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乐神葛天(精)/三味文学馆长篇小说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七千多年前生活在长葛一带的葛天氏部落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成为自然淳朴之世,是与其歌舞音乐教化分不开的。乐神葛天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而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期,这“文”自然是指其有音乐之天赋。这位在七千多年前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上古帝王,创造了人类的第一支歌舞——《葛天氏之乐》,所以他不但是长葛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篇作品借乐神葛天的故事演绎了一段上古时期人类创造与情感的传奇。

内容推荐

葛天不但是歌舞文化的创始者,也是音乐的创始者,这位在7000年前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上古帝王,创造了人类的第一支歌舞——《葛天氏之乐》,被奉为人类的乐神。

这篇作品借乐神葛天的故事演绎了一段上古时期人类创造与情感的传奇。故事背景在葛天氏部落、妇姜部落、妫璐部落、彤琼氏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展开,通过大胆的想象,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乐神葛天氏这一人物形象以及人类早期的生活景象。

试读章节

这是七千年前的、一天,时逢阳春三月,百花盛开,阳光明媚。葛天氏正带领族人在陉山脚下的擂鼓石沟祭祀“天常”。陉,山绝之意。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伏牛山的尾巴,岩箕余脉东端的断头。虽是山尾,也不算低,七千多年后有人算算,顶峰海拔329米还多点儿。山麓以东以南,是岗丘和平原。岗丘和平原里全是树林和葛藤,无边无际的葛林花开得正旺。细碎的紫蓝色小花如团如簇,密密麻麻地在藤的扭动的身枝上绽着一个个笑靥。无风的宁静无法引动它们的狂舞,只有那艳黄色的矢车菊偶尔出现在葛藤的近旁,一朵或几朵地显得孤零零地挣扎着,标榜着自己的多情。擂鼓石沟下是一片宽阔的场地,早已被踏得平如铜镜。沟长约一里许,顶北端耸起一块自然形成的巨石,高丈余,扇形,像一叶巨大的龟壳。由于较薄,用棍撞击能发出“咚咚”之声,可听三里之遥。年轻的葛天氏长发如墨,眉目清秀,显出英俊和潇洒。皮肤黝黑又透出健壮和刚毅。嘴角棱线分明,与冲天直鼻搭配得恰到好处。他个头很高大,胳膊上腱肉如铁,双腿粗壮又挺拔。更令人生奇的是,他还有一副好嗓子,一声高喊,高亢嘹亮不说,内里又含着柔的质感,极悦耳。此时他正在挥棒擂鼓,指挥着族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擂鼓石沟内的场地里站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面目严肃,全神贯注。男人们头戴山鸡尾和用树皮制作的面罩,手持牛尾或木棒,全都赤膊上阵,擂棒击缶,吼声震天。姑娘们头戴山野花,有红色有黄色有紫色也有白色,用树叶、鹿皮或贝壳做装饰,着葛衣,葛衣上也缀满野花,随着男人的吼声和鼓的撞击声舞之蹈之,口中时而高昂呼喊,时而低声吟唱……

擂鼓石前有一块平卧的巨石,巨石上摆满了祭品,有牛首、马首也有整猪和整羊,几个巫婆正用山鸡血朝天上弹洒,无数个血珠在阳光里全呈玛瑙色,晶莹剔透,然后又呈弧线状抛落在地上,招来团团蝇虫……

