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微观看美国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继两年前我的中日民间对话集《七日谈》之后,我第二次与另一个国家、另一个生活世界的对话,对话者是美国人欧亚伦。

本书主要以金融危机为切入点和背景,目的就是想从多元化的思维角度解读、了解中美两国不同历史状态、不同文化形态、不同人文姿态,用民间对话聊天的形式和夹杂在漫谈中的议论作为特色,尽然天马行空,却也形散神不散、亲切而不乏见地。

内容推荐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同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对话的内容从两国的政治体制到领袖人物,从经济实力到最近的金融危机,从文化传承到各自的信仰、法律、音乐、影视等等,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诵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视视点广泛而深刻,观点敏锐而独特,很多看法看似简单粗粝,但却深切要害,对关心中美的读者深具参考价值。

目录

中美之间的了解远远不够

 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是世界上最类似的两个文化

 “中国威胁论”是怎么来的?

媒体没讲过的美国

 美国还有言论自由吗?

 在美国民主只是一张皮

 美国是一个性开放的国家吗?

 黑人和妇女参加大选是美国的进步

 从台湾和日本的大选看所谓的民丰制度

 美国的福利和养老制度

中国、美国之异同

 美国和中国的法律

 中国应加强自己的品牌管理工作

 从景德镇看中国的传统文化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电影

 中美各自的文化源泉

 中国的教育传统和美国的教育体制

 今后还有更大的危机需要中美联手应对

金融危机:需要中美共同面对

 金融危机从八年前就开始了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会

 人民币有可能流通世界

中美需要更多的交流

 中美关系期待一个新的开端

 美国为何喜欢多管闲事?

 持续文化和非持续文化的国家

 人类都是同一个祖先生出来的

 奥巴马执政后会怎样对待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

 中美在很多领域里的合作会影响世界

中国和美国的差异与融入

 中国经济今后所面对的选择

 美国电影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要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对摇滚乐认识的误区

 网络文化带来的革命

 中美体育制度的异同。怎么看待奥运会刘翔退赛?

 论中外哲学家与政治家

 翻译是传播一种文化

 要让西方人知道中国所做的事情

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建议

 中国在环保和新能源等方面需要引领世界潮流

关于金融危机,补充的话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损失不大,最大的受害者是日、韩、德

 布什总统下台以后可能成被告

 人民币最近几年会持续升值,与美元比值可能达到3:1

 中国应该怎样应对金融危机?

 美国大选由谁买单?

 这次金融危机是中国最好的机会

附录 观察美国的另类读本——谈谈《对话美国》

试读章节

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是世界上最类似的两个文化

山奇:Alan,我叫你英文名Alan,还是叫你中文名欧亚伦?

欧亚伦:还是叫我欧亚伦吧。我目前在南开大学工作,在那里,他们都称呼我的中文名字。南开里面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懂英文,如果用英文的名字人们常常会搞错。

山奇:好吧,我们言归正传。在之前我已经跟你讲过我们进行这场谈话的目的。你知道,两年前我曾做过一本中日民间对话的书,那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是由两个普通身份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完全从民间的角度所进行的一场非常随意、非常自由的交流,结果得出了很多很有趣也很真实的看法。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想再做一本中美民间对话的书。我觉得,中美之间这种民间的交流与对话更为必要,因为媒体--特别是美国的媒体灌输给我们的总是双方的分歧有多么大、对立有多么严重,但我们在实际中的感受却不是这样。

欧亚伦:我非常赞同你的看法。进行这样一场对话和交流非常有意义,因为中美之间的误解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个美国人,我在中国已生活了八年多的时间了,四年在台湾,四年在大陆。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化--每一天都不同,每一天都会给你新鲜的认识,这是我对中国最强烈的印象。而美国国内的人却看不到这一点。每次回国,我都会接触很多没有来过中国的美国人,与他们谈起中国,有一点可以说是让我非常吃惊的,那就是他们头脑里关于中国的一切认识、一切概念几乎完全--是的,是完全--错误的,与我所知道和了解的中国完全不同。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这中间的误解有多深。

山奇:作为当今世界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中美之间的这种误解与隔阂,伤害的不仅是中美两国,同时对整个世界都是不利的。

