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笑改变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重新认识情绪

面对人类如此巨大的能量,数千年来,哲学家和科学家一直努力探求人类的来源,尤其关注人与动物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祖先们曾认为,人是神造出来的。西方人说是亚当夏娃的肋骨,中国人说是女娲手中的泥土。无数的神话、传说,使科学与宗教争论了几千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第一次揭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人类起源的神秘面纱终被揭开。他认为,人是由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长期进化中,由古猿这种灵长类高级动物演变而来。就在同一时期,德国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更加明确提出,劳动和语言,是人与动物最具决定意义的两大区别。认为劳动使人脱离了动物,形成了具有思维的大脑,产生了语言和意识现象。人之所以能够进化成为人,就是由于拥有劳动和语言。从那时起,人类才知道自己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事实上,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并不只是劳动和语言,情绪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行为、思维、情绪三者统一,才构成人类最本质的生命特征,使人类在生理行为和心理意识上,彻底实现了人与动物的根本跨越。马克思以毕生精力研究劳动,并对与之相关的思维和语言作了精辟论述,但却没有对情绪给予应有的关注。也许由于时代的缘故,早期资本社会自由竞争所导致的企业倒闭、经济萧条、工人失业、劳资对抗等尖锐矛盾,使整个社会到处弥漫着颓废消沉的心理情绪。唯物论只把这种情绪当作社会的表面现象,而以很大精力深究产生这种情绪的社会原因。因此,只顾从生产过程揭示剩余价值,研究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而将当时很糟糕的社会情绪简单纳人意识形态,把本来应由哲学回答的情绪问题,留给了心理学家们。

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对人的研究。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人类学、人体学、神经学、细胞学,以及医学和生命科学的诸多学科,已使人类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达到了极其微观的程度。心理学、精神学、语言学、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思维和信息科学的诸多研究,也使人类对自身精神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化。但因科学过分注重实证和实验,他们的研究虽然越来越细,但却把人分割的支离破碎,远离了人的全貌和本质。自马克思之后,哲学也受科学思维的严重影响,过于在某些细节上纠葛描述,对人的本质性研究,很少再出现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加之近代以来物质财富的巨大膨胀,使人类过于注重物质利益,精神状态长其处于依附地位,人类独有的精神本质始终得不到尊重和揭密。

当人类进入现代化之后,全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人的生存需求越来越向精神方向提升,人的情绪状态及其对生存发展的影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现。这时,我们突然发现,人的情绪决不只是简单被动的心理反映,而是检验自身行为及其社会效果的态度和标准,是人生活状态和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一切客观事物和人的一切行为,最终都要体现到情绪上,通过情绪体验和检验行为方式与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意愿,是否符合人的本性发求,并由此对’自身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当人类行为日益受到社会化情绪左右的时候,我们才看到,情绪这一人类最本质的生命状态,才是人类对生存发展的最高指导。

毫无疑问,行为、思维和情绪,是人类三大本质特征和能力。这三大人性功能同时存在,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展现。纵观人类历史,这三大能力,也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展现的过程。长达数百万年的原始社会,首先由劳动拉开序幕。由于思维、情绪还不发达,劳动只是简单的体力行为,三大能力都处于混沌状态,人类的存在方式,体现为由生存需求主导、以维持生存为目的的生存社会形态。当人类发明可凭借的生产工具之后,劳动能力靠工具和机械的力量而体现,以创造为特征的劳动行为开始得到充分展现,人类随之进人由体力劳动为主导的劳动社会。从近代开始,思维获得解放,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离,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又进入了由思维主导,靠脑力和科技力量推动发展的思维社会。当思维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大量涌现之后,人的享受需求和情绪感受,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也就必将进人由精神主导的情绪社会。

当我们站在情绪高端,再来观察人类社会,就会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由体力劳动到脑力劳动不断演进的过程,一个由物质推动到精神推动不断升华的过程,一个精神力量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一个幸福享受最终将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人类在经历生存社会、劳动社会、思维社会之后,进入更能体现人类本性和幸福需求的情绪社会,将是历史的必然。情绪社会,是比劳动和思维社会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一个为精神而主导的社会,为享受而劳动的社会,为幸福而感受的社会,一个以人为本、追求幸福、崇尚精神、自由愉快的生活状态。

在情绪社会,一切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全面享受为目的,以带给人愉快幸福的情绪为目的。人不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社会享受的主人。利用自然时必须首先考虑环境对人的影响,追求利润时必须首先顾忌员工的情绪。政府以公仆姿态,为民众提供享受服务,国家把尊重人性、保障享受、满足情绪,作为治理国家的最高要求。政治家不再敢随意主观决策,必须体察民众情绪,看百姓的“脸色”行事。一切人民不满意、不高兴的制度,也将不断得到改进或放弃……在这样一个高度享受化、情绪化、精神化的时代,我们才能再次站在人性的高端,重新俯视人的全新面貌,观察到情绪对人的一切活动如此强烈、如此普遍的感受和影响。P4-7

目录

1 笑的起源

2 笑的发生

3 笑的表达

4 笑的形态

5 笑的艺术

6 笑的创造

7 笑的影响

8 笑的享受

内容推荐

人类拥有一张脸,就为展现笑容。《笑改变世界》第一次从人类生命本性出发,对笑的文明价值进行全新观察。作者宿青平关于笑的起源发生、形态表达、艺术创造及文明影响的诸多观点,使我们能够深窥人类生命之花的美丽,领略笑所具有的伟大文明价值。

人类拥有一张脸,必将展现笑容。本书第一次以笑的文明立场,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新的思考。作者关于原始社会、劳动社会、思维社会、情绪社会的划分和预测,使我们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文明前景的理解,有了更加幸福的思考和充满信心的展望。

人类拥有一张脸,必将笑出文明。《笑改变世界》认为,笑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第三大标志,是人类生命的本质体现和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人类历史是一部哭在不断减少,笑在不断增加的历史。作者预言,继体力主导的劳动社会,脑力主导的思维社会之后,由幸福主导的情绪社会正向我们走来。

编辑推荐

《笑改变世界》由宿青平所著,共8个部分、18万字,逻辑严谨,语言精炼,从心理学、精神学、语言学、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诸多方面,对笑的起源发生、表达形态、艺术创造、影响和享受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以全新的角度和超前的思维描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美好画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笑改变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宿青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10629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7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