那时候葛天氏族的酋长还是一个名叫嫁娅的女人,嫁娅虽年过四十,但面目仍显年轻,可以说,她属端庄美丽型,一看就是一位聪慧、慈祥、善良的女人。她二十岁时被推上酋长之位,二十多年来带领族人猎兽觅食,越冬过夏,抵御外敌,不但勇敢,而且勤劳能干。可以说是母仪族人,德高望重。她眼光远大,身旁副手多是智勇双全的男人:像胸怀宽阔、一身正气的老父淏,精明能干又机智多谋的军师级人物肿瀛,就是她的左膀右臂。除此之外,她还善用年轻人,如葛天,地位已提升到仅次于她的位置,并且已扬言将酋长之位禅让给葛天。为达到这一目的,她已于半年前就将本民族正式命名为“葛天氏族”。她很喜欢这个勇敢善良又勤于创造的年轻人,是他,为族人创造出了葛衣,盖起了半地穴式的草棚,让族人养家畜家禽,教族人种五谷,比如今天祭“天常”,也是他想出来的。祭天常是歌八阕中的第五阕。八阕是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无论是敬天地或是庆五谷丰收,族人都要集中在这擂鼓石沟里和沟上的跑马山之上,演练歌舞,通宵达旦。千人唱,万人和,山岭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其声势之浩大,人性之纯真,堪称千古一绝!

那一天葛天氏族人除去老弱病残几乎全来了,擂鼓石沟上上下下全是人。女酋长嫁娅发髻高绾,眸如秋潭,美丽的嘴唇处透溢着稳重和刚毅。她身着鹿皮,脖颈里戴着一串用贝壳串成的装饰,五颜六色,在阳光里闪烁。她在几个漂亮姑娘的簇拥下走到那座石鼓前面,抬头望了望不远处的陉山。山岭上,红黄褐绿紫白,名色俱全,正是百花闹春的上好季节。再看那花,红的猩红,黄的橘黄,绿的碧绿,白的雪白,像是铺在山坡上堆满了油彩的画板,又像是一幅巨大的色彩缤纷的绸缎,披在了陉山巨大的胸脯上,构成了一个卧躺的漂亮女人的身躯。当然,那时候女酋长嫁娅心中是不会有这种印象的。她的印象只是看着好看、舒心。而且她也十分清楚那红的像燃着一簇簇火焰的是枸杞,黄的如满身挂金的是野矢,苍老而裹着一层褐绿色的是苦楝,白的闪着银光的是白杨……女酋长望过山坡之后,场内陡然的肃静也恰到好处,她回过头来,庄严地望了望她的族人,又望了望就近站着的葛天、父溟和肿瀛,说:“开始吧!”

父淏听到命令,急忙登上一个高台,先挥了一下手,然后喊道:“敬天常开始——”父淏的喊声一落,千人齐吼,万人齐喊:“敬天常——” 第一声喊声落音,葛天挥动双臂,用木棒撞击石鼓,他连撞三下,众人开始以手中棍棒为乐器,一齐捣地上的石臼,他们齐敲齐喊,整齐划一,训练有素,巨大的呼喊声汇成一股洪流,穿过树木和葛林,飞过清溟河、梁河、小洪河、暖泉河,朝更远的地方飘荡……

如此这般,连续三次,连陉山都沸腾了。

你千万别小瞧了七千年前的这块巨石,它可是人类的第一面鼓,当时葛天敲出的声音是“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后来虽然有了锣和钹,但仍称“打击乐”,而且打击乐在乐谱上一直沿袭原始人用符号标示。由于有了锣和钹,当时葛天老祖创造的鼓谱就变成了“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这些当然都是后话。那一天葛天氏族的人三呼万岁之后,撞鼓击石声戛然而止,只见擂鼓石前的十几位漂亮姑娘双手捧埙或骨笛,开始吹奏轻快飘逸的音乐。领队的那位美丽姑娘叫娉玉,年方19,天生丽质,发如墨缎,明亮的大眼睛透着善良和贤惠。她身材适中,腰间和胸前穿的虽也是鹿皮,但鹿皮很薄,衬得腰肢线条柔软而耐瞧,胸围凸凹极分明。可以说,她很会打扮自己,是那个时代领潮流的人物,尽管不少姑娘跟随和仿效,但总达不到她那么美的水准。不信你瞧,她专在眉心处贴了一瓣水仙花,一下将姣美的面庞变得愈加生动与活泼,给人的美感已很远地超越了那个时代。紧挨着娉玉站着的那个娇小的姑娘叫好子,虽然年岁不大,眉宇间却显出一种抑郁。不可否认的是,恰是这种内向的抑郁,反给人某种沉郁的美。她们两个都是最讨女酋长喜欢的,女酋长像喜欢葛天一样的喜欢她们,所以每逢族人打了梅花鹿,总将鹿皮赏赐给她们制衣服。她们呢,也最喜欢梅花鹿皮,每次得到,都会用鹅卵石将鹿皮打磨得光滑柔软,然后制作成可体的衣服,披挂在身,给人一种线条美。尤其是娉玉,不但爱打扮也极会打扮,所以她每次都打扮得恰如其分。比如今天,她选择了一朵很小的黄花插在发丝里,又用细细的葛绳串了两串大红的小枸杞挂在了双耳上,一下就显出了与众姑娘的不同。P1-3

