火车远去

稻场笛声

蓝飘带

迷航

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

试读章节

车前草、野山菊、蒲公英……小菊知道它们的名字。它们的名字比她的同学们的名字好看,他们有了英文名字以后情况也未见改观。Jong,Coc03,也不知是什么意思。小菊的同桌叫Six,这很简单,因为他有两次期末考试都排名第六。大家公认顶属这个英文名字最土。

小菊一点儿都不时尚,没给自己取英文名字,反正她偷偷地就管自己叫小菊了。没人知道小菊为什么叫小菊。Six认为这名字超凡脱俗,不过要是写成“小Ju”就更好了。小菊没有接受Six的建议。小菊觉得,名字不但要好听更要好看,汉字就是比英文字母好看,并且含义丰富。

小菊隔一段时间要乘公共汽车去一个地方办她的私事。

小菊给那地方也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花舍。因为那里住着许多花草,是花草们的集体宿合。就这么简单。简单是简单,小菊却把这名字当成得意之作。

去花舍的路程非常远。从学校门口乘2路汽车大约六分钟后在少年宫站下车,再换乘11路,苦熬十五分钟就到了它的终点——西车场。这里似乎是所有公共汽车的终点站。那么多公共汽车在不同的街道钻来钻去最终都来到了这里,停一会儿再慢腾腾无所事事地开出去。小菊相信,全班三十六名学生,包括所有科目的老师,没人知道那些塞得满满的汽车最终都去了那里偷懒。

去西车场,小菊的书包里除了书、本、文具盒、一些卡片外,还有几封信。小菊来西车场就是寄这些信的。

在终点站下车时,小菊差不多每次都是最后一位乘客了。只有一次例外,小菊多了一位执著的旅伴,一直陪她到了西车场。他不时地歪头看看小菊,他和小菊的疑问其实是相同的:这一站不可能再有乘客的。

“你也在这里下车?”

小菊也歪着头,拍拍书包:“我?来寄信。”

旅伴莫名其妙地瞧着小菊:“没听说这里有邮局啊!”

小菊只是朝人家微笑一下,十分钟时间是解释不清这个“邮局”的来历的。这个邮局从前只给一个人办过一次业务,现在归小菊一人专用。

一年前,小菊背了一书包的信,在11路汽车上傻坐了很长时间,一直坐到汽车不能再往前行驶。嘟!嘟!汽笛善意地催着车里唯一的乘客下车。小菊抬起头,泪眼婆娑地偷窥了一下四周,才觉得恍如隔世。前面,司机正朝她挥着一只脏手。这只脏手刚刚修理过汽车。

“我知道你不想来这地方。你是不是迷路了?跟我说说,行不?”

小菊一听这话,竟然有了一吐为快的念头。开始,她有点儿激动,但很快就可以用平静的口气讲她的事情了。关于她的这个故事,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听众。

小菊讲完那一切,说不出的超然和解脱,简直是“四大皆空”。

小菊索性从书包里拿出那些信:“随便看吧,都是我临睡前写给他的,不写出来我根本无法入睡。我试过两次,绝对睡不着,第二天早上脸色苍白,像用了失效的化妆品。”

说到这里小菊凄然一笑。

“你的隐私啊……还是不看吧。”

“你已经知道不少了。再说,我同意的。”

“那我只看一点儿。”

他只拣出两页细细看了,然后叹了口气,却故做轻松地看着小菊。也没说什么,还下意识地看了看车窗外的天空。这里是城外了,天空格外空旷,一只白色的海鸥在天边孤寂地飞来飞去,似在寻找什么。

“我一直决定不了是不是该去邮局寄给他。其实也不用那么麻烦,我是他的科代表,趁送作业的机会悄悄放在他抽屉里就行了。只是他的抽屉没有锁,我的信放在那个不安全的抽屉里又绝对不行……”  小菊一气说下去,几乎没有停顿。大概是刚才的伤感损耗了体力,说完这段话,小菊感到有点虚脱,就像夜里失眠只睡了·会儿,醒了没有多少力气。

他一直看着小菊,然后把信小心地还给小菊:“瞧瞧,我还是把它弄脏了。”

确实有两枚黑黑的指痕清晰地印在上面。那些纸,是小菊从一个印制考究、飘着淡淡花粉香气的日记本上取下来的。她从本子的脊背上设法抽出一根装订线,那些漂亮的纸便像花瓣儿一样散开了,成了小菊的信纸。现在它被弄脏了,小菊有些不舍,可是并没有说什么。她想好了,回去她会取干净的纸另外誊出一份。现在这份原始的她也留着,与复制的放在一起。

