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国耻国魂(中国孩子必须永远铭记的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震撼的爱国教育、国耻教育创新读物,16万多体裁文字,大量珍贵图片,由权威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和一批怀揣报国梦想的青年人共同呕心沥血打造,杜绝冷冰冰地说教与罗列,历史与现实融合呼应,强烈真挚的激情、理性与赤子情怀贯穿始终。

内容推荐

1840-1945,祖国母亲的痛,与光荣;今天,我们该怎样爱国;如何理性面对昨天、今天和明天……

历史,本应是鲜活的。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痛兮,国耻!——一寸山河,一寸血沮!

 第一节 母亲的悲泣,从1840开始

百年屈辱的发端——第一次鸦片战争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山河滴血今破碎!——中日甲午战争

 (一)几万人被杀得只剩36个!——旅顺大屠杀惨案

 (二)千古遗恨!——北洋水师覆没

 (三)痛失台湾!——《马关条约》

群盗新盟我为鱼肉!——八国联军侵华

黑龙江的呜咽——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别人来抢我们,我们得“中立”,还要提供战场!——日俄战争

“民国奇耻”!——“二十一条”

 第二节 “鬼子”来了!——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

(一)从蚕食到鲸吞

 “柳条湖”贼喊捉贼偷袭“北大营”——“九·一八”事变

 夜幕下的枪声“我们丢了人!”——“七·七”事变

(二)惨绝人寰的暴行

 血腥屠杀(特写:全人类的忌日——南京“12·13”)

 蹂躏妇女残害儿童(特写:20万120万!!——“慰安妇”血泪)

 “扫荡”、“三光”和制造“无人区”

 残暴践踏人权虐杀中国战俘(特写:中国的“奥斯威辛”)

 没有墓碑的冤魂——劳工厄运(特写:飘零异国的“穴居野人”)

 人间极罪——细菌战、化学战和人体实验

 蔑视人类的无差别轰炸(特写:重庆大轰炸)

 无耻掠夺疯狂搜刮

 用心险恶遗毒绵长——文化侵略奴化教育

第二章 壮哉,国魂!——为中华民族而战,无上荣光!

 第一节 近代不屈的抗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名将伟节浴血虎门——关天培

“绝口不谈和议事,千秋唯有左文襄”——左宗棠

“最高速,撞沉吉野!”——邓世昌

人民之战——三元里抗英

为了失败的胜利——冯子材

 第二节 吼吧,中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31-1945)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国歌》的故事

白山黑水间的战神——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

“还我河山!”——马将军“抗战第一枪”

“中国拥有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杨靖宇

不屈的头颅——赵尚志

“我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就是母亲最后的一线希望!”——赵一曼

“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八女怒投寒江

“为中华民族图生存,为中国军人争人格!”——“一·二八”淞沪抗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上)

“一二·九”醒狮怒吼

砥柱中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一)民族先锋高瞻远瞩

 (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国共携手同赴国难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下)

“三个月灭亡中国”?做梦!——淞沪大会战

“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谢晋元与八百壮士

猛虎下山!——八路军平型关首战告捷

“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血战台儿庄

“弟兄们,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冲啊!!”——周元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张自忠

浩气薄云天铁血热后土!——昆仑关大捷

挖鬼子的心!——百团大战

永不逝去的民族魂!——狼牙山五壮士

“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左权

大节不死两代英雄!——马本斋母子

鹰击长空的华章!——中国空军勇士

他们用热血洗刷污名!——地方军抗战(附歌谱:《同期的桂花》)

“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戴安澜与中国远征军

“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刘老庄82烈士

诗人,永远只有24岁——陈辉

自古英雄出少年!——王二小·在战火中成长的儿童

梦萦家国 誓不臣倭!——台湾同胞抗日历程纵览

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图景

烈士不朽!

我们永远感激、铭记你们!——向老兵致敬

《祭中华国魂》

第三章 自强,少年!——民族伟大复兴在召唤!

 (一)魂牵梦绕的中华盛世

 (二)落后就要挨打。团结才能振兴!

 (三)少年当自强!——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小爱国者

 励志十八条

终章:长鸣,警钟!——用牢记历史的方式拥抱和平!

