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内容
试读章节

郭化若将军从小就养成了自觉读书的好习惯。他出生在福州一个书香世家,四五岁时父母教他读书习字,从此养成了一生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他在家攻读中国古典文学整整七年,这七年为郭化若将军的文学水平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间,他还在报社抄过通讯等。他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插班入学,由于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而且书法极其漂亮,被乡邻一度传为“神童”。因家道贫穷,每逢春节将至,他就在家门口摆个摊,为街坊邻里写春联,挣点钱贴补家用。

当时教他的郑秉诚老师看到郭化若家里穷,经常三餐不继,时时留他在家中吃饭,并且想方设法让他免费上学。他勤奋好学,但是家境贫寒,供不起他读书,他只读完高小就辍学了。

由于他已经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辍学并没有使他放下书。相反,他凭着惊人的毅力先后自学完了数学、物理、化学。

1923年,郭家境遇日下,19岁的郭化若便到广州投靠叔叔。受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和1923年“二七惨案”的影响,他开始阅读《共产主义浅说》、《新宇宙观》、《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渐渐地认识到,要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向黑暗的旧社会宣战,推翻旧的统治势力,彻底扭转整个社会制度。为此,他四处寻找共产党,希望加入党组织,可一直没能如愿。

1925年,他报考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当时,参加考试的有三千多人。发榜当天,他从最后一名向前找,一直找到第十名都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他灰心地往回走,半路上遇到一位同学,苦笑说:“我落榜了。”自己继续前行。不多时,那位同学从后面高喊他的名字,追上后大叫道:“你考上了,第一名!”自此,大家戏称郭化若为“落榜状元”。这真可谓“满腹经纶书生气,一朝入伍为英豪”。

惠外战役后,他与留守部队驻扎在惠外三个月。在这里,他结交了一些共产党人,抽时间阅读了一批马列主义理论书籍,进一步认识到共产党是劳苦大众的救星。1925年冬,他在缪纭人、廖翰平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黄埔军校近两年的学习、训练,郭化若各科成绩皆优,出类拔萃。毕业时,在教官的推荐下,校长蒋介石点名要郭化若去当秘书。郭化若在黄埔军校的这些时间里,耳闻目睹身为校长的蒋介石的所作所为,知道他表面上赞同革命,实质上是反苏反共的反革命两面派,是个大野心家。蒋并不知道郭化若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当蒋介石以校长的身份下令调他去当秘书时,郭化若以“军人应当战死在疆场”来回绝。

1926年春,他任炮兵大队第二队代理队长,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即使是在战争中,他也不忘读书。在这期间,郭化若读了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更加领略到了毛泽东的远见卓识。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对革命者采取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郭化若退出北伐军回到了福建老家。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消息传来时,郭化若喜不可言。他愈加敬仰毛泽东,确信毛泽东点燃的革命星星之火,一定能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起来,于是急切地希望去井冈山。

但是,郭化若三番五次找地下交通向党中央请示要求上井冈山,都没有被允准,最后组织上安排他去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出国后,他仍然一心要回国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用血肉之躯挽救中国革命。1929年的初春,郭化若终于回到了上海。他一心要找到毛泽东。他被暂时安排在了朱德的部队里。

1929年11月26日,在朱德、陈毅的再一次邀请下,毛泽东从上杭苏家坡回到汀外,重新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  毛泽东当天晚上就问朱德:“有个叫郭化若的现在何处?”

“郭化若目前在二纵,任参谋长。他的工作不错。”朱德说。

11月28日,前委在汀外召开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召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表会议,研究解决红军的建军原则问题。

郭化若接到开会的通知后,提前来到会场。

“哈哈,郭化若你来了。”朱德忙拉住郭化若的手,向毛泽东介绍说:“这就是郭化若,黄埔毕业的,从苏联回来就急着要找你。”

毛泽东急步走上前,伸出双手紧紧握着郭化若的手说:“你就是给我写信的郭化若?好嘛,信写得不错啊,我们红四军又多了一位秀才啊。”P224-225

目录

毛泽东:“吕蒙如不折节读书,怎能充当东吴统帅?