序言

假如你不经意间走进了这方土地,而没走进它的历史,你也许不知道它的神圣。因为对于神圣,是需要用心去看,用心去烛照。如果你循着历史之河,追溯到七千年或更远一些的年代,如果你站在这方土地上思接千载,走进洪荒年代,你才会有一种神圣的发现。因为在七千多年前,这里已燃起人类文明的圣灵之光。

这个地方,就是今天的河南长葛。

那时候,这地方还不叫长葛,长葛西边的那座山也不叫陉山,这全是后人给它们命的名。有关葛天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乐篇》上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其实这种记载也是吕不韦雇用一帮文人收集的,由“口传历史”进入“书史”。“口传历史”也叫“口碑”。就是说,由于葛天氏对人类的贡献巨大,才被代代相传下来,近万年不衰。

能将葛天氏用“口碑”传到<吕氏春秋>上,这功劳首先要归功于后来被称为“长葛”的这一带人。几千年前在这“一方水土”上生活的人,提前受到葛天氏创造性的恩泽。比如在长葛一带流传下来的一首歌谣中说:“俺祖先,叫葛天,家住在大平原,赳鱼下溟水,打兔上陉山,教人种五谷,织葛做衣衫。操牛尾,歌八阕,吃饱穿暖玩得欢。”又如:“俺老家,天之中,地之央,溟水边,水草旺;老祖宗,牧牛羊,种五谷,栽葛桑,始纺织,做衣裳;舞牛尾,把歌唱,族人众,播四方,祖功德,万古芳。”这就是老百姓代代相传的“口碑”,通俗易记,不像古书上说的那么生涩难懂。

长葛这地方背靠陉山、紫金山,不但有清溟河、小洪河、石梁河,还有暖泉湖。此地生葛。葛,别名野葛。豆科。藤本,有块根。复叶小叶三片,下面有白霜,顶小叶菱形,托叶盾形。夏季开花,蝶形花冠,紫色,总状花序。荚果线形,密生黄色粗毛。茎皮纤维可织葛布或作造纸原料;茎叶可作牧草。块根含淀粉,供食用;中医可入药,功能解肌退热。花可解酒毒。——这些话当然都是后人说的。是谁首先发现了葛有如此多的好处?是葛天氏。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有水和地不行,必须有可供人畜饱腹的食物。当然,这里的“方”是指某特定的“一方”,几千年前葛天氏的一方自然也就是现在的长葛一带,有石固遗址和擂鼓石沟等遗址为证,可考又可查,后又有文字记载他的后代葛玄曾来此寻过祖,更是有力的证明。葛玄,字孝先,是个炼丹的道士。《抱朴子·金丹篇》说他曾从左慈学道,受太清、九鼎、金液等丹经,于阖皂山修道,被道教尊为葛仙翁、太极仙翁,几乎已成为“神”了。他的重孙子葛洪更是了得,不但是东晋时期的道教理论家、医学家,也是著名的炼丹术家。这个葛洪就是号为抱朴子的葛氏后代,不但会方术,还参与政事,带兵打仗,立过大功,曾爵关内侯。据传他也来长葛寻过祖问过根。和其高祖父一样,他也以祖先葛天氏为荣,并且嚷嚷得天下人无人不晓。葛洪宣传葛天氏的丰功伟绩将“葛天氏之乐”定为了首功,由此开创了原始的和谐社会,被后人传颂为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就是说,当年以葛天氏为首的葛天氏部落,是古代人们向往并称道的“理想之世”。《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在谈起理想世风时云:“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元代的沈禧在《竹窗词·阮郎归·山寺樵歌》中曰:“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全是以葛天氏部落为榜样的。