 附录

两首不同风格的《1937(年)》,一样的赤子心——祖国大陆与台湾青年眼中的“南京大屠杀”

中国近代国耻大事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分)一览

爱国主义主题网站(部分)一览

主要参考资料目录

 后记

试读章节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

我以为可以忘记,

只要不打开日记。

我以为什么都可以当做没发生。

只要不转身。

然而,

你总是出现在我梦里,

唤醒我对你永不能割舍的思念,和心疼……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最强烈的愿望,仍是继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1851年中国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各国认为这是加紧侵略中国的好时机。从40年代开始,广州等各地就先后开展了排外的“反人城”运动,使得列强加快了步伐。而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曾两次提出的修约要求,与俄国的会同响应,也被清政府拒绝。于是,英、法两国以1856年亚罗号划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从1856年10月到1860年11月历时四年多,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给予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战争最后仍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并且比第一次走得更远: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又攻进了天津、北京,他们疯狂洗劫和烧毁了融汇中外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圆明园拥有大型建筑物和风景点各100多处,其中重要景点有40处,号称圆明园四十景。许多景点别出心裁地仿照江南各大名园——南京瞻园、苏州狮子林、上海豫园和杭州西湖十景而建。园中还有西洋传教士设计建造的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如海晏堂、远派观等。圆明园中还有人造湖海纵横交错,无数精致的楼台、殿阁、廊榭、馆轩掩映在山环水抱的绿树花海之中……

清朝自康熙起,历朝皇帝都对圆明园投资扩建,前后经历了150年的时间,花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建成这座世界罕见的月宫仙境般的皇家大型园林。

所有人都被圆明园雄伟秀丽的建筑与风景折服,中国诗人赞叹“斯国胜概疑天造”!外国人士歌颂它为“东方夏宫”、“万园之园”。

法国天主教士王致诚游览圆明园后感叹地说:“中国建筑形式多样和变化无穷,使我钦佩他们无限的天才,相形之下,我们太贫乏和太没有生气了。”

法国大文豪雨果用瑰丽的想象和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属于幻想的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萃于圆明园。”

圆明园中还珍藏了无数美不可言、价值连城的民族文化艺术珍品,如名人字画、鼎彝礼器、铜瓷古玩、孤本秘籍以及金银珠宝等。贮藏在园内文源阁中的一部手抄本《四库全书》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是全国仅有的几部抄稿之一,卷帙浩繁,荟萃了中国历史上的众多文化典籍,珍贵无比。

圆明园,堪称人类文化与财富的一座巨大宝库。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人海淀镇,到处抢掠烧杀,当晚就侵入圆明园,像一群发狂的海盗,开始了历时11天的大抢劫……

一个亲临现场的法军翻译曾在手记中形象地描绘当时的场景:“这一大群各种肤色、各种式样的人,这一大帮地球上各式人种的代表,他们全都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他们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赌咒着,辱骂着,叫喊着……”

一名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这样记载见闻:“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

还有其他人写道:“这人也许喜欢景泰蓝的宫瓶,那人或许贪恋一件绣花的长袍,也许又有人念及将来的时候,就挑选一件皮大衣。”

英法联军官兵抢劫的大批稀世珍宝,有的在现场拍卖,有的带回家中,更多的则是作为“战利品”献给英国国王和法国皇帝。法国侵略军奉献给拿破仑三世的部分“礼物”有:两端镶有大块玉石的金杖两根、约400公斤重的銮金怪物像两尊、皇帝新龙袍一件、做工精细的窗帘两卷、珍奇古玩近万件,戒指、酒杯、漆器、瓷器难以数计……而英军献给他们女王的“礼品”就更多了,今天英、法两国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中,有许多都是当年从圆明园掠去的国宝……

英法侵略军的上万官兵也在抢劫中发了大财: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法军见物就抢,每个士兵的口袋里塞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军一个陆军军官赫里斯,第一次抢到一只镂金花盆,盆中栽着一株高1英尺的黄金树,树上挂着以红玉为核的蓝宝石果子。接着他又抢到了一枚皇帝用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质量上乘的绸缎,他将这些宝物装了37大筐归为已有。第二次,他又发现一座7英尺高的金塔,找了7名士兵才搬回兵营。

这个赫里斯还看见一个叫华尔的人“怀里抱着一个盘膝默坐的大佛像”,“从佛像的重量上我估计它是金铸的,立刻告诉华尔……几天后终于卖给一个随军酒商,换来大量金钱尽情挥霍”。

英法侵略军在大肆抢劫的同时,还野蛮地破坏圆明园,正如他们自己所说的——“一切不能破碎的物品,极力伤毁,使其变为不值钱的东西。”有无数在匆忙中来不及仔细辨认的和实在装不下的宝物也都被毁了:许多金质器皿被当做黄铜摧毁;许多珍贵的手抄本被当做废纸,用做点燃烟斗的火引;数不清的珍贵衣料、精美挂钟和象牙雕刻被填进车辙里,只为了铺平道路好让炮车通过;从园内到侵略军军营的路上,到处都是被践踏得一团糟的丝绸和各种珍品……