“怎么说呢?”他似乎想说出他的见解。

“其实不该给你增加负担。”小菊收好信纸,重新装进书包,“我看我还是坐你的车回去吧。我是不是有点儿傻?”小菊故做轻松地笑着。小菊知道她该转移话题了,否则这样的尴尬将断送刚刚找到的默契。

“然后呢,还是写下去,也不给他看?”他问。

小菊说:“谁知道呢?只是这些信没有个去处我不甘心。”

他挥了一下脏手,说:“干脆我带你去那个地方吧,顺便讲讲我的故事,听完说不定你能给它们找个去处。”

他把汽车倒过来开过去,最后在停车场某个位置停好。看样子那里是属于它的位置。

出了西车场,他沿着铁篱,踏着一条铺着黄色铁锈的小道摸索着走。小菊像小狗一样乖乖跟在他的身后。这一带散乱地堆着一些废弃的铁家伙们,铁锈的腥味刺激得小菊直想打喷嚏。凭直觉,他是值得信赖的,只是没想到他说的去处竟然如此糟糕。

“这地方大概不怎么样。我不去了。”

“到了,就到了。”

小菊一抬头才发现她已经来到一个特别的“去处”了:在那堆废铜烂铁的边缘生着一片花草。于是,这片死气沉沉的地方有了生命的气息。

小菊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去处”。

小菊一直在找一个可以供她想心事的地方呢。她试过校园东北角,那里是整个学校最理想的位置了,可是坐在那里仍然可以听见大喇叭播送通知什么的。反正小菊后来也没有找到理想的安身之所。

他开始说出那些花草的名字了,边说边指点着。车前草、野山菊、蒲公英……

暮春,正是它们花枝招展的季节,一枝枝一朵朵鲜亮亮地闪耀着不俗的光彩。要不是怕压疼它们的胳膊腿,小菊真想在它们身上躺一会儿。

P1-4

序言

捕鸟人·挖井人

薛涛

平时,我除了乱翻书、写东西外,愿意到处走走。我喜欢一边行走一边完善我的书。

旅行的妙处就在于经常能遇见奇人怪事。

辽河人海口有一个小岛,轮渡把对岸与鸭岛连接。我喜欢买一张船票,乘轮渡去岛上闲逛。在岛上我遇见一个怪人,他痴迷地叼着烟正把一张渔网支起来。不就是要晒网嘛,居然还要方方正正地支起来,不免夸张了。他的气质跟普通的渔民没有两样,这种“很小资”的晒网方法跟他的气质实在不搭界。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扔了烟卷扭头告诉我,他要在这里张网捕鸟。这样一说,我更糊涂了。这无异于守株待兔嘛。鸟在天空自由飞翔,何必非要撞到你的网上呢?荒唐!过了几天,我又坐渡轮去岛上闲逛,又想到那个古怪的捕鸟人——我猜他早就失望地收网了吧。就凭那么一张不大的网,就凭一个低得近乎为零的概率,他早该玩别的去了。我幸灾乐祸地溜达到结网的地方,一看,那张网还在,那位先生也在。这还不算,他的网上刚刚来了不速之客,他正不慌不忙地握住那只鲜艳的鸟,轻轻转移到精致的鸟笼里。

我凑过去问他:“你就凭这张网,能捕多少鸟啊?”

他淡然一笑,回答说: “天上的鸟不都是咱的。是咱的,它会自投罗网;不是咱的,咱也不去强求。咱只管把网支在这儿,只管它立得住,风吹不倒它。”

捕鸟人的做法让我想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

我敬佩这样的作家——他不怎么把时间用在“网罗”读者上,他更像那个张网捕鸟的人,只管张网,并保证他的网是一张结实好用的网,还要立得住,即使是疯狂的海风也吹不倒刮不烂。做完这些,作为“捕鸟人”的他就算完成了全部的工作。接下来,就安心等待那只属于他的鸟飞过来撞上来,心甘情愿被这张网挂住。

在作者、出版者、推广者“合谋”的年代里,我更看重这种从容淡定的态度,这个态度里有作家的本分。我并不打算用这样的观点去影响别人。我只以此自省、自律,做一个本分的“捕鸟人”,为属于我的那几只鸟准备一张结实的网,并让它立得住。

