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画(最新增订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官场小说开山之作!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洋洋五十万字,对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和边缘人物的世相百态的精微描写,呈现了一代人的精神漫画。全书散发着王跃文一以贯之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自然主义的描写手法穿插其中,行文行云流水,生活气息浓郁,幽默机智而不失深刻,笑话谐谑而不辞风雅,是近年来难得的既好看又深刻的优秀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国画》——王跃文官场小说成名之作,精心修订,今日重现。

朱怀镜本不过是荆都市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处长,宦途蹭蹬,而由于上司无意间的一次索画,就此揭开了他飞黄腾达的序幕。在如蜘蛛网一般错综复杂的仕途上,朱怀镜苦心琢磨、谨慎从事;在个人情感的处理上,朱怀镜如履薄冰、难以取舍……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国画》,洋洋五十万字,对一批生存于权力中心和边缘人物的世相百态的精微描写,呈现了一代人的精神漫画。

试读章节

画家李明溪看球赛的时候突然大笑起来,怎么也止不住。朱怀镜以为他疯了。平时李明溪在朱怀镜眼里跟疯子也没什么两样。当时朱怀镜并没有想到,就是李明溪这狂放的笑声,无意间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举行的一次表演赛,并不怎么隆重,门票却难得到手。李明溪也不是球迷,总是成天躲在美术学院那间小小画室里涂涂抹抹。那天他突然想起很久没见到朱怀镜了,就挂了电话去。朱怀镜接电话总是有气无力的样子:“怎么?又有什么大作问世?你要快点出名才是。你出了名,发财了,我也跟着沾光啊。”李明溪知道这位老兄困在深宅大院里的无奈,笑道:“我哪里发财去?倒是你这政府官员有什么好事了别忘了我。”朱怀镜骂道:“别取笑我了,你不知道我是有职无权?你老这样拿我开心,让我很痛苦哩!”李明溪越发大笑了。“你别只顾傻笑了,”朱怀镜说,“这样吧,我手头有两张球赛票,你看不看?看的话我俩一块儿去。”李明溪一时拿不准去还是不去,只说:“球赛?球赛?”朱怀镜急了:“你莫要不识抬举了。别人想看还弄不到票哩!你到底看还是不看?”李明溪也想见见老朋友,什么球赛也没问,就说:“好吧。哪里的票?”朱怀镜告诉说:“南天体育馆,晚上七点半。南天西门见吧。”他知道李明溪懒得往市政府跑。李明溪的艺术家派头太足,长发披肩,总是被大门口的武警拦住,不出示证件不让进。他又是从来不带任何证件的。我就是我,有必要向别人证明我是谁吗?他觉得证件这玩意儿简直莫名其妙。也许只有朱怀镜喜欢他这股疯劲儿。

朱怀镜吃了晚饭,对老婆陈香妹说声晚上要开会,就奔南天而去。李明溪疲沓,晚到一步。朱怀镜早已站在体育馆西门口了,双手插进皮夹克兜里,四处张望。李明溪很显眼,朱怀镜很快就发现了他,忙举手招呼。李明溪也挥挥手,从人群中匆匆挤了过来,引来一片怪异的目光。

“你像个领导哩,好大的架子!”朱怀镜说着就伸出手来。

李明溪却用手挡了一下,说:“你这才是领导派头哩!见面就握手,简直是恶习。你们官场的握手,大概同好莱坞影星的飞吻差不多,反正没有感情含量,只是习惯动作。我见了就心烦。”

朱怀镜就势拍了他一板,手仍旧插进衣兜,说:“当然啦,我们都是俗人,哪像你们艺术家那么卓尔不群?不过如今当艺术家说难也不难,头发留长一点儿就是了。”

“你以为我喜欢留这么长的头发?懒得出门!不过要说容易,还是你们当官容易些。人家都说,这人没什么本事,就只好让他去当领导了。”

两人开着玩笑,转身进场,找到了座位。朱怀镜微微发福了,坐下之后,扭了一会儿才觉得熨帖。李明溪就取笑他:“你才是副处长,肚子就开始大了,这怎么行?你们处长不会有意见?要为今后提拔留有余地才是。怎么搞的?为什么官越大,肚子就越大?是胸怀全球吧?”

“你说够了没有?都要像你这么仙风道骨就好了?”朱怀镜说着就捏了捏他那瘦骨嶙峋的肩。

李明溪仍不罢休,又取笑道:“你肚子比处长大,两人一道出去,不认得的总以为你是处长,总先同你握手,你处长不要恨死你才怪。”

朱怀镜笑笑,不说什么。其实李明溪讲的还真有其事。不光肚子,有人说他在风度上、器宇上,也更像处长。他知道这是人家当面说的奉承话,但至少也半真半假。处长刘仲夏同他一道出过一次差,就再也不同他一起出去了。走在外面,好像他无形之中在风头上总盖过了刘仲夏。他也隐隐感觉到刘仲夏总是避讳着他。

