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辰文集(1鲁迅事迹考鲁迅传)
内容
试读章节

王金发本在嵊县为绿林豪客,受光复会之招加入革命,亦徐案中人物,辛亥绍兴光复后来主军政,自称都督,改名王逸,但越人则唯知有王金发而已。二次革命失败后,朱瑞为浙江将军承袁世凯旨诱金发至省城杀之,人民虽喜得除一害,然对于朱瑞之用诈杀降亦弗善也。(《宇宙风》六十七期)

鲁迅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是朋友”;而且会在他当都督时任校长呢?这不会和光复会毫无关系。尤可注意的是,“他的得任校长,是当局对前任校长不满意,要他来继任之后,可以从办交代中,找出前校长的错处,做一个堂堂的处理的”(景宋:《民元前的鲁迅先生》)。这前任校长是杜海生,当局不满意他的原因,“是一般青年革命者,认。为杜先生在秋先烈瑾殉难的时候,站在可以援救的地位而不援救”(孙伏园:《惜别》。既然其中有此情节,大概不是非光复会会员所能出任校长的吧。还有,后来绍兴少年们办《越铎》报来监督王金发,为什么又要借用鲁迅的名字作发起人呢?这恐怕不只在校长的地位,主要的还是他的革命事迹,使那些少年们发生景仰,进而以为他的名字可使王金发见而知所检束的吧。至于他后来常常用那么亲切的笔触去述说那“用麻绳做腰带的困苦的陶焕卿”;他对章太炎的终生敬礼不衰;民国后和蔡元培(亦光复会中坚)的相处甚得;我想,这都和人光复会有关,决不仅是什么单纯的“同乡”或师生的关系所能解释的。

至于在否认者的一方面,论据实在极不充分。周作人只说:“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不知道。”毫无道理,不在话下。至于王冶秋先生,则举出鲁迅自己所说的:“革命的领袖是要有特殊本领的,我却做不到。”以及《两地书》中的几句话来作为“原因”。由引证的完全相同上看来,冶秋先生的结论,显然是接受了景宋的影响而得来的。原来景宋在《民元前的鲁迅先生》一文内,有一段道:

(鲁迅)对于革命的运动,因着自然的耳濡目染,虽则知道得很清楚,似乎还没有肯参加过实际行动。他总说:“革命的领袖者,是要有特别的本领的,我却做不到。”有一回,看见某君泰然自若地和朋友谈天说地,而当时当地就有他的部下在实际行动着丢炸弹,做革命暗杀事情。当震耳的响声传到的时候,先生想到那实际工作者的可能惨死的境遇,想到那一幕活剧的可怖,就焦灼不堪。的确是这样脾气的,他对于相识的人,怕见他的冒险(见《两地书》)。而回顾某君,却神色不变,好似和他绝不生关系的一般,使先生惊佩不置。所以他又说:“革命者叫你去做,你只得遵命,不许问题。我却要问,要估量这事的价值,所以我不能够做革命者。”在《两地书》中,先生也曾说过:“凡做领导的人,一须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二须不惜用牺牲,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这其实还是革命以前的种种事情的刺激的结果),也就不能有大局面。”这就是说明他之所以终生是一个思想领导者而不是实际行动者了。(《抗战文艺》六卷四期)

景宋先生这段文字,初看去很容易令人误会:以为依照她的意思,鲁迅自然是不会加入光复会了。其实,仔细想想,她的意见,绝非如此,她引鲁迅的话并非用来证明鲁迅非光复会会员。——如果她引那些话是用来作为鲁迅未曾人会的“原因”,那便将解释不通:不错,鲁迅在《两地书》里曾说过这些话;鲁迅是思想领导者而不是实际行动的领导者?他没有自己去或叫人去丢过炸弹,这些都是实在的。然而这何害其为光复会的会员?难道一定要是“领袖”或“领导的人”才会加入;或者,一加入之后,就一定非成为“领袖”或“领导的人”不可吗?事实上,光复会(以至一切政治集团)中并非人人都是“领袖”,人人都抛掷过炸弹。所以,许先生在这段文字里,绝无证明鲁迅未曾人会的意思。“鲁迅是光复会会员,景宋知道得很清楚。所说‘似乎还没有肯参加过实际行动’这一句,系指没有实地去运动那些秘密的会党以及投炸弹,举义旗等事而已。”(许寿裳先生致作者函中语)明乎此,则王冶秋先生根据景宋先生文所作的结语,自然是不可靠的;何况他除了从许文中转录鲁迅的那几句话以外,便别无其他材料和理由呢?