在原始社会,无论领导或群众,关注的都是“一方水土”,不像后来君主们全是关注全部江山。于是便有人用“江山社稷”来形容国家与政权,用“五湖四海”来形容全世界。说穿了,还是“水”与“土”。有了水和土,就有了人居住的条件。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最早的本义是指水和土造就了人。至于水土养活了人类则是其引申义。人们常说“方言里俗”则是指同食“一方水土”,使用同一方言,崇尚同一习俗。这里的“方”是指某特定的“一方”,而“里”则是“水土”二字的综合——“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这是《周礼》上的注解。而《风俗通》上则解为“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两种解释都说明“里”便是老百姓的集居地址。凡是集居地都不能离开“水土”。因此,“里”字由“田、土”二字组成,田内有水可以种庄稼,供居民享用。田里有土可造房屋,供百姓栖身。这些话现在说起来已显得很浅显,可在原始时期,是谁发现并创造了这些?据《易·系辞·疏》<礼记·正义序>《帝王世纪》和《汉书·古今人表》等多种史料记载;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教人渔牧;神农氏授民耕作:葛天氏教民自治,各有分工。看来,葛天氏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对精神生活的发现,创造了歌与舞,创造了他们部落的“习俗”,一步步走向文明,所以才造就了“不言而信,不化而行”的理想之国。

至于葛天氏生活在什么时期,至今争论不休。有人说是在伏羲之前,有人说在伏羲之后,还有人说是与伏羲同时代。由于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悬题,又由于多是以伏羲为参照系,所以就不能不说几句有关伏羲的话。

可以说,有关伏羲的记载,要多于葛天氏。为什么多于葛天氏?是真的早于伏羲还是他们是同时代而由于葛天氏没有伏羲的“方土”官大位高?这都需要专家去研究去考证。对于伏羲的记载似乎已经很明确而且早已达到了共识:相传在七千年前,生活在古成纪(今甘肃天水)一带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在首领伏羲的率领下进行了一次大迁徙。先是活动于渭河流域,在陈仓(今宝鸡一带)作短暂居留,然后出潼关沿黄河向东进入中原地带,最后来到一马平川的黄淮平原腹地定居下来。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距长葛两百公里。

当时,那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林草茂盛,乌兽繁多。更可贵的是,那里的丰泽之中有高高的土丘——宛丘,还有流淌不息的河流——蔡河和颍河。

197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淮阳大连乡平粮台发掘出一座古城遗址——平粮台古城。

