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色的缠头(经历撒哈拉)
内容
试读章节

1

车开到这儿,他停下来,往前他想要步行。头匕孤伶伶地悬着—个大太阳,前方—望无际,是撒哈拉沙漠,单调、乏味,又充满神秘。

而眼下的他,只感觉热,来自四面八方的热辐射,干热的空气。空调车内外的温差,使他觉得自已像—条鱼,刚刚被从冰箱里拿出来,又直接被放进烤箱。

他取出沙漠人的缠头,———条黑色的,足足有五米长的棉布,千襞百褶,松松软软,_层—层地细扎紧裹,把整个头连脖颈裹成—个肉粽,留在最里面的布头,在胸前垂下来,—直垂到膝盖以下。裹到最后一圈时,他把一只手掌也裹在了里面,只露出—排指尖在头的侧上方,像是插在头上的装饰。然后,另一只手把剩下来的—截布头交到这只手上,紧接着,这只手往里一缩,那截布头就被牵了进去。就好象做针线活,断线时,线头被勒进线轴里,再找出来也费劲了。

上次在沙漠里,他想用—个手摇发电的手电筒,换—个图阿雷格人的缠头,他对它已经垂涎了很久。这种布可以在店里买到,可是,他怎么也无法把它搞成皱皱巴巴,那么柔顺的—个长条。

“见过这种手电筒么?不用装电池,用手摇—分钟,最少能用两个小时,在抄漠里最实用了。”

他开始摇了,“哗!哗!哗!”好象有无数个齿轮在里面旋转,牙齿相互咬啮,碰出电来,手电更亮了。可是,在这个空寂的沙漠里,光走不远,不管照到哪儿,都是黑洞洞的,空无—物。他把光束挪到那个图阿雷格人的脸上,那人急忙抬起一只手,用宽大的衣袖把自己的脸遮住,似乎承认了那个手电筒的亮度。

“啧,往哪儿照!”图阿雷格人不高兴起来。

“先让你看看亮不亮,怎么样,亮吧?”他分辨道。

然而,那个人毕竟是跑骆驼帮的生意人,而不是那种一生一世都没有走出过沙漠的普通沙漠人,图阿雷格人不屑地接过手电筒,只管照他腰带匕挂着的军用水壶:“唔!这个解下来我看看。”

“你倒挺识货,这是法国特种兵的装备,是我用三筒茶叶换来的。”

“解下来看看!”口气还挺硬。

起初,他还以为那个沙漠人不喜欢手电筒,便解下军壶和他交换。谁知那个家伙一手接过水壶,另一只手却又紧紧地握住手电筒不放。他两样都要,否则便不和他成交!他只好割爱,只因为喜欢。

换来了,他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缠在头上。不是把自己五花大绑,便是把自己捆扎或一名头颈部严重受伤的战士。捆得稍微忪一点,过不了—会儿,那块布就自己一圈一圈地脱下来,散落在肩膀上,像驯兽师的肩匕盘着的—条大蟒蛇,害得那个沙漠人还得为他就地培训。他—边教他怎么缠,嘴里还—边嘟哝着,像是吃了老大的亏似的:“行了,行了,你自己弄吧。”

月光下,沙漠人只教他两种缠法,“小气鬼!”不过,够用了。

他刚才用的就是其中的一种。缠好后,他又凑到汽车后视镜前照了照,把围在脸上的布往下拉一拉,把鼻子露在外面,然后,拿起—瓶矿泉水,不知怎的,他迟疑了一下,又把水给放了回去。他锁好车门,向四下里望了望。

——一片瀚海,起着黄色的波纹,渺无边际,有地平线横亘远方。如果把它们涂成蓝色,那便是海,只不过海洋是水的世界,‘而这里是无水的世界。

他从腰间拔出匕首,放在掌心上摆平,等着嵌在刀柄上的罗盘的指针停止抖动。方向不大好找呵!在这个广漠的沙海中,四周都是一样的景观,指南针找起来也感到很吃力。只见那个指针哆哆嗦嗦地向左嗅一嗅,向右嗅一嗅,好像方向是能嗅出来的,好—会儿,那个指针才又回到中间定住了。他记住了方向,向北走了下去。

北面试撒哈垃沙漠的腹地,穿过它,再穿过阿特拉斯山口,便进入地中海,中间有—千多公里的路程。他继续往前走,脚下—双宽底皮鞋分散了他自身的重量,使他走起路来并不觉得怎么吃力。沙漠人穿的宽大的棉布长衫,很管用地挡住了热浪的侵袭。他回头望了望,汽车俨入童车大小。

项目刚开始的时候,GPS和手_棚还没有普及到民间,他们曾经想过各种办法:比如,在车载电台不能使用的情况下,考虑白天放气球,夜里打信号弹等。他自己也学习了一些在无水的情况下自救的办法,包括喝自己的尿。不过,在这些措施还没有被实沲之前,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如今,连电台也不用了。那个东西没多大用,天线架起来,调准了频道,像捕蜻蜒一样地捕捉自己想找的信号。

——捉住了!已经听见那面有人在呼叫:“喂!喂!我是沙漠蛇,我是沙漠蛇,是骆驼刺吗?你是骆驼刺吗?你在哪儿?请告诉我你的方位。”

嘟!嘟!嘟!啾啾……信号跑了,调了半天才又找了回来。“喂!喂!沙漠蛇,沙漠蛇。我是骆驼刺,我是骆驼刺。我在……我在……?”