欧亚伦:是的。在很多美国人的头脑里,认为中国是反对美国、仇视美国的,而我在中国的这些年里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是,我所接触的老百姓对美国都是善意的、友好的,根本没有抵触和对立的那样一种东西,对这一点我有很多切身的体会。

山奇:可能美国的一些人过于看重了中美意识形态不同这一层面,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而中国文化也是一种在不断的融合中包容进步的文化,包括新教传入中国。所以这个国家才能在几千年的辉煌与暗淡中从容前行。像你刚才说的,我在与周遭的人的交际中也丝毫感受不到普通的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对立与仇视,相反,说起美国,中国人大都没有忘记抗战期间美国对中国的帮助,陈纳德将军的“飞虎队”、驼峰航线,尽管时间已过去了很久。在中国包容的文化思想里,就融合了感恩以怀、知恩图报的内容,它并不兼容对外来文化的仇恨与仇视。

欧亚伦:我也听很多中国人对我说起过“飞虎队”与驼峰航线的事。

山奇:中国像你说的这种地方太多了。你知道吗,在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文化思想里,是非常讲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其实是一种将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三种文化合而为一、包容在一起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文化体系中,其核心与本质就是包容。所以,中国人讲究“和”,讲究融和、和解、和睦、和平、和谐等等。我不知道儒家思想或者佛教文化对美国有没有影响?

欧亚伦:美国人大多不了解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在美国,人们基本上是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基督教又分成两个非常不一样的派别,一个可以说是比较严格、非常保守的基督教,比如说他们要求女人要控制自己的身体,女人一旦堕胎马上会被看成是杀人,他们得到了共和党的支持;基督教还有一个派别是非常开放,也是非常包容的,他们得到了民主党的支持。美国的天主教没有分派。他们是比较开放的,只是在某些小事情上保守。比如,天主教认为人类不应该控制生孩子的事情,那是它保守的部分。天主教的教徒不能吃避孕药,堕胎更被认为是犯罪。

山奇:禁止避孕?

欧亚伦:对,所有的避孕。他们天主教说,如果你不想生孩子那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不要跟你的太太一起睡觉。

山奇:不能结婚?

欧亚伦:不是,可以结婚,但是你不能跟你的太太做爱。可是在其他方面,天主教都很开放,像他们认为你跳舞、唱歌、喝酒、抽烟都OK。基督教则不行,基督教徒不能喝酒,不能跳舞,也不能抽烟。

山奇:戒律很多,控制很多。

欧亚伦:是的,控制很多,特别是保守的基督教。所以你可以说,在美国,除了法院以外,天主教是最开放的。他们可以随时喝酒,可以抽烟,可以跳舞,可以听音乐。基督教说摇滚音乐都是魔鬼做的,你不能听也不能支持。天主教则说所有的音乐都是上帝的赐予。

山奇:这一点我觉得还是佛教更为包容。佛教不排斥任何宗教。

欧亚伦:儒家思想也不排斥任何人。

山奇:在儒家思想里,你可以接受我的思想,也可以同时接受别人的思想。所以它还是比较中庸,比较包容的。

欧亚伦:可是中国还没有开始利用这个包容的文化。这个包容的文化在做生意是最厉害的一个管理方式,但现在中国还没有很好地利用包容的文化,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其实,我们只要稍加分析就会发现,世界上很多公司之所以衰败乃至破产倒闭,就是因为它们没有包容性的行为。比如说日本很多很有名的公司,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它们必须接受很多来自外国的人才,外国的管理人才。可是大部分的日本公司不能接受任何外国人来领导它们。

山奇:从骨子里还是排外的。

欧亚伦:对,所以在管理方面,日本的文化就已经碰到一个非常大的发展问题。中国大陆的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包容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还没有开始进行系统的利用。在这方面,台湾的一些企业就利用得很好,它们非常善于把全世界的优秀人才都引进到台湾,比方在电脑芯片制造方面,他们把好多杰出的华人华侨引进到台湾,所以才台湾发展起来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公司,台湾生产的电脑芯片才能占领全球市场的大半个江山。