根据上述种种,我认为:——鲁迅的确是光复会会员。鲁迅辛亥前在东京的志行,朋辈,以及辛亥后在国内的出处等等,都证明了许谱的记载,胡文的问答,都是极可信的。

但为了慎重起见,我更特地写信去请教《年谱》的编著者许寿裳先生,问他所根据的是什么?承他复信说:

光复会会员问题,因当时有会籍可凭,同志之间,无话不谈,确知其为会员,根据惟此而已。至于作人之否认此事,由我看来,或许是出于不知道,因为入会的人,对于家人父子本不相告知的。

这样,鲁迅之为光复会会员,是毫无疑问的了。P13-15

目录

鲁迅事迹考

孙序

鲁迅曾人光复会之考证

鲁迅与章太炎及其同门诸子

鲁迅归国的年代问题

鲁迅赴陕始末

鲁迅北京避难考

鲁迅与文艺会社

鲁迅与狂飙社

论《红星佚史》非鲁迅所译

鲁迅的婚姻生活

鲁迅演讲系年

后记

[附录]

《鲁迅事迹考》第二版后记

《鲁迅事迹考》第三版后记

鲁迅传

第一章 家世及早年生活

第二章 无需学费的学校

第三章 由医学到文学

第四章 鲁迅在辛亥前后

第五章 在“五四”前夜

第六章 (稿佚)

第七章 海滨的遁迹

第八章 在钟楼上

一部“颇尽了相当的心力”的鲁迅传记(孙玉石)——读林辰先生的《鲁迅传》

[附录]

鲁迅在厦门大学——鲁迅生涯之分期的研究

鲁迅在中山大学——鲁迅生涯之分期的研究

序言

《林辰文集》共四辑。

壹 《鲁迅事迹考》《鲁迅传》

贰 《秋肃集》《鲁迅述林》

叁 《跋涉集》

肆 《诗农书简》

本辑收录《鲁迅事迹考》与《鲁迅传》。

《鲁迅事迹考》 书中各篇作于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之间。一九四八年七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印行第一版,并于翌年一月、一九五○年四月重印。一九五五年四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印行第二版,删去初版本中的《鲁迅北京避难考》、《鲁迅的婚姻生活》二篇,补.入《鲁迅与读音统一会》;又将初版本中的《鲁迅与文艺会社》的有关内容改写为《鲁迅筹办(新生)杂志的经过》、《鲁迅与莽原社》二篇列入。该版至一九五七年又重印三次,累计印数达二万八千六百册。一九八一年三月,作者在初版和二版的基础上又作了一次修订,于当年九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第三版,篇目与开明版相同。

本书据开明书店一九四八年七月初版本付排。凡二、三版修订之处,均由编者作校记附于篇末。二、三版的《后记》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

《鲁迅传》 四十年代初,作者在撰写《鲁迅事迹考》的同时,即开笔写作筹划已久的《鲁迅传》,至五十年代初,已写出八章。其中前二章及第三章上半部分曾连载于一九四九年由林如稷在成都编辑的《民讯》月刊第四、五、六期上,后几章因刊物停办而未能续载。后因工作调动,作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鲁迅全集》的编辑与注释中,不得已中止了《鲁迅传》的写作。已完成的前八章手稿一直藏于箧中(其中第六章手稿佚),未能结集公开出版。作者去世后的二○○四年五月,由编者据手稿整理校订后交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本书据福建人民出版社初版本付排。第七、八章的初稿曾发表在《抗战文艺》第七卷第六期(一九四二年六月),第九卷第三、四期合刊(一九四四年九月)上,现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以供参考。

《林辰文集》中的著作、文章多撰写、发表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有些标点和文字的用法不尽符合现行出版规范,整理、编辑加工中,为遵循原著,在这些地方的处理上适当变通了目前通用的出版规范,例如全书中的公历纪年均用汉字表述,本应用顿号的保留了作者使用的逗号,本应为“地”字的沿用了作者所用的“的”字,等等。如此处理,我们希望能将一份原汁原味的历史文献展现给读者。

内容推荐

《林辰文集》共四辑。

本辑收录《鲁迅事迹考》与《鲁迅传》。

《鲁迅事迹考》:书中各篇作于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五年之间。

《鲁迅传》:四十年代初,作者在撰写《鲁迅事迹考》的同时,即开笔写作筹划已久的《鲁迅传》,至五十年代初,已写出八章。其中前二章及第三章上半部分曾连载于一九四九年由林如稷在成都编辑的《民讯》月刊第四、五、六期上,后几章因刊物停办而未能续载。后因工作调动,作者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鲁迅全集》的编辑与注释中,不得已中止了《鲁迅传》的写作。已完成的前八章手稿一直藏于箧中(其中第六章手稿佚),未能结集公开出版。作者去世后的二○○四年五月,由编者据手稿整理校订后交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编辑推荐

林辰先生原名王诗农,曾任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表研究鲁迅生平、事迹、思想、著作的文章,50年代初调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后,专心于《鲁迅全集》的整理、注释、编修工作,是我国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其一生治学严谨,著有《鲁迅事迹考》、《鲁迅述林》等。

本书为《林辰文集》之一,收录《鲁迅事迹考》与《鲁迅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辰文集(1鲁迅事迹考鲁迅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862467
开本 16开
页数 3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2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1
16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