两人闲扯着,开幕式开始了。主持人高声宣布,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皮德求同志致开幕词。皮副市长便腆着肚子,面带微笑,轻轻拍着手,走向主席台发言席。“各位来宾,”皮副市长朗声致词,“我怀着不亦乐乎的心情,这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欢迎国家女子篮球队来荆都市传经送宗……”

方才听了这么一句,李明溪就偏过头来朝朱怀镜笑道:“你们市长大人水平不错哩,开口就是之乎者也。我不太通文墨,见识也少。姓皮的,除了眼前这位皮大人,我就只知道古时候还有一位皮日休了。这不亦乐乎是什么意思?我平日只是见到有人弄得焦头烂额、难以招架了,就说搞得不亦乐乎了。”

李明溪万难才忍住不笑。他不便同李明溪议论领导,就说:“别钻牛角尖了,谁没有失言的时候?看球吧,看球吧。”却想皮市长这话虽然讲得牛头不对马嘴,但的确也是真话。他们成天疲于应酬,也真是不亦乐乎了。

李明溪却还在笑,说:“要命的是他并不认为自己失言,反倒蛮得意哩。你看他那神采飞扬的样子。”

朱怀镜任他一个人讲去,不去理他。运动员进场了,绕场慢跑,向观众挥手致意。掌声如雷。

“妈呀,这哪像女人?”李明溪摇着头,“一个个简直是庞然大物啊!”

朱怀镜骂道:“你无聊不无聊!是看球啊,不是看女人!”

不一会儿,球赛正式开始。因为是表演赛,红队对蓝队,阵营很抽象,观众没有心理倾向。过了一会儿,红队渐居优势,观众就同情蓝队。但不论哪边进了球,都会赢得喝彩。

这时,朱怀镜见一位身段极好的女记者,正扛着摄影机,猫着腰扫来扫去。模样儿看不真切,但他猜得出一定是陈雁。只有她才有这韵味无穷的身段。陈雁是市电视台的王牌记者,号称记者之花,他最喜欢了。在家看电视,只要陈雁一露脸,香妹就会开他的玩笑,说快看快看,别让你的雁飞了。今天陈雁穿的只是一套牛仔服,但他仍可感觉出她的身段袅娜如水,柔媚如柳。

朱怀镜似乎有些心旌飘摇了,却突然听见李明溪哈哈大笑起来。朱怀镜胸口猛地跳了一下,好像内心的隐秘叫这位仁兄看破了。他忙把目光从陈雁腰肢上收回,转头看看李明溪。你有什么好笑的嘛!李明溪却仍笑个不停。四周观众都朝这边奇怪地张望。朱怀镜脸都发热了,捏了捏李明溪,低声叫他别发神经了,省得大家把我们当疯子哩。李明溪还是只顾自个儿笑,埋头忍了半天,万难才止住了。

朱怀镜再往赛场望一眼,却不知陈雁什么时候已经离开了。他心里竟有些怅然。又想起自己刚才的目光就像舞台上的追灯,跟着陈雁跑,李明溪一定是发觉了,便问:“你刚才发什么神经?”不料这一问,李明溪又忍俊不禁,连连摆手道:“你就别问了,一问我又要笑了。”P1-3

后记

老家的村子离县城不远,我对城里的印象却不深。上小学时,每个学期会看一场电影,多半是反复看过的《红灯记》《沙家浜》之类。我同弟弟共用五毛零花钱,上街吃一碗面或米糕,还有余钱吃一根冰棍。这个印象保持了十几年,直到我二十二岁去县城工作。我去县政府报到之前,从来没有进过那个大院。小时偶尔在城里逛街,也不曾注意过那个地方。

我上班的地方是县政府办公室,派给我的直接领导是位姓周的老同志。老周大概五十五六岁,或者更大些。同事们都叫他老周,我却叫不出口。我感觉叫“老周”不太礼貌,平辈之间才可这么称呼。老周见面就说起我父亲,似乎他们是有旧缘的。于是,我依着父亲这层关系,叫他周伯伯。老周略为犹豫了一下,愉快地应了。

过了些日子,隐约听得有领导说,同事之间最好是称职务或同志,别的称呼都太庸俗了。我着实吓了一跳,却不方便再改口。周伯伯头上没有职务,我仍然不好叫他老周。于是,我一如既往叫他周伯伯。终于有天,周伯伯嘿嘿一笑,说:干到快退休了,混了个伯伯级别。我私下_想:周伯伯可能也不愿意我这么叫他。

周伯伯最后被提拔了,职务是副科级秘书。人们开始喊他周秘书,我仍叫他周伯伯。秘书在我看来似乎不是职务,跟在领导背后屁颠跑的都算秘书。我还听到一种说法,秘书不带长,打屁都不响。县政府不设秘书长,他永远只能是秘书。何况,他眼看着就要退休了。

周伯伯是我官样文章的启蒙老师,为人方正,文字功夫很好。却快到退休,才弄了个副科级秘书。他退休那天,单位开了个欢送会。同事们说尽了他的好话,似乎这个同志早该当更大的官。那时候,单位有人调走,也得开个欢送会。通常是买些糖果,大家嘴里嚼着东西,拉拉杂杂地说上几点。被说的人必做得很谦虚,微笑而不露骄傲之色。

