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年薪百万,而你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为什么有的人一言九鼎,而你却人微言轻?
为什么有的人尽享尊荣,而你却门庭冷落倍感凄凉?
为什么……
廖康强主编的《提高身价的66条金律》能给读者提供良好的忠告——告诉你怎样快速提高身价。
图书 | 提高身价的66条金律/用智慧点亮人生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什么有的人年薪百万,而你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为什么有的人一言九鼎,而你却人微言轻? 为什么有的人尽享尊荣,而你却门庭冷落倍感凄凉? 为什么…… 廖康强主编的《提高身价的66条金律》能给读者提供良好的忠告——告诉你怎样快速提高身价。 内容推荐 《提高身价的66条金律》由廖康强主编。 《提高身价的66条金律》是“用智慧点亮人生系列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包装:形象是身价的重要参数;内涵:实力是身价的保证;借力:众星捧月烘托出高身价;造势:宣传和制造话题提高身价;摆谱:提高身价需要“面子”支撑;语言:好口才价值百万;知止:身价提升的几点忠告七个法则。 目录 法则一 包装:形象是身价的重要参数/1 1.展示一个成功者的形象/3 2.从头到脚的美丽/6 3.你就是你所穿的/10 4.名牌是身份的标志/14 5.神态举止的感染力/17 6.让人信赖的专业形象/20 7.价值百万美元的微笑/24 8.细节更能体现身价/28 9.显示尊贵身份的头衔/30 10.突显出高雅的品位/33 法则二 内涵:实力是身价的保证/37 1.自信的价值/39 2.提升自己的能力/43 3.眼光决定你的价值/47 4.责任就是身价/51 5.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55 6.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58 7.学习对身价的影响/61 8.经营自己的亮点/64 9.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68 10.大胆展示自己的实力/71 法则三 借力:众星捧月烘托出高身价/75 1.借助媒体的力量/77 2.借助政府的背景/80 3.借助权威专家的力量/83 4.与名人建立联系/86 5.借助强势提升自己/88 6.借助高贵的出身/92 7.积极结交社会名流/94 8.你的交际圈决定了你是谁/97 9.豪宅彰显出身份高贵/100 10.选择商务场所的标准/104 法则四 造势:宣传和制造话题提高身价/107 1.大排场显示高身价/109 2.热情能成就非凡/113 3.树立起强势的形象/117 4.别出心裁的自我贴金/120 5.发动传媒制造声势/123 6.廉价的忽悠/126 7.与热点搭上关系/128 8.用大场面来营造氛围/131 9.制造事件名扬天下/134 10.说些大话又何妨/137 法则五 摆谱:提高身价需要“面子”支撑/141 1.摆出“有身份”的架势/143 2.敢于给自己开高价/146 3.坚持自己的原则/149 4.越忙的人越重要/152 5.矜持是身价的一种象征/155 6.制造稀缺的强势表演/159 7.公开自己斗争的决心/163 8.距离能产生一种美感/166 9.敢于“亮丑”是一种姿态/170 10.打开还是不打开潘多拉的盒子/173 法则六 语言:好口才价值百万/177 1.做一个会说话的人/179 2.学习主流的语言/182 3.真诚的价值/185 4.简洁的语言更有价值/188 5.用愤怒树立起权威/191 6.“酒香”还得善“吆喝”/195 7.赞美令你身价倍增/199 8.幽默的人受欢迎/203 9.会听比会说更重要/206 10.沉默也是一种力量/210 法则七 知止:身价提升的几点忠告/213 1.人在高处时要保持低调/215 2.放弃不切实际的妄想/218 3.狂傲一定要有分寸/222 4.狮子不和鼬鼠比武/225 5.有时候需要让步/227 6.有些禁区不能踩/230 试读章节 5.借助强势提升自己 当自身势力还较弱小时,选择投靠在强势一方,在其翼护之下成长,是一种安全的提高自己身价的好方法。例如,有很多弱小企业在谋求生存和发展时,便选择依附大公司,靠着大公司的名气,在市场上谋得一席之地。 20世纪50年代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乔治·约翰逊是这家公司一名十分出色的推销员。乔治不甘久居人下,决定自立门户。他以仅仅2 000’美元的微弱家当办起了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 创业之初,只有3名雇员,两间简易厂房。约翰逊与雇员们一起,集中资金和技术力量研发出了一种粉质化妆膏。 产品有了,怎样去推销呢? 约翰逊非常清楚,自己刚刚创建的企业根本无力与佛雷公司竞争,因此如何打开自己产品的市场,令他头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灵感终于有了。 约翰逊制作了一则广告,广告中说:“当你使用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以后,再擦上约翰逊的一些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的雇员对这种宣传很不满意,说他是在替佛雷公司吹牛,而不是给自己做广告。佛雷公司的人也因此嘲笑他:“你和我们公司的感情很深嘛!要不怎么免费替我们做广告呢?” 约翰逊对此不予理睬。他笑着对雇员们说:“就是因为他们公司的名气大,我们才这样做。打个比方,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我叫约翰逊,可如果我能想办法站在美国总统身边的话,我的名字马上便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推销化妆品的道理是同样的,在黑人社会中,佛雷公司的化妆品享有盛名,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和它的名字一同出现,明着捧佛雷公司,实际上却抬高了我们的身价。” 