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的美术随着政经之变革,一面保存固有传统之「严整」,一面顺受西风东渐之冲激,从而形成空前未有之新局。黄永川的这本《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分六个章节分述其历史与渊源,并详述新艺术发展之轨迹,最後分类介绍六朝时代新兴美术的样式与风格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图书 | 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六朝的美术随着政经之变革,一面保存固有传统之「严整」,一面顺受西风东渐之冲激,从而形成空前未有之新局。黄永川的这本《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分六个章节分述其历史与渊源,并详述新艺术发展之轨迹,最後分类介绍六朝时代新兴美术的样式与风格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内容推荐 六朝时代(公元二二〇一五八九年)上承两汉余绪,是一段政治紊乱,社会扰攘的时代,旧有的思想面临崩溃的考验,固有的道德观也起了激烈的动摇,在此人心陷入极端怀疑与苦闷之中,宗教情绪最易产生,佛道教就在这种环境下滋长起来。此种思想空虚引发出的知慾渴求伴随着中西文化交通的开发,使中国人的眼界大开,一跃而至葱岭以西,地中海以东,印度洋以北之广袤区域,一反前代拘谨朴实,进而形成了磅礴雄伟之气。 六朝的美术随着政经之变革,一面保存固有传统之「严整」,一面顺受西风东渐之冲激,从而形成空前未有之新局:即不唯保有汉代朴厚浑成,更而形成时代特色,表现其疏朗的,清新的、俊逸的一面。 黄永川的这本《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分六个章节分述其历史与渊源,并详述新艺术发展之轨迹,最後分类介绍六朝时代新兴美术的样式与风格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初稿完成於民国五十九年,为作者早期从事中古时代中国美术研究的一个总结。 目录 馆长序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六朝以前中国美术风格略说 第二章 六朝以前的西方美术风格探讨 第一节 历史的追溯 第二节 亚历山大东征後美术风格及样式之流变 第三章 西方美术的东渐与新兴美术兴起之背景 第一节 新兴美术兴起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中西美术交通的传播路线 第三节 边疆诸国的美术概况 第四节 西方美术的东入中土 第四章 六朝时代美术概况与新艺术之成长 第一节 西晋以前一新兴美术茁长缓和期 第二节 东晋一新兴美术发展的纷混期 第三节 南北朝一新兴美术发展的白热期 一、南朝 二、北朝 第五章 六朝时代的美术样式与风格 第一节 建筑 第二节 雕塑(含陶器工艺) 一、云冈石刻的样式与风格 二、龙门石刻的样式与风格 三、天龙山石刻的样式与风格 第三节 绘画 第六章 结论—六朝新兴美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图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六朝时代新兴美术之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黄永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澎湖县立文化中心 |
商品编码(ISBN) | 97895700548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1995-06-01 |
首版时间 | 1995-06-01 |
印刷时间 | 199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9.5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台湾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