周恩来:“慎思而明辨”

刘少奇:“胜利后,一定会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因此,不是说胜利了,马克思的书就不要读了”

任弼时:“人活着就要学习”

邓小平的宝贝

陈云:“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大钊:坚决不当“蛀书虫”

陈独秀:“监狱与研究室是民主的摇篮”

瞿秋白——与友人一同研讨文艺、时事

徐特立从“十年破产”到“长沙称王”的传奇

叶剑英独特的读书“三遍法”

陈毅酷爱读书但反对迷信权威

罗荣桓——“学习毛主席著作要以中共党史为线索,重在学习精神实质”

刘伯承“精通军事,以报国”

彭德怀:“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胡耀邦:“知识是领导的本钱”

杨尚昆:该精读的精读、该速读的速读

教学相长——毛泽东称赞罗瑞卿“你这个‘监工’不错”

自称“大老粗”的王震为什么爱读古书?

“好好学习,不断进步,过好三关”——陶峙岳适应时代的需要读书

郭化若“勤读书多读书的习惯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王首道:“学习小平文选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在变化的形势中不转向”

序言

《跟高层学读书》是目前国内较全面研究高层领导人读书生活和读书方法的书。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崇尚读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好习惯,何况是领导干部呢?

领导干部只有自觉地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构建学习型政党的需要。领导干部通过读书;不但可以获取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还能够加强自我约束,严格要求亲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提升个人修养,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自觉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古人说“开卷有益”,读书不但可以学到历史经验,更可以学到历史教训。毛泽东在书中读到了历史教训,他曾借李自成告诫党的领导干部要戒骄戒躁。

毛泽东曾借《吕蒙传》启发领导干部们要崇尚读书。胡耀邦则在书中读出了领导干部读书的紧迫性。任弼时在少年时就曾经说:“文明人知国家与身有关系,故以阅报为贵。”光重视读书学习还不够,关键是要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这方面,郭化若将军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有人读书刻苦,可收效不佳;而有人却常常能够从读书中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这是由于读书方法不同。

每一个人都应该去探索、总结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借鉴高层领导人智慧、高效的读书学习方法,就会事半功倍。

爱读书是高层领导人的共同特性。他们不但重视读书,更重视探索、学习科学的读书方法。伟人们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总结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独特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我们学会智慧、高效地读书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书将介绍这些伟人的读书方法,与大家分享。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三复四温”、“不动笔墨不读书”、“问学”、“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学以致用”是他主要的读书方法。

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徐特立、叶剑英、陈毅、罗荣桓、刘伯承、彭德怀、杨尚昆、王震、郭化若、王首道等老一辈领导人均有自己独到的读书方法。学习、借鉴他们的读书精神和读书方法,对于我们的读书学习,对于解决现实问题,都将有珍贵的启发价值。

本书本来是按读书方法分篇的,在认真听取出版社编辑意见后,决定采用按人分篇。

为了解决按人分篇造成的读书方法不明晰的问题,特在研究以上领导人读书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十条读书方法,并附上相关领导人的事例,以方便读者按读书方法的阅读。

一、如何挤时间读书学习。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经济社会,每一个人都很繁忙,领导干部更忙。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却苦于缺少时间读书。毛泽东、邓小平、叶剑英等领导人为我们树立了挤时间学习的榜样。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常常带一箱子书,一有空闲就看起来。晚年虽重病在身,仍然坚持读书学习。

二、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有选择地读书。我们需要博览群书,以树立全局、系统、统筹的思维。但博览群书,又不能没有选择地读书。我们应该根据时代潮流的需要读书,读时代需要我们读的书,要有重点和专攻,一个阶段可以集中看相关的书。在这方面,毛泽东、徐特立、刘伯承、王首道、陶峙岳的读书方法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三、定量、有恒、有计划地读书。在读书学习之前,先要订个学习目标,然后将目标分解,定量、有恒、有计划地学习,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徐特立、毛泽东师生二人用他们一生的读书生涯向我们昭示了定量、有恒的读书方法的神奇效果。新中国的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他学《说文解字》时,把五百四十个部首分作一年来读,每天只读两个字。他教学生学这些部首时,只要求他们每天记一字,两年学完。他在四十三岁时开始学外文,用的也是这个方法:每日学一个生词,一年学三百六十五个词。这样持之以恒,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读书常患‘走马观花’、‘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随读随忘。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我的读书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