这一招果然很灵,消费者很自然地接受了约翰逊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 接下来,约翰逊又生产出一系列新产品。此时的他已经羽翼丰满,于是他改变了以前的依附强势的宣传策略,转而开始强化宣传自己的产品。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约翰逊生产的化妆品便将佛雷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挤出了化妆台。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成了约翰逊的独家天下。 这种依附强势宣传自己,提升自己身价的做法,在国内也经常被用到。 1999年的一天,呼和浩特市的人们一觉醒来,发现挂在所有主街道上“蒙牛乳业,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红色路牌广告鲜艳夺目。蒙牛将自己摆在乳业老大伊利之后,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蒙牛似乎也很大。于是人们记住了蒙牛,记住了蒙牛是内蒙古乳业的第二品牌。 蒙牛甘居“第二”的位置,表面上看是贬低了自己,事实上正是借助内蒙古无人不知的大企业伊利的“名”创出了自己的“牌”。 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奶制品市场,伊利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如果刚刚问世的蒙牛与其正面竞争,必然会失败。于是蒙牛选择了放低姿态、依附强势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伊利的“敌意”,同时也可以依附伊利的声望来实现自己的突围目标。 蒙牛这种策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会给人们留下一种谦虚诚恳的印象,使人们相信公司所说的都是真实可靠的。同时,由于人们通常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蒙牛此举较容易使消费者对于个品牌的印象更加深刻。正如美国阿维斯出租汽车公司定位为“我们是老二,我们要进一步努力”之后,品牌知名度迅速上升,赢得了更多忠诚的客户。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狐假虎威”,去掉其中的贬义成分,我们可以这样说,狐狸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假(即借)”字上。通过“借”,狐狸既能不被老虎吃掉,又借了老虎的威风,提高了自己的威望和身价。这其中的技巧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依附强势提升自己的方法,类似于物理实验中的杠杆原理,利用这种借力使力的规律,往往就会事半功倍。 有一个证券公司的业务员,刚进入这一行,一直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来提升业绩,他的心里很着急。但这行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即使他使尽了力气,还是很难有成绩。 谁料想,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业务员突然就像是有神明护身似的,客户一个接一个地主动找上他,而他竟然成了全公司业绩最好的行销人员。 这家公司的经理觉得难以理解,自己干了几十年,也没见过一个初入这行的人会突然神乎其神的大红大紫,于是就暗中观察他是怎么吸引客户的。 他发现这位业务员经常带客户到自己的办公桌旁谈事情。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个位子都是单独隔开的,于是他有事没事就假装不经意地经过业务员的桌旁,可是并没有发现他对客人说些什么特别的话。 有一天,业务员不在办公室里,经理经过他的办公桌时,无意之中看了一眼他的桌子。 “这小子!原来如此。”经理站在办公桌前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他不由得笑了,佩服这位业务员的高明手段。 原来,在业务员的桌子上摆着许多张他的生活照。可是,在这些生活照中间,又摆着几张在不同场合拍摄的放大照片。而这些大照片,竟然全是一位股市大亨的照片。 当客户来办公室坐下来和业务员谈生意时,看到股市大亨的这些照片,就会想:“哇!他跟这位大亨一定关系非同寻常,跟着他走准没错!” 人们常说:“大树之下好乘凉”。如果人们在初入社会时,能够依附于某一位位高权重或名气旺盛的人,就如同找到了一棵遮风避雨的大树,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提高自己的身价,举重若轻地做成许多人看来很困难的事。 P88-91 序言 为什么有的人年薪百万,而你却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 为什么有的人一言九鼎,而你却人微言轻? 为什么有的人尽享尊荣,而你却门庭冷落倍感凄凉? 为什么…… 拥有更高的收入,是每个人的梦想,但究竟能拿多少钱,得由你的身价决定。也就是说,要想提高你的收入,首先必须提高你的身价! 章子怡在一个电视广告里笑了笑,一句话也没说,就价值若干万元人民币。姚明在NBA的生涯中,个人实际收入将达到或超过1.8亿美元,相当于6万工人一年的工业总产值。 如果换作你、我,能有这样高的收入吗? 不能! 因为你和我没有他们那样的身价。 