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的人生观(张竞生美学文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张竞生在美学理论层面上与当时的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人齐名,但在实践层面上却比他们做的更多,走得更远。张竞生美学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美治主义,即以美的原则规划人生和治理社会,他认为,只有提倡美治主义,奉行美治精神,实施美治政策,才能使人民得到物质与精神上的最大满足,从而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和谐。本书所选编的是张竞生在20世纪20年代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时所出版的两部著作《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其中前者在短短两年之内重印了七次,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张竞生先生《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篇宏论。在《美的人生观》中提出:美的人生观之所以高于一切人生观,就在于能在丑恶的物质生活上求得美妙有趣的作用;在疲弱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刚毅活泼的心思。在《美的社会组织法》中提出:凡富与强的组织,如无美的、艺术的、情感的元素,则富的不免为资本家的凶恶和守财奴的乏味;强的不免为盗贼式的侵夺和凶徒样的专横。

目录

代序:论美治主义 张培忠

美的人生观

 序

 导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美的衣食住(附坟墓和道路)

第二节 美的体育

第三节 美的职业、美的科学、美的艺术

第四节 美的性育、美的娱乐

 第二章

总论

第一节 美的思想

第二节 极端的情感、极端的智慧、极端的志愿

第三节 美的宇宙观(美间、美流、美力)

结论

美的社会组织法

 导言

 第一章 情爱与美趣的社会

一、使女子担任各种美趣的事业

二、情人制

三、外婚制

四、新女性中心论

附:中国妇女眼前问题

 第二章 爱与美的信仰和崇拜

一、纪念庙

二、合葬制

三、诸种赛会

四、情人的信仰和崇拜

附:美的国庆节

 第三章 美治政策

一、国势部的组织法与其政策的大纲

二、工程部——美的北京

三、教育与艺术部

四、游艺部

五、纠仪部

六、交际部

七、实业与理财部

八、交通与游历部

九、结论——情人政治

附:组织全国旅行团计划书

 第四章 极端公道与极端自由的组织法

一、共法与互约

二、共需与各产

三、共权与分能

四、共情与专智

 结论

一、独立人

二、合作社

三、教育权独立

四、情感的国际派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总论

美是无间于物质与精神之区别的。“物质美”与“精神美”彼此中具有相当的价值:一个美的女儿身与一个神女的华丽同样地可爱惜;一种美的服装与一种云霓的色彩同样地可宝贵。人类对于美的满足,不在纯粹的精神美的领略,也不在纯粹的物质美的实受,乃在精神美与物质美两者组成的“混合体”上。当其美化时,物质中含有精神,精神中含有物质。例如:夜梦与神女交,虽在这个不可捉摸的幻象,觉得真有这件事一样,此时此境,梦中有真,灵中有肉,精神中已含有物质了。又如赤裸裸美的人身,当其互相接触到极热烈时,觉得真中有梦,并且觉得愈“梦境化”愈快乐,在此情境上,肉中有灵,物质中已含有精神的作用了。(如《西厢记》:“今夜和谐,犹是疑猜,露滴香埃,风静闲阶,月射书斋,云锁阳台,审视明白,只疑是昨夜梦中来,愁无奈。”)

就美的观念看起来,灵肉不但是一致,并且是互相而至的因果。无肉即无灵,有灵也有肉。鄙视肉而重灵的固是梦呓,重肉而轻视灵的也属滑稽。因以美化为作用,则物质的必定精神化,而肉的必定灵化,故人们所接触的肉,自然无些“土气息、泥滋味”,而有无穷的美趣与无限的愉快了。就别面说,一切既美化了,则精神的不怕变为物质,而灵的不怕变为肉。不但不怕,并且要精神的确确切切变为物质,灵的显显现现变成为肉,然后灵的始无空拟虚描的幻象,而精神上才有切实的慰藉。

明白上头这个理由,就可知道我们为什么对于美的系统上,要看美的衣食住、美的体育、美的性育等与美的艺术及美的人生观等一律地均有同样价值的主张了。总之,我们视物质美与精神美不是分开的,乃是拼做一个,即是从一个美中在两面观察上的不同而已。并且我们要把世俗所说的物质观看做精神观,又要把世人所说的精神观看做物质观。换句话说:在世人所谓肉的,在我们则看做灵;在他们所谓灵的,在我们反看做肉。实则,我们眼中并无所谓肉,更无所谓灵,只有一个美而已。