他们只用了八年时间,就从几乎不能制造半导体发展到领导全世界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这中间,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前德州仪器公司的副总裁张忠谋,他是一个华侨,他在1985年受台湾方面邀请,辞去了在美国的高薪职位返回台湾,并创建了台积电(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张忠谋被美国媒体评为半导体业五十年历史上最有贡献的人士之一,而台湾人则称他为“半导体教父”。张忠谋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回到台湾后,把全世界在半导体方面最杰出的华人华侨也都请回了台湾,对他们说:“你们都回来,我们给你比美国、德国、日本更好的发展机会。”结果,几乎美国所有的重要的半导体华人科学家都追随张忠谋离开了美国,台湾的电脑芯片业由此活力大增,台积电不仅成为台湾最有名的电脑芯片公司,而且到1998年时就已在世界排名第五,现在更是世界排名第二,只有英特尔比它大。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出,没有留住张忠谋是德州仪器公司的最大失误,其实,当时台湾邀请张忠谋回去时,德州仪器公司完全可以开出更优惠的条件留住他,让他继续发挥他的才能。

山奇:这就是你说的包容文化问题。在对待张忠谋的去留上,德州仪器公司不包容,它没有说我们不让你走,要想办法留住你。

欧亚伦:是的。如果张忠谋是美国人,德州仪器公司一定会想办法留住他,但就因为他是华侨,他们丝毫没准备对他加以挽留。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好几百个很优秀的华人半导体科学家跟随张忠谋离开了美国,结果从1990年到现在,德州仪器公司的半导体方面是一直退步的,而台积电却后来居上。

山奇:最近另一家美国公司IBM不是被中国企业收购了吗?

欧亚伦:只是IBM的PC部门被中国的联想集团买下来了,那个部门只有IBM的四分之一。IBM只是把它最不赚钱的部门卖给了联想。这也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在后边。本来美国政府是不允许外国人购买它的技术公司的,可是IBM需要这个钱,而且它的PC部门已经连续十年没有赚钱,一直都在亏损。

山奇:这个收购,在IBM看来是甩了一个包袱。

欧亚伦:当时很多美国专家都说联想没有办法管理IBM的PC部门,联想花那么多钱其实只是买了一个品牌而已。可是他们不懂一个事情,那就是联想不是只买了一个品牌,同时也买进了很多人才,而且那个品牌是很有价值、很有信用的,所以它也是买了一个服务中心,一个在全世界的PC服务系统里最复杂、评价也最高的服务中心。最后美国政府之所以同意这一收购案,就是因为很多专家都去说服美国政府,说联想不可能管理好这个部门,最后肯定亏本,可是这对IBM好,你可以放心,最后肯定是联想上当了。

我曾告诉好多人,你们都错了,联想我已经研究过,它的总裁很厉害,有非常多新的想法,他知道怎么利用那个平台,也知道怎么利用人才和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结果果然如此,联想管理得非常好,第一年就已经赚钱了。一般一个公司买了一个公司的部门,第一年、第二年都不会赚钱。这说明联想的管理很有效,非常厉害。

联想为什么可以管理好这样一个品牌?就是因为它们企业的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联想已经意识到中国文化里度量大与包容性强等这些文化特质,意识到包容性的管理方式是非常适合高级人才的,任何人都可以接受,不管他们宗教和肤色有什么不同,只要能干,有智慧,大家就可以一起分享科技发展的成果、一起合作,我们其实就应该接受任何人、任何宗教、任何人种、任何文化。

在中国,你们都认为包容是很简单也很平常的,而没有考虑到其实这个是非常厉害的,非常有用的。为什么?因为你们在从小在中国长大,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里,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可是你们不知道海外很多公司,这是它们最大的一个问题--怎么好好地使用人才,而不让任何宗教和人种的问题妨碍到公司内部成员的合作。在美国,这类的问题很多,有好多白人,如果由一个黑人领导他们,他们就根本不能专心他们的工作,就会一直觉得不舒服,老在那里想:“弄一个黑人来当我们的上司,我们不要跟他合作。”公司之所以任命那个黑人,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很高,但问题是底下的人不接受这个任命,结果最后事情干不好,公司也赚不了钱。这个是非常大的问题。

P2-7

序言

《对话美国》终于出版了。

这是继两年前我的中日民间对话集《七日谈》之后,我第二次与另一个国家、另一个生活世界的对话,对话者是美国人欧亚伦。

和美国经济学者欧亚伦的这样一次对话,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我,或是对每一位读者,我相信都是一种经过、一次体验、一段阅历。

