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桥梁大师李国豪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国豪教授是我国著名土木工程学家、桥梁结构力学专家、教育家、两院院士,曾任同济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上海市第六届政协主席、上海市科协主席。李国豪先生毕生致力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培育了几代科学技术人才,他创造性地解决了大跨度桥梁结构中的空间和非线性分析方法以及稳定和震动中的许多难题,对桥梁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桥梁大师李国豪》的作者程国政以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一代桥梁大师李国豪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内容推荐

《桥梁大师李国豪》是一部关于卓越的桥梁建筑大师、杰出的教育家以及睿智的战略科学家的人物传记。作者程国政以生动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将一代桥梁大师李国豪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领略到大师的远见卓识、闪光的智慧和严谨的科学精神。《桥梁大师李国豪》可供科技工作者以及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在李国豪塑像落成揭幕仪式上的讲话(代序)

第一章 从农家子弟到留德博士

 一、梅州客家之子

 二、在梅县一中

 三、同济求学

 四、跟随母校颠沛迁徙

 五、来到战云密布的德国

 六、悬索桥李

 七、特许任教工学博士

 八、归国:一切都会过去

第二章 桥梁建筑大师(上)

 一、工部局维修外白渡桥

 二、新中国造大桥

 三、囚室里揭开大桥晃动之谜

 四、缝纫机台上验证晃动原因

 五、桥梁抗震研究

 六、南浦大桥,开启自主建桥新时代

第三章 桥梁建筑大师(下)

 一、桥梁顾问

 二、江苏长江上面造大桥

 三、苏通:把桥建在长江口

 四、同济桥梁人深度参与苏通大桥

 五、卢浦大桥:世界第一拱

第四章 卓越的战略科学家

 一、宝钢:历史将会作证

 二、水源问题

 三、国际航运中心专家组组长

 四、国际航运中心选址

 五、力主大小洋山担重任

第五章 杰出的教育家

 一、工程是研究的起点

 二、同济的抗震、抗风研究

 三、弟子们是这样成长的

 四、两个转变

 五、组建学科组

 六、桃李满天下

 七、大科学家的小科普

附:李国豪年谱简编

后记

试读章节

一、梅州客家之子

梅州地处梅岭以南,四面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谷地、河流相间,具有盆地地形特点。东晋以来,中原汉人或因躲避战乱、或者流浪逃荒、或者遭受贬徙,流落到这个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偏远之地。尤其是从两宋开始,中原汉民大举南迁,经赣南、闽西到达梅州,最终形成相对成熟、具有很强稳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后,客家人又以梅州为基地,大量外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梅州因此也被尊为“世界客都”。

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养成了客家人勤劳、团结、重文教的传统,梅州随处可见的围龙屋便是这一特征的物化形式。神奇的围龙屋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龙……至今已有500余年的梅县温公祠围龙屋三进四围八横,房屋达到惊人的390间!一个家族繁衍滋孽,围龙屋就这样一圈圈长大。围龙屋的附近必定有学堂,客家孩子再穷,一到5岁左右必定走进这里呱呱诵读《三字经》、《论语》……

1913年4月13日,李国豪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客家家庭。

2006年木棉花盛开的季节,我们来到李国豪的故乡—梅州市东郊月梅乡莲塘村,早先叫三坑里的地方(图1-1)。如今,这里已是城连乡村、乡在城中了,梅州最高学府——嘉应学院与李国豪侄儿——李勇曾的住宅一墙相隔。大环境全无旧时踪影,倒是紧贴其宅的李家老屋破旧而寒酸,特别引人注意。那天,恰巧散落海内外、返家扫墓的李国豪三个妹妹也来看老宅,四妹李兴荣兴奋地带我们进屋,指着南头第一间房子说:“这就是大哥出生的屋子。我们虽说都还算有出息,都没有‘大头锅’(小时候,李国豪脑门很大,小伙伴们给取了这样一个绰号)那样聪明。”随着门扇拉开,黑洞洞的屋子里立刻冲出一股强烈的霉潮味(图1-2)。

