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衣食住行离不开的80个法律锦囊
内容
编辑推荐

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一知半解、懵懵懂懂,不能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不能空怀愤懑、没有行动,不能宽容商家、姑息养诈。没有人恩赐我们权利,一切都要我们争取。这80个小小锦囊,也许不能解决我们的全部问题,但能开阔我们的眼界,能初步训练我们的“法”眼,能让我们逐步养成用法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能让我们慢慢具备与社会不公平、不公正做斗争的法律智慧和技巧。

内容推荐

这本书汇集、整理了衣食住行中常见的80个法律问题,它们就像一个个小锦囊。可以随身携带,当你遇到困惑难题时不妨求助它们。法律真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对本书的阅读和思考会向你证明这一点。每个锦囊都由以下3部分组成;

生活场景:都是根据真实的法院判决改编的;都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最常碰到的问题;读起来故事性强,让人兴趣盎然;把生硬难懂的司法文书变成大众能接受的普及读物。

法律智慧: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思路分明,逻辑清晰;尽可能减少或摒弃法律专业术语;一语中的地指出问题的关键,并阐明解决的办法。

法条链接: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有“理”,更有“据”;不用再去查法条,很方便。

目录

Part 1 衣

 锦囊1:买东西时商店不给我购货凭证,我能答应吗?

 锦囊2:广告说明与商品的实际功能不符,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追究责任吗?

 锦囊3:经营者隐瞒或者虚构产品情况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锦囊4:是特价商品就可以概不退换?特价商品到底该怎么“特殊对待”?

 锦囊5:发现购买的商品和样品不一样时,消费者有哪些权利?

 锦囊6:商品出了质量问题,商场却和生产厂家踢皮球,我该怎么办?

 锦囊7:消费时受到了欺骗,消费者有要求“双倍赔偿”的权利吗?

Part 2 食

 锦囊8:商家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要尽到何种程度的说明义务?

 锦囊9:遇到“强买强卖”怎么办?

 锦囊10:谁该为“消毒餐具费”埋单?

 锦囊11:商家可以因为“用户使用不当”免除自己的责任吗?

 锦囊12:去酒店自带酒水要收开瓶费,合理吗?该怎么办?

 锦囊13:刚买的东西就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消费者该怎么办?

 锦囊14:生产经营食品引发食物中毒的,经营者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Part 3 普通消费

 锦囊15:赠品的质量问题是问题吗?

 锦囊16:寄存在超市自动寄存柜里的财物不见了,超市该不该赔?

 锦囊17:去超市购物却被怀疑偷东西,还要搜身,消费者该怎么办?

 锦囊18:本想开开心心消费,却受了伤,消费者该怎么办?

 锦囊19:邮购商品时,该注意哪些问题?

 锦囊20:试用商品时超过了试用期限,将被视为购买商品吗?

 锦囊21:分期付款购买商品,在什么情况下出卖人有权要求买受人返还货物?

 锦囊22:究竟该怎样利用“保修责任”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锦囊23:作为消费者,如果权益受了侵害,有哪些纠纷解决途径?

Part 4 住

 一、房屋买卖合同

锦囊24:向开发商购买商品房,也可能属于非法交易吗?

锦囊25:购房时的定金和订金有什么不同?“定金罚则”该如何适用?

锦囊26:签订购房合同后房价大跌,我能要求退房吗?

锦囊27:售楼处的沙盘、宣传手册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购房者该怎么办?

锦囊28:向开发商购买现房时,购房者该怎样签合同?

锦囊29:购买预售商品房时,购房者又该怎样签合同?

锦囊30:买房时如何避免将来发生质量问题?真出问题时又该怎么办?

锦囊31:开发商说广告叫做要约邀请,不属于他们的承诺,这种说法对吗?

 二、收房

锦囊32:买来的房子和原先的广告不一样,我能告开发商吗?

锦囊33:如何避免开发商逾期交房?如果真的逾期了,又该怎么办?

锦囊34:业主在收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锦囊35:新房和买房时看到的规划设计图不一样,购房者该怎么办?

锦囊36:收房时发现房子面积缩水了,我该怎么找开发商讨说法?

锦囊37:开发商迟迟没有把我的产权证办下来,我该怎么办?

锦囊38:业主与开发商出现纠纷时,为什么不能采用拖欠银行贷款的办法?

 三、其他购房问题

锦囊39:购买二手房的基本注意事项有哪些?

锦囊40:夫妻双方共有的房屋,一方能单独出卖吗?

锦囊41:一套房子竞有两个买主!我该怎么讨说法?

锦囊42:购买现房同样要注意面积问题,这是为什么?

 四、物业

锦囊43:应该怎么区分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权限范围?

锦囊44:业主对建筑物和小区享有的共有权利有哪些?

锦囊45:如何理解物业服务费?物业费缴纳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锦囊46:停在小区停车位里的车被盗了,物业公司应该赔偿吗?

 五、租房、拆迁

锦囊47:租房时,如何辨别真假房东?

锦囊48:租赁房屋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何签署租赁合同?