往四下里瞅一眼,周围全都是沙子。鬼才知道我在哪儿!

“我在撒哈拉沙漠里”不是废话,你知道撒哈拉沙漠有多大么?

他向—个看匕去很异样的沙丘走去,竟发现是一匹垂死的骆驼。它吃光了储存在背囊里的给养,接着又消耗掉了身上的肌肉和脂肪,只剩下一张皮裹着骨头。

———条破烂的乌篷船,一只沙漠之舟。

要不是骆驼的鼻翼微微地动了一下,他还以为它死了。人说骆驼的眼睛好看,是因为骆驼的眼睑上,长着双层又长又浓密的睫毛。这本是用来抵御沙尘,减弱沙漠中强烈的光线对眼睛的伤害,却无意地给它增添了一份美丽。可是,眼前这匹骆驼的眼睛,却是微微睁开,目光呆滞,像—个孤独无助的老人。

那匹骆驼,从表面上,倒也看不出它身上的哪个部位受到伤害,从它那一口稀疏的牙齿推断,也许是因为年迈体弱,要么就是身染重病,倒在了这里,而这里也就成了它生命的尽头。

空气中飘来奇妙的分子,骆驼撮起鼻翼捕捉它们,它嗅到了,那是水的气味,它来自大漠中的—个湖。蓝色的湖水和天对映,湖的四周生长着绿荫荫的棕榈树,像是大漠的一只眼睛,含情脉脉地望着天空。可是骆驼却再也没有力气往那儿走,它最后看了一眼沙漠,双膝跪下,侧转身子躺了下来。“呵,好舒服啊!我喜欢这样的结局。”骆驼躺下来,沙子好松软,它躺舒服了,—心—意地等死。然而,死亡却总是姗姗来迟,只因为它是生命顽强的动物。

他心中黯然,不忍心看这凄凉的景象,便离开了那儿,继续往北走,没走多远,他站下来,把手伸进衣服下面。突然,似想起了什么事隋,折回身,跌跌撞撞地向骆驼奔去,来到它的跟前,对着它的头部,撩起长袍,解开裤带,将一泡臊热的尿撒在骆驼的嘴上,对它实施救援。骆驼的嗅觉非常灵敏,在沙漠里,能闻到很远处的水源,当然,对近处的水源也很敏感,它似乎感觉到了什么,鼻翼又微微地动了一下。

一阵风吹过,沙子也能像水—样在地上流动,可是它却无法挽救那匹骆驼的生命了。

P1-6

后记

雨季来过又走了,因雨而停工的工程又接续起来。在六层楼高的位置,穆沙拿着对讲机,用生硬的汉语在和地面通话:

Allo!头儿,这个,男的(指螺丝),没有了。这个,女的(指螺母),两个……有……。—个雨季过来,穆沙的汉语又长进了不少。

Allo!……Allo!Allo……!

一阵旋风平地而起,踩着细碎的舞步,扭着蛇_般的腰肢,轻盈迅捷地绕过每—个障碍物。透明的纱裙荡起来,搅得纸片、羽毛纷扬,纱裙越荡越高。眼看就……

穆沙看傻了眼。风女郎—个急速旋转,扬起—个黑色的塑料袋,蒙住了他的眼睛,然后顺势收起脚步,钻到—个垃圾箱后面去了。穆沙从自己的脸上扯下塑料袋,伸出双臂,像放飞一只和平鸽。那黑色的鸽子带着和平的使命,扑棱凌地拍打着翅膀,飞向高空,又缓缓地落下来。穆沙站得高,看得远,目光追随着那只鸟,向—F射去。

马路上行走着一男一女,男的光着头,趿着—双阿拉伯式的皮拖鞋,穿着宽松的棉布长衫,挥洒自如。女人下身围着—块花布,明快的底子上,用大块的色彩表现—个主题,是出自非洲传统的扎染工艺。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仰望天空,——雨季后的—卷残云,被太阳驱散开来,阳光热烈地照在他们的脸上。穆沙一眼就看出了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他摆了摆手,友好地用汉语向他们打了声招呼:“大叔,傻……”

话刚一出口,又赶紧把嘴捂上,没有让下面的话喊出来,他已经知道了那句话的意思,他只是摆了摆手。那个黑头发女人瞥了穆沙一眼,似曾相识。

炫目的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她的一双大眼睛似睁非睁,在没有决定是睁开还是闭上之前,眼皮子不停地抖动,—对鼻孔抽泣着,像是受了委屈,刚刚哭过的孩子。

