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
本书作为《中国读本》之一,主要介绍了古代驿站与邮传。
图书 |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读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世界曾经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多数没有能够继续维持下去,有的中断了,有的随着文化重心的转移而转移到另外的地区。唯有中国这个国家,既古老又年轻。从原始社会到形成国家,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五千年以上。 本书作为《中国读本》之一,主要介绍了古代驿站与邮传。 内容推荐 据古书《古今注》记载,尧曾经设诽谤之木。这种木制品,形似后世的华表,既可以在上面书写对政府的意见,又可作为路标。是用一根横木交叉在柱头上,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在各路的交通口都有设置。这大约是我国文字记载的向上表达意见的一种最早方式,是上古时代原始形式的上书通信。 目录 第一章 我国邮驿之始 一 古代世界的邮政 二 禅让时代的“喉舌之官 三 神话中的商纣“声光”通信 四 商代的邮驿发展 五 完备的西周邮传 六 单骑通信和接力传书的开始 七 简书与符信的时代 八 战国时期的私人通信和私人传舍 第二章 秦汉大一统时代的邮驿 一 统一的秦朝邮驿 二 现存最早的两封家信 三 两汉邮驿的发展 四 驿置和邮亭的分流 五 官邮和私邮 六 发达的汉代烽火通信 七 汉简:汉代通信的实录 八 “鸿雁传书”的故事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邮驿 一 历史上第一个《邮驿令》 二 刘备、诸葛亮对四川邮驿的贡献 三 南方水驿的兴起 四 少数民族地区邮驿的发展 五 “信幡”·纸诏·“千里牛”·驼驿 六 私邮和私营逆旅 七 “黄耳传书”与风筝通信 第四章 盛况空前的隋唐邮驿 一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隋唐邮驿盛况 二 完善的隋唐邮驿制度 三 种类繁多的邮驿服务和通信方式 四 “进奏院”与《开元杂报》 五 历史上第一次驿夫起义 六 隋唐的“水电报”和空中通信 七 唐代馆驿诗话 八 邮驿路上的闹剧 九 发达的唐朝私人逆旅 十 “二娘子家书 十一 唐朝少数民族地区的邮驿 第五章 宋元时期的邮驿 一 宋朝驿道的发展 二 邮驿制的军事化 三 “宾至如归”的宋代馆驿 四 “急递铺”的产生和发展 五 “金牌”制度 六 古代完整的通信法规——《金玉新书》 七 “私书附递”的法律化 八 辽、夏、金的邮驿 九 元代的“站赤”制度 十 元朝“驿使”和“铺马札子 十一 马可·波罗笔下的元代邮驿 十二 元代“站户”的悲惨生活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邮驿 一 “龙场九驿” 二 “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 三 “会同馆”和“递运所”制度 四 张居正的驿传改革 五 “民信局”的兴起 六 清代“邮”、“驿”的合并 七 清朝边疆邮驿的开辟 八 旧式邮驿的衰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驿站与邮传/中国读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臧嵘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8313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6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经济-交通经济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51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3 |
宽 | 150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