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进行中西哲学思维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对中国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思想的解读,令人赞叹地挖掘中国古代思想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并且同实用主义、怀特海哲学的比较中得以印证和相互激发。
该书是2002年版本的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一半的新内容,主题也更为集中在儒家思想的研究之上,该书必定会再次引起整个汉语学界的热议。
| 图书 | 和而不同(中西哲学的会通)/海外中国哲学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该书是进行中西哲学思维比较研究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对中国儒家、道家、兵家等学派思想的解读,令人赞叹地挖掘中国古代思想的现代性和现代价值,并且同实用主义、怀特海哲学的比较中得以印证和相互激发。 该书是2002年版本的全新修订版,增加了一半的新内容,主题也更为集中在儒家思想的研究之上,该书必定会再次引起整个汉语学界的热议。 内容推荐 很多年来,中国哲学总是被置入与自身不相干的西方哲学范畴框架中加以讨论,本书则试图脱离这一窠臼,从而真正进入中国哲学内部,梳理出中国思维的特质——兼收并蓄的“和而不同”。安乐哲认为,正是这种特质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我们当代全球文化的一种丰富可能性。 本书相当有力地挑战了整个西方哲学传统中种族主义的顽固偏见,指明了一条中西哲学的会通之途。 目录 总序/1 新版前言/1 第一版前言/1 第一编 论儒家问题/9 “境生”儒家之“和”——中国早期宇宙论中的“协重”(collaterality)思想/11 儒家思想与实用主义/39 儒家民主主义157 儒家学说与社会进步/72 行于五常:人之为人,抑或人之成人?/79 唐君毅和儒家民主观/99 通假:一条儒家的意义生成之路/128 第二编 论中国宗教/143 中国式的超越和西方文化超越的神学论/145 礼与古典儒家的无神论宗教思想/168 第三编 论中国思维的模式/193 理性、关联性与过程语言/195 汉哲学关联思维模式/223 中国的性别歧视观/255 孙膑兵法概论/286 第四编 论中西对话/321 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当代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倾向及障碍/323 中国哲学的翻译问题/334 儒学与杜威的实用主义:一种对话/351 把文本变成自己的:原原本本地阅读中国哲学之反思/389 参考书目/407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和而不同(中西哲学的会通)/海外中国哲学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安乐哲 |
| 译者 | 温海明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5298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13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21 |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0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