就美的性质上说,彼此分子虽无轻重之分别,但就系统的排列上说,其次序确有先后之不同。以美的衣食住为生命储力的起始,故列在前头。以美的性育与娱乐为生命发展的依归,故放在后面。以美的人生观一项为一切美的总结束,故留在最后层去讨论。至于美的体育,当后于美的衣食住而成立。有此二项在前,而后美的职业与科学才有托足,由是而有美的艺术、性育及娱乐等的作用。现就此章所研究的系统次序排列如下:

(一)美的衣食住(附坟墓和道路)

(二)美的体育

(三)美的职业

(四)美的科学

(五)美的艺术

(六)美的性育

(七)美的娱乐

第一节 美的衣食住(附坟墓和道路)

在本节上对于美的衣食住及道路所要提倡的大纲,是使生命的储力的吸收与发展上怎样得到一个“用力少而收效大”的成绩。其大纲的细目则有四项如下:(一)最经济,(二)最卫生,(三)最合用,(四)最美趣。可惜人类自知创造衣食住及道路以来,或全未合这些意义的,或仅合了第一个而未合乎第二个,或合乎第三第四的,则遗忘了第一第二。现在我们若以美的人生观为目的,以用力少而收效大为大纲,去创造衣食住与道路,当能达到这四个细目的真义。容我先说衣服,次及饮食,后为居住及道路。

一、衣服

衣服不是如世人所说为遮“羞耻”用的。试看现在尚有许多民族裸体游行毫不为羞。虽在文明的地方尚有利用裸体为表示他们美丽的身材者:希腊裸体雕刻、近世裸体图画以及欧美妇女大开胸式的服装,皆是表明衣服不是穿来做“礼教”用,也不是穿来做偶像用的证据。

究竟,穿衣服的真意义是什么?我想第一是因有些地方寒冷,不能不穿衣服以御寒取暖。第二,则因男子的阳具在半身间突出得太难看和举动不便当,女子的阴具如遇经期或有病时流出那些不雅观的脏水,所以这二部分的地方,须用一些物遮蔽,这是用一部分衣服的起点与因由。到了今日另有许多民族虽满身赤裸裸,独对手阴阳具上尚须遮蔽,就是这个缘故。第三,是因有些人的身体长得太丑恶了,不得不用衣服去遮掩假饰。第四,在稍文明的社会,则看纯粹以衣服为。美饰品者,今举其二项如下:(1)以衣服的装饰与做法不同为阶级上辨别的记号,如贵族与平民,男人与女子的服装不相同之类;(2)纯粹以美为观念,如近代欧美的女子,冬天或穿极薄的丝袜,夏日反戴毛领巾之类。就以上说来,除了第一项穿衣服乃为需要所迫外,余的多是为美丽而穿的了。这些都是证明衣服不是为“遮羞掩耻”的最好凭据。

依随各人与各民族的经济、卫生、应用和审美各种观念的不同,遂造出了极繁杂的衣服式样。我们若把古今东西的衣装聚合一室看起来,其离奇古怪与五光十彩处,必能与一切禽兽的皮毛和昆虫的色彩互相辉映。在此层上,极易见出人类的创造力,不会比自然的创造力输却许多。也可见出“人造美”是补助“自然美”的不足了。但因向来无一个“科学的与美的服装”做标准,以致大部分人类的衣服不是有碍于身体的发展,便是有碍于美丽的观瞻。我国现在通行的服装都犯了这些毛病!

P14-17

序言

论美治主义

张培忠

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上,有一位曾经与王国维、蔡元培、梁启超、鲁迅等人齐名,却长期被冷落、遭歧视的重要美学家,他就是北京大学教授、哲学博士张竞生。

张竞生既是美学家,又是哲学家,他的哲学观也就是他的美学观。他的美学的核心理念是美治主义,他的美学的核心内容是人生的美和社会的美。为阐述他的美学理念,他撰写了两部重要著作《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

美治主义是张竞生的原创概念,也是张竞生对20世纪中国美学界的重要贡献。那么,张竞生是如何构建这一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的呢?还是让我们穿越时问隧道,回到历史现场去作一番全面而深入的考察吧。