——她突然打了—个喷嚏。

在印度洋—个小岛上的濒海旅馆,他回到室外餐厅继续吃早茶,他看见邻桌的—个亚裔青年在聚精会神地看他的书,像被里面的什么内容吸引(他把自己写的东西打印出来,加上封面,装订好,拿到一家印刷厂裁了边后,便俨如一本真正的出版物)。他喝下最后一口咖啡,在嘴里轻轻地漱一下后咽了下去,回到房间把行李收拾好,准备去赶上午的一班飞机。经过餐厅时,那个年轻人向他走过来,很有礼貌地说:“先生,对不起!您的书。”接着又问那本书是从哪买的,怎么不见有出版单位,但并说他也想买一本,又说现在盗版的书真多,不过也不乏有好书。

“你喜欢看,就给你留下吧,我已经看完了。”他说。那个人显得有点意外地高兴,表达了谢意后,拿着书向自己的座位走去,不及坐下便又转了回来:“先生!不好意思,您能给我签个名吗?我想留做旅行纪念”。

他心里动了一动,“签名!”多么时髦的一件事情,他又将回到那个热闹、喧嚷、纷乱夸张的世界里。服务生走过来对他说:“先生,您要的Taxi已经在门前等候。”他拿出钢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把书合上递给那个青年,两个陌生人就此告别。

他辞去了在非洲的工作,将从—个世界回到另外—个世界,选中这里作中转站。这里是著名的旅游休闲胜地,特有的海椰;子是国宝,巨大的象龟在草地上缓缓地爬行,大批的候鸟在这里迁徙、栖息。可是他却没怎么出去玩,独自在海边静思了半个月。他用三天的时间把在非洲二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做了一次反思,简单而又充实。又用五天的时间,对回国后将要面对的工作和生活做了预测和设想。他很迷惘,在和外国人的交往中他学会了直来直去,可是国人的交往却充满试探和猜忌。那些动人的言词,那些笑脸逢迎的场面,除去泡沫,究竟有多少是真的?  他陷入深深的沉默,在国外,他可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在国内必得先和上面搞好关系,工作是其次。在非洲,他吃着“歪瓜裂枣”式的绿色果蔬,肉出自草原上自由奔跑的牛羊,回去后,他将不得不面对包装精美的地沟油。有^说在非洲呆久了会折寿,但也说不定因此躲过了一场大劫。人命天定,他无意去追究。

体校的太极拳培训班招生,如果不是假的,他很愿意报名参加。南宋时期,道教鼻主张三丰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及中医的经络学说,创造了这套拳法。它以意念行气,动作舒缓,刚柔相济。动作时,心静体松,呼吸自然深长,被西方一些医疗机构用做某些疾病的康复课程。最让他喜欢的是,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精神内敛,思想集中”,拒绝—切杂念,摒弃—切烦恼,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清代的一位拳师形容太极拳:“拳如大海,滔滔而不绝”。他跟在一位老人的身后做了—套动作,果然,他只顾着打拳了,没想别的,人生本来就没有那么多烦心的事。

目录

第一篇 行走撒哈拉

第二篇 邂逅

第三篇 Kady

第四篇 未完的心愿

第五篇 苦莲子树

第六篇 走近大自然

第七篇 工地手记(一)

第八篇 番茄?阳光?

第九篇 过年

第十篇 工地手记(二)

第十一篇 沙尘暴

后 记

内容推荐

在撒哈拉沙漠南部地区存在着一支中国打井队,多年来,一直辗转在撒哈拉沙漠国家,共打了几千眼井,足迹遍布于沙漠、草原、丛林、部落、村镇及城市。“他”是井队的经理。

“她”是一位来自台湾的游客,她的旅游目的地是撒哈拉沙漠,由于种种原因,她滞留在井队,而他最终没有能够留住她,在一个黄昏的时刻,他目送她随着图阿雷格人的驼队,向沙漠腹地走去,开始了她的梦想之旅。

小说以两个人的日常活动为主线,着重描述了非洲撒哈拉沙漠南部、西非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以及华人在此地的活动。

书中描述的土著人物与活动,所发生的事件,是对这一地区跨国籍、跨种族、跨语言、跨时间的观照,其中,大部分为笔者亲身经历。

洁净安宁的言语叙述,含蓄深切的情愫韵味,细腻奇幻的异域光影,使本书具有奇特的阅读吸引力。

编辑推荐

那个亚裔女人对他说:“我来非洲,主要是想看看撒哈拉沙漠。”

她问:“你进过撒哈拉沙漠吗?看见过那里的沙尘暴吗?”

到底是个女子,经不起这样的长途颠簸,她睡得正甜。他不动声色。悄悄地从座位下面拿出了手枪。

女人站着撒尿,是有她们的原因的,而男人跪着撒尿……是因为他们的前列腺?

洁净安宁的言语叙述,含蓄深切的情愫韵味,细腻奇幻的异域光影,使这个故事具有奇特的阅读吸引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色的缠头(经历撒哈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建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5636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6: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