周伯伯退休欢送会那天,我心情很有些忧伤和灰心。我想自己临到退休,假若也是个副科级秘书,人生未必太黯淡了。过了些日子,偶然听人说起周伯伯的过去,我心情愈加灰暗。大概是说周伯伯年轻时很有才气,就因为某事得罪了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从此,多年抬不起头。他的家庭出身又不太好,历次运动都如过街之鼠。好不容易捱到八十年代,却已老之将至。

我的官样文章很快上路,真得感谢周伯伯。外人都以为官样文章好写,不过是程式化的新八股。其实不然。官样文章,难就难在学校没教过。中文系都有应用文写作课,可课本上的东西在官场完全应用不上。我因为官样文章渐有名气,比周伯伯早二十多年成了副科级干部。记得有回去县瓷厂调研,厂长坐在山顶的会议室,俯瞰着山下的县城,不由得豪情万丈,说:有些欧洲小国,不就只有我们县这么大吗?这么想啊,我就是一个国家的瓷器大王!我听着实在好笑,暗想自己就相当于小国家的副部长了。

县政府工作那几年,过得很开心。官样文章得心应手了,多年的文学梦开始苏醒。最初写散文,一篇叫《书房小记》的小文章,发表在《湖南日报》的“湘江文艺副刊”。很有些兴奋,印成铅字的豆腐块,总共一千多字,我反复看了好多回。那个日子我也记得:1988年8月8日。数字很吉利,做生意开张,大概应该选这种日子。

那时候的小县城里,谁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被看作人物了。我听着人家称呼才子,心里颇有几分得意。机关才子的名声早有了,如今又是人们眼里的作家。我在报上发了几篇散文,就开始写小说。起初找不着路数,好几部小说都只开了头,或写了个大半就放下了。第一次把小说写完,应该是1990年。我把小说《无头无尾的故事》寄到《湖南文学》,很快就发表了。小说是黄斌兄从自然来稿中发现的。我当时并不知道刊物有所谓约稿和自然来稿之分,总以为编辑凡稿必看的。看来,凡事都有机缘。当时刊物的几位老师,王一平先生、潘吉光先生、李慕贤先生,都对我大加勉励。

那时候,通讯不太发达,不方便同作者联系。《湖南文学》发表我小说时,就在作者简介里写道:王跃文,二十四岁,毕业于湘潭大学。我后来向黄斌兄求证简介的来历,他说听别人这么介绍我的。可是,黄斌兄哪里知道,有人背地里说我简历造假。我那年二十八岁,也不是湘潭大学毕业的。我的母校是怀化师专,现在叫做怀化学院。我对母校怀有深情,她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一直慈祥地对我微笑。此一节不可说得太深,日后有机会再去“钩沉”吧。

1995年,我的中篇小说《秋风庭院》获《小说选刊》主办的文学奖。当时,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评奖早已中断,鲁迅文学奖没有设立。《小说选刊》有位编辑说,过去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就是以我们刊物为主操办的。那意思似乎想告诉我们:如今评的这个奖,就相当于当年的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我听着有些幽默,同进士跟进士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当时,我调到长沙已有一年。去北京领奖,正是冬季,住的宾馆是北京老四合院,暖气大得只能穿衬衣。记得《小说选刊》的招待很客气。但伙食越开得好,我就越吃不下饭。有顿饭据说最贵,我却吃得最少。我忍不住叫过服务员:小姐,上一碟辣椒行吗?服务员很客气:我去给您看看。南方人是“你”“您”不分的,听人客气地称呼“您”,感觉很受尊重。过了几分钟,她回来说:对不起,你们没点辣椒。我差点喷饭,心想北京人怎么这么幽默!

我刚调到长沙,感觉未来无限辽阔。似乎能做很多事,眼前一片云蒸霞蔚。可是过了四十岁,方知自己越来越渺小。1998年写成《国画》(1999年出版),2009年出版《苍黄》。匆匆十年,苍黄翻复!我期间写了两百多万不痛不痒的文字,头发白去大半。经历了一些事,见识了一些人。酸甜苦辣,生生吞下。曾经有些争强好胜,如今通通都放下了。

有那么两年,我的文字在有些地方见不得报。有家报纸约我写专栏,我给了编辑十几篇文章,就出门旅行去了。一个多月回来,方知自己的文章署名“浦人”。原来刚发了一篇《常识性困感》,报社就接到某部门电话。编辑爱惜我那些文字,就做主把我的文章换名发表了。过了几年,我在某地签名售书。一位老者拿来一本剪报,问:请问浦人就是您吗?老者说:您的文章,再怎么变名字,我都认得出来。

我于写作原来是很自信的,现在却越来越惶恐。每次翻阅新出版的书,都是无尽的遗憾。自己明知的不足和可笑之处,又未必是下次可以弥补或改进的。我渐渐明白怎样才是好作家,而自己穷尽_生的努力不过是学步而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画(最新增订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跃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46092
开本 16开
页数 4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3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4
169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