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关于研究台港文学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流徙与家国想象:195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国族认同》、《刊载的文章看大陆近年学术研究热点的变化》、《书写“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解读少君的旅行散文》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台港文学--文化生态与写作范式考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研究台港文学的专著,书中具体收录了:《流徙与家国想象:195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国族认同》、《刊载的文章看大陆近年学术研究热点的变化》、《书写“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解读少君的旅行散文》等文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序一:生命空间与诗学解读 序二:寻找有效的言说方式 “文学史”重构与书写的限制——大陆文学史视野中的“香港文学” 流徙与家国想象:195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国族认同 叙述、想象与身份探寻一一1960年代香港文学中的“自我形象”表达 继承与超越:从《酒徒》的创作意识看香港1960年代现代派小说的思想资源 “怎样去说今天的故事?”——香港文学意识与也斯小说中的文化立场 欲望焦灼、情爱困惑与现实批判——文化传统与陶然小说的思维意识 生命体验与陶然小说中的时间意识一一关键词所揭示的生存困惑 淡出历史的“香港意识”~一世纪之交香港文学的主题与叙事策略 文化传播中的“鲁迅”——香港文化界对鲁迅的开掘、守望 与精神期待 学术视野中的香港文学研究——从“人大复印资料”、《读书》 刊载的文章看大陆近年学术研究热点的变化 台湾现代诗风潮中的《创世纪》诗社研究 政治文化语境中的个体经验表达——20世纪50年代洛夫诗歌的写作意识 朦胧诗在台湾现代诗坛的回响——兼论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的诗歌交流情况 生命空间与诗的美学之思——“诗魔”洛夫访谈录 “《创世纪》的守护者”——“诗痴”张默访谈录 流失在历史洪流中的“台北人”——从白先勇的《台北人》 到朱天文的《世纪末的华丽》 批评空间的开创——《小说香港》与赵稀方的香港文学研究 我们一切的尊严在于思想——《苇思散叶》漫谈 他异性时空中的灵魂守望——透视旅法华文作家作品展 狭小空间里的“大世界”——亲历的与被讲述的香港印象 书写“隐藏”在城市中的世界——解读少君的旅行散文 冷眼旁观说“汉风” 共创世界华文文学的新世纪——“第十四届世界华文文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台港文学--文化生态与写作范式考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白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14731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95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0 |
宽 | 153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