旅行的妙处很多,除了能遇见奇人怪事,还可以信马由缰地回忆。

我的家乡在辽宁北部的大平原,那里的人们打井取水。有一年,我们搬到哈大公路旁的新家。父亲很能干,为新家置办了很多家用,最后就差一口水井了。打井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父亲去很远的地方请来一位打井专家做场外指导。打井专家一番测量,然后抄起棍子在院子里划出几米见方的地界,说:“就这里,挖吧。”父亲马上喊上几个人挥锹便挖,他们渐渐被那个垂直向下的深洞吞没了。我怀疑父亲他们已经接近了地狱,可是不见有水渗出来。父亲泄气了,他的声音从地狱深处冒出来。他喊道:“我看换个方向吧,这地方没有水。”父亲的提议得到所有旁观者的赞同,却遭到了专家的否定。他朝地狱深处喊道:“深度不够,换方向也没有用。深度够了,自然会有水。”父亲只好继续挖,只一锹下去,水竟然涌出来了。

听说“挖井”还是某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可见挖井的事情里面藏着道理。

我不再讲那些婆婆妈妈的小事了。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儿童文学的深度。深度在文学领域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可是在儿童文学领域却常常被规避。大家好像患上了某种病魇:一谈深度(人性的深度、个性体验的深度、哲学的深度),就像做了亏心事,马上吞吞吐吐语焉不详了。在这个领域谈深度是很难的,难就难在那最后一锹上,一锹下去,也就成了。而这一锹的背后,是勇气和耐心。我真希望有一天,写书的人们和读书的人们都不把“深度”跟“儿童本位”、“读者本位”对立起来,然后大大方方谈它,甚至大谈幼儿文学的深度,甚至大谈儿童文学的哲学深度。一百年了,中国儿童文学已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深度。在未来的许多年里,还须把这口井深挖下去。

“金作家”是一个高贵的称谓。我遇见的捕鸟人、我想起的打井人,才是配得上“金作家”称号的人啊。

现在,我被赋予这样的称谓,就好像在说我的创作具备了类似品质。可是,我哪里敢领受这样的荣誉呢。于是我就想,这个称谓大概是对一种态度的评价,也就是说,我即便不具备黄金的品质,至少是具备了那样的态度。

我坚定地秉持着那样的态度,用心伺候文字,并努力让它们具有黄金的品质。

不过我选出这些文字呈现给你们,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我不敢偷懒,像捕鸟人那样结网,像打井人那样深挖。请相信我,给我加油吧!

是为序。

后记

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杰出作家的最佳选本

薛涛当选“金作家”,并为薛涛的书作跋,于我是一件愉快的事。

薛涛的名字与唐代女诗人薛涛相同,成都望江楼公园至今还有相传薛涛汲水制作诗笺的“薛涛井”。因此关联,有人便误为薛涛是一位女作家(我曾在《中国图书评论》上见到有文章把薛涛归为女作家门下)。而其实,当代薛涛是一位浓眉大眼、长得棱角分明的东北男子。与薛涛相遇几乎全是在会议上,私下交谈不多。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次会议:一次是在2005年5月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召开的原创儿童文学研讨会。薛涛在会上有一个发言,力倡中国儿童文学的民族文化精神,对时下某些儿童文学评论一味鼓吹“一切都是西方好”提出质疑,引起与会者的很大兴趣。再一次是2006年12月6日,在北师大文学院励耘学术报告厅与我的研究生进行座谈,薛涛讲得最多的是生命意识与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一位正在走红的年轻作家,面对红尘滚滚的语境,不谈青春、时尚、外国,却大谈民族文化、生命意识,似乎有点儿“另类”。这就是薛涛,本色的薛涛,薛涛的本色,一位有着自己坚执的文学理想与美学追求的作家的本真颜色。

从代际关系考量,薛涛属于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中国儿童文学五代作家”的观念:“综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时代规范与审美嬗变,我们大致可以将儿童文学作家分为五代。第一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文学启蒙的一代,代表人物有叶圣陶、冰心、茅盾、郑振铎等。第一代主要是开创之功、奠基之功,而且一开局就是大手笔。第二代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战争环境中革命和救亡一代,代表人物有张天翼、陈伯吹、严文井、贺宜等,他们用文学直接切人现代中国的社会形态和革命救亡等时代命题。第三代是共和国‘十七年’运动语境中的一代,代表人物有金近、任大霖、任大星、葛翠琳、洪汛涛、鲁兵、任溶溶以及柯岩、孙幼军、金波等。他们创造了当代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生产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同时在文学配合‘中心’、‘运动’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着痛苦的探索与民族化追求。第四代是经历过‘文革’、‘上山下乡’,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一代,代表人物有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黄蓓佳、班马、董宏猷、周锐、冰波、郑春华等。他们的特殊人生经历铸就了他们对儿童文学的文化担当与美学品格的执著坚守。无论是‘追求永恒’还是‘感动当下’,他们都在努力地践行着用文学塑造未来民族性格、打造少年儿童良好的人性基础。第五代作家大致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成名,如今正在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具创造力、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群体。”与前几代作家相比,第五代作家具有明显的年龄优势(多为70后)、知识优势(多为高学历)、信息优势(网络写作)与创作自由度(如“自由撰稿人”)。但同时也“容易滑向市场化的写作,容易浮躁,缺乏精雕细刻,因而和20世纪80年代那种具有使命意识的写作有一定的距离”。我关于“五代作家”的观点引起儿童文学界的热烈反响,我对“第五代”作家的批评似乎也产生了一些作用。第五代是新世纪儿童文学的希望与未来生力军。正确认识、理解和评价第五代,无疑是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任务,尤其是对第五代中的代表性人物的批评和研究。

