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袁宝华
内容
试读章节

河南地处中原,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横贯而过,这里是古老灿烂的中华文明和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向来都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治动荡不宁的历史时期,这里更是各种政治力量角逐、各种思想文化交汇的地区。这种独特的时代特点和文化积淀给袁宝华的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和思想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铸就了他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抗日救亡思想。

1916年1月13日,袁宝华出生在河南省南召县李青店镇一个殷实的大户家庭。南召县位于豫西南伏牛山中,这里山峦起伏,物产丰富,以盛产柞蚕丝和桐油而著名。很早以前,这里的商业就比较发达,往来贩货的晋陕商人很多。虽然交通不很方便,但是这里的商业和文化却并不落后。

袁宝华的父亲叫袁作相,母亲叫余宗娥。宝华兄弟姐妹七人,上有两个姐姐三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他在家中排行第六。宝华的父亲是家中独子,继承了一份很大的家产,有土地1000多亩,还开有商铺。他的父亲在当地是很有影响的人士,念过私塾,交往很多,见多识广,特别是与当时许多新派和旧派的文化人都有交往,是有名的开明绅士。当地的许多事务,经常要他父亲出面斡旋,尤其是在民国初年,军阀和盗匪很多,摊派甚至抢劫时有发生,他父亲总是要参与维护地方治安,保护当地百姓的利益,所以深受当地民众的尊敬。他的母亲虽不识字,但通达人情,扶贫救弱,对乡里的许多贫困农民,经常给予各种帮助和照顾,所以深受当地百姓的赞誉。操持着这么大一个家庭,里里外外,十分周到。她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严,持家十分俭朴。

严父慈母对袁宝华兄弟寄予很大希望,全力支持他们进入当时争议很大的新式学校受教育,宝华四岁时就被送进镇上的小学读书。后来,由于土匪不断骚扰南召,袁宝华的父亲率全家迁往南阳居住,宝华便进入南阳卧佛寺小学读书,后来又转到南阳第四小学和新式小学——南都小学读书。当时南都小学是由著名爱国人士李益闻主持创办的,这里教师的教学方法很灵活,教学内容也以新派内容为主。袁宝华学习很刻苦,深得校长李益闻的欣赏。1925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逝世,这在素有进步倾向的南都小学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极大悲痛。教师们向学生们宣讲辛亥革命的光荣历史,宣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英勇事迹,这在少年宝华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信念,即要为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而奋斗。1926年,樊钟秀部队进攻南阳时,他的父亲不幸被误伤去世。这对袁宝华一家来说真是晴天霹雳,家中的主心骨走了,一大家子人客居南阳,要吃要喝,开销很大,宝华的母亲只得出面操持全家生活,遂返回南召老家。

1928年南阳局势稳定后,袁宝华又考入位于南阳的省立第五中学。在省立五中读书时,这个学校里就有共产党人在从事革命活动,当时袁宝华虽然还不了解共产党,但觉得这些共产党人都很了不起。在那种国难日深的环境中,想平静读书是不可能的,日本人在东北、在华北、在华东不断挑衅,制造了五卅惨案、济南惨案,侵略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宝华积极参加反对日本侵略的学生运动,他们张贴标语,上街游行,表达青年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至今他还牢牢地记着那时学校墙上所写的一则标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同胞睹此,作何感想?”这种发自内心的呼喊,宝华刻骨铭心。

1931年,袁宝华考入了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附属高中。在附中的这三年,是宝华思想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高中生活刚刚开始,就赶上“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悍然挑起军事事端,并以此为借口公然大规模地武装侵占东北地区。消息传到开封,激起了开封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袁宝华和同学们走上街头,愤怒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积极声援东北人民的反日斗争。继而1932年上海爆发“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略者又把罪恶之手伸向上海,蔡廷锴将军率十九路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这一事件对袁宝华思想的刺激更深了,他专门写了一篇论时局的文章,表达他对时局的严重关切。在附中学习期间,袁宝华经常与一些进步学生共同讨论国家局势,探索正确的人生观,与他经常在一起讨论和探索的胡子云、郭以青等同学后来都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次,在反对附中校长压制共产党的活动中,带头的胡昭衡等同学被开除,袁宝华十分气愤。一天中午,他同他三哥一起砸坏学校布告栏的锁,把公布开除胡昭衡等同学的布告撕毁。在那沉闷的时局中,袁宝华的思想在激烈地斗争着,怎样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是他经常思考的问题。

袁宝华聪慧大气,勤奋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十分扎实。宝华的父亲是旧式知识分子,酷爱阅读和收藏中国历史典籍,常常邀请董作宾等著名学者一起谈古论今,他还特聘私塾先生在家中给宝华兄弟讲“四书”、“五经”。到小学三年级时,宝华已经把“四书”念完了。上中学后,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演义的喜爱简直达到痴迷的程度,不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等古典文学名著,还读了《东列国志》等大量历史演义。与此同时,宝华还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产生的新文学、新小说,他特别喜欢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迷羊》,郭沫若的新诗《女神》等。这些新文学作品中散发出的自由和清新的气息,吸引着酷爱文学的袁宝华。