平粮台古城遗址有五期文化堆积。这座古城的城墙压在大汶口文化层之上,又叠压在龙山文化层之下。从出土的文物看,不仅有大量属于龙山文化的陶器(灰陶、黑陶),而且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石铲、石斧、骨箭头等,最底层的大汶口文化的年代跨度为6000—8000年,与太吴伏羲氏所处年代基本吻合。作为考古研究,这是硬件。文字记载,对伏羲一生给予如此概括: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等。在这里如此详细介绍伏羲的功绩,是因为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在民间传说中与葛天氏有不少雷同之处。比如捕鱼狩猎、喂养家畜、种五谷、构木建穴、兴礼乐等。这种雷同的传说多见于中国神话,而在此处却给考古专家制造出不少麻烦。但我认为,对于这种对英雄祖先们的业绩混淆,全是百姓对先祖们的爱护和崇拜,百姓们都想让自己的祖先金光闪闪,于是在传说中,不免会有“贴金”之嫌。多年来,又由于葛天氏的软件(文字记载)、硬件都不如三皇五帝,使其在“声名远扬”上受了冷落。其实,葛天氏的业绩也是极其光辉的。他创造了《葛天氏之乐》和“其治世也,不言而信”的和谐氏族。他教民自治,各有分工,并且还创造了用葛织衣以及发现了葛根的药用价值。论说,1978年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在长葛市西南二十余里处发掘出了石固岗河遗址,出土文物11890件。从出土的7处房基、282个灰坑、96座墓葬和众多的石、陶、骨、蚌和石铲、石镰、石磨盘、石磨棒及管形骨器、圆底壶、三足钵、三足鼎等造型来看,均属新石器时代器物。属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两个时期的遗址,经科学测定,其年代距今约七千多年,与葛天氏生活的时期相符。

这是有关葛天氏最有力的硬件。可惜,由于“软件”的配套太少,又一次错过了让葛天氏老祖“扬名四海”的机会。  一

让葛天氏与伏羲如此对比,基本上已显出端倪。当然,这仍是一个有待考证的课题,因为科学是严谨的,不同于写小说。当然,小说虽允许虚构,但也不是无本之木,也是有一定艺术规律的。现在,我把乐神葛天氏的故事放在原始时期的7000—7400年之间,企盼能得到专家们认可。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其实,说穿了,他比伏羲早也好,晚也好,同时也好,他就是一位远古英雄和圣贤,是世界音乐之鼻祖,我们就要崇拜他,敬仰他,纪念他,宣传他,目的是让地球人都知道。

葛天氏,作为乐神,是神话?是传说?还是历史?

如果是神话,这种神话,显示了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

如果是传说,这种传说,留下了口头相传中最美好的篇章。

如果是历史,这种历史,更记录了我们先祖的丰功伟绩。

从神话、传说、历史中,我们深深感到葛天氏是音乐之祖、智慧之灵、教化之圣、铸魂之师!

所以,他是伟大的。

后记

第二天,葛天带领族人非常隆重地埋葬了胖瀛、彤琼氏、宿康和达女。几个人长眠于陉山脚下,全部是竖葬,让他们背靠陉山,望着北斗星——这是当时最高的一种葬礼。

这以后,葛天氏部落、彤琼氏部落和姹女部落互不侵犯,和谐共处了许多年。葛天还派人帮助两个部落种五谷,驯家禽,织葛衣,唱歌八阕。每到丰收年景,歌八阕就会唱响陉山南北……

七千年后,葛天被奉为人类的乐神,长葛被称为乐神之乡。

其实,葛天氏不但是歌舞文化的创始者,也是音乐的创始者,所以才被后人尊称为“乐神”。歌舞音乐一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主要体现,是人类教化的主要内容。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礼乐射御书数,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乐教化又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教育和主要教育。礼的教育是解决不同人群间礼仪形式和关系的,乐的教育则是潜移默化地解决思想认识、精神情绪和道德教养的。这就是说,人们在物质生活基础上要有文化生活,通过文化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情绪,进而影响人们的物质生活。《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中说:“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国之音悲以哀,其政险也。音乐通乎政,而移风平俗者也,俗定而音乐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观其音而知其俗矣,观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叱于音乐以论其教。”七千多年前生活在长葛一带的葛天氏部落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成为自然淳朴之世,是与其歌舞音乐教化分不开的。乐神葛天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而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期,这“文”自然是指其有音乐之天赋。这位在七千多年前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上古帝王,创造了人类的第一支歌舞——《葛天氏之乐》,所以他不但是长葛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以说,随着葛天氏文化的不断深入和研究,他最终将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09年9月12日竣稿于郑州

2009年11月12日改于郑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乐神葛天(精)/三味文学馆长篇小说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方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7373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