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的千年之眼
内容
编辑推荐

一部被誉为凝集中国古代学术遗产的精华之作;一部史识独异、质疑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旷世奇书;一部盛传久远、被治学论道者无比推崇的历史札记。

曾经被清代康熙皇帝列为禁书,禁止文人参读,而康熙自己却又终生秉烛攻读不辍。

内容推荐

《千百年眼》中张燧以一双“火眼金晴”,纵横千年历史长廊,指摘史实、点评人物,发千年之隐情、谈人生之感悟,“一开卷而了然”,有振聋发聩之效。本书精选原书的近两百个条目,分为:辩疑、解惑、洞烛、争议、常识、论道、指点七章,论述史实,旁引侧注,发挥张燧本意,尽求通达明了,读后必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行;一册在手,张燧的高见一览无余,数千年往事也一览无余矣。

目录

辩疑第一

 1.瞽叟和象究竟要什么

 2.武丁的梦不是借口

 3.庄周不是真的放达

 4.子羽不是丑,而是勇猛

 5.他们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6.都是说客惹的祸

 7.苏代到底有多少功劳

 8.范增智不如儿女子

 9.真假屯田

 10.伏波将军不算烈士

 11.成也女人,败也女人

 12.柳公权的诗外之“意”

 13.没有皇后的严重后果

 14.歇后郑五的韬光术

 15.宋仁宗的不仁处

 16.麦舟不过小事一桩

解惑第二

 1.许由:何必受那份罪

 2.大尾巴的麻烦

 3.阳虎的如意算盘

 4.秦与太监的恩恩怨怨

 5.秦朝不是败在武力上

 6.萧何建未央宫的深意

 7.汉高祖尊母不尊父

 8.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9.言自操为什么不改姓

 10.阿瞒的如意算盘

 11.张良和孔明的学术差异

 12.蜀比荆州重要多了

 13.诸葛亮在隆中唱什么

 14.苻坚亡国不怪慕容垂

 15.罪不该宦官握军权

 16.唐朝藩镇:乱自上作

 17.狄仁杰不容易

 18.楚王元佐父债子还

 19.女中田光

 20.苏东坡学长生

洞烛第三

 1.那不是尧的风格

 2.尧帝的爱子之心

 3.管仲的苦处

 4.孔子是累了

 5.自作孽,不可活

 6.周勃自有分寸

 7.周亚夫非死不可

 8.娶媳妇的学问

 9.严子陵见微知著

 10.班固的小聪明

 11.曹操多行不义的报应

 12.西晋早就乱了

 13.儿子糊涂,老子更糊涂

 14.王衍连女儿都不如

 15.陶渊明的一片苦心

 16.李太白的无奈

 17.韩熙载的过人之处

 18.寇准的双重标准

 19.名教害人不浅

 20.李善长不善自处

争议第四

 1.秦穆公的人格魅力

 2.问鼎:事情没那么复杂

 3.不出名有不出名的好处

 4.吕不韦也没聪明到哪里去

 5.焚书坑儒的另一个版本

 6.报应,都是报应

 7.没必要穿凿附会

 8.陈汤该奖不该贯

 9.昌邑王真有那么坏吗

 10.阮籍的阴阳两面

 11.晋史前后的矛盾

 12.王导也不是好东西

 13.房珀生不逢时

 14.贪恋富贵的贺知章

 15.文人的反复无常

 16.宋朝君主们可怜可叹

 17.张浚的奸邪狡诈

 18.忠心耿耿的太监云奇

常识第五

 1.知识就是力量

 2.“风马牛不相及”新解

 3.商鞅的说话艺术

 4.九鼎没有落入秦国手里

 5.韩信威震天下的坏处

 6.李广不封侯的原因

 7.圣人曰:不可说

 8.佛典在中国流传已久

 9.陈蕃悬榻的好与坏

 10.刘备借荆州对孙吴也有好处

 11.王羲之的另一面

 12.尉迟敬德不是武夫

 13.阎立本的知人之明

 14.《孝经》、《春秋》的大作用

 15.苏轼也装糊涂

 16.真假雁足书

论道第六

 1.商汤、周武不可相提并论

 2.秦国超越六国的气魄

 3.秦国坐收渔翁之利

 4.扶苏也救不了秦朝

 5.刘邦比曹操高明

 6.汉武帝爱惜人才

 7.吝啬小气的汉武帝

 8.刘邦、刘秀难分优劣

 9.孔融生死关系重大

 10.文人的嫉妒

 11.以小人之心,度小人之腹

 12.李勣:白做了一回小人

 13.郭子仪的好家风

 14.赵普留下的祸害

 15.《五代史》不公允

 16.没有调杳一就没有发言权

