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相关背景和研究现状/1
上篇:关于“数量问题”/19
第一章 文献中的混乱状况/21
第二章 乐谱中的混乱状况/28
第三章 总量的梳理/44
一、总量标准数两说/44
二、总量标准数变体/50
第四章 结语/51
下篇:关于“未完成问题”/61
第一章 “完成”与“未完成”的标准定值/63
一、“完成”的标准定值——“11首”/63
二、“未完成”的标准定值——“10首”/68
第二章 “未完成”在文献与乐谱中的取舍标准/70
一、文献中的四种说法/70
二、乐谱中的三种说法/77
第三章 “未完成”的界定标准及“拼凑说”/81
一、“有争议、但倾向于完成的”/81
二、“有争议、但倾向于未完成的”/102
三、“确定未完成的”/112
四、“拼凑说”质疑/122
第四章 “未完成”的原因探析/126
一、“形式未完成”而“内容已完满”/127
二、“笔乱”与“编误”/130
三、“奏鸣曲”与“幻想曲”的混淆/134
四、“乐思太丰富”以致未完成/138
结论与再思/140
主要参考文献/154
附录1:由英国“舒伯特研究院”(The Schubert Institute[UK])提供的部分参考书目(自该研究院网站)/161
附录2:国内主要音乐期刊和音乐院校学报中有关舒伯特研究文章目录(1950-2008年)/169
附录3:与“数量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录/179
附录4:德国亨利(G.Henle)版《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目录/191
附录5: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维也纳原始版)《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目录/194
弗朗兹·舒伯特一生究竟创作了多少首钢琴奏鸣曲?
对于这个问题,不同辞书、论著不是各执一说,就是避而不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在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有大量被认为是“未完成”的作品,而人们对这些“未完成”作品的判别标准又不尽相同所造成的。因此,“未完成问题”就成了导致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总数量问题难以确定的根源,是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研究中一个不应被忽视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数量问题”的混乱是由“未完成问题”引起的,所以本书的“上篇”先从“数量问题”入手,“下篇”再探讨“未完成问题”。
上篇是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数量问题”的考证。其中第一、二章是以现有涉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数量问题的文献和乐谱为对象,从文献学和版本学的角度人手,对各种说法进行梳理、比较。第三章归纳出总数量的两种取值标准。第四章则对现有的各种说法分别做出客观合理的解释,以理清人们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数量问题在认知上的混乱;同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混乱的状况,是与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另一突出问题——“未完成问题”直接相连的。
下篇是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未完成问题”的探究。其中第一章分别归纳出舒伯特“完成”与“未完成”钢琴奏鸣曲的标准定值。在“未完成”的奏鸣曲中,除“一首”作品被公认为“未完成”外,对其余作品是否确应定性为未完成,人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异议,这足以体现出舒伯特的“未完成”现象确有其特殊性与复杂性。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各类文献和乐谱对舒伯特“未完成”钢琴奏鸣曲的多种取舍标准。第三章则根据相关文献和乐谱的选曲实情,将舒伯特的所谓“未完成”钢琴奏鸣曲分成三种类型,并运用比较学和史学的方法,对文献和乐谱中就每类“未完成”作品完成与否的界定标准进行比较和归纳;同时以德国亨利版(G.Henle)《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全集》为主要依据,结合形态学、音乐分析学的方法,对每首“未完成”奏鸣曲进行分析,以对文献和乐谱的观点进行求证,且进一步阐明笔者的论点。第四章对舒伯特为何留下如此众多钢琴奏鸣曲未完成的可能原因及其特殊性进行了分析与归纳。
书的最后是“结论与再思”。“再思”中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未完成”现象的特殊意义和审美价值做了一定的阐释,其中涉及到音乐美学有关“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强调:应从“音乐本体”所表现的内容及其艺术价值角度,而不是仅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待舒伯特的未完成作品,且认为,这才是正确看待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未完成问题”的主旨所在。
本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从“数量问题”入手,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研究中一个不应被忽视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文献中的混乱状况、乐谱中的混乱状况、“完成”与“未完成”的标准定值、“未完成”的界定标准及“拼凑说”、“未完成”的原因探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