回望过去,我突然发现,近十多年来,不管是做电视,还是写书,自己其实都一直在做着—件事,那就是沟通。

遥想当年,制作Channd [V]《非常中国》和凤凰卫视《音乐无限》的音乐节目,是把内地的流行音乐传播到海外;后来在美国MTV台制作《天籁村》和《CCTV-MTV音乐盛典》是把欧美的音乐传播到内地。所以,我一直在做架桥的事情,构架的是~座沟通音乐、沟通文化的人心之桥。

从与日本留学生加藤嘉一的对话《七日谈》开始,我就决定致力于做一个民间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

地球是一个实体世界,也是一个网络村庄。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种必然,但各种肤色的人却因为时空的距离、心理的距离,存在着太多的陌生和误解,于是通天塔始终只是穿越时空的梦想。

所以,在做中日对话、中美对话之后,我还想做中韩对话、中法对话、中俄对话、中印对话,让世界各国民间多一点沟通、多一点了解。

而沟通的决不单单是资讯与信息,更有人文,更是思想。因此,希望这本书也能成为沟通心灵的桥梁。

去年11月,在北师大美学博士班的课堂上,美国经济学者欧亚伦给我们讲了一堂生动的课。他流利的语言和对金融危机的解读,当时就吸引了我。之后在我与团队的策动下,开始构思运作这个系列对话。从秋末到春初,终于完成了这本《对话美国》。

这次和欧亚伦的对话,主要以金融危机为切入点和背景,目的就是想从多元化的思维角度解读、了解中美两国不同历史状态、不同文化形态、不同人文姿态,用民间对话聊天的形式和夹杂在漫谈中的议论作为特色,尽然天马行空,却也形散神不散、亲切而不乏见地。

所以,我们一言一句对白、一点一滴聚积,删繁从简,从容面对,尽力展示两个未来岁月必然成为影响、改造世界的伟大国家在口常眼光中的真实与真挚。

虽然平常、平凡、平实,却也本真、本性、本色,而且随意性情。

透过这样的对话,希望我们以为的却很是模糊的中国和美国能在彼此的心中一点点清晰起来。

无论对方是谁,只要我们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我们都会待之以诚,都欢迎这样的人走近、走进我们的历史、文化和心里。

今夜的星光再弱,只要闪烁,就会给夜空带来光亮;现在的沟通再少,只要真诚,就能对消除误会有所帮助。更何况国家的战略对话已经开始,而我们这种民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多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世界再广大,只要沟通,距离就会变通途。天地再宽阔,只要心中有桥梁,沟壑也能成坦途。

2009.08.04

书评(媒体评论)

吴鹰[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拿到书稿,看书名《对话美国》,且是中美之间的民间对话,就很感兴趣。在美国多年学习和工作,回国创业及在美国上市,使我觉得中美真是一对离不开的"冤家",在历史上有太多的恩恩怨怨,既是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军,又是朝鲜战争的对手。中国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一大批人才在美国受到最好的教育及充分开放的市场化的训练,也使中国获得了很多先进技术及管理技巧,同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虽然中国的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去甚远,但中国的迅速崛起,也使美国的一部分人担忧,担忧中有真有假,因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很需要一个假想的敌人及威胁。事实上中美之间的互补性及相互依赖性非常大,双方完全可以从对方获得更大的利益而无伤大雅。但是中美之间却矛盾不断,关系时好时坏,双方的利益最大化远没有实现,原因之一是文化及观念的差距甚大,虽然中美建交已经三十年,互相之间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山奇先生的想法非常有意思,让民间的两个人来对话,山南海北,天上地下,海阔天空,很有趣。观点及陈述的事情不一定都对,但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及可读性,没有太高深的东西。这种聊天对互相的了解很有帮助。我相信更多人对双方深入了解后,会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互利发展。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了解,我认为,远远不如中国对美国的了解。山奇先生此书大概主要是给中国人看的,我相信美国人看了也会受益。

汪涵(湖南卫视主持人):

世界越变越小,对话已不再是问题。问题是能用对的话让彼此保持合理的美的距离。在对话中更不要忘记沉默的力量,文字就是沉默的语言,正如同这本书……

曾宝仪(台湾电视公司主持人):

理解必须从了解开始,了解可以从对话开始。

许戈辉(凤凰卫视主持人):

