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球范围内迄今为止关于自杀问题最认真的田野研究,也是涂尔干以来最优秀的自杀研究。其结论挑战了,但也补充了精神医学的观点。同时,它也对中国农村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吴飞并没有否认自杀可能,而且有很多确实和精神疾病相关,但他说服读者,中国农村的年轻妇女和老人们的自杀,经常是家庭中的委屈导致的,自杀成了他们追求正义的方式。他的发现将会引发争论,相信这会带来世界社会科学对自杀研究兴趣的复苏,以及对中国文化新的、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
图书 |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新史学 & 多元对话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全球范围内迄今为止关于自杀问题最认真的田野研究,也是涂尔干以来最优秀的自杀研究。其结论挑战了,但也补充了精神医学的观点。同时,它也对中国农村文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吴飞并没有否认自杀可能,而且有很多确实和精神疾病相关,但他说服读者,中国农村的年轻妇女和老人们的自杀,经常是家庭中的委屈导致的,自杀成了他们追求正义的方式。他的发现将会引发争论,相信这会带来世界社会科学对自杀研究兴趣的复苏,以及对中国文化新的、更深刻的理解。这是一本很重要的著作! 内容推荐 “合生取义”,常常被用来赞美自杀的忠臣义士,但这决不意味着,只有“舍生”才能“取义”。毕竟,需要合生的场合很少,但“义”却是每个人在生活日用、揖让进退之间都该看重的。本书通过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田野研究,在现实语境中重新思考中国文化中“生命”和“正义”的问题,从家之礼、人之义、国之法几个层次理解现代中国人的幸福与尊严。书中的基本主张可概括为“缘情制礼,因礼成义,以理成人,以法立国”。 目录 第一部分 导言 第一章 死与生 1.1 困惑 1.2 田野 1.3 文献 1.4 自杀理论 1.5 自杀状态 第二章 命与义 2.1 过日子 2.2 人格 2.3 委屈 2.4 做人 2.5 家国 第二部分 家之礼 第三章 人伦 3.1 爱 3.2 慈 3.3 孝 3.4 综论 第四章 礼义 4.1 “从良” 4.2 夫妇 4.3 齐家 4.4 综论 第五章 命运 5.1 寿夭 5.2 人鬼 5.3 祸福 5.4 综论 第三部分 人之宜 第六章 边缘人 6.1 疾病 6.2 魔怔 6.3 癫狂 6.4 综论 第七章 赌气 7.1 任性 7.2 压力 7.3 综论 第八章 脸面 8.1 烈性 8.2 丢人 8.3 综论 第九章 想不开 9.1 牛角尖 9.2 没心没肺 9.3 综论 第四部分 国之法 第十章 法义 10.1 纠纷 10.2 青天 10.3 冤枉 10.4 综论 第十一章 造福 11.1 治病 11.2 救人 11.3 革命 11.4 祝福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好日子的一种可能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新史学 & 多元对话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1338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7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69.9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62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