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本书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之朱德篇,用二十个篇幅,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朱德从贫寒的少年时代就追求光明、投身革命,一直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领导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卓越功勋,着重表现了朱德同志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所具有的坚定、勇敢、机智、无畏的伟大精神。
图书 | 朱德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朱德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本书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之朱德篇,用二十个篇幅,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朱德从贫寒的少年时代就追求光明、投身革命,一直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万里长征,以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领导人民军队所建立的卓越功勋,着重表现了朱德同志作为革命家、军事家所具有的坚定、勇敢、机智、无畏的伟大精神。 内容推荐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的中出类拔萃者。 本书为其中一册《朱德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生动细腻地叙述了朱德同志为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实现中国的统一、独立、富强,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波澜壮阔的一生。 目录 历尽坎坷寻正道 紧急应变提前起义 革命的旗帜不能丢 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上的“文化教员” 三打龙岩城 第四次反“围剿” 同甘共苦 藏区鱼水情 粉碎九路围攻 与敌人“捉迷藏” 总司令与柯棣华 《伟大的道路》 六十寿辰 “攻坚战术开新面” 履险如夷 艰苦奋斗的好传统 爱兰情愫 帅门家风 试读章节 1922年3月间,唐继尧率部进逼昆明,担任警察厅长的朱德与滇军代理总司令金汉鼎等人被迫出逃,历经艰难险阻,奔波月余,终于回到四川南溪的家中。他已经无牵无挂,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实施早已决定的计划一一到北京去找孙炳文,一同出国考察。 孙炳文是朱德担任旅长时结识的朋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两入朝夕相处,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特别是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他们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一致认为,用旧的军事斗争的方法是不能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的,必须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所以,他们决定到欧洲去考察,寻求救国的答案。 但朱德回到南溪才几天,就接到杨森派入送来的帖子,邀请他到重庆做客。他权衡再三,决定先到杨森那里。 几天后,朱德和金汉鼎来到重庆,受到了杨森的热情款待。当时,杨森正踌躇满志,欲与四川其他军阀争做四川霸主。所以,他对朱德和金汉鼎的到来,甚感欣慰,以为能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定能成其大业。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当他以师长一职邀请朱德加入他的同盟时,却受到朱德的婉言拒绝。朱德告诉他,去欧洲的主意已定,不便更改。无可奈何的杨森只好提出“虚席以待”,等朱德从欧洲回来后再到他这里共谋大业。 7月的一天,朱德辗转经上海来到北京孙炳文家。他请孙炳文帮助他找到共产党的领导人。孙炳文答应去找他的朋友李大钊谈一谈。 到北京后,朱德立即去拜望北洋政府航空督办李根源。他在讲武堂时,李根源是他的老师。李根源十分赞同朱德出国学习的想法,并且答应尽快帮助他们办理出国手续。而孙炳文却没有找到李大钊。这时,李大钊已去了南方。但孙炳文得知,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在上海,于是,他俩决定办好出国手续后,立即赶往上海。 8月中旬,朱德和孙炳文来到上海,恰好遇到了金汉鼎。金汉鼎告诉朱德,孙中山先生最近从广州来到上海,很想见一见滇军的将领。 不久,朱德在法租界的一幢寓所里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 这时,由于广东军阀陈炯明的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他正在上海筹划如何奔回广州,重建共和政府。所以,他希望朱德能重返滇军,助他一臂之力,并且表示他可以先付10万元作为整编部队的经费。金汉鼎当即答应了孙中山的要求。朱德对孙中山的处境深表同情。然而,经历了多年军阀战争的朱德不愿意再陷入军阀争斗的泥潭中,而且,他已认识到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无法实现自己救国救民的理想抱负。因此,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的要求,说他和孙炳文已决定出国去考察战后欧洲的状况。孙中山见劝说无效,只好作罢。临别时,孙中山握着朱德的手说:“革命的前途远大,各人的志向也有大小之分,好自为之吧!” 8月下旬,朱德费尽周折,终于来到了位于上海闸北区的一间简陋的小屋。 朱德轻轻地叩门,等了好一会儿,房门才开了一条缝,门缝中出现了一张略显疲倦的脸。朱德连忙有礼貌地凑上前:“请问陈先生在家吗?” 那张脸上,疑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朱德,语调格外沉静:“你找陈先生有事?” 朱德满脸含笑地说:“我是从云南来的,有重要事情要和陈先生谈,请你转告陈先生一下。” 门随即开大了,朱德面前站着一位穿着一身陈旧而笔挺的湛青色绸袍的中年人。他笑了笑,说:“我就是陈独秀,你请进。” 朱德跟随着陈独秀穿过一段狭窄昏暗的过道,走进陈独秀那间零乱的塞满各种书籍的房间。陈独秀指了指书架旁那把旧藤椅,客气地说:“请坐,不知你有什么事情要同我谈?”他边说边拉开写字台前那把木椅,稳重地坐下了,两眼凝望着朱德。 面对这位崇仰已久的共产党的主要人物,朱德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他思考片刻,把自己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在滇军中担任旅长、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的前后经过都讲了出来,明确表示到上海来寻找共产党,要求参加共产党的愿望。 听朱德讲少年时期的贫穷生活时陈独秀十分认真,但当他得知朱德是滇军中的一名旅长时,脸色骤变,双眉蹙在一起。陈独秀片面地认为,这位“军阀”一定是在滇军里混不下去了,才来找他另谋生路的,对于朱德提出想参加共产党的请求显得很冷淡。 在一阵难耐的沉默以后,陈独秀说:“我可以坦率地对你说,在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在革命成功之前,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是无数的艰难困苦呀!” “这没有什么。”朱德立刻豪爽地说,“只要中国的百姓能够得到解放,我们的国家能够繁荣昌盛,我个人吃苦也甘之如饴。” 陈独秀点了点头,忽然抬高嗓门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组织,必须以无产阶级的事业为自己的事业,像你这样的旧军人,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真诚的申请。”P1-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朱德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石仲泉//陈登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80792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8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4 |
宽 | 139 |
高 | 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