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内容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1.6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7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1.8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评述

 2.1 国外产业集群的理论及其发展

 2.2 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2.3 浙江学者研究团队

 2.4 简要评述

第3章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

 3.1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

 3.2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3.3 农村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4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

 4.1 现有研究成果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分析

 4.2 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

 4.3 模型的拓展

 4.4 小结

第5章 广西宾阳再生纸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分析

 5.1 宾阳县的基本情况

 5.2 再生纸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5.3 宾阳再生纸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

 5.4 宾阳再生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广西玉林福绵服装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分析

 6.1 福绵区的基本情况

 6.2 福绵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

 6.3 福绵服装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

 6.4 福绵服装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

 6.5 促进福绵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7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

 7.3 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图表及专栏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的现状、特征、问题和作用进行总体描述;接着,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然后对两个欠发达地区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同时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本书研究表明,产业集群并非发达地区特有的现象,欠发达地区也存在一定数量的产业集群。由于经济背景、资源条件、文化传承、价值取向和体制制度的不同,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会具有不同的特点。通过与江浙、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城市产业集群的比较,可以发现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特点:一是处于点状零星发展的阶段;二是在区域和行业间发展不均衡;三是当地企业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集群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四是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较弱;五是很多产业集群的形成依赖于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六是产业集群的形成系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相互作用的结果。农村产业集群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形成了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模式,促进了产业升级;培养了区域品牌,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共同分摊创新成本,推动了创新的实现;扩大了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很不成熟,很多集群还处于简单的集聚阶段,集群网络效应没有形成。主要问题如下:一是产业集群数量少,基本上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二是集群创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取胜;三是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少,缺乏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四是集群企业间竞争有余,合作不足;五是非正式制度约束力减弱,正式制度供给不足;六是农村市场化总体水平不高,市场经济机制不健全;七是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不足,企业间的联合行动缺乏有效引导。

本书通过对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过程及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发现目前众多集群研究关于企业自由选择区位的理论假设与原生型农村产业集群的情况不符。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假设,并构建了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本书提出,我国农村产业集群是富于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农村创业者在不能自由选择企业区位的条件下经过不懈努力探索的结果,其形成的主要机理为:在本地初始创业者抓住市场机会向本社区引进一个新产业并获得成功的示范作用下,通过创业机制和模仿机制的传导,本地农民纷纷进入这个产业,从而使特定区域同类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并达到集聚效应临界规模,外部规模经济得以显现;之后,集聚机制取代模仿机制成为推动集群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吸引外地创业者和外部生产要素加入到集群中来,促进集群进一步扩张;随着产业集群内部产品市场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在网络化机制的作用下,不仅上下游产业的原材料供应商、销售商等专业化服务供应商和辅助性、支持性产业出现了,而且某些生产环节也从产业链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企业,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生产服务网络体系。这种具有分工合作与竞争关系、由生产企业和相关服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此外,为使这个模型也适用于对外生型农村产业集群,本书通过引入外资企业和与之相关的有限区位选择的假设条件,对原生型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拓展。

在构建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本书以广西的两个农村产业集群为案例,分析了他们的形成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在两个案例中都得到验证。通过对这两个案例的比较和总结,本书提出了影响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若干重要因素及对其在集群发展的作用,这就是拥有丰富的创业者资源是一个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前提;市场需求是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直接诱发因素;农村社区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社会基础;自然资源禀赋和传统产业基础是欠发达地区形成农村产业集群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必要条件;地方政府对农村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于前面的分析和结论,本书提出欠发达地区发展农村产业集群的基本思路:一是在产业选择上,突出特色资源和已有的优势产业、产品,但又不能局限于此;二是在推动力量上,以本地民营资本为主,加强对外部资本的引进;三是在主导机制上,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在发展观念上,纠正过度依赖大企业的偏见,重视发展中小型企业;五是在空间载体上,鼓励农村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聚,但也不能局限于园区范围之内。

影响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既有全国性的共性问题,也有欠发达地区农村本身特有的问题。为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的发展,本书分别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投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对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税收、土地和出口等政策扶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欠发达地区;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加强产业集群调研和统计工作,等等。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建议主要有:用集群化发展的思维指导地方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提高本地区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健全和完善政府服务,营造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环境;着力培育本地企业家,促进创业和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建设;扩大与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等等。

编辑推荐

本书首先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集群的现状、特征、问题和作用进行总体描述;接着,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理论研究,构建了农村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动态模型;然后对两个欠发达地区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前面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同时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农村产业集群形成的动态机制--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汉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876910
开本 32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10-01
首版时间 2009-10-01
印刷时间 2009-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1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1: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