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强编著的《职场说话技巧》介绍了说话的技巧,重点推介口才的顶尖窍门。通过阅读书中内容,可以提高说话能力,掌控说话时机,实现说话效果。
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得精彩,那就认真阅读本书,增强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如此,才会避免社交失败,避免工作上的困难,才能促使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色彩缤纷,舒心愉悦。
图书 | 职场说话技巧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夏志强编著的《职场说话技巧》介绍了说话的技巧,重点推介口才的顶尖窍门。通过阅读书中内容,可以提高说话能力,掌控说话时机,实现说话效果。 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得精彩,那就认真阅读本书,增强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如此,才会避免社交失败,避免工作上的困难,才能促使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色彩缤纷,舒心愉悦。 内容推荐 夏志强编著的《职场说话技巧》精心策划、旁征博引,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你证明了会说话比会做事重要,读完此书,无论做什么心底都会有个声音提醒你,让你敢于说、会说。那个声音就是“会说话比会做事重要”。这个概念一定会扎根在你的心底,伴随你成功奋斗的旅程。 那么,怎样说,才能称得上会说话呢?会说话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会说话的人和不会说话的人有什么区别?在《职场说话技巧》里,你将逐个找到答案。本书中一些趣味的测试,还将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 目录 第1篇 会说话比会做事更给力 第1节 说话是你情商和思维的总体表现 1.会说话与不会说话大不一样 2.说话与人生成败息息相关 3.测试一下你的说话水平 第2节 20%的人说事,80%的人做事 1.80%的财富掌握在20%会说的人手中 2.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会说话,代表着一种实力 第3节 说事者治理人,做事者受制于人 1.伟大之人皆是出类拔萃的说事之人 2.天下是会说话者的天下 3.时代是会说话者的时代 第4节 善说者事半功倍,沉默者事倍功半 1.善说者,福从口出,事半功倍 2.不善说者,祸从口出,事事不成 3.测一测,你是不是一个善说者 第5节 善说者不劳而获,沉默者劳而不获 1.善说者,利益呼之而来 2.沉默者,利益闻之而去 3.测一测,你是不是一个沉默者 第2篇 说到才能做到 第6节 先说后做的法则 1.话说得恰到好处,事做得干净利落 2.能说会道好办事 3.测一测你是一个先说的人,还是先做的人 第7节 先声夺人 占尽先机 1.闪亮登场,做好自我介绍 2.一鸣惊人,说好第一句话 3.选好话题,先人为主 第8节 如何把话说到位 1.“硬话”“软说”才最有威力 2.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3.测一测你是一个能把话说到位的人吗? 第9节 你掌握了对方的心理你就赢得了结果 1.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2.察言观色,投其所好 3.把话说到对方的心窝里 第10节 何时赞美何时反对的技巧 1.不要难于“反对”,也不要吝啬“赞美” 2.学会说“不”,少吃亏 3.赞美是一种利器 第11节 明确目的说到点上 1.目的明确再开口 2.把话说到点子上 3.测一测你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吗? 第3篇 “说”出来的职场 第12节 求职面试出奇制胜 1.把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说出来 2.面试中如何回答自身的“缺点” 3.面试时这样谈薪资 第13节 公关口才把握分寸 1.如何引荐和介绍他人 2.灵活应付不同身份的人 3.投其所好,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 第14节 推销产品巧舌如簧 1.站在顾客的角度考虑问题 2.产品介绍和处理客户异议 3.如何应对顾客的“考虑考虑” 第15节 职场交际成为焦点 1.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2.委婉表达又简洁明确 3.闲谈莫论人是非 第16节 职场演讲动人心弦 1.如何克服羞怯心理 2.说好第一句话 3.怎样结尾最精妙 第4篇 “说”出来的机遇 第17节 谭唠令等 1.好人缘,说出来 2.言辞不当是丧失人缘的根本原因 3.人缘好坏,一测便知 第18节 开口创机遇 1.机遇更青睐会说话的人 2.会说话是赢得机遇的阶梯 3.别让机遇和人缘从嘴边溜走 第19节 有“口”吃天下 1.只要舌头还在,就够了 2.靠嘴屈人之兵 3.会说话就是“打天下”的金字招牌 第20节 成事在人,谋事在“口” 1.成也在“口”,败也在“口” 2.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言 3.一句话,可导致功败垂成 第21节 谈吐间成就事业 1.“说”是事业的推进剂 2.“说”关系着事业的成败 第5篇 “说”出来的效率 第22节 礼貌可以把效率增加50% 1.有礼貌的人到处都受欢迎 2.良言一句三冬暖 3.语气得当,好事不放 第23节 3秒钟建立关系 1.巧说与陌生人一见如故 2.关切之语缔结浓厚友情 3.快速“套近乎”的诀窍 第24节 10秒钟建立信任感 1.“一句话”收揽人心 2.架起心灵共鸣之桥 3.你是一个让人有信任感的人吗? 第25节 一句顶十句的说话术 1.点石成金的说话术——幽默 2.百试百灵的说话术——恭维 3.屡试不爽的说话术——激将法 第26节 何时无声胜有声 1.言多必失,适时沉默 2.面对争论,无声胜有声 3.从眼神中传出声音话语 第6篇 “说”出来的财富 第27节 关系从“嘴”开始 1.言语是结识的桥梁 2.聊天蕴藏丰富的思想 3.谈笑风生 第28节 重要谈话的策略 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避免锋芒以柔克刚 3.