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性灵明之阶--早期全真道情欲论思想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恒编著的《心性灵明之阶》借鉴现代心理学中有关潜意识的理论,提出了全真道关于人的心理结构的思想——心性层次结构。全真道认为,在人的心理结构中,真性处于深层,是核心,情欲处于外层;真性是心神的本体,与大道相融通,情欲是衍生物,蒙蔽了真性,使心神失去清净灵明。只有去除情欲,真性才能显现。本文提出的全真道的心性层次结构,仅仅涉及两个层面,显得过于简单,但是与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结构模型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建立在身心相互作用的背景下,对于探究人类心理奥秘、安顿心灵很有意义,对于现代心理学是很好的补充。

内容推荐

道教历来对人的心性问题很重视,提出“万法以人为主,人则以心为宗;无主则法不生,无心则身不立”,认为心神辨识的运用是道家道教各种方法所达到成效的根本。在道教理论发展和修炼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心性论。道教情欲论是其心性论的重要内容,调控情欲是修道入门的重要基础,是心性走向灵明的必由阶梯。

全真道汲取儒释道三家之长。在心性论方面多有创新,其倡导的除情去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渊静高洁的情欲论很具有特色。刘恒编著的《心性灵明之阶》以王重阳与全真七子的思想为主,以他们修炼过程中的心性变化历程为案例,详细探究其情欲论思想,并结合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分析其合理性,力图为现代人提供安顿身心的参考途径。《心性灵明之阶》考察了全真道情欲论与其教门主旨的关系,认为其情欲论思想是实现“全真而仙”的重要保障;结合现代心理学中的潜意识理论,探究全真道具有东方特色的心性层次结构,以此说明去除情欲对保持心性灵明的意义,并从心神的选择性、独立性和内向性等方面分析了克除情欲过程中心性的变化;详细讨论了?真道情欲思想中提及的情欲的种类以及对待各种情欲的态度,并深究了阴阳思想与生理欲望的关系,展示了全真道以阴阳思想说明人的身心相互作用的模式;通过与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比较与相互诠释,凸显出全真道情欲论作为超世俗的动机理论的地位,研究了人的心理健康层次由普通人提升到高级层次的规律,对于现代心理学是有益的补充,对当代人超越物欲、安身立命、追求全面拓展生命的丰富性,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道教情欲论概念的提出

 二 道教文献中与情欲有关的概念

 三 现代心理学中与情欲有关的概念

 四 道教情欲论的界定及早期全真道情欲论的研究范围

 五 国内外学术界有关研究回顾

 六 全真道情欲论思想研究的意义及理论框架。

第一章 道教情欲论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道教形气神统一的身心观

一 从道教宇宙论到人的生命论

二 道教的形、气、神关系概述

 第二节 道教情欲论的心性学基础

一 道?和早期道教的心性论思想

二 《老子河上公注》的情欲论思想

三 唐代以重玄学为主体的心性论

四 内丹学心性论

第二章 全真道情欲论概述

 第一节 独全其真一一全真道情欲论的教旨背景

一 “全真”的基本含义

二 真功、真行俱全

三 全精、全气、全神

 第二节 全真道的心性层次结构探析

一 全真道心性层次结构的核心——真性

二 情欲与真性的关系

三 全真道心性层次结构与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的比较

 第三节 全真道情欲论的基本观点

一 全真道文献中关于情欲的分类

二 全真道除情去欲之取向

 第四节 王重阳心性修炼实践

一 苦习勤练,文武两进

二 放旷自适,拨断繁云

三 一朝心破,挣脱枷锁

四 活死人墓,心月朗耀

五 大器修行,玲珑癫傻

六 小结

第三章 全真道对基本生理欲望的超越

 第一节 全真道关于生理欲望的思想主张

一 生理变化与情欲

二 阴阳思想与生理欲望

三 超越生理欲望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生理欲望的关键——性欲

一 性机能对人的意义

二 全真道控制性欲的途径

 第三节 全真七子去欲炼心的案例分析

一 道心尘心,福障由人

二 诮骂捶楚,不言之诲

三 斗贫斗是,斗志斗闲

四 洗心炼行,志彻天地

五 丘处机炼心去欲的过程分析

六 尘劳炼心,契合大道

七 小结

第四章 全真道情欲论的特点

 第一节 全真道情欲论与马斯洛心理学

一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二 道家道教思想对马斯洛心理学的影响

三 全真道情欲论——超越世俗的动机理论

 第二节 对全真道情欲论的再认识

一 两种不同的享受——内欢与外乐

二 对私欲的超越

三 对全真道超越情欲方式的思考

结语:超越情欲——炼己达真之路

 一 全真道情欲论的主要思想

 二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性灵明之阶--早期全真道情欲论思想研究/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26919
开本 32开
页数 3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0-11-01
首版时间 2010-11-01
印刷时间 2010-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56.3
丛书名
印张 1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3
14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