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滇西1944
内容
编辑推荐

郭亚平、范伟所著《滇西1944》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滇西大反攻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中国抗日军民在滇西正面战场特别是松山之战中浴血奋战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全民族共同抗战、驱日寇于国门之外的英雄史诗。

一群热血男儿,无数视死如归的士兵……雕塑出“还我河山”的铁血之魂!一支由盟军精英战士组成的“影子部队”牵动着决战的中枢神经。

内容推荐

大型抗战史诗巨献!滇缅抗战三部曲——《滇西1944》,郭亚平、范伟著。

《滇西1944》讲述: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向盘据滇西达2年之久的日军各部发起了暴风骤雨式的攻击,松山、龙陵、腾冲成为数十万大军铁血鏖战的焦点。一支由盟军精英战士组成的敌后侦察小分队是这部战争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为了对付这个出没无常的小型鬼魅武装组织,日军驻滇西情报机构发出了肃杀令,组建专门搜索分队,企图清除这个“其杀伤力不亚于一个整团兵力”的影子部队。于是,敌我双方就此被带入了冷酷的血腥杀伐之中,一个个凄美的画面就此展开。

目录

序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尾章

试读章节

杰尔森上尉驾驶着那架刚刚修复的P-40飞机,从怒江峡谷里钻出来,沿着太阳落山的方向飞。转过一座山头,杰尔森立刻就看见了下面那条熟悉的如一根细线般在群山间缠绕的滇缅公路。但是,现在那条细线,已经不是以往的灰白色,而是变成一条蠕动的黑色。

难民。杰尔森知道,那黑色是为躲避日军,从中缅边界、从芒市、从龙陵一带向怒江东岸逃难的难民。

这是1942年的5月,为抗击日寇进入缅甸作战的中国10万远征军兵败如山倒,日军沿滇缅公路尾追溃逃的中国军队,从缅甸直入中国滇西。

杰尔森向下看了一眼,悲伤地摇摇头: “上帝,保佑这些不幸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人们吧。”

杰尔森把飞机高度拉上去,转过机头。就在这一瞬间,杰尔森吃惊地睁大了眼,他看见,就在那条蠕动的黑色带子后面,十几公里的地方,一条钢铁的长龙,正荡起滚滚烟尘,急速向那条蠕动的尾巴接近。

杰尔森惊叫一声, “上帝!是该死的日本矮脚杂种!他们已经来了!”

杰尔森知道,一旦日军赶上难民队伍,那些血肉之躯是无法挡住日军前进的,那些矮脚日本兵会用枪炮,毫不怜悯地把他们打成肉酱,然后像蛇一样,从充满血腥的红土路上迅速游过去,很快就会游过怒江,游向保山、昆明、贵阳,还有重庆。

杰尔森压下机头,向着那条钢铁长龙扑过去,按下发射钮。

一串枪弹带着呼啸射向下面的日军。杰尔森重新把机头拉起来,顾不上察看这次攻击取得了什么效果,迅速向一座山峰上空飞去,一面用惶急的声音向基地报告:“十万火急!十万火急!日军大部队逼近怒江!中国军队没有有组织的抵抗!没有抵抗!”

飞机掠过怒江上空。杰尔森悲哀地想: “亲爱的中国朋友要想抵挡住日军,只剩下这条上天赐给他们的怒江了。”

……

太阳就要落山,东、西两岸山峰夹峙的怒江大峡谷开始显出一丝阴暗。

怒江两岸盘绕的公路上,成千上万的难民一眼望不到头,大人哭小孩叫,哀声遍野。群山苍茫中隐隐传来几声零落的枪响,那清脆的“八勾”声,一听就知道是日本兵使用的三八大盖。

逃难的人们心里更急。老天爷,听说日本鬼子坦克都开到芒市了,正顺着公路撵过来,离龙陵城也就半天的路,这要是过不了怒江……听说日本鬼子杀人可是连眼都不眨。女人更惨,日本鬼子见女人就抢,老天爷咋就不发威,一声雷劈死那些杂种?!

人们不知道离惠通桥还有多远。

但却知道那座桥是唯一能让他们逃离危险的救命桥。

……

铁索架成的惠通桥,横跨汹涌的怒江,是怒江西岸通向怒江东岸唯一最近的路。在逃难的人们的意识里,桥东岸意味着安全,意味着能活下来,意味着……虽然日本飞机昨天炸了保山城,但人们心里还是认为,桥东,比桥西安全得多。

人多桥窄,惠通桥犹如一段梗阻的肠道,阻塞了人流的通行。尽管桥上的人流已经拥塞不动,但西岸更多的人潮还是一浪胜过一浪地向惠通桥涌来,放眼望去,人群中夹杂着逃难的车辆,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穿军服的国军溃兵。