1924年3月8日,张竞生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成立“审美学社”。在成立学社的启事中,张竞生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写道:“我国这样的社会丑极臭极了!我人生活无聊极和痛苦极了!物质与精神都无新建设,腐败的旧势力还是依然膨胀!挂招牌的新文化呢,也不过二些委靡不振的中国式人生观,和那滑头滑脑的欧美式学说,一齐来欺骗诱惑我们可爱的青年!我们极不愿使这些怪现象继续生存下去,遂想建立这个‘审美学社’。一面,注重‘美的人生观’,一面,编辑有系统的‘美的学说’和提倡各种‘美的生活’。希望把研究所得者发为专刊,悬为标准,不但以此为我人创造上组织上理想之模范,并且靠它做我人最切实、最高尚、最美趣的行为之指南。”在逐项分析“美的人生观”、“美的学说”、“美的生活”的主要内涵、重要价值和研究项目后,张竞生着重指出:“美的人生观,是高出于一切的人生观。美的学说与美的生活,是超出于一切别的学说与别的生活。世界人类皆当以这些美的观念与事实为生存。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更要以这些美的观念与事实,改变我们那样丑的臭的人心,与腐烂的将归于淘汰的社会。假使我们肯实在地把这些美的观念和事实研究与实行起来,自然于个人上享受无穷的美趣,于学说上得到创造的功能,于社会上有了系统的组织。”

这个启事,是张竞生研究美学的总纲,也是他考察人生与社会的初步心得。两个月后,他的第一项研究成果——《美的人生观》出版了。此前,北京学界曾发起一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科学与玄学”论战。这场论战是由张君劢在《清华周刊》发表长文《人生观》而引发的,该文的主旨是提倡抽象的唯心主义人生观,反对现代科学。丁文江奋起反击,发表《玄学与科学》,提出欧洲的破产是不是科学的责任、科学的方法是否有益于人生观等问题,此后,又陆续发表《科学答玄学——答张君劢》、《玄学与科学的讨论的余兴》等长文驳斥张君劢。梁启超、任鸿隽、胡适、孙伏园、张东荪、吴稚晖、陈独秀等纷纷著文参加论战。张君劢是张竞生在法国留学的同学,当年他还专门向张竞生请教过如何研究哲学的问题,此次论战,张竞生正值陷身爱情定则讨论的漩涡,根本无法顾及于此。但张竞生对这个问题是十分关注的,他在等待时机,以他的方式来参与。这次《美的人生观》出版,在《北京大学日刊》刊出的新书广告写道,此书“对于近来甚嚣尘上的人生观问题独有精到的见解”,他以整本的著作来解剖和回答关系重大的人生观问题。

从1921年到1926年,张竞生在北京大学任教长达六年,所开的最重要的一门课是“行为论”(伦理学旧称),其研究也最为深入、最为系统。在“审美丛书”的总题目下面,张竞生有一个庞大的著述计划,将刊行六种书,一是《行为论采用“状态主义”吗?》,阐述行为论与状态主义的异同;二是《行为论的传统学说》,阐明传统学说之不足倚靠;三是《行为论与风俗学》,研究风俗学与行为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种书是属于“批评与破坏之性质”的,还有三种书是“为建设与实行上的研究”的。这三种书是:《从人类生命、历史及社会进化上看出美的实现之步骤》、《美的人生观》、《美的社会组织法》。

张竞生正当壮年,雄心勃勃,学术上又渊源有自,厚积薄发。但由于种种原因,“审美丛书”最终只出版了《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两种书。作为两部重要的美学著作,《美的人生观》和《美的社会组织法》出版后,立即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其中《美的人生观》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七次,成为名动一时的畅销书。而正是这两部书,开创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奠定了张竞生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现代美学的源头在王国维和蔡元培。王国维第一个构建了美学本体论,提出了美学意境说,使美学学科在现代中国得以真正确立。蔡元培第一个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并以国之祭酒教育总长的身份亲自推动和贯彻“五育并举”的新的教育方针,即实行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使美育由精英阶层彻底走向了普罗大众。因此,在打造新的学科范型、搭建新的理论大厦中,王国维、蔡元培的作用不可替代,功劳不可湮没。

……

书评(媒体评论)

至于张先生的伟论,我也很佩服,我若作文,也许这样说的。但事实怕很难……知道私有之念之消除,大约当在二十五世纪……

——鲁迅《两地书》(1923)

张博士根本是一位具有坚强的意志、丰富的想象力的自由主义学者、思想家,毫无忌惮地击破了旧礼教的最后藩篱。

——林语堂《张竞生开风气之先》(1953)

常州怪人刘海粟……主张公开在教室里做人体写生……人们把他跟写性史的张竞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目为“三大文妖”,可是时代的潮流到底把“文妖”证明为先知者……

——李敖《由一丝不挂说起》(1962.8.27)

你会惊叹,此人怎么经常与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大人物”或“关键时刻”擦身而过?这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成功人士”,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个“失败者”,可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帮助我们串起了一部“不一样”的中国现代史。

——陈平原《孤独的寻梦人》(200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的人生观(张竞生美学文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竞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2652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3-5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