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过去了,当我看着这架变老了的木牛车,回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一切细节仍那么清晰,我牵挂着这个卖木牛车的孩子,也有十五六岁了,应平安无恙吧。我久久地注视着这木牛车,仿佛还能阉到当初雕刻不久的木头散发出来的辛辣味道,但事实上,木头的味道早已散尽,如今感受得到的是——时光的味道……
图书 | 瓷壶里的夏日(光阴的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十年过去了,当我看着这架变老了的木牛车,回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一切细节仍那么清晰,我牵挂着这个卖木牛车的孩子,也有十五六岁了,应平安无恙吧。我久久地注视着这木牛车,仿佛还能阉到当初雕刻不久的木头散发出来的辛辣味道,但事实上,木头的味道早已散尽,如今感受得到的是——时光的味道……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四辑,分别是“故土情思”、“岁月随想”、“时光味道”、“心情物语”,这70多篇的小文章中,有老潮汕人的集体记忆,有一个城市的影子,有同时代人的情感,也有个人的独特体验和芝麻大的小情趣。写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常常唤起我美好的回忆,我因之获得纯粹的快乐。 目录 故土情思 彩“碟”纷飞 瓷壶里的夏日 泥塑的故事 妆匣忆旧 老式梳妆盒 盛满乡情的花篮 梁架上的“狮子” 青花盖罐 涂上红油漆的黑漆盘 海涛声声 凉爽的记忆 粿印与中秋节 来自楚地的漆器 风筝的回忆 雕刻时光 黑白照片墙 心情物语 二十几年前的DIY 盒子物语 生肖剪纸的情结 杯垫纸上的小画 五彩斑斓的世界 足上的花朵 有趣的东南亚木器 布老虎情思 庚申猴票 绿釉陶羊圈 编织童心 紫砂随想 12本生肖挂历 情系藏书票 葫芦记趣 木偶奇遇记 百国动物币 吞口和社火脸谱 福娃们 美好日子 特色架卡贺新春 岁月随想 光影里的岁月 门神画和农家小院 雕花小柜子 青花情愫 蓝色的诱惑 提梁红桶韵悠悠 那一睁一闭的眼睛 知青笔记 小学时的暑假周记 画瓷印象 乡土和手工的召唤 透过名画的灯光 阿尼玛与十字绣 烟标记事 铜镜拓本集 梳子般的椅背 岁月如意 时光味道 时光的味道 点亮油灯 泰国“牛皮剪纸” 香包的往事 烟灰缸趣事 四十年前的《美术》杂志 来自德国的一张纸片 吉祥物福蒂克斯 “文革”时期的连环画 螃蟹大香包 凤翔泥塑挂虎 心灵深处的声音 那只硕大的眼睛 来自内蒙古的石头手镯 听录音机的日子 后记 试读章节 小时候生活中的瓢盆碗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那寥寥几笔的小公鸡酱油碟了。此碟直径大约8厘米,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数十年甚至更久远,潮汕人家的餐桌上,少不了那只红黑两色小公鸡的身影,用以盛蘸料和小菜,诸如豉油豆酱、腐乳乌榄之类。记得有时外婆给我盛了一碟自制的鱼松,真是美到了心里,当吃完甚至舔光了小碟,露出漂亮的小公鸡图案时,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餐桌上的盘碟,都是民间烧造的青花或粉彩,或像公鸡小碟这样的普通瓷绘,色彩浓艳,瓷质粗糙,与今天使用的现代细瓷餐具对比之下显得土得掉渣,但奇怪的是,那些民间瓷盘却有着引人的魅力,每当看到,扑面而来的熟悉温暖的气息,叫你一下子回到从前。 在老街度过的童年是难以忘怀的,其中有些细节与民间瓷碟有关。住在带有夭台的楼房里的孩子很快活,天台是暑假的乐园。夏日清晨,我们早早起床,与同住一栋楼里亲戚的孩子相约到天台上去玩,玩疯了连早餐都不愿下楼吃,于是大人就把小圆桌小凳子搬上天台,几碟小菜,一锅白粥,我们边吃边玩,乐不思蜀。这些盛小菜的彩碟的样子,我现在想起还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这些被称为“粗粉彩”的盘碟,有多种造型,图案则有山水、人物和花卉,我印象中花卉的为多,色彩和用笔有些泼辣大胆,有些素雅细腻,后来看书了解到粉彩釉料中因加入了“玻璃白”的物质,所以变得“粉”起来,色彩柔和,有的色釉可以堆积成一定厚度,烧制后呈现出有如浮雕的感觉,我的这些粉彩碟子有一部分正是如此。小时候我很喜欢那些不是圆形的碟子,比如六角的八角的,还有略显菱形的,觉得它们“另类”,这另类的盘碟还有个特点,大多是高脚的,拿着沉甸甸,显然不是用于一日三餐,它们与一年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有关,那就是中秋拜月,这样的碟子与一样造型的漆盘被统称作祭盘。 