锦囊49:作为被拆迁入,应该如何理解拆迁补偿安置?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锦囊50:没有获得规划许可建设的房屋在拆迁时可以获得补偿吗?

锦囊51:如何理解拆迁过程中的周转房和临时安置补助费?

Part 5 行

 一、交通出行

锦囊52:开车时遇到红绿灯,临时接听了一个电话,算违章吗?

锦囊53:“拼车”到底可不可行?

 二、交通事故处理及责任认定

锦囊54:学员在驾校学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应当由谁承担责任?

锦囊55:车辆外借或者被盗,造成交通事故时,车主要不要承担责任?

锦囊56:遭遇交通事故时该怎么处理?

锦囊57:什么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

锦囊58:在交通事故中发生人身伤害,如何要求对方进行赔偿?

 三、机动车损害及保险

锦囊59:爱车在免费停车场受损了,谁该对此负责?

锦囊60:机动车投保的险和有哪些?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锦囊61:保险索赔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坐车、坐飞机、旅行

锦囊62:坐出租车时司机无理绕行,如何维护乘客利益?

锦囊63:乘坐飞机时因为航空公司超售机票被拒载了,我该怎么办?

锦囊64:遭遇航班延误时,乘客有什么权利?

锦囊65:乘坐飞机托运行李,行李最后丢失了,怎么办?

锦囊66:通过旅行社旅游签订旅行合同时有哪些注意点?

 五、人身伤害

锦囊67:在游乐场游玩,受到了陌生人的侵害,该找谁承担责任?

锦囊68:学生在学校里受到伤害时,该由哪方负责?

锦囊69:“物”从天降,受伤者追问:“谁对我负责?”

锦囊70:行人被狗咬伤,应该由谁负责?

锦囊71:究竟哪些情况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Part 6 工作

 锦囊72:公司拒绝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该怎么办?

 锦囊73:试用期、见习期、实习期,这三者有什么区别?

 锦囊74:什么是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锦囊75: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可以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锦囊76: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锦囊77:劳动者应当获得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锦囊78:哪些情况属于工伤范围?相关的确认程序和处理方式是怎样的?

 锦囊79:社会保险的范围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锦囊80:遇到劳动争议,仲裁和起诉必须在多长时间内提出?

试读章节

锦囊2:广告说明与商品的实际功能不符,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追究责任吗?

生活场景

场景一

消费者蒋先生在一家购物中心花了288元购买了一条某知名服装公司生产的某品牌休闲裤,裤子吊牌印有“中国名牌”的标志。但蒋先生事后在中国名牌网网站上却没有查到该品牌被评为“中国名牌”的相关信息。于是蒋先生根据《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起诉到了当地法院,要求这家购物中心、服装公司退还自己货款288元,赔偿288元并书面赔礼道歉。

法院认为这家服装公司的该品牌休闲裤并没有被评定为中国名牌,但却挂有名牌标志,属于误导消费者。因此判决服装公司及购物中心退还原告288元。但法院同时认为蒋先生购买的休闲裤本身货真价实,并不构成欺诈,因此驳回了蒋先生要求赔偿288元及赔礼道歉的请求。

场景二

王先生在超市购物时,看到了某牙膏包装上印有“消炎抑菌、清热去火,缓解牙龈出血、预防牙周疾病”等多种口腔护理疗效,于是购买了牙膏。可回家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牙膏并不像宣传中那样。王先生认为矛膏包装上的文字属于虚假宣传,于是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王先生认为,厂家把产品宣传与药品功效相混淆,存在误导欺骗。而牙膏厂则指出,他们的牙膏外包装的宣传效果和牙膏的实际功效是相符的,经过了科学实验及专家论证,不存在虚假宣传及商业欺诈。

法院经审理认为,经营者的欺诈是指虚假宣传或隐瞒事实的真实情况,在客观上足以使消费者陷入错误认识,并进而支付了商品或服务的对价的行为。经营者对产品的宣传,应当具有客观的、合理的依据。法院同时指出,对商品的预期结果的实现,是要以大多数消费群体的客观评价为基础的,陈了产品本身外,也与具体的使用方法、使用期限等因素有关,所以不能以个别消费者的判断来认定产品是否具有某种使用效果,也无法以此为理由主张构成欺诈行为。牙膏的外包装的宣传内容中注有该产品具有消肿止痛、清热去火、清新口气、抗炎抑菌等功效,但对一般消费群体而言,购买牙膏关注的是牙膏对于口腔、牙齿的保健作用。鉴于牙膏外包装中对于产品功效的宣传有鉴定机构或医疗机构的检验检测报告,而王先生却没有相关的证据反驳相关检测报告,所以产品宣传功效有合理的依据。王先生的诉讼主张没有得到法院的支持。

在这个案件中,法官同时也指出,尽管法院认定购买者对商品宣传是否产生误解,是以一般的消费群体的认知能力作为判断标准的,但经营者做产品宣传,也应当尽可能地使最大多数的消费者对产品的信息产生正确认识,而不是局限于一般的消费群体。比如部分牙膏的宣传内容中,没有将牙膏成分与牙膏本身的作用进行区分说明,不能排除个别消费者将牙膏成分功效与产品本身具有的功效相混淆.并产生错误的认识。所以经营者也负有更加谨慎处理广告宣传的义务。