莲塘村是个百户人家的小村庄,由张、黎、李、伍、古5个姓氏组成。走进李家这座当年也算是较为陋朴的老屋,仔细查看李家祖屋梁柱上的刻饰,想象着在这里生活了16年的李国豪逢年过节给祖宗磕头的表情,想象着调皮的他捉鱼摸虾的欢乐。

李国豪的父亲李熀宗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随后,和村子里其他年轻人结伴去了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开了一间杂货铺。年幼的李国豪则跟随母亲熊戴英留在家乡。

客家女的勤劳、忍耐闻名遐迩,惠安女就是她们的杰出代表。下田劳作、操持家务,这都没什么,经常夜半起床结伴挑着石灰、木炭,走数十里山路赶到城里叫卖,天明她们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田间,所以民间有谚语“娶妻要娶客家女”。5岁的李国豪被送到了村子里的梅乡小学,学习语文、算术、习字、修身等课程。

那些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今日来了张大帅,明天换了吴将军,黄历走马灯一般换着,可是依然不变的是洋人以各种名目抢占去了的华夏土地,强行霸占的租界、口岸,日本人更是提出了意在将中国完全沦为其附庸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竟接受了!于县,五四运动喊出了“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抗议风潮燃到梅县,各界纷纷响应,大量日本产品被集中后付之一炬。虽然弄不明白这究竟是因为什么,但年幼的李国豪看得还是十分起劲。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国家遭人欺负,大家就要管。

小学很快就毕业了(图1-3)。

可是由于梅乡小学没有代数和英语,李国豪无法参加中学报名考试。想也没有多想,李国豪走进了城内郭家祠堂开始补习。这时,家里正为他是否上学犯难:不上了吧,孩子学习实在是太优秀了。族中长者见面就劝:“人争气,火争烟”、“捡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天光唔起误一日,少年唔学误一生”,实在拿不出钱来,族里出!哪能要族里出呢?可是,父亲在印尼的生意清淡,根本没钱寄回来让孩子读书啊!  敏感的孩子哪里不知道日日番薯(红薯)稀饭的家境没地方弄钱给他读书!10岁的李国豪在学校自己动手做饭,就着家里带来的豆豉、萝卜干、咸菜咽饭。梅县气候温暖潮湿,他必须要赶在咸菜变质前吃完;每星期18个铜板平均每餐才一个,李国豪轻易是舍不得花的,顶多也就是买一把青菜或一小块豆腐就是改善伙食了。每次回家,李国豪默默地帮着妈妈干点活,他知道妈妈真不容易!但妈妈总能在他返校前最后一刻神奇地变出米和咸菜,还有珍贵的铜板,让他佩服!他哪里知道,实在变不出钱来时,妈妈只好找乡亲们去借。

这样的日子过了整整一年,喜欢读书的李国豪终于如愿以偿地考进梅县一中,插入初中二年级。P2-5

序言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敬爱的老校长、两院院士李国豪教授塑像落成揭幕仪式,有着特殊的意义。李国豪老校长求学在同济,工作在同济,丰功伟业造就在同济。他呕心沥血,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学识和才华,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科教事业,奉献给了同济这片热土。他的塑像融入到校园之中,表达了同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对这位在同济发展史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伟大爱国者、卓越科学家、杰出教育家、著名学者、知名社会活动家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同时,老校长塑像的落成,更是一种精神感召,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同济人,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校训,弘扬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为把同济大学早日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一流现代大学而努力奋斗(图0-1)。