那时每年的中秋节,街坊们都要拜月,外婆和老姨是张罗拜月的好手,那些丰盛的供品被严格分类摆在漂亮的盘碟里。为了拜月仪式的隆重,平日收在木箱里的一套重要瓷器此时也露脸了,那是有着“万寿无疆”字样的粉彩盘,后来消失在“文革”中。中秋拜月,民间粉彩盘碟无疑是重要的角色,与精致的糕仔月饼、时令水果合成一桌色彩的盛宴,在妙不可言的仲秋夜里,抒发着人间美好的情怀。 或许是对往昔百姓生活的怀念,或许因为可以作为画画的道具,我喜欢到乡间寻觅民间粉彩碟的踪迹,这些大大小小的盘碟如纷飞的彩蝶飞到我的手中。民窑粉彩存世量多,并不贵重,看到样子好看的我就买下,后来发现这些图案中最常出现的是莲花,因为莲花在民间被寓予祥瑞的象征,“连年有余”、“连生贵子”等等,所以频频出现在民间美术的所有样式中。记得去年我又去了澄海一个古董佬那里“淘宝”,狡猾的古董佬故意把盘子弄成烟熏火燎的样子,沾满尘土和蛛网,挂在昏暗的墙上,我有些犹豫最终还是买回来,清洗之后却发现品相不佳,颇为遗憾。 今天我搬出部分盘碟拍照,触摸之间,思绪飞扬,来自四面八方的民间粉彩和瓷绘,每一个都存储着岁月的信息,不同时代的人们曾经与之邂逅,又与之别离,彩碟们见证了多少春花秋月,悲欢离合,只是不会言语。我任凭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忽然发现,这些盘碟已很陈旧,有的粉彩釉甚至剥落,岁月磨砺痕迹历历在目。我想,收集它们的意义其实是在守望,守望着远去的民艺、民俗,时光、情感,还有生活里的实在与恬淡……P003-004 序言 编这本随笔集时,我想起两年前在汕头特区晚报上开设“光阴的故事”专栏时,作为“开场白”中的一段话,当时我写道: 近年来,每当我有闲暇在家中各个角落转悠时,每当我的眼光落在一些熟悉的物件上时,每当我的手触摸到那些器物不同的质感时,总会有一种岁月从身边流过的感觉。 器物无声。只有时光在它们身上留下印记,播下情感。 器物无声。但它曾经给我们寻常生活带来种种乐趣,也见证了平常日子里的点点滴滴。 它们融入了我家的气息,共同营造了我家的氛围,也成了我们回忆往事的线索。几乎每一件都记录着一个光阴的故事…… 三年前,很偶然的,一次清理室内时,发现家中这些大小物件有些变“老”了,这是岁月的留痕,忽然间涌起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念头。于是分几次拍了两三百张照片,当这些新的旧的老的器物的照片铺满我三米多长的画桌时,真是五彩斑斓,琳琅满目。一次,来访的晚报副刊编辑看到这些照片,她们认为在每周一期的“城市记忆”版开个专栏,图文并茂,读者会感兴趣的,所以就有了这些“光阴的故事”系列文章。 自2007年7月1日开始到2009年春节,共写了近八十篇文章,写这些文章与以往有几个不同,一是直接用电脑写作,而以前总怕不习惯都是写在稿纸上然后才打字的,电脑写作给我带来新鲜的感受。二是“光阴的故事”专栏几乎与我的博客同时开张,所以连笔名也与博客同步,首次使用了“雅合和风”,而以前发表文章用的是“澄子”。还有的是,这些文章都是从照片中的实物引入回忆的,讲述的是器物后面的岁月故事。书中所有实物是我的杂七杂八“收藏”的一部分,这与真正意义上的收藏相去甚远,最重要的是,这些物件都不是值钱的东西,只是几十年间有缘来到我的身边,看到它们令我感到亲切和温暖。这些文章中有一部分发表于《美术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 本书共分四辑,分别是“故土情思”、“岁月随想”、“时光味道”、“心情物语”,这70多篇的小文章中,有老潮汕人的集体记忆,有一个城市的影子,有同时代人的情感,也有个人的独特体验和芝麻大的小情趣。写这些文章的过程中,常常唤起我美好的回忆,我因之获得纯粹的快乐。 在这里,我要感谢花城出版社和林宋瑜、揭莉琳编辑;为本书作序的著名作家沈嘉禄先生;提供汕头老街照片的摄影家翁志雄、许少钿先生:还有晚报的刘小萱女士,没有两年前开设了这个专栏,就不会有这本叙说光阴的故事的书。 两千年时,我的第二本书,即随笔集《思念茶坊》在花城出版社出版,而今天,我为能与“花城”再续缘分而感到高兴。 2009年7月25日于澄境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瓷壶里的夏日(光阴的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澄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6057838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1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8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03 |
宽 | 184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