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雷本想在墨西哥革命前夕通过倒卖军火发大财,结果不幸落入联邦调查局的手中。为了豁免罪责,雷本答应服从联邦调查局的指挥,把军火运到墨西哥油田去。于是,一次冒险之旅便开始了……
波士顿·德兰的《暴徒信条》是一部以阴谋与堕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它揭开了主人公抛妻弃子的伤疤,展示了战争的教义,道出了美国干预墨西哥革命的真正目的——石油。
图书 | 暴徒信条 |
内容 | 编辑推荐 罪犯雷本想在墨西哥革命前夕通过倒卖军火发大财,结果不幸落入联邦调查局的手中。为了豁免罪责,雷本答应服从联邦调查局的指挥,把军火运到墨西哥油田去。于是,一次冒险之旅便开始了…… 波士顿·德兰的《暴徒信条》是一部以阴谋与堕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它揭开了主人公抛妻弃子的伤疤,展示了战争的教义,道出了美国干预墨西哥革命的真正目的——石油。 内容推荐 1910年,大革命即将来临,墨西哥到处都充斥着各种军事力量。在这种氛围下,雷本这样的犯罪分子便获得了绝佳的机会。一辆满载军火的卡车一路颠簸从谢拉布兰卡驶来,雷本的买卖来了。这样一车军火很容易便能倒手卖给那些资助杀戮的团伙。 但是雷本的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很快,他就在美墨边境落入了调查局的手中,调查局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豁免的机会:按他们的预定计划把这车军火运到火墨西哥油田去,但是一路上要服从约翰?卢尔德长官的指挥。雷本别无选择,只得同意。然而雷本一直没能认出那个卢尔德长官就是他记忆深处的那个人。 随着雷本与卢尔德深入犯罪团伙的老窝,一步步揭发这个革命的核心部分的犯罪网络,他们的沙漠之旅很明显被推向了一种毁灭,而且不可篡改的历史与无人能改的宿命一直潜伏在罪犯与长官之间。 《暴徒信条》是一部以阴谋与堕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它揭开了主人公抛妻弃子的伤疤,展示了战争的教义,道出了美国干预墨西哥革命的真正目的——石油。 《暴徒信条》由波士顿·德兰编写。 试读章节 他在斯开普顿(Scabtown)出生的那天林肯恰好在福特剧院(Ford’s Theater)遇刺。在这个小镇上,赌博声不绝于耳,房屋破烂不堪,醉鬼和赌徒常常蹚过那条窄河,从德克萨斯的麦卡维特堡(Fort Mackavett)到这边来。 他在六号酒吧后面的一家妓院长大。母亲是个妓女,不知道父亲谁,但肯定是她床上的众多客人之一。在这个孩子9岁时,一起持刀抢劫案要了母亲的命。 他把几块破木板简单地拼凑在一起,做了个木箱子,在临河的树下开始了他住在箱子里的生活。为了生计,他给人扛泔水,担啤酒。对他来说,只要有活儿干,就无所谓卑贱,无所谓困难。靠帮军医照顾有救的患者和没救的病号,他倒也平安度过了瘟疫之年。 死亡吓不倒他,而且死人身上那种浓烈的腐臭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如同自己出生的那片贫瘠的土地,他的内心也充满了敌意和焦灼;如同自己出生的那条狭窄的街道,他的灵魂也被那里居民的一言一行浸染着。 独自蜷缩在自己小小的窝棚里,只有一条破旧的毯子陪伴着他。他的梦想令人费解,而且常常浸满了悲伤。他的童年被现实腰斩了。无数个夜晚,他睡不着,看着眼前肮脏的村落里那一扇扇窗户,煤油灯微弱的火光在里面跳跃。他幻想着,他很想知道在那些窗户里的大人们在给自己的孩子讲着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男孩讨厌自己的名字。母亲去世后,他就再也没有提起过。一个职业拳击手来到麦卡维特堡。这个人的脸被打扁了,脸颊肿胀,线条粗犷。他不是个大块儿头,但是拳头上布满疤痕,脊背厚实强壮。在烈日炙烤的空地上,这个拳击手打败了一个整整大他一圈儿的对手。男孩眼看着一个个挑战者败下阵去。尘土飞扬,鲜血溅得到处都是,败军之将个个筋疲力尽。然而,这个身量并不出众的拳击手却屹立不倒。在交织的“战火”中,男孩看见了自己的影子。最终又一个选手败下阵来,跪倒在鲜血淋漓的土地上,男孩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力量正在自己的内心涌动,如此陌生又如此真实。那个无敌的拳击手叫雷本。从那天起雷本就成了这个男孩的名字。 在那以后不久他犯下了人生中第一桩命案。