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决战从这里开始
内容
编辑推荐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抉择。在“和”“战”问题的短暂徘徊之后,国共双方终于撕破脸面,拉开架式,一决雌雄。这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争,是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生死较量。战争波澜壮阔,错综复杂。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各战略区首长之间,围绕与敌主力展开决战的时机和方式等问题,展开了反复磋商。这个“战争中的真正重心”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的运行轨迹,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晰的线条。本书就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通过回顾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辉煌历程,分析探讨了在“决战”问题上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

内容推荐

《决战从这里开始》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翔实的史料、科学的精神,通过回顾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系列战役、战斗,对战争中的“决战”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不但带你“从热闹的战争故事中,看出一些战争的门道”,还就“决战的本质及其规律”提出了鲜明的学术观点。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中国前途命运的较量/1

 重庆谈判的来龙去脉/1

 上党战役的有力配合/10

 毛泽东的文化魅力/16

 争取和平的最大努力/20

第二章 四平保卫战的战略检讨/30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30

 挺进东北,抢占要地/33

 决战四平街/38

 四平之战的得失检讨/43

第三章 苏中战场的战略试战/48

 南线战略计划的调整/48

 苏中“七战七捷”/52

 南线其他作战及其影响/55

 内线作战方针的确立/57

 苏中战役的基本经验/61

第四章 从鲁南到莱芜的战略性转变/63

 两支野战军协同作战/63

 鲁南战役与华东野战军的诞生/67

 蒋介石“鲁南会战”及其破产/70

 莱芜战役及其战略意义/76

第五章 打破敌人的重点进攻/80

 放弃延安,争取主动/80

 西北战场“三战三捷”/85

 山东战场决战孟良崮/90

 南部战线的战略性调整/99

第六章 挺进大别山的战略转折/104

 出击外线转入反攻/104

 强渡黄河首战鲁西南/107

 千里跃进大别山/111

 三路大军逐鹿中原/115

 转人外线作战的战略目的/121

第七章 东北战场的战略造势/125

 战略相持阶段的积极行动/125

 夏季攻势夺取战略主动权/128

 秋季攻势掌控战场主动权/132

 冬季攻势陷敌于孤城死路/136

第八章 决战是这样造就的/141

 中原战场举行豫东战役/141

 华北战场展开晋中决战/152

 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158

第九章 规模空前的大决战/170

 辽沈战役前的战略态势及战略方针/171

 首取锦州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179

 乱中取胜一举围歼廖耀湘/186

 攻克沈阳营口解放全东北/190

 “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193

 围歼黄百韬完成中间突破/198

 再歼黄维合围杜聿明/203

 全歼杜集团进抵长江北岸/210

 “抑留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就地歼灭”/213

 扫清外围强攻天津孤立北平城/221

 兵不血刃进入北平解放全华北/226

第十章 对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战/231

 战略决战后的形势及渡江战役企图/231

 打过长江去解放宁沪杭/235

 对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战/241

第十一章 解放战争几个战略问题的探讨/245

 战争史的地位与作用/245

 歼灭战及其效益问题/246

 战略进攻的时机与方式/248

 战略性战役与战略决战/249

第十二章 决战的本质及其规律/251

 进攻和防御/252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253

 歼灭战与消耗战,速决战与持久战/254

 决战就是决定性的作战/257

 决战的概念与内涵/259

 决战的基本属性/263

 决战、会战、交战/265

 决战艺术/268

 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269

 毛泽东决战思想的实质/270

 “主力”的异化与决战的目的/273

 结论/275

附:前人关于决战问题的论述/279

主要参考书目/288

试读章节

抗战胜利伊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和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之间,就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展开了一场极为错综复杂的较量。抗战胜利后,中国将建成什么样的国家,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义国家,还是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斗争的焦点。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力量有了空前的发展,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实现民族解放。另一方面,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政府扶植下,调兵遣将,加紧向解放区推进,抢夺胜利果实,企图在全国恢复和建立国民党*的*统治。这场较量和斗争以重庆谈判拉开序幕。

重庆谈判的来龙去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到1945年,形势急转直下。4月25日,苏、美盟军在柏林以南易北河畔胜利会师。4月30日,走投无路的希特勒绝望自杀。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联合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数万生灵顷刻间灰飞烟灭。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联军队以80个师的陆军、万多门火炮、55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3800多架飞机、500多艘舰艇和1500多架海军航空兵飞机,总计达150多万人的庞大兵力,从西、东、北三个方向,同时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并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实施登陆作战。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指出:“由于苏联这一行动,对日战争的时间将大大缩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同时“必须注意制止内战危险,努力促成*联合政府的建立”,“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新阶段已经到来了,全国人民应该加强团结,为夺取最后胜利而斗争。”

8月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

8月10日晨7时,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当晚7时,消息传到中国陪都重庆。晚8时,延安方面也从盟国电台里接收到日本乞降的消息。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抗战胜利,国共双方都表现出异常兴奋和紧张。8月10日,蒋介石命令所有战区指挥官,“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连络,掌握其令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将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次日又发布《对沦陷区的地下军、伪军的命令》,强调:“我沦陷区各地下军及各地伪军,应就现驻地维持治安,保护人民。各伪军尤应乘机赎罪,努力自新,非本委员长命令,不得擅自移动驻地,并不得受非本委员长许可之收编。”同时指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不准日军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⑷与此同时,第18集团军(即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于8月10日午夜发出第一号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武装向附近的敌伪军送出通牒,限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缴出全部武器,如拒绝投降缴械,应即予以坚决消灭,接受其所占城镇交通要道。