东北的薛涛正是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中的杰出代表。说薛涛是“代表”,这不仅因为他是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世纪长城”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入选作家中年龄最小的“70后”,是新一届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而且更是因为他本身的创作成就及其作品内涵的深刻度与想象的广阔度。薛涛属于“70后”,但其创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引起了儿童文学界的关注,他那篇描写农村孩子溺水悲剧、亡者父亲最终化报复为宽容的小说《河澡》,由《儿童文学选刊》1995年第1期选载,这篇小说的思想深度与短篇艺术的精巧结构,使儿童文学界对薛涛产生了兴趣与期待;同时,这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薛涛未来创作的指向与追求。以我之见,薛涛文学创作的特点,集中在以下数端:

以小说为主攻目标。薛涛写小说,也写童话、散文、诗歌,甚至写评论,其中都有不俗的表现(如长篇童话《在魔镇度假》、获冰心奖的组诗《小猪的诗意冬天》)。他的创作激情如井喷一般高涨,但始终将主攻目标锁定在小说上,已经出版十余种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一个作家应有一种主打的“看家艺术”,这是艺术成熟的标尺。  以现实主义为审美旗帜。薛涛的小说既有现实主义题材,也有纯粹沉浸于幻想王国的浪漫演绎(如《鸟孩子》),甚至是古老神话的现代抒写(如《夸父与小菊仙》等“山海经新传说”三部曲),但他写得最成熟、最成功、最能体现出他对小说审美追求与艺术功力的还是张扬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如《随蒲公英一起飞的女孩》、《白鸟》等,前者曾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02年)。

以脚下的东北黑土地为创作资源。品读薛涛的小说,有一股凌厉的东北风扑面而来。薛涛深爱他脚下东北这块黑土地,自觉地汲取着东北地域文化的营养,奔腾的辽河,渤海湾的城市季风,黑土地上的乡村风情、民俗细节,深深地植入薛涛的小说之中并进而内化为小说的独特风格。

以诗性为最高的艺术指向。小说中的“诗性”,既是指作品内在的思想、哲理、精神、格调,也包括作为“艺术品”的想象、结构、语言、意境。作为儿童文学中的小说,童心、诗心与慧心是建构小说“诗性”的精神基础。薛涛的小说,让人感受到“诗性”的高度与舒适度。薛涛小说的出现与存在,有力而有效地纠正了“第五代”作家群的某种轻与浮,使第五代的文学有了阳刚、力量、思想、硬度与深刻性,促使评论界对“第五代”刮目相看。从某种意义说,薛涛的创作承袭了“第四代”作家的文化担当意识与审美承诺,是“第五代”作家中具有“思想”与“品质”的行动者。薛涛笔下的文学世界具有某种典型性,这既是解读改革开放30年来东北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极佳文本,更是解读“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_个代表性文本。

祝贺薛涛,祝贺薛涛最新的作品选本出版。祝愿薛涛的创作更上一层楼,再创佳绩。

书评(媒体评论)

我担任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的评委,每次读到薛涛的参评之作,都不禁动容。他那一系列描写未成年人现实生活的小说,大都氤氲着真挚、优雅、温馨的情感,即便怀有淡淡哀伤,也无不纯净而高尚。

——原《人民文学》副主编 崔道怡

纵观薛涛的作品,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薛涛儿童文学创作的风格一诗意、神奇的幻想,对于美的追逐,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 裴云乔

到现在还记得《蓝飘带》的作者是薛涛,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盲人女孩、小武和老猫。这只是一篇短篇小说,可对我而言,它比我看过的很多长篇小说还要厚。读了不下百遍,最后可以将整篇文章复述下来。

——读者 蓝衣刚多尔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薛涛作品精选/儿童文学十大青年金作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01330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5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7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