很多人都认为,只要自己不断去努力,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幸运总有一天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可是他们错了,如果你不能准确地掌握提高身价的技巧,这样的等待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根本就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存在和价值。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遇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从2000—201 O年的这十年间,我至少与超过250人面对面的谈过关于薪酬满意度的问题。我惊讶地发现,人们更多的是抱怨薪水过低,而很少去考虑该如何采取主动的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其实很多人在他们的专业领域里有着卓越的才华,但他们却缺乏一种能够将自身价值传递给上司的东西。 我挑选了一部分人,给他们进行了一些身价提升的专业指导,有些是面对面的培训,有些是电话里的答疑解惑,有些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众多优秀的人才在经过简单指导后,能够更加清晰而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他们学会了如何包装自己、扩大人脉圈、提高表达能力,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展现自我,当然,他们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终于如愿以偿拥有了扬眉吐气的生活。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避免怀才不遇的厄运,得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我有了写这本书的想法。我相信,当我把多年来的成功经验提炼出来,就能给读者提供良好的忠告——告诉你怎样快速提高身价。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提高身价都是一个最为现实的目标,因为没有谁甘心一辈子都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经营苹果园的老人,有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他因年事已高,想把自己的苹果园送给三个儿子其中的一个,可他又不放心,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日,他把三个儿子都叫到自己的面前,对他们说:“我要把我的苹果园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个人: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不知你们是否想得到它?”三个儿子都表示想得到苹果园。老人就说:“现在是春天,我把苹果园里三棵同样品种,同样大小的苹果树分别送给你们,你们回去后把苹果树移栽到自己的地里。明年秋天,你们再从各自的苹果树上摘下一个最好的苹果拿到市场上去卖。谁的苹果价值最高,我就把苹果园送给谁。” 三个人都按照父亲的话去做。他们对自己的苹果树移栽到自己的地里后,开始精心管理。 第二年秋天,苹果熟了的时候,三个人都从自己的树上挑选了一个最好的苹果,摘下拿到集市上去卖,结果都卖了一个自己比较满意的价格。于是在同一个日子里三个人又都来到了老人的面前,叙说了自己一个苹果的价值。 老人的大儿子说:“我对果树实行了配方施肥,给果树套了袋,一年四季进行无公害管理,树上结出的苹果个头大,质量好,我摘下最大的一个卖了两元钱。” 老人的二儿子说:“我除了对果树进行科学的管理外,还发明了苹果贴字技术。在苹果上剪贴上福、禄、寿、祥等吉祥字,等苹果熟了把剪纸揭去,字便留在苹果上,我一个带‘福’字的苹果卖到10O元。” 老人的三儿子说:“我的管理办法基本上和二哥相同,只是二哥在苹果上贴字,而我在苹果上贴的是京剧脸谱,我一个带‘大花脸’脸谱的苹果,被一个外国人以500元的高价买走。” 老人听完后,决定把自己的苹果园送给三儿子。 一棵普通的苹果树,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就能生产出不同价值的苹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同样如此,要提升自己的身价,你需要用最佳的方式对自己进行管理。在经过内涵、人气、形象等方面的逐一修炼,就可能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拥有你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高身价。 当然,要实现这些变化,需要你真正付出努力。只有当你下定决心,制定出计划,并且脚踏实地地一步步付出努力,你才能展现最佳的自我,获得更好的机会,赚取更多的收入,拥有更高的身价。 现在就行动起来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提高身价的66条金律/用智慧点亮人生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廖康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290075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3 |
出版时间 | 2011-02-01 |
首版时间 | 2011-02-01 |
印刷时间 | 2011-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48.4-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