场景三

邱先生在购买的杂志上看到刊登的一则广告,载明一家公司举办电子产品销售的推广让利活动。广告中有产品的图文介绍,同时还载明汇款地址、收款人姓名及邮政账号等信息。看到广告后,邱先生决定购买一款电子产品,于是根据广告载明的地址汇了款,可邱先生收到的却是只是一部普通的收音机,根本没有广告上所说的各种功能。邱先生给收款人寄信进行交涉,信件却以地址不详被退回。经过与工商局联系,工商局告诉邱先生,经过电脑检索和实地查访,没有找到该公司,并已将该公司以涉嫌诈骗移交公安部门进行查处。在此过程中,邱先生多次向杂志社索要其刊载广告的这家公司的真实名称、身份、地址,但对方没有提供。于是,邱先生将杂志社告上了法庭,要求它赔偿自己的邮购费、诉讼费、信件费等损失。

杂志社在法庭上解释说他们只是负责在杂志上刊登公司广告,由于这家公司自身原因与客户发生的任何纠纷和杂志社没有关系,不应当要求杂志社承担责任。而且他们刊登广告时,这家公司的经营状况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法院经审理认为,杂志社作为广告经营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已构成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最终,杂志社向邱先生赔付了邮购费、诉讼费和信件费等费用。

法律智慧

消费者根据经营者广告宣传中的说明购买了商品,事后发现属于虚假厂告,致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的,消费者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

而至于确定是否属于虚假广告,衡量的标准包括:广告宣传的产品本身是否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广告所宣传的产品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标准、效用、使用的注册商标、产品生产企业等是否真实等。如果广告是捏造事实,或者宣传的主要内容与事实不符,通常可以认为是虚假宣传。

消费者有权举报虚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如果广告经营者不能提供商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和地址,广告经营者应当对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

法条链接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三十九条 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暇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广告的经营者发布虚假广告的,消费者可以请求行政主管部门予以惩处。广告的经营者不能提供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扯赔偿责任。

《广告法》

第三条 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九条 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

广告中表明推销商品、提供服务附带赠送礼品的,应当标明赠送的品种和数量。

第十条 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调查结果、文摘、引用语,应当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

第十一条 广告中涉及专利产品或者专利方法的,应当标明专利号和专利种类。

未取得专利权的,不得在广告中谎称取得专利权。

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做广告。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的,由广告监督管理机关责令广告主停止发布、并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公开更正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没收广告费用,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使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由广告主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商品或者服务,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十七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之一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在广告中损害未成年人或者残疾人的身心健康的;

(二)假冒他人专利的;

(三)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

(四)广告中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名义、形象的;

(五)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民事权益的。

P5-7

序言

衣食住行,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道破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四件事。有这四件事做基础,生活就有了样子;把这四件事打点好,日子就能过得红红火火。但这四件事无论哪件出了岔子都会让人不舒服,生活啊,幸福啊,也就免谈了。

衣 本来挺高兴买件新皮衣,穿两天,皮裂了,原来是假的!上千元难道就打水漂了?这时候该怎么办?其他糟心事就更多了.比如,虚假广告,产地不清,“三包”不兑现,厂家、商家来回踢皮球,推卸责任。这时候,该怎么办?

食 一家人挺高兴上馆子吃顿饭,饭店酒水贵,自己带上一瓶,这叫会过日子。可刚坐下,对不起,自带酒水得交“开瓶费”。餐馆有义务提供符合卫生标准的餐具和纸巾,可就是要收取“消毒餐具费”。刚买的东西就被认定为不合格产品。碰到这些事,又该怎么办?

住 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钱,加上亲朋好友的支援,想买套房子,偏偏刚住进去,房子漏水了,新购置的家具全泡了,这踏实日子还过不过?面积缩水了,交房延期了,和开发商的承诺不一样了,各种烦心事都可能发生。签订购房合同对咱们来说更是心里没谱,怎么看合同?怎么协商?最后又该怎么签订?至于租房子的,要是一不小心,跟个假房东签了合同,不仅交的房租得打水漂,能不能继续住下去都成了问题。碰到这些事,又该怎么办?

行 现在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出行安全十分重要。但万一碰到交通事故,该怎么处理呢?“拼车”到底可不可行?什么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如何办理车辆保险和索赔?出去玩,旅游,碰到意外事件,该怎么办?散步时被狗咬了,该如何处理?

法律锦囊

现在都说是法治社会了,老百姓心里也都有法律这根弦。要解决上面提到的那些衣食住行中的问题,拿起法律的武器,无疑是最重要的解决途径之一。

这本书汇集、整理了衣食住行中最常见的问题,告诉你那些平时忍一忍就过去了的事情是你占着理,告诉你那些让人郁闷的事是有办法对付的,告诉你如何通过法律理性地、智慧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个锦囊,为你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衣食住行离不开的80个法律锦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晓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97784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0.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3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