8月11日,延安八路军总部又接连发出六道命令,直接命令包围日伪军的各解放区军队迅速行动,迫使日伪军无条件投降;同时命令原东北军将领吕正操所部、张学思所部、万毅所部及冀热辽边区的抗日军队迅速向东北进发。同日,蒋介石发出两道命令:一个是要求各战区将士“加紧作战努力,一切依照既定军事计划与命令推进,勿稍松懈”。另一个则致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命令“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接受各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政府对于敌军之缴械,敌俘之收容,伪军之处理及收复地区秩序之恢复、政权之行使等事项,均已统筹决定,分令实施。为维护国家命令之尊严,恪守盟邦共同协议之规定,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为要。”⑹试图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手脚捆起来,以便由国民党垄断受降事宜,独吞抗战胜利果实。  毛泽东接到蒋介石要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的电报后,激愤难平,立即起草了《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明确指出:“苏联参战后,日本已宣布投降。国民党积极准备向我解放区收复失地,夺取抗日胜利的果实。这一争夺战,将是极猛烈的。”在此情况下,我党任务分为两阶段,“目前阶段,应集中主要力量迫使敌伪军向我投降,不投降者,按具体情况发动进攻,逐一消灭之,猛力扩大解放区,占领一切可能与必须占领的大小城市与交通要道,夺取武器与资源,并放手武装群众,不应稍有犹豫”;“将来阶段,国民党可能向我大举进攻,我党应准备调动兵力,对付内战”,“国共谈判将以国际国内新动向为基础考虑其恢复,延安对美国与国民党的批评暂时将取和缓态度。但各地对蒋介石绝对不应存任何幻想,必须在人民中揭破其欺骗,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危险应有必要的精神准备。”

8月13日,朱德、彭德怀联名致电蒋介石,严正声明:“‘驻防待命'一说,确与中华民族利益不符合。我们认为这个命令你是下错了,并且错得厉害,使我们不得不向你表示:坚决地拒绝这个命令。因为你给我们的这个命令,不但不公道,而且违背中华民族的民族利益,仅仅有利于日本侵略者和背叛祖国的汉奸们。”

同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演,指出:在中国人民的艰苦抗战已经取得胜利的形势下,“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造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呢?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

不过,此时的蒋介石虽然下定了打内战的决心,但要放手发动全面内战还是有许多困难的。在国内,人民刚刚经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家园破碎,满目疮痍,强烈要求实现国内和平,以便重建家园。从国际上看,美、英、苏等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也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加以蒋介石的精锐主力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运送这些部队到内战前线需要时间。于是,蒋介石接受国民政府文官长、政学系首领吴鼎昌的建议,于8月14日致电延安的毛泽东,称:“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国事”,其真实意图无非是要首先稳住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以便为其调动大军抢占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这一点,毛泽东等人是非常清楚的。两天后的8月16日,毛泽东先以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起草了一封电报给蒋介石,这份电报进一步揭穿了蒋介石集团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及准备和部署内战的阴谋,并提出了*关于制止内战的六项主张。同时严正声明:“中国解放区,中国沦陷区及其一切抗日的人民武装力量,有权根据波茨坦宣言条款及同盟国规定之受降办法,接受我们所包围之日伪军队的投降,收缴其武器资财,并负责实施同盟国在受降后之一切规定。”接着,毛泽东给蒋介石回电,称:“朱德总司令本日午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

……

P1-5

序言

还在1996年,我在陆军指挥学院读研究生,学习解放军战史和毛泽东军事思想时,毛泽东对战争中决战问题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决战,通常都是两军主力之间决定胜负的作战,是战略进攻中的精彩篇章。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在我军还十分弱小、处在战略防御的“围剿”与反“围剿”、扫荡与反扫荡的游击作战中,就十分关注两军之间的决战问题,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我军特色的决战思想和作战理论,用以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实践。这正是中国革命战争得以取得最后彻底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7年,我以一篇《决战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回到福建的部队,在司令部任作训参谋。这年10月,我开始将自己学习和研究战史的笔记整理出来,历时两年,形成了一部近20万字的书稿,定名为《决定性战役与决战问题》,这其实只是一部战争史的读书笔记,记录了我学习解放战争史的过程和心得。但当时对很多问题的研究还很初步,有些观点还心里没底。于是这部书稿就一直搁置了。之后近10年来,尽管工作环境不断变化,工作岗位不断调整,我对战争史尤其战争中决战问题的兴趣和关注始终不减。不断地搜集资料,不断地思考和研究。在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人民军队对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贡献,联系到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确有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抉择。在“和”“战”问题的短暂徘徊之后,国共之间终于撕破脸面,拉开架式,一决雌雄。战争波澜壮阔,错综复杂。但在中央军委、毛泽东和各战略区首长之间,围绕与敌主力展开决战的时机和方式等问题,从战略判断与决策、战略方针与布局,到战役指挥与协同、战术手段与谋略等方面,展开反复磋商,似乎有一个比较明晰的线条。本书就是试图沿着这条主线展开,通过回顾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艰难历程,分析探讨在决战问题上的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最后两章则是我十几年来思考研究这些带规律性的东西的初步结果。

由于笔者才疏学浅,阅历有限,书中难免有些浅薄幼稚的见解,特别是最后两章,敬请诸位军事专业学者不吝赐教。

对于大多数非军事专业的读者来说,我只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从热闹的战争故事中,看出一些战争的门道。

让我们用毛泽东在中国前途命运决战前夜的一段话,来翻开这段历史画卷:

一百多年来无数先烈所怀抱的宏大志愿,一定要由我们这一代人去实现,谁要阻止,到底是阻止不了的。”

作 者

2009年7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决战从这里开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承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060747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6.06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5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