 17.王安石和秦桧祸害差不多

 18.宋儒不知进谏的方法

 19.善有善报

指点第七

 1.晋文公:我忍,我忍,我还忍

 2.坏就坏在三思

 3.田单的拿手好戏

 4.鲁仲连:战国以来第一人

 5.陈涉是秦朝的商汤、周武

 6.章邯不是孬种

 7.方望比范增聪明

 8.晁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9.做事过犹不及

 10.刘备的特异之处

 11.刘备病糊涂了

 12.刘琨算什么英雄

 13.长孙无忌、褚遂良早该死了

 14.白居易的处世之道

 15.丁谓也有厚道的时候

 16.一报还一报

 17.蔡京的丑恶嘴脸

 18.种师道的悲哀

 19.建文帝的“虚情假意”

试读章节

2.武丁的梦不是借口

武丁是商朝赫赫有名的君主之一。他的父亲小乙,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别出心裁,把年轻的他派到民间体验人民疾苦。正是这一段经历使他对自己统治下的国家、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深切地感受到贵族老爷们的生活腐化,因此,在他即位之后,他决心进行改革,在政治上打开新局面。当然,首先执行的便是引进人才。

不过这条路并不容易。贵族握有权力,盘根错节,不是他说改就改的。商王武丁当时采用了一个办法——做梦。现在说起来很荒谬,听起来很滑稽,但在当时却非常有用。因为殷人尚鬼,他们举行各种仪式来与死去的祖先沟通,对其他神秘未知的东西始终敬畏有加。如果武丁直接告诉大臣们说我要找几个人来辅佐我的话,估计大臣们立刻就把自己的儿子、侄子、孙子的名字写上来了,丝毫不给商王考虑的余地。于是,武丁就干脆省去了这一环节,直接对大臣们说,我梦到了上天赐给我一个贤才,让他辅佐我治理天下,我现在还记得他的样子,你们帮我找找。

大臣们面面相觑,但又不得不信,只得把儿子、侄子、孙子若干人的画像呈上去,不过都被否定了。既然朝中大臣、大臣们的亲属都不是,那么就只好派出人马四处寻找。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很容易了,决定权在武丁手里,这回他说谁就是谁。

就这么着,傅说被找出来了,这时他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做工,修理被夏天的洪水冲垮的堤坝。据说他就是在那里发明版筑之法的,不过因为身份低微,他空有满肚子才能,却无法施展。武丁年轻的时候在民间混过,因此见过傅说,也知道他身怀绝技,觉得这家伙肯定能做自己的好帮手,早就瞧在眼里了。

在大臣被派出京寻找之前,他私下找来大臣郑达,告诉他如此如此。于是,没过几天,郑达便带着傅说出现在朝堂上,武丁趁机大呼,就是他了,我梦到的就是他。既然是上天所授,贵族们除大吃一惊外毫无办法。当然,傅说也不含糊,武丁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办法,他应答如流,条条切中要害,道理极其深刻,武丁听后赞赏不已,便任命他为相。

不过,张燧并不认可这种说法。首先,他认为做梦这种事情虚无缥缈,不能够当真。梦境中的傅说贤能,现实中未必如此,因此,不能根据梦境就把傅说立为相。其次,即便傅说是真正的贤才,真是上天派给商王的,那么仅仅根据武丁的记忆又怎么判断是不是梦里边的那个傅说呢?天底下同名甚至同样相貌的人太多了。张燧还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梦境的不可信。春秋时鲁国的相叔孙梦见一个人在关键时刻救了他,问其名字,回答说叫竖牛。第二天他找来竖牛,把家政交给他。然而竖牛先进谗言害死了叔孙的两个儿子,又把生病的叔孙隔离起来,活活把他饿死,最后带着他的财产逃到了齐国。汉文帝梦见一个美貌的少年帮助自己登天,醒来后便令人查访到了邓通,汉文帝一看正是梦中少年,便赏了他很多钱,让他做上大夫,还把他家乡附近的铜山都赏给他,允许他自己铸造钱币。这都是把梦境当真的例子,不过叔孙被竖牛害死,汉文帝的声名被邓通拖累,都是轻信梦境的恶果。

不过张燧并没有就此否认梦境的存在,他还是相信武丁确有其梦的。不过这个梦表现出来的是武丁想得到贤才辅佐自己的诚心,跟孔子梦见周公是同样的道理,代表了一种渴望和理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武丁这么有诚意,那么肯定会得到贤才的。傅说正是这么出现的。

