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粹(第2版)》由王克忠编著,精心挑选了经、史、子、集、蒙等国学精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同时选编了部分国学常识及国学趣典,将趣味性、知识性熔为一炉,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传承古人的智慧精粹。
图书 | 国学精粹(第2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国学精粹(第2版)》由王克忠编著,精心挑选了经、史、子、集、蒙等国学精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同时选编了部分国学常识及国学趣典,将趣味性、知识性熔为一炉,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传承古人的智慧精粹。 内容推荐 《国学精粹(第2版)》由王克忠编著,按国学浅淡、经学精粹、史学精粹、子学精粹、集学精粹、蒙学精粹、国学常识精选、国学趣典分类,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习的文化精髓,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国学精粹(第2版)》所收录的趣味典故,行文言简意赅,熔趣味、知识、文化于一炉,对格物致知有极大的帮助。本书是了解古代文化,传习古代经典,掌握古人智慧的优秀普及读本。 目录 第一篇 国学浅谈 国学名词 国学的分科 第二篇 经学精粹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左传》 《公羊传》 《榖梁传》 ●补录经学常识 《皇清经解》 《孝经》 第三篇 史学精粹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资治通鉴》 ●补录史书常识 《新唐书》 《新五代史》 《宋书》 ●二十四史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明史纪事本末》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 《水经注》 《四库全书总目》 《考信录》 《廿二史札记》 《史通》 第四篇 子学精粹 《老子》 《庄子》 《列子》 《韩非子》 《墨子》 《管子》 《鬼谷子》 《孙子兵法》 《淮南子》 《吕氏春秋》 《晏子春秋》 《孔子家语》 《商君书》 《论衡》 ●补录道教常识 《道德真经》 《南华真经》 《太平经》 《黄庭经》 《太上感应篇》 《云笈七笺》 第五篇 集学精粹 《乐府诗集》 《楚辞》 《说苑》 《韩诗外传》 《文心雕龙》 《抱朴子》 《省心录》 《菜根谭》 《小窗幽记》 《围炉夜话》 《劝忍百箴》 《忍经》 《官经》 ●补录名篇精选 《盐铁论》 《潜夫论》 《颜氏家训》 《鹤林玉露》 《郁离子》 《呻吟语》 《醒世恒言》 《默觚》 《三十六计》 第六篇 蒙学精粹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朱子家训》 《曾国藩家书》 ●补录蒙学常识 《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 《龙文鞭影》 《五字鉴》 《小儿语》 《笠翁对韵》 第七篇 国学常识精选 语言学 《尔雅》 《说文解字》 训诂学 《方言》 《释名》 《切韵》 《广韵》 《康熙字典》 伦理学 仁 义 礼 智 信 孝 忠 五伦 礼义廉耻 三纲五常 孔门三戒 三从四德 国学人物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第八篇 国学趣典 名人轶事 老子封号 七十二贤人 战国四君子 四大美人 中国古代史学八大家 古源辨析 皇帝 投笔从戎 拾人牙慧 千金 佳人 笔耕 书香 鸳鸯 破釜沉舟 新闻 润笔 万万岁 宰相 先生 诰命夫人 秘书 六亲 九族 丈人 东床 省 门生 史典集萃 《二十四史》与《二十五史》 烽火戏诸侯 掘地见母 赵氏孤儿 立子杀母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焚书”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国学,顾名思义,是指一国所固有之学术,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而形成的思想。据一些史学家的考证,近代意义的“国学”一词,诞生于清末,但究竟是谁所创造,至今仍不得而知。一说章太炎(章炳麟)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时,成为了国学这一名词的最初使用者;另一说是刘申叔(刘师培)发起“国学保存会”时率先使用了这个名词。但不论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国学是由欧美学术的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应该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然而,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其出现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救亡图存。当时优越的欧美学术涌人中国,国人一方面普遍承认西方学术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担心西方学术对中国文化的压倒性影响将导致人们对传统学术思想的迅速遗忘与放弃,甚至导致国家与民族的灭亡。因此,“国学”一词呼吁而出。 事实上,关于国学这一名词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就一直对此众说纷纭。就是在目前,人们提到国学,也是莫衷一是的。经过几代人的争论和研究,现在一般认为国学指的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其中,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并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因此,广义上讲,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应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而这些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当然,我们今天研究国学,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更不是为了给国学的使用者们争个先后,而是为了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了使中华民族能以独立的思想自立于世。 P1-2 序言 温家宝总理谈到传统文化时曾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 习近平副主席也曾谈到:“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可见,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是多么重要。 实际上,早在19世纪20年代,大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就已经出版,“国学”热潮在那时开始逐渐兴起。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明白,作为重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础。而“国学”正承续着中华文化的火种,使中华光民族灿烂的文化传统跨越时空、世代相承。 本书精心挑选了经、史、子、集、蒙等国学精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同时选编了部分国学常识及国学趣典,将趣味性、知识性熔为一炉,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中国古代经典作品,传承古人的智慧精粹。 王克忠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学精粹(第2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克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4723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07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28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07-10-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Z12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26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