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目前为止对敦煌石窟造像思想进行集中研究的唯一专著。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北凉三窟承袭炳灵寺的造像思想,莫高窟在为“千佛”造像寻找主尊,北朝合“净土”与“千佛”造像形成中心柱窟,初盛唐莫高窟主尊“卢舍那”性格的形成,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出现与中唐中印密法的进入,晚唐五代华严主尊对胎、金两界密法的含摄等。

目录

绪论 以佛教南北两传的视野来研究敦煌石窟

第一章 敦煌石窟的研究须延伸至中亚石窟

 一 西北印“弥勒菩萨”在中亚石窟的大小乘异化及其对莫高窟的影响

 二 4世纪克孜尔175窟“慈悲观”与5世纪河西“净土观”造像间的转变

 三 5世纪以来北传地区“法界人中像”与《十住经》“法云地”

 四 北朝中亚“卢舍那”造像的传入中国

 五 北凉吐峪沟石窟44窟已知北传最早的密法坛场

第二章 北凉三窟承袭炳灵寺的造像思想

 一 4世纪河西炳灵寺衔接西北印、阿富汗的大乘开展

 二 莫高窟268窟已具早期弥勒净土经典的内涵

 三 莫高窟272窟采用炳灵寺的“千佛”及背光“净土”造像

 四 莫高窟275窟的弥勒菩萨“兜率净土”造像

第三章 莫高窟在为“千佛”造像寻找主尊

 一 莫高窟259窟以“并坐二佛”为主尊的“千佛”造像

 二 莫高窟北朝中心柱窟西壁的“白衣佛”

 三 北魏云冈“昙曜五窟”的“千佛衣”主尊

第四章 北朝合“净土”与“千佛”造像形成中心柱窟

 一 形成莫高窟“中心柱”的因素及其消失

 二 莫高窟北魏中心柱窟中心柱造像的来源及其所带动的改变

第五章 北周隋代对“十方三世”思想的检讨与“卢舍那佛”造像的引入

 一 北周428窟对莫高窟“千佛”造像主尊的重新检讨及“佛衣画”造像的引入

 二 隋代莫高窟对“十方三世佛”造像的重新诠释

 三 隋代莫高窟以经变取代北朝的“千佛”“净土”造像

第六章 初盛唐莫高窟主尊“卢舍那”性格的形成

 一 唐代莫高窟的多重“卢舍那”结构与“中心坛场”的形成

 二 唐代敦煌以“华严思想”为中心的北传“类曼陀罗”造像

 三 初唐法门寺八重舍利宝函华严“卢舍那佛”造像

第七章 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出现与中唐中印密法的进入

 一 盛唐以后莫高窟的引入中印密教及唯识系经变

 二 盛唐善无畏胎藏界“圆月观”为中印“真常”一系禅法

 三 盛唐莫高窟148窟对早期中印密法造像的组织

 四 中唐莫高窟“天王堂”和“尊胜佛顶”曼陀罗

 五 中唐榆林窟25窟密法“毗卢遮那”与佛顶尊胜系造像的形成

第八章 晚唐五代华严主尊对胎、金两界密法的含摄

 一 晚唐莫高窟14窟华严“卢舍那”对南北传密法的含摄

 二 五代宋莫高窟塔堂造像华严思想对南传密法的含摄

 三 五代榆林窟20窟为25窟“华严”造像的曼陀罗化

第九章 莫高窟戒坛的造像思想

 一 莫高窟西魏285窟“比丘戒坛”的造像思想

 二 莫高窟晚唐196窟的“比丘戒坛”造像

 三 五代榆林窟32窟的大乘菩萨戒坛与密法

英文目录及提要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赖鹏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26838
开本 16开
页数 3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9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9.21
丛书名
印张 2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9
18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6: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