更令人痛心的,还有弥足珍贵的《四库全书》等汇集中国人民智慧及无数人力的辉煌文化典籍损毁严重,仅存的也大多从此流散海外……

10月11日,在联军“狂欢”数天后,英军司令部又组织一支由1200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组成的庞大队伍,再次更彻底地洗劫圆明园。第二天,他们才赶着一长串塞得满满的大马车,得意扬扬地返回兵营。

  P7-10

序言

每一位打开这本书的亲爱的中国青少年朋友:

无论你是身处祖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还是异国他乡,也不管你是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以下将要为你呈现的,是你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所必须了解、铭记的一段历史,一群人,一段关于“国耻”的历史,一群叫做“国魂”的人……

记住战争,

是为了和平。

记住历史,

是为了将来。

历史是今天的一面镜子,

让我们擦亮它。

所有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儿女啊,

我们是多么想把你们每一个人紧紧拥在怀里,

在你们耳边千万次地叮咛:

孩子,

请永远记得,

你是——

龙的传人!

你们的编者朋友

后记

没有一个人愿意永远背着历史的沉重包袱前行。然而,放下仇恨却绝不等于可以忘记——对于一个失去记忆、缺乏反思的民族,谁敢断言一定不会再有灭顶的可能横亘于前?!

忘记历史,当然意味着背叛——不仅是背叛不能瞑目的祖先,也不仅是背叛我们自己的良知,更是背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母亲锥心泣血的苦难,如果可以成为儿女们永远知耻后勇、奋发前行的动力,那么她的血泪就没有白流;我们只有延承前辈那英勇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来再见到他们时,我们才能拍着胸脯说自己无隗。我们决不允许后人成为—代又一代数典忘祖之徒,然而,如果我们再不将自己尚存的记忆薪火相传,告诉今天和明天的孩子们,那么就不要痛斥他们的无知、淡漠,因为——我们才是千古罪人!

历史,应该是鲜活而生动的——策划出版真正能为中国青少年所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国耻教育”、“抗战教育”类优秀历史读物,是我们当代人必须尽快上交的一份历史答卷。你现在所看到的这本书,是由权威历史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和一批怀揣报国梦想的青年人共同呕心沥血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式读物。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与青少年朋友们进行真诚、平等的心灵交流,力避以往同类读物那样冰冷、呆板的说教。我们在全新的立意高度、独特的切入角度、通俗感性的语言风格、历史与现实融合呼应的表现手法、动人细节的着力刻画、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的充实、激情与理性的平衡、珍贵图片的甄选搭配、新颖的版式编排等方面力求创新,文字由简至繁、由繁复简,几度增删甚至推翻重来数易其稿,出版的时间也不得不一拖再拖……历经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精心打磨和泪水浸泡,如今,这本凝聚心血、耗时数载的册子终于得以付梓,尽管仍不完美,我们的赤子之心已经呈上,如履薄冰地等候广大读者和时间的检验吧。

所幸的是——必须尽快向我国青少年普及国耻、国难历史的教育,在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文件更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

我始终认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才是最终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最关键之所在,而非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我们此刻也欣喜地看到,正有越来越多的各界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实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重塑国人精神内核,继续那绵延千古的不朽追寻……

最后,衷心感谢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经盛鸿教授、南宁二中历史教师罗晓聪、青年作家黎杰等编委会成员,感谢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中国918爱国网”创办人吴祖康、报告文学作家方军、《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作者何天义、《刘连仁传》作者秦忻怡、《泣血控诉》作者李晓方、昆仑关战史研究学者容杰、《南京晨报》记者潘瑞锴、徐州《都市晨报》记者万俟轩(王继庭)、广西博物馆原馆长蒋廷瑜、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仰渊、广西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江淳博士、出版人罗宇飞等诸位前辈,以及众多素昧平生却给予我极大鼓励、支持的爱国网友。此外,家父张春涛先生为本书提供了许多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书策划、编撰期间我的家人也为我担忧劳心不已,在此一并叩谢。

本书编辑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书籍、网络资料(见附录),特表谢忱!部分图、文因无法及时与真实作者取得联系,使用时未征得许可,诚致歉意!请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规定支付稿酬。

由于个人能力、经验所限,本书存在诸多瑕疵甚或谬误,诚恳期待与朋友们直接交流,如果你有任何话想对我说,请给我发E-mail:zmh8849@163.com。

张铭华

2009年7月7日于广西南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国耻国魂(中国孩子必须永远铭记的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铭华//经盛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89797
开本 16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47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