“问”里有天地 第29节 最佳时机表达谈话目的 1.慎重把握说话的时机 2.把握好插话的时机 3.测一测你能找准说话时机吗? 第30节 谈话中的语言禁忌与避讳 1.说话不能戳到对方的痛处 2.摒弃不良的口头禅 3.不尊重的话千万不要说出口 第31节 如何把握谈话的最佳尺度 1.言不在多,达意则灵 2.说话要有回旋余地 3.不要处处与人抬杠 第32节 怎样处理谈话中的突发情况 1.巧打圆场解尴尬 2.劝架的艺术 3.及时弥补失言错误 第7篇 “说”出来的地位 第33节 会看会想能说话 1.看脸色,对的时候说对的话 2.看对方的穿着,决定你的说话策略 3.测测你的察言观色能力 第34节 会说者离钱近,不会说者离钱远 1.嘴上功夫是赚钱的丰富资源 2.口才的一半是钱财 3.舌尖滚动利润 第35节 会说你就是第一 1.会说话,你就有魅力 2.人生舞台上口才唱主角 3.说话高手的说话艺术 第36节 懂得聆听,才能说清 1.聆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 2.正确的聆听和正确的说话一样重要 3.“会听”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第37节 注意说话的质量,增强说话的分量 1.话要说得动听人耳 2.逢人只说三分话 3.勤学多练,口吐莲花 第8篇 “说”出来的成功 第38节 大胆地说出你的梦想 1.会说话,上北大 2.会说话,成为大画家 3.展现个性魅力,成就梦想 第39节 倾听和表达的境界 1.更聪明的人不说话 2.会听,才会说 3.测一测你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吗? 第40节 如何克服说话的恐惧心理 1.说出漂亮话,先过心理关 2.说好普通话 3.用高昂的情绪赶走紧张 第41节 怎样应对不同场合及不同对象 1.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2.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3.如何区分不同场合与不同人 第42节 说出来的成功案例 1.钱钟书:痴气呵成珠玉声 2.侯耀华:幽默透出“大”人生 3.吴士宏:快人快语闯外企 试读章节 第8节 如何把话说到位 只要没有生理缺陷的人,人人都能说话,说话是一件最容易的事情了。可是为什么有人会说话、能把话说得深入人心,让人受到感染;而有的人说了也和没说一样,听话的人一点都没有应有的反应。这就是能不能把话说到位的区别。能把话说到位,一句话胜过十句话;不能把话说到位,十句话不顶一句话。 1.“硬话”“软说”才最有威力 说话时妥协退让并不是目的,而是说话的一种手段,以“软”的手段,来积蓄力量,洞察对方的弱点,最终把话说到位,实现说话的目的。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费尽心机去把话说到位从而说服对方,而毫无效果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考虑改变一下策略,避开正面,迂回出击,以曲为直。 “硬话”“软说”看上去好像完全相悖,实际是用退一步的方法,取得优势,最终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硬话”“软说”会更有说服力,取得更好的办事效果。 在看拳击比赛的时候,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悟,选手想用拳头击倒对方,如果先伸直胳膊冲击出去,一定会显得用力不足;而如果先收回拳头,再猛击出去,一定会重重击倒对方。说话也一样,如果不分情况说“硬话”,可能得不到好的效果,如果能做到“硬话”“软说”,你的话可能会分外有力量,更能把话说到位,更能使对方动容。 《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着一则“硬话”“软说”的案例。 楚庄王十分钟爱他的一匹马,但这匹马因过于养尊处优,太肥胖而死。庄王命令全体大臣为死马致哀,按大夫的礼节举行葬礼。百官纷纷劝阻,庄王大动肝火,下令谁再劝阻,定判死罪。 宫中有个叫优孟的人,进宫号啕大哭。庄王问他哭什么,优孟说:“这匹马是大王最心爱的马,以楚国之大,什么东西弄不到!现在却只以大夫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我请求用君王的礼仪来埋葬。_ 楚庄王一听甚为高兴,便问:“依你之见,怎么个埋葬法呢?” 优孟说:“最好以雕琢的白玉做棺材,以精良的梓木做外椁。还要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天下的人就知道,大王是轻贱人而贵重马了。” 楚庄王一听,如梦方醒,说:“我的过错竟到了这种地步!” 优孟说服楚庄王别葬马,不是用“硬话”相阻,而是以退为进,用说“软话”的方式,先消除了庄王的对抗情绪和排斥心理,然后把话说到位,而说服了对方。 由此可见,“硬话”“软说”更容易把话说到位,从而达到目的。它表面是退缩,实质是进攻,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就像拉弓箭一样,先把弓弦向后拉,目的是为了把箭射出去。 2.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如果你在说话的过程中,能够恰到好处地运用典故,则能使你的话势如破竹,轻而易举地达到目的。 借古讽今是一种很有效的把话说到位的方法,通过“古”让对方明白某种道理,在此基础上你的话更容易使人理解,也更容易打动对方。 典故、名人、名言、名句,均是文化传统的精粹,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今人、今事又有着相通相似之处。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经常可以读到一些气势磅礴的文章,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典故,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说服力。如果你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也能如此“气壮山河”地运用典故,做事情便能势如破竹,轻而易举。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党项族的酋长李继迁经常率领军队侵扰宋室边疆。有一次,巡视边防的军队抓获了李继迁的母亲。