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砥柱立中流/智者智慧智政这样读史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在中国历史的官场上,有着许许多多擎天柱式的人物。朱枝富编著的《砥柱立中流》全方位地展现和评价了这样的历史人物——韩信、于谦、戚继光、袁崇焕、林则徐,力求通俗易懂,更加适合读者口味,引起读者兴趣,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内容推荐

《砥柱立中流》由朱枝富编著。

《砥柱立中流》是“智者·智慧·智政——这样读史丛书”之一。

砥柱立中流,撑起一片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他们转危为安,开辟未来;托起时代的天平,撑起时代的天空;对时局稳定,对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国家重臣,民族精英。韩信、于谦、戚继光、袁崇焕、林则徐,就是这样的历史人物,具有博大的胸襟和气度,能够左右时局、力挽狂涛,千古流芳,万代景仰。

目录

军事杰才,功高盖世

 ——佐刘兴汉,成就帝业的汉代无双国士韩信

 评说:韩信,寒心

血不曾冷,风孰与高

 ——保卫京师,唯重社稷的明代救时宰相于谦

 评说:救时宰相

踏平海波,消弭倭患

 ——平倭东南,御鞑蓟北的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

千古奇人,千古奇冤

 ——系国安危,惨遭凌迟的明朝抗金名臣袁崇焕

 评说:“忠魂依旧守辽东!”

苟利国家,生死不避

 ——严禁鸦片、抵抗列强的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

 评说:林则徐,黑暗中的明灯

后记

试读章节

八月二十三日的清晨,大臣们如往常一样,准备上朝议事。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历史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朝堂斗殴即将开始。

话说直接导致土木堡之败的王振虽死,但是朝中同党还在。

这天,鉴国的郕王暂代皇帝出朝,朝堂上,首先有大臣痛斥王振的罪行,说到激动和伤心之处,竟然悲伤地痛哭起来,惹得满朝文武群情激愤,一时间举朝哭声震天,不断有人喊出激昂的口号:

“将王振灭门九族!”

“将王振余党消灭殆尽!”

朝堂上乱得像一锅粥。

这时,王振的死党,一个叫马顺的锦衣卫头子不识相地出来喝退群臣。

马顺出现的后果之严重,大概他本人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群平日里谦卑谨慎的大臣竟然冲上前来,活活将他乱拳打死。

随后赶到的王振的两个同党毛贵、王长随也还没有明白过来,就被刚热过身的“首长”们揍成肉饼,一命呜呼。

往日最以礼仪和秩序为纲的朝廷变成了血腥的斗殴场和闹市。

廊王哪里见过这样的血腥场面?吓得手足无措,不知道怎样办才好。

很快,他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事情,看着这些几近疯狂的大臣和血肉横飞的场面,害怕了,准备一走了之。

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朱祁钰真的走开,王振的余党势必在清理战场之后立即实施反击,大内斗不可避免。

要知道,被群臣打死的不是别人,正是一帮打手的顶头上司!

马顺虽然功夫不怎么样,但他手下的锦衣卫要收拾这些朝廷官员还是很轻松的。

但此时头脑发热的群臣似乎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还在不断地哭、骂,要朱祁钰给王振定罪。

只有一个人保持了冷静的头脑,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

这个人正是于谦。

于谦是极少数没有参与斗殴的清醒者之一,虽然他也恨马顺等人,但他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

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直保持着冷静,旁观事态的发展。

他十分清楚,人已经打死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要朱祁钰下令。

但是,朱祁钰已经被吓得脑袋不清醒了,现在竟然准备溜之大吉。

如果让王振余党抓住机会,给参与打人的大臣定下一个杀人之罪(马顺确实无罪),就麻烦了。

眼看朱祁钰准备开溜,于谦十分着急,这实在是千钧一发之际,可是朝堂里的人却一点也不清醒,吵吵嚷嚷。

顾不得那么多了!于谦立刻向朱祁钰跑去,他要拦住这个人。

可是前面的群臣挤得密密麻麻,于谦无奈,只好用力把人群分开,一个劲地往前挤。

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在拥挤中,于谦的衣袖也被拉破,但他终究还是赶在朱祁钰溜走之前拦住了他。