当日军第56师团师团长松山佑三,率日军向怒江挺进的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南大门事实上已经完全洞开。此时,整个滇西境内,以及沿滇缅公路一线,几乎没有成建制的中国军队。在怒江东岸, 距惠通桥最近的中国军队宋总司令指挥的第11集团军,也远在上百公里之外。而那座至关重要的惠通桥,其实只有一个工兵连和几十个维护秩序的武装宪兵把守。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A团少校侦察参谋马成龙,带着他手下的“哼哈”二将老油条韩世贵和绰号“判官” 的陈山东及16个人的搜索排,正一身大汗逆人流而行,拼命向惠通桥而来。

在中国远征军序列,谁都知道第200师A团有个刁钻古怪的少校侦察参谋马成龙,还有他手下天不怕地不怕的“哼哈” 二将,及一群钻天拱地、混蛋透顶的侦察兵。跟日本鬼子打仗这几年,据说光鬼子少尉级以上军官,裤裆里的卵子就被马成龙阉割过十几对儿。

滚动的人流挟着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让马成龙和他的搜索排几乎寸步难行,更有人对这十几个逆行的大兵挡了他们逃难的路破口大骂。

韩世贵挤出一身臭汗,歪戴着帽子,拼命推开一对拉着手不放的夫妻,对身边的马成龙说: “日他娘,咱这么个走法,明天也到不了惠通桥,到不了惠通桥,就算不死在日本鬼子手里,回头也得让宋总司令枪毙。”

陈山东说:“毙。”

韩世贵不理陈山东:“嘿嘿,参座,我老韩才过30岁,家里还有个瞎眼奶奶等着,我可不想稀里糊涂翘翘了,你得想个法子。”

陈山东说:“活。”

韩世贵对陈山东绷着字儿接他的话很生气: “判官,他娘的你甭跟老子当应屁虫行不行?参座明白。”

韩世贵急,马成龙比韩世贵更急。

就在今天中午,马成龙带着完成护送丁副师长遗体回国任务的搜索排,沿滇缅公路西进,准备返回缅甸。路上,韩世贵实在懒得走路了, 三番五次怂恿马成龙搞辆车坐坐。而马成龙,跟前没有了他最害怕的两个人: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和A团团长彭刚,自然也就天王老子他是第一:“奶奶的,那就省点力气?”

一听头儿同意截车,马成龙手下那帮成了精的猴崽子们立刻一声欢呼,谁都想少磨点儿脚板,谁都知道站着要比坐着累,坐着不如躺着睡。

立马在一个丁字路口截住了一辆美式吉普车。

马成龙要是能掐会算,他宁愿自个儿一头碰死,也决不会找这辆车的麻烦。其实,他早就看见这辆车头上挂着一面11集团军司令部的小旗。但是司令部挂这样小旗的车少说也有几十辆,屁大个参谋出门公干,也会坐一辆这样的车。

就在三个小时前,集团军宋总司令突然接到重庆军令部发来的急电:日军长驱惠通桥,怒江一线无兵防守,命令11集团军不惜一切代价,务必阻敌于怒江以西。

宋闻讯倒吸一口凉气: “日军一旦夺取惠通桥,过了怒江,中国军队将再也无险可守,保山、昆明、重庆马上就会暴露在日军枪口之下, 朝不保夕,整个中国也就完了。他妈的远征军参谋部那帮混蛋怎么搞的?20万人牛皮哄哄开进缅甸,没打几仗就让日本鬼子撵得屁滚尿流, 连滚带爬地回来了?!”

他立刻急电离惠通桥最近的11集团军第27师师长:急速赶往惠通桥,把鬼子挡在怒江西岸!这是死命令!

命令下达后,宋总司令还是不放心,决定迎着27师过去。韩世贵、陈山东带着一群人挡住道路,吉普车被迫停了下来,前面坐着的副官恼火地打开车门跳下来:“混蛋!快让开!”

马成龙冷笑一声:“呜呼,喷粪哪?掌嘴!”

陈山东上去,冷不丁照副官脸上就是一耳光。

后座上的人冷着脸从车上下来。韩世贵一眼看见那人肩上闪闪的将星,大叫一声:“参座,坏……菜了!”

马成龙训他: “坏菜个屁……” 瞟一眼人,头上的汗刷的就下来了。

马成龙没见过宋总司令,但却能猜到这个挂着将星的年轻将军是谁,急忙上前敬礼: “报告长官!第200师A团少校侦察参谋马成龙……”

宋总司令连看都不看马成龙,从腰里掏出一支精致的八音小手枪,哗的推弹上膛,对准马成龙:“我会让你的兵给你收尸。”

马成龙看着黑洞洞的枪口,头上汗珠滚滚而下,妈的,这回进了阎王殿也只能是个冤死鬼。没想到司令突然收回手枪,冷眼看着他: “你,是200师A团少校侦察参谋马成龙?戴安澜的兵?”