1934年7月,袁宝华中学毕业,只身来到北平,准备报考他仰慕已久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少年的袁宝华看来,要想挽救国家的命运,促进国家的振兴,只有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他就是抱着实现科学救国的梦想来到北平的,在北平,他听说清华大学管理很死板,学生的自由比较少,北京大学学生的自由比较多,就毅然选择报考北京大学数学系。对于数学,袁宝华是十分喜爱的,那还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他数学考了零分,被老师严厉斥责,打了手板子。从此他发誓学好数学,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很快他的数学成绩便名列前茅。所以他在报考大学时,所选择的专业还是数学,他如愿被录取到素有民主、科学传统的北京大学数学系。按照宝华原来的人生规划,他是梦想将来做一位科学家的,在数学系学习的一年间,他广泛阅读数学和各种学科知识,同时继续参与北平青年学生的各种文学创作活动。到了大学二年级时,他对地质学的兴趣越来越强,遂转入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任系主任的地质系,并搬到北大西斋学生宿舍居住。P2-6

目录

第一章 参加“一二·九”运动

第二章 建立南阳抗日统一战线

第三章 在宝塔山下的锻炼成长

第四章 在东北开展土地改革

第五章 为了新中国的重工业建设

第六章 “大跃进”和调整时期的艰苦工作

第七章 在物资管理的岗位上

第八章 王交生产的“总调度”

第九章 出任国家经委主任,狠抓企业管理

第十章 负责起草和制定《企业法》

第十一章 企业管理的开拓者,企业家的知心朋友

第十二章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创者

第十三章 人民大学的“老校长”

结束语 再披彩霞作征衣

序言

袁宝华是人们十分尊敬的长者。那些曾经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经济战线的干部群众,都交口称赞他,说他是我国经济工作的杰出的领导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那些与他交往过的我国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家,都十分钦佩他,说他是我国企业改革的积极组织者和领导人,是我国企业管理的开创者和企业家的知心朋友;那些和他一起探索我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政工干部,都十分尊敬他,说他是我国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拓者,为我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了一支队伍并创造了丰富经验;那些深受他鼓舞和激励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广大师生,都经常直接或间接问候他,说他为人民大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是心中始终装着广大师生的可亲可敬的老校长;那些与他一起工作过或有着较多交往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高度评价他,说他是满腔热情、为人忠厚的长者和同事;那些与他有过交往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都敬重他的人品和眼界,说他是充满热情的革命者和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宣传者。凡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战友和同事,不论地位高低,年龄大小,职业如何,一提起袁宝华都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出发自内心的敬意和钦佩,与袁宝华交往都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曾写诗道:“满城争说袁公好,岂止清操贻子孙。”

袁宝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长期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卓越领导人,是杰出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和教育家。虽然他已经离开领导岗位多年了,但是他始终关心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经常约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商议我国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企业家朋友,更是热情鼓励、从严要求。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被誉为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

翻开袁宝华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到:1935年,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在北京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共青团并于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革命道路,开始了他长达70多年的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奋斗的革命生涯。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委员、豫鄂陕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豫西南特委(南阳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长;1940年他奉命赶赴革命圣地延安,到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的安排奔赴东北,先后担任吉江省委干部科长,乾安县委书记和洮安县委书记,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袁宝华转入经济部门工作。历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长、秘书长,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随员,参加了与苏联政府进行的经济援助谈判;回国后任国家重工业部副局长、局长、办公厅主任,冶金部部长助理、副部长;1960年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物资总局副局长、局长,1964年担任新成立的物资管理部第一任部长;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袁宝华被打倒,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干预下出来工作,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1978年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还曾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1985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发起成立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中共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二大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现在,由于年事已高,他坚决辞去了所担任的绝大部分职务,但是仍然一如既往地关心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让我们走进袁宝华的灿烂人生,与这位世纪老人开展一番激情的对话吧!

内容推荐

翻开袁宝华的简历,我们可以看到:1935年,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他在北京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936年加入共青团并于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革命道路,开始了他长达70多年的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奋斗的革命生涯。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回到家乡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历任中共南阳中心县委委员、豫鄂陕边区工作委员会委员、豫西南特委(南阳地委)委员兼南召县委统战部长;1940年他奉命赶赴革命圣地延安,到中央党校学习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的安排奔赴东北,先后担任吉江省委干部科长,乾安县委书记和洮安县委书记,嫩江省委分委宣传部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兼省委青委书记。

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袁宝华转入经济部门工作。历任东北工业部计划处长、秘书长,并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随员,参加了与苏联政府进行的经济援助谈判;回国后任国家重工业部副局长、局长、办公厅主任,冶金部部长助理、副部长;1960年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物资总局副局长、局长,1964年担任新成立的物资管理部第一任部长;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袁宝华被打倒,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干预下出来工作,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兼生产组组长;1978年担任国家经委副主任、主任,还曾兼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1985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期间发起成立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并任主任委员。他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中共十一大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十二大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编辑推荐

袁宝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长期工作在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卓越领导人,是杰出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和教育家。他始终关心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经常约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共同商议我国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企业家朋友,更是热情鼓励、从严要求。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被誉为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

让我们走进袁宝华的灿烂人生,与这位世纪老人展开一番激情的对话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袁宝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贺耀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09275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6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1=7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5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