于谦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殿下(当时还不是皇帝),马顺是王振的余党,其罪该死,大伙的所为都是为了朝廷和国家,请殿下赦免百官(基本都动过手)无罪。”

这响亮的声音终于惊醒了朱祁钰,他明白,如果现在不给这些人一个说法,局势将无法稳定。

于是他依照于谦的话下达了命令。

大臣们也清醒过来了,既然马顺等人已经定罪,那也就没什么事了。

事实上,打死马顺后,锦衣卫已经磨刀霍霍,如果不是于谦在那一刻挺身而出拉住朱祁钰,为他们正名的话,朝臣们能不能活着走出朝堂,还是一个未知数。

稳定情绪的朱祁钰终于恢复了正常,他接着下令把王振的侄子王山绑至刑场,凌迟处死!

多亏了于谦啊。

群臣拍手称快,八月二十三日的这场风波就此平息。

当于谦走出左掖门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对他报以敬佩的目光,如果说在五天前他们对这个怒吼的人还有什么疑虑的话,现在他们已经有了新的共识:这个人一定能够独撑危局,力挽狂澜!

吏部尚书王直也感触万分,十分激动地握住于谦的手,说道:“国家全靠你了,今天这种情况,就是有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王振的余党彻底清除了,在于谦的努力下,很多棘手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但还有一个麻烦,也是最大的一个麻烦:皇帝还在人家手里呢!

现在大明王朝是群龙无首啊!

于谦清楚地认识到:朱祁镇之所以会成为也先手中的王牌,不是因为他是朱祁镇,而是因为他是皇帝。

朱祁镇就是论斤卖也卖不出几个钱,但皇帝的这个名分却重如泰山,价值无限。

现在,朱祁镇成了大明王朝天大的麻烦。

“土木堡之变”后,也先挟持英宗在边境城池勒索要挟。

瓦剌军到大同城下,让人拿着英宗驾牌请守城士兵迎驾。

大同总兵官刘安和参将郭登出城朝拜英宗。

瓦刺军趁机掠城,明军大败。

也先又矫英宗诏,命大同守将送库银两万两方才退军。

刘安搜罗仓库,取出银两,送到也先营中,也先纠缠三天后才挟英宗退出塞外。

这仅仅才是开了个头啊,如果各个边镇都遭到如此劫难,如何是好?

于谦接到边报后,狠狠地批评了刘安。

但是,光批评有什么用呢?

那英宗毕竟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啊!难道你叫边镇用大炮把皇帝轰死吗?

于谦的大脑飞快地转着,提出了一个令英宗皇帝直冒冷汗的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

这话的分量是沉甸甸的,在当时,谁敢这样说啊,这是要掉脑袋的呀!

但是,于谦说出来了,而且也这样做了。

于谦下令各边镇不管也先怎样打着俘虏皇帝的招牌,一律不要出城迎接,也不要给这给那,对待也先这只豺狼,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这话够明白了吧,皇帝被俘虏了,国家还在,大明江山还在!

这样,粉碎了也先利用英宗讹诈的阴谋,坚定了边将抗战的信心,使明军由被动转为主动。

偌大的大明王朝,没有了当家的,这可怎么办?

其实,这个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只要是三岁的小孩子,会脑筋急转弯,就能想出办法来。

那就再立一个呗。

但是,一旦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这样做,风险极大,甚至有杀头的危险。

可是,有人不怕,风险再大,也要做下去。

因为,于氏理论是:在皇帝与国家的天平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

皇帝不是朱祁镇的,是大明帝国的,这个名分可以给你,也可以给别人。

换句话说,朱祁镇是不是皇帝,不是朱祁镇说了算,而是我们说了算。

我说你手上的皇帝是个过期产品,是个废品,就一定是的。

那么,叫谁当皇帝呢?