四、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智慧的人总是能够在阅读前人思想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考,将阅读与思考统一起来,敢于批判地学习,提出自己的见解,保持自己的独立精神。在这方面,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大钊、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五、“三复四温”。为了达到务求甚解的目的,毛泽东非常重视“三复四温”,反对只图快、不讲效果的读书方法。对重点书他总是一篇篇仔细研磨,从词汇、句读、章节到全文意义,都细细滤过,对一些马列、哲学方面的书籍,读的遍数就更多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他都反复读过,许多章节和段落还作了批注和勾画。他从青年时期就认真读过《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读。即使到了晚年,他还是反复地研读那些他喜欢的书籍。读过一遍,他就会在该书封面画上一个圈。在他读过的许多书籍封面上,均留下了他读过二遍、三遍的圈记。晚年的他重病在身,仍坚持重读了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从延安带到北京的一套精装《鲁迅全集》及其他许多书刊。

六、“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从他的老师徐特立那里学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方法,并终生坚持。他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他读书非常认真,甚至不忘修改原书的错别字和不当的标点符号。

七、该精读的精读,该速读的速读。通过这种方法,杨尚昆读完了几万卷书。

八、问学。学问学问,就要勤学好问。向权威长者和专家问学,根据需要向一切人学习,这不但表明了一个人虚心的学习态度,更是一种聪明的学习方法,问学效率高,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大略与要点,还能够纠正自己的偏见……在问学方面,毛泽东是我们的榜样。毛泽东在青年时代读书时就有“读得多,想得多,写得多,问得多”的习惯。从芋园问学,到北大求道,再到后来的读书学习讨论会、座谈会,体现了他勤学好问、重视在讨论中学习的求学精神。

九、讨论。和他人在讨论中学习,是一种开放交流式的读书方法。讨论有时比自学更有效率,效果更好。瞿秋白就非常重视讨论式的学习。

十、学以致用。读书方法虽然多,但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地读书。在这方面,毛泽东一生重视学以致用,并且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毛泽东‘古为今用’是没有人能企及的”,为了更好地做到古为今用,他“下轿伊始问志书”。毛泽东提倡学以致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他非常重视历史经验。在他的著作、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外史书上的历史典故来生动地阐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借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指导现实。叶剑英的“一读、二记、三用”读书“三遍法”更是强调读书的最终目的是“用”。王震将军也非常重视古为今用。

作为领导干部,不可避免都会面临国家、单位和个人的困境,在逆境中读书学习,不但是提升自我的机会,而且可以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钥匙。利用逆境读书,而不是消沉,其实就是在充分利用时间读书。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会遇到逆境。如果暂时无改变的可能,那么,读书学习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越是面临逆境,越是面临复杂的情况,越是要读书。在逆境中学习,把逆境当成读书学习的好机会,往往能够为以后的人生奠定深厚的基础。毛泽东、邓小平、陈独秀、彭德怀在逆境中不消沉,而是抓紧时间读书,通过读书为思索解决现实问题、提升自我准备了理论能量。

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自己重视读书学习,还要影响周围的亲人、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更有效率的社会,才能更好地构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会。毛泽东、任弼时、陈云、陈毅等领导人都非常重视教育、影响领导干部、周围人、青少年和全社会读书学习。

徐文钦

2010.8.6

内容推荐

徐文钦编著的《跟高层领导学读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较全面记述高层领导人读书方法及相关读书施政生涯的书。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记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陈云、李大钊、陈独秀、翟秋白、徐特立、叶剑英、陈毅、罗荣桓、刘伯承、彭德怀、胡耀邦、杨尚昆、罗瑞卿、王震、陶峙岳、郭化若、王首道的读书方法和相关读书施政生涯。

本书文字通俗流畅、故事生动、剖析深刻,是广大领导干部和各界读者不可多得的读书方法指导书,施政操守的实用书,求学修身的励志书。

编辑推荐

高层领导们不但爱读书,而且非常重视探索、学习科学的读书方法。他们在长期的读书生涯中摸索、总结形成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我们学会智慧、高效地读书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徐文钦编著的《跟高层领导学读书》将为您记述高层领导人智慧,高效,务实的读书方法及相关读书施政生涯。学习高层领导人的读书方法,做儒雅智慧的卓越人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跟高层领导学读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文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331110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92-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9
17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