所以,张燧告诉我们:武丁梦贤,这不是借口,而是他的诚心。

3.庄周不是真的放达

庄周,即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南华真人”。

庄子从当时诸国争霸、战乱频频、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出发,认为人生在世上本来就是痛苦的旅程,人受到各种各样的羁绊而不能追求真正的自由,这也是造成人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因此,他主张要“齐物”,与世界万物保持统一与和谐,随之变化,以寻求自我空间的最大化,达到精神的极大解放,逍遥畅游于人世间。

但这不过是他的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毕竟很难实现。他曾经做过一个很著名的梦——庄周梦蝶。梦里他变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彩蝶,醒来之后觉得梦中的一切如水中月镜中花朦朦胧胧难以追想,因此发出了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化蝶还是彩蝶做梦化庄周的感慨。

正因为这样,当他妻子死的时候,他丝毫不伤心,反而边敲打着盆子边唱歌,非常高兴。别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不悲伤反而这么高兴。他回答说,妻子终于脱离这个让人烦恼的世界,获得了安息,他怎么能不为她感到高兴呢?

庄子平时就表现得非常放达,所以当时的人也不为他的这种行为和思想感到怪异,反而称赞他能够放下感情,是真正的达人。但张燧却不这么看,他认为庄子并不是真正能够忘情,反而是他情到深处,才真心地为妻子的死感到高兴,也才会边敲打盆子边唱歌弄那么大动静来表达他的高兴。要是真正放开了所有情感,那么该跟庙里的和尚一样,要不对妻子的死不闻不问,要不略睹遗容、随便念诵几句了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夏君宪提出另一种看法。他认为庄子这么高兴是因为妻子死了,他终于可以清清静静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了。他的意思是庄子淡泊名利,不以功名富贵为务,但他的妻子却不这么看。对于妇人而言,丈夫不富不贵是她们的耻辱,同时也是物质、精神上的缺失,所以不管有意无意,她们总喜欢催促或者逼迫丈夫去求取富贵功名。庄子肯定是受够了这些唠唠叨叨,于是妻子一死,他的世界也终于安静了,庄子还有什么理由不欢欣鼓舞呢?

由此,夏君宪推测,说不定《庄子》中最洒脱也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的《逍遥游》正是在这欢欣鼓舞之后才写出来的呢。

P5-8

序言

这本书的素材出自《千百年眼》,而《千百年眼》又出自明代一个叫张燧的读书人。相比明代的其他史论家,张燧的名声并不是很大,不过,他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他家兄弟几个除了他,大都去做生意赚钱,唯有他对买卖营生毫不理会,只喜欢读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览。

为此,他还专门养了个伴读书童,经常跟着他,读到有意思的地方便让书童记下来。时间久了,材料越来越多,而他的眼光也越来越独到,往往有超越前人的观点。

《千百年眼》便是这么一部史论笔记。在书里,他以一双“火眼金睛”纵横上下千年历史长廊,指摘史实、点评人物,发千年之隐情、谈人生之感悟,的确可说是开卷有益,有振聋发聩之效。

比如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逍遥游》的作者庄周,自古以来便被视为疏放通达的代表人物,但却被张燧看出了他的儿女情长处;而张燧更是以一个小小的例子,指出号称有宋一代最仁厚的皇帝宋仁宗也有不那么仁厚的地方;他指出被当成千古高士崇拜的许由,之所以不接受尧帝的禅让,是因为没什么好处;而苏东坡好道术学长生,不过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之垒块,发泄官场失意的郁闷;他还发现阮籍这家伙不像大家认为的那么清高;而王羲之除了会写字,还有经纶世务的另一面;而晋文公牛就牛在能忍;晁错错就错在心急等等。

可想而知,《千百年眼》问世之后,对一味读死书或者不读书的俗生腐儒们的冲击力有多大。当然,他的这些观点也足以引起饱学之士的共鸣。因此,《千百年眼》流传在文人士大夫之手,学术大家王夫之、阮元等人对之都非常欣赏。而正是因为他的观点够新颖,够大胆,因此,刚进入清朝,这本书便被列为禁书。不过有意思的是,康熙帝却把它放在床头,经常翻看,这正足以说明《千百年眼》的魅力。

《千百年眼》内容驳杂,天文地理人事政治经济学术无所不包,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未免有些驳杂;又因作者对诸多史实一笔带过,直接展开议论,这都会给读者在阅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本书精选原书的近两百个条目,分辩疑、解惑、洞烛、争议、常识、论道、指点七章,论述史实,旁引侧注,发挥张燧本意,尽求通达明了,读后必有所感,有所得,有所行。一册在手,张燧的高见一览无余,数千年往事也一览无余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的千年之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木风//陈小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067819
开本 16开
页数 2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5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0: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