一个醉汉在闲逛中迷路了,在和妓女鬼混一番之后,他跑近了漆黑的河岸。男孩用刀捅死了这个男人,正如当年自己的母亲被刀捅死那样。他拿走了那人身上所有的钱。偷来的钱币上沾满了鲜血,男孩把它们在河里洗得重新闪闪发光起来。 谢拉布兰卡(Sierra Blanca)外的公路延伸向前,宁静而炽热的路面直通格兰德河(Rio Grande)。站在一个稍高的地方,雷本看见一堆灰尘随风起伏,越来越近。这时已是1910年,不安的气氛充斥在边界另一侧的村庄里。 一个让人汗流浃背的中午,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雷本在飞扬的灰尘里开始忙起一天的活计。他盯上了一辆三吨卡车。这是一辆新型的派克(Packard),要么就是一辆阿特拉斯(Atalas)。车斗里装着满满的货物,货物比较沉把整个儿底盘都压下去了。许多焊接在底盘上的金属支柱组成了一个架子,支撑着铺在上面的油布。这就做了驾驶室的顶棚。灰色的油布在风中疯狂地舞动,如魔毯一般。驾驶室里坐着两个人,司机坐在右边,副驾驶位置上坐着的那个人把穿靴子的脚搭在了仪表盘上。 是他最先看见在公路尽头空旷的路面上,远远地有一个人在挥动着帽子。他指给司机看。 “这会是什么人呢?”司机问道。 另一个人伸手摸到一支卡宾枪,把它骑在双腿间。他们沿着被太阳烤得炙热的道路又开了很长一段,才到了那个人的近前。此人衣衫褴褛、瘦弱干瘪,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大额头和一双斗鸡眼。 卡车减速了,这个路中间的人带着一脸高度的警觉大声喊道:“请停一下!”随着卡车的靠近,雷本看见,卡车两边由薄金属片做成的保护罩罩住了车斗的上半部分,罩子下面的车身上每一边都用宽字体喷着“美国帕台农”(AMERICAN PARTHENON)的字样。 “嘿,哥儿几个!”雷本在卡车最终刹车在他面前时喊道:“感谢上帝,你们到底停车了。我在这些小山丘里迷路了。”他用帽子指了指路边不远处那些歪歪扭扭的小山,又说道:“我本来骑着马呢,结果迷路了。”说着从他那顶肮脏的礼帽里面的帽檐拿出两张票子来,接着说:“说个价儿,只要能离开这鬼地方。” P3-6 后记 1913年,美国驻墨西哥大使,亨利·雷恩·威尔逊染指了推翻马德罗政府的政变,并帮助扶植了更加重商的维克托里亚诺·韦尔塔政府。而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他的行为纯属出自个人,并未得到美国政府的任何授权与支持。 1914年,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借口美国船员遭到绑架,下令入侵维拉克鲁兹。而事实上,却是为了颠覆韦尔塔政权,援助当地起义。 在此期间,石油价格上涨了一倍。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充满血腥的小说,一部令人震惊的巨著……德兰善于塑造令人难忘的角色,渲染狂热的戏剧气氛。” ——《书目》 “当你拿起这本书,你会被波士顿·德兰一直紧抓不放,直到读完为止。阅读过程中时而出现的那种恐怖感觉是你读其他任何书都感受不到的。我强力推荐此书。” ——《阿尔伯克基论坛报》 “这是一部容文学、历史阴谋以及西部传奇为一体的不朽之作……这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书。” ——帕特里克·米丽金,毒笔书店(The Poisoned Pen Bookstore) “令人窒息的故事。” ——《华盛顿邮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暴徒信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波士顿·德兰 |
译者 | 译科//苏易安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81742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5 |
出版时间 | 2011-04-01 |
首版时间 | 2011-04-01 |
印刷时间 | 2011-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7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10-5127 |
版权提供者 | Brutus Productions Inc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