当语言成为沟通思想的工具时,人们相互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小。

李霞(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在"天籁村"里,我们曾经拥有共同的音乐梦想;在"地球村"里,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平等对话。

戴军(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山奇又做了一件让我大跌眼镜的事。《对话美国》帮助我们对美国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样,我也很期待山奇的中外民间对话系列早日完成。

李静(北京电视台主持人):

从《天籁村》到《音乐盛典》,从《七日谈》到《对话美国》,山奇的角色在不断转换,但做人的态度没有改变。希望山奇完成更多的作品。

黄健中(导演,代表作《良家妇女》):

文化其实是对生活的一种感知。两个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文化人的对话,无疑是把各自对社会生活特有的感知提升到更高的品格,所以此书值得一读。

张纪中(导演,代表作《三国演义》):

《对话美国》其实是一个对中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民间解读,很真实。通过这本书能让不同国家的人了解到一个真实的美国和中国。

杨阳(导演,代表作《牵手》):

从中日对话到中美对话,山奇一直坚持做中外民间沟通的文化使者。我们需要更多这种形式的交流。

张扬(导演,代表作《洗澡》):

我的朋友山奇又出书了。书中也谈到了中美电影文化的差异。其实作为电影本身,并没有好坏。但如果我们对西方多一点了解,就能够在电影中去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文化。希望有一天,我们电影人能够把电影作为一种语言,更好地和西方进行对接。

李亚鹏(演员,代表作《笑傲江湖》):

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对话者,一本非常有知识含量的书。

秦海璐(演员,代表作《榴莲飘飘》):

好久没有见到山奇了,没想到山奇的眼光不仅着眼于娱乐业,而且开始关注中日、中美等国际关系。山奇是一个文化人,又是一个思想者。 文章(演员,代表作《锦衣卫》):

书里的很多事让我了解了更多的美国,感谢两个对话者把这些事情告诉了更多的中国人和美国人。

李冰冰(演员,代表作《云水谣》):

《对话美国》是一本书,也是一座中美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桥梁。

于娜(演员,代表作《暗算》):

山奇的对话一向给我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对话美国》同样如此。

孙楠(歌手)

沟通和交流让地球上的人们相互了解和理解。《对话美国》帮助大家增加了对美国的关注,我支持山奇。

毛阿敏(歌手,代表作《绿叶对根的情意》):

人类善意的沟通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中国导演和美国学者之间朋友般的对话,让我们生活的世界更加积极,更加有意义。

朱哲琴(歌手,代表作《阿姐鼓》):

中西方之间一直以来都有人文差异。这次山奇的《对话美国》,会告诉双方最真实的一面,帮助大家去了解对方,读懂对方,从而理解对方。

成方圆(歌手,代表作《音乐之声》):

知己知彼,世界无界。

汪峰(歌手,代表作《鲍家街43号》):

山奇的对话洋洋洒洒十几万字,天马行空的感觉,就像摇滚一样。

老狼(歌手,代表作《同桌的你》):

山奇看似在娱乐圈做事儿的,其实他骨子里面还是个文化人,这就是山奇给我的印象。山奇新作《对话美国》充分展现了中美两国对不同文化的认识,挺好的,很真实。

张曙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

《对话美国》,向美国人民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向中国人民展示一个真实的美国。

彭明榜(《青年心理》杂志社社长):

作为一个媒体人,以前看过一些关于美国的书,平时也常在网上看一些关于美国的文章,心里常认为对美国并不陌生。但只看了几章山奇和欧亚伦的《对话美国》,就知道自己距离了解美国还很远。这并不是一本浅对话,从讨论的话题看很有广度,单就每一个话题而言又比较有深度。由于对话的两个人对各自国家的方方面面都有精彩的认识和表达,因而落实到文字上很轻快,让读者真正能享受"悦读"的快乐。

曾翼(文化使者):

《对话美国》内容覆盖很广,颇有味道。

刘霞(政府官员):

对话美国以两个不同国籍的普通公民的真诚交流,流淌出了中美两国人民对进一步增进了解、友好合作、互促共进、共同发展的热切期待和美好愿望。山奇从《七日谈》到《对话美国》,并致力于做一名世界友好大使,在我眼里,他不仅仅是一名文化人,更是一名有炽热中国心的国际文化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对话美国--谈天说地看细节/微观看美国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欧亚伦//山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9060965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7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69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