李国豪老校长青年时期就读于同济,是同济历史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后留学德国,完成学业之后,他以拳拳赤子之心,回到当时灾难深重的祖国;他潜心中国桥梁事业,即便在“文革”隔离期间,仍在事业上执著追求,开拓了桥梁结构理论和桥梁抗震、抗风理论,成为我国土木工程和桥梁结构工程领域的先驱,并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他辛勤耕耘,教书育人,学术团队人才辈出,学生弟子桃李满天下;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对同济发展提出了“两个转变”的战略,奠定了同济大学不断发展的良好格局;他在国家重大课题的决策与咨询上,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和无私无畏的魄力,力排众议,科学论断,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曾是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他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在促进国际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特别是在促进中德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李国豪老校长一生热爱祖国,以他的人格力量、学术功底、闪光智慧,跨越人生无数障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不仅是同济的骄傲,是我国科教界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以“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同济精神,突出地表现在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今天,我们站在李国豪老校长塑像面前,缅怀他极不平凡的一生,不禁心潮澎湃,激发起一种无形的向上的力量。一代又一代的同济人,都应以李国豪老校长为榜样,以国家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把科学的理论和国家的需求、民族的需要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在顺利的时候,都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国家、人民、民族同舟共济,养成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每一位老师都应以李国豪老校长为楷模,热爱教育事业,谦虚待人、身体力行,以高尚的人格,永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典范;每一位同学都应以李国豪老校长为标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严谨求实,不断攀登学术高峰,为同济不断创造辉煌,为社会不断铸就伟业。

敬爱的李国豪老校长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图0-2)。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奋勇向前!

后记

坦率地说,我来写桥梁大师李国豪是不合适的。我们既不是他的入室弟子,也和他没有什么交往,加上对结构力学、桥梁理论的陌生,有的只是对李国豪先生的学问和人格的高山仰止、风从影随。

既然领了命,自己暗下决心,把这次机会当成洗涤灵魂、陶冶人生的一次长征。于是,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开始了资料搜集;于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到了先生故乡梅州,那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和祖国其他地方并无二致,不同的是那里奇特的民居建筑和那里古老的风俗。形制奇特的围龙屋围住了客家人的凝聚力,以祭祀祖先、教子勉读为核心的风俗固守住了客家人的传统,挽住了客家人的未来。留住了传统,走遍天下的客家人还是团结的一家人;挽住了未来,天下的客家人都是有为的炎黄子孙。李国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资料工作是枯燥而繁琐的,好在李先生的亲朋好友、学生弟子以及相关部门的同志们鼎力襄助。他们是李先生的夫人林凤棣老师、先生的公子李乐曾先生、先生的弟子项海帆先生、葛耀君先生,同济大学出版社郭超社长、封云研究员,还有上海市政协、上海市科协、同济大学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东海大桥指挥部、上海长江隧桥指挥部、宝钢……大家的倾力支持,最终促成这本小书的成形,因此,也可以说这篇东西是集体的劳动果实;李先生的早期经历,参考了代绣、庄辛二先生所著《一片丹心化彩虹》及其他同志的回忆文章。在这里,笔者对大家的无私帮助一并表示感谢!

写作的过程虽然很是吃力,但是快乐也是自有心知的。循着先生的人生轨迹,我们不止一次地猜想,如果当时先生做了另外的选择,如果先生当时放弃了。如果……哲学史家任继愈先生说“历史没有如果”。风风雨雨、曲曲折折,有时有些狼狈、有些颠仆,甚至有些落魄、有些无奈,但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客家之子李国豪骨子里的坚毅与顽强没有改变,客家人的豁达与恬淡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作为科学家的李国豪让历史、让中华民族的振兴史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他。在上海、在中国土木工程界,李国豪也成为了科学风骨的代名词——既然天降大任,我便站立潮头。

斯人已去,其风长存;风过草偃,高山仰止。共和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政明治晏大好时期,国家需要更多的“李国豪”,需要更多兴国兴邦的科学家、大师,我们能站到前排,大声说:我担当!于是,中国崛起有望,强盛可期。

特别感谢姜锡祥先生提供的大量珍贵照片,这些照片相当部分是首次公开。

由于学浅识陋,这本小册子中肯定会有许多错漏和失误,恳请方家直言纠谬,不吝赐教。

程国政

2010年7月29日于寓所

12月31日三改于同济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桥梁大师李国豪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程国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844664
开本 32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4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5.3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32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