于是,宋太祖命人将李母绑于大门外,定于午时斩首。大臣吕端觉得这样做不妥,便进宫求见太祖。吕端问道:“万岁为什么要杀一位母亲?”太祖回答:“给那些叛逆的人看看,这是对他们的惩罚。”“这样做,并不是个好办法。当初项羽打算油烹汉高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告诉项羽:‘油烹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我一杯肉汤喝。’所以,凡有野心,想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不顾念他的亲属,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野心勃勃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日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到李继迁,白白地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其叛逆之心。所以,以臣之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好好款待她,以此为诱饵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投降,也可拴住他的心,他母亲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料他不敢轻举妄动。”吕端说得头头是道。宋太祖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吩咐手下立刻照办。 吕端之所以能成功地劝阻宋太祖,关键是他所引用的刘邦与项羽的典故,意在杀李母并不能阻止李继迁叛逆,反而会加深仇恨,因此才打动了宋太祖。 恰到好处地借用古人、古事来说明今人、今事,而使对方由“古”联想到“今”,由“浅”联想到“深”,或在关键时刻,一语点破,以便对方明白己方的意图和其中的道理,从而更容易达到你的目的。 当然,我们在运用典故时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能乱点鸳鸯,而且选用的典故还必须是对方熟知的,否则不仅不能把话说到位,反而会适得其反。 P46-49 序言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著名的寓言大师伊索年轻时曾给某贵族当奴仆。一天,主人设宴,宴请城中的风流名士。主人传下话来,让伊索准备最好的佳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后,四处找各种动物的舌头,办了一个舌头宴。开餐时,主人大吃一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伊索笑着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为这些高贵的客人做最好的菜,舌头是引导世界万物发展的关键,对这些名士、贵族们来说,舌头不是最好的菜肴吗?”客人们听后,一个个发出赞赏的笑声。大家对伊索的机智表示赞许。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说:“明天给我办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开席时,依然是舌头宴。主人便勃然大怒。伊索不慌不忙地说:“难道一切坏事不是从口中说出来的吗?舌头虽是最好的,但也是最坏的啊!”主人听后无话可说。 这则故事的真假很难考证了,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即说话对于人们来说有着比做事更不可低估的力量。古人云: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真正有碍于做事的不是刀剑,不是枪矛,也不是横亘于人们面前的艰难困苦,而是比它们都厉害的语言。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话语交流伴随着你的每一刻。你时刻在实践着话语交往,口才是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你事业的推进器,是你家庭中的和谐曲,也是你实现自我的凯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将会更愉快地做事,更快乐地生活。在工作和事业上,敢于说话又善于说话的人,可以充分用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来说服他人,使工作顺利进行,左右逢源。说话的自信与说话的魅力,是一个事业成功人士的必备条件。伴随着成长,你越来越能够体会到:会说话在做事中起着重要作用。会说话是成功的前提。所以要想做事成功必须首先让自己成为会说话的人。 本书精心策划、旁征博引,全方位、多角度地向你证明了会说话比会做事重要,读完此书,无论做什么心底都会有个声音提醒你,让你敢于说、会说。那个声音就是“会说话比会做事重要”。这个概念一定会扎根在你的心底,伴随你成功奋斗的旅程。 那么,怎样说,才能称得上会说话呢?会说话的人应该具备什么条件?会说话的人和不会说话的人有什么区别?在本书里,你将逐个找到答案。本书中一些趣味的测试,还将帮助你更多地了解自己。 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得精彩,那就认真阅读本书,增强自己的说话信心,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只有如此,才会避免社交失败,避免工作上的困难,才能促使自己事业的成功,使自己的生活色彩缤纷,舒心愉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职场说话技巧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夏志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61622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H019-49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9 |
宽 | 146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