开始,考虑的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

朱见深在英宗被俘后立为太子,太子嘛,小娃娃也可以立,三五十岁也可以立,而皇帝就不一样了。

特别是在这非常时期,皇帝,可不是随便立一个就行的。

当时的朱见深只有三岁,话都说不周全,怎么能承担起匡复国家的重任呢?

于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要求立朱祁钰为皇帝。

朱祁钰是英宗的亲弟弟,英宗在亲征之前曾命他监国,此时他二十二岁,仅比英宗小一岁,年富力强。

可是,立朱祁钰是名不正言不顺呀,明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英宗有太子在,朱祁钰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但是,名分固然重要,在这非常时期,能力和威望更加重要。

新立的皇帝要有领导百官、消除祸乱的能力。

如此说来,立朱祁钰为皇帝比立太子朱见深更为合适。

请示皇宫中的最高长官皇太后,皇太后倒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朱祁钰也算是他的儿子,只不过不是他亲生的罢了,立刻就同意了。

但是,好事多磨,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谁也想不到,朱祁钰不愿意当这鸟皇帝。

朱祁钰得知群臣请立自己为皇帝的消息后,一再推辞,甚至退居王府,表示不愿即皇帝位。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朱祁钰担心自己名分不正,而且英宗尚在人世,太子朱见深亦将长大成人,世事难料,后面还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呢!

P58-62

序言

砥柱立中流,撑起一片天

在日本,有一部动漫画叫《变形金刚》。

其中正义一方的领袖,叫做“擎天柱”。

擎天柱勇敢、善良而富有责任心和正义感,在与邪恶的斗争中,展现了过人的勇气和智慧。

其主题歌耐人寻味:

你燃起动力,发动力量,从不退缩!

你是胜利者,拨开迷雾;你看清道路,冲破羁绊,斗志昂扬!

当地狱之门放逐邪恶肆虐开战,你义无反顾,燃起斗志,坚持战斗到最后,赢得所有!

在中国历史的官场上,有着许许多多擎天柱式的人物。

他们转危为安,开辟未来;

他们托起时代的天平,撑起时代的天空;

他们对时局的稳定,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的历史人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样的历史人物,千古流芳,万代景仰。

本书所选的几个历史人物,就具备着这样的特点:

韩信,少年能忍胯下之辱,胸负奇才,被刘邦拜为大将,战必胜,攻必取,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围歼项羽。刘邦能够夺得天下,韩信功勋卓著。

于谦,土木堡之败,皇帝被俘,朝野纷乱,一片南迁之声,他巨人般地勇敢站出来,组织北京保卫战,面对也先大军的野蛮进攻,坚守北京城,使大明王朝转危为安。

戚继光,在祖国东南沿海倭寇横行、生灵涂炭的危急关头,“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组建戚家军,历十余年,八十余战,扫平倭寇,踏平海波,撑起东南半边天。

袁崇焕,关心国事,心系辽疆,毅然投笔从戎,多次击败敌人进攻,获得宁远、宁锦大捷,身系大明存亡。崇祯误听谗言,处以极刑,自毁长城,“忠魂依旧守辽东”!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危急关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挺身而出,坚决实行禁烟,抵抗西方列强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中国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历史人物,他们撑起中华民族的天空。

砥柱立中流,撑起一片天!

后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灿烂文化;中国人民,充满着智慧和谋略。

历史是继续前进的基础,是开创未来的启示。

借鉴历史,创造卓越人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贡献聪明才智,是我们每个人的职责和使命。

我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了些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用实践认真回答的问题。

有什么样的热,就要发出什么样的光。

基于此,我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这套丛书,用今人视角透视历史人物,用历史人物智慧充实今人头脑。

这套丛书,用句段的方式体现,用散文的笔调撰写,用故事的形式介绍,用历史的眼光剖析,全方位地展现和评价历史人物,力求通俗易懂,更加适合读者口味,引起读者兴趣,有所感悟,有所启发。

本书能够顺利完成并出版,十分感谢我工作单位和出版社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

丛书中的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朱枝富

2010年8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砥柱立中流/智者智慧智政这样读史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枝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900684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1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7: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