马成龙抹一把汗:“是……长官,卑职正是马成龙。”

P1-4

序言

杨文虎

电视剧《滇西往事》、《滇西1944》、《中国远征军》陆续播出后,在海内外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用“好评如潮”四个字加以评价应该不为过分。为扩大三部作品的宣传影响力,根据广大电视观众的建议与要求,三部电视剧作者将电视剧剧本精心改编成三部纪实性文学作品。这种尝试与探索,值得鼓励、推崇和庆贺!

三部纪实性文学作品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时刻、重要历史人物等方面尊重历史真实的基础上,以小说的形式再现了历史。为此,三部作品在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前提下,对一些情节作了必要的虚构与创作。这样做,决不是任意编造和杜撰历史。相反,这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所尊崇的伟大历史及历史人物的真情拥抱与礼赞,也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对所憎恶的侵略行径和历史罪人的无情抨击与唾弃。因此,三部作品中描写的一些情节和插曲尽管无据可查,然而我们却相信这些情节和插曲在当时是可能发生的,真正达到了史实有据可查、情节生动感人、高潮震撼人心的目的。我认为,这是三部作品的最大特点和难得之处。

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祖国西南一隅的滇西,在抗日战争中本属祖国后方。然而,随着战事的演进和日本军国主义战略意图的改变,这里最终变成了抵抗日寇侵略的前线阵地。在那个异常艰苦卓绝的年代里,这里上演了一幕幕既威武雄壮又可歌可泣,既振奋人心又目不忍睹,既气吞山河又悲壮剧烈的战争场面。在血与火交织的滇西抗战中,中国军队、云南民众特别是滇西民众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面对极其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切断中国唯一的抗战运输陆路交通线,攻取云南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最后占领整个西南及至中国的罪恶企图。他们开赴险象环生的缅甸,为和平正义而战;他们扼守波涛滚滚的怒江,不让侵略者前进半步;他们在龙陵、腾冲、芒市、畹町诸多战场上万众一心、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意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仅以收复龙陵为例,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集6个军12个步兵师近12万人,经过6个月的浴血奋战,牺牲官兵36800多人,始将龙陵收复。他们以血肉之躯筑起了祖国西南边疆的钢铁长城,并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国门,用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写就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滇西抗战的胜利,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伟大胜利,是维护正义、反对侵略的英勇壮举,是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英雄凯歌,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巍峨丰碑。

今天,当我们回首那场异常残酷的战争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向参加过滇西抗战的抗日将士、爱国人士、爱国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由衷的敬意。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以致宝贵的生命捍卫了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是他们,用自己的不屈行为唤起了民众的觉醒,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奠定了重要基础;是他们,用自己的高尚品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使中华民族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是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同情与支持,最终联合起世界上的正义力量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并肩奋斗。总之,在那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中,参与滇西抗战的所有将士及爱国人士、爱国侨胞、国际友人建立了伟大的不朽功绩。所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它们应该形成影视、小说、美术等艺术形式,子子孙孙永远流传下去。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使命,一种追求。我们高兴地看到,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们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这一重任。他们通过对滇西抗战的不断发掘,努力宣传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战斗力以及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自尊品格;不断讴歌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热爱祖国、共赴国难的团结意识以及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不断赞颂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力量战胜敌人以及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创新精神;不断彰显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奉献精神。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件事:在缅甸的腹地东吁一带,至今散居着数以千计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及他们的后人。他们因当年的战事留在了异国他乡。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们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开荒种地,买卖营生,艰难度日。60多年过去了,这些老兵及他们的后人硬是东拼西凑,用自己的血汗钱在东吁建立了一座规模不小的中国远征军纪念馆。馆前,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巍然屹立。一位90高龄的湖南籍远征军老兵向国内的参观者津津有味地讲解。末了,他站在纪念碑前向参观者发誓似地说道:“我们为正义与和平而战,为中华民族而战。这座纪念碑记录了过去,也告诉未来:谁想侵占中国,除非我们死绝!”老人铿锵有力的声音和异常激动的表情令参观者深感激动与震撼,也为之长久地思考与叹息。纪念碑成了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及他们的后代们纪念、尊崇伟大历史和庄严事业的执著承诺。这种承诺必将成为他们承先启后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支柱。我在想,作为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们如果此时也站在东吁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前,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我想,他们同样会作出尊崇伟大历史和庄严事业,为我们民族承先启后开创美好未来提供越来越多优秀精神食粮的承诺!在一定意义上讲,屹立于缅甸东吁的中国远征军纪念碑和诸多反映滇西抗战的文学艺术品的作用与意义是一致的。它们在时时提醒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滇西抗战题材十分丰富、广泛和深刻,尽管这三部纪实性作品从较大范围内对其作了深度挖掘,但这种挖掘不可能穷尽滇西抗战的丰富内容。它仍需要更多的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对这一“富矿”进行继续挖掘,以生产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传世精品。

我们期待着!

2011年2月9日于昆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滇西1944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亚平//范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2072084
开本 16开
页数 3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3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2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