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陶博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中文传媒艺术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陶老一生坎坷,但又长寿,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诗,又写得好,这一点谁也比不了他,“满江红”这首词可以拿桂冠,但要是在前几年,又会给他戴上“和平主义”帽子了……

石鼓文、散氏盘铭文写得好,就功力来讲,达到了吴昌硕水平,就夸张变形、生动趣味方面看,超过了吴昌硕。

《陶博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这本专辑的核心是纪念陶先生,所以书中选用的各类文章既有原创,也有旧文。

内容推荐

今年是陶博吾先生11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他,江西美术出版社牵头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活动得到了国内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广大“陶迷”们的响应。《陶博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是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陶博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包括了学术篇、缅怀篇、生平篇、赏析篇、资料篇等内容。

目录

学术篇

 石块高垒的肃穆——陶博吾价值解读◎陈政

 陶博吾石鼓文、散氏盘书法与明清以来的一写意一篆书◎邱才桢

 大文人画家——陶博吾◎陈传席

 为道既归于一 所治不求其同——论陶博吾的书画艺术◎杨林

 陶博吾:最后的古典◎梁培先

 陶博吾——偏执而寂寞的线条◎魏翰邦

 陶博吾的书法◎刘宗超

 忧叹末绝而涕流涟——走近陶博吾◎汪为新

 殊途同归臻于化境——陶博吾诗书画艺术兼论◎殷永泉

 陶博吾的艺术人生◎蔡元明

 文本之外别无世界——陶博吾语用技巧浅析◎赵感鹤

缅怀篇

 苍松随遇傲霜雪才情原本诗骨魂◎范坚

 昨日重现——纪念恩师陶博吾先生◎汪青云

 永远的怀念◎李凌云

 缅怀太公◎邬露蕾

 陶墓轶事◎省三

 那份遗憾◎学进

 握芝怀瑜晚香犹烈——怀念陶博吾先生◎李刚田

 陶博吾:诗意人生◎汪少华

 文革中的陶博吾◎邹湛基

生平篇

 “简朴斋”中的故事——记陶博吾先生◎曾芸

 贡献一个“人”◎戴厚英

 一代书法大师陶博吾:寂寞孤行的“柏拉图式”男人◎袁思东

 百年孤独——陶博吾和他的诗书画◎王兆荣

赏析篇

 老树着花别开生面——陶博吾书法赏析◎张海龙

 梅花莫怨春归晚好戏从来在后头——陶博吾行楷七言联◎董建

 早上南山扫白云——《陶博吾书画集》中的书法感言◎梅墨生

 浊骨不折◎曾印泉

资料篇

 《陶博吾诗书画研讨会》摘要◎王兆荣

 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陶博吾

 博吾谈书录◎陶博吾

 陶博吾生平年表

附录

 简朴斋诗抄

 《博吾联存》

图版

 作品赏析

后记

试读章节

现实中的陶博吾,也许和平常人或俗人无异,他也不能不奔波于世俗之中。所谓“东扑西颠”,他也吃饭穿衣,也论长论短,也许也卖字卖画,但正如他自书对联云:“笔端具有英豪气,眼底曾无世俗情。”人的心不俗,人即不俗,他骨子里具有脱俗的情怀、伟大的人格、崇高的品质。若仅以绘画家或书法家来论陶博吾,那只是看到他的九牛一毛,他的书画只是他伟大人格和脱俗情怀的外现。然而,限于内容,我这里只能论他的书画。

古人常以“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来比喻艺术作品之妙。其实,苏东坡说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论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也是这个意思,诗忌直说,画忌无韵。画上的形是可以具体而观的,韵则是给人的感受。如果没有形意外的感受,则不能称为艺术品。画山则是山,画树则是树,那只是标本。唐司空图《诗品》中所列的“雄浑”、“冲淡”、“高古”、“典雅”等等,就是诗给予人的感受。这感受不是内容给予人的感受,而是诗的风格给予人的感受。内容给予感受犹如画中的山、水、树、屋,或梅、荷、菊、竹,这是一般画人都能达到的。风格给予人的感受才是艺术的根本。

吴昌硕说:“苦铁画气不画形。”毕加索说过:“我画的是猫的微笑,但我没有画猫。”此外,马蒂斯说:“只有当他忘掉一些他所见过的玫瑰,他才能创造出自己的玫瑰。”我想这“自己的玫瑰”,也应该是吴昌硕的“气”、毕加索的“猫的微笑”之类。

20世纪大画家中,黄宾虹的雄浑,齐白石的天真,傅抱石的狂放,潘天寿的刚劲,李可染的厚重,都是他们绘画作品得以成功的因素。陶博吾绘画的成功是沉重。他画出了沉重。

他的诗书画都有沉重的感受。李可染的画层层积染而厚重,陶博吾一笔下去便重。这重是沉重,、笔笔入纸,入木三分,如水银泻地,似铁汁凝池。宋人谓范宽画的屋为“铁屋”,则陶博吾的画为“铁山、铁水、铁树、铁鸟”……

陶博吾的画有沉重感,应该和他的心境有关,他的一生心境都很沉重。陶博吾的忘年交王兆荣对此十分了解,据其所写的《百年孤独——陶博吾和他的诗与画》中记载,20年代陶博吾20多岁,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家闺秀张肖梅仰慕他的才华,钟情于他,但这位千金小姐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枷锁,无法追求到新的满意的生活,在她任小学校长时,为陶博吾殉情而死。从20世纪20年代直至世纪末,陶博吾走遍了庐山脚下的星子县,决心找到她的坟茔,要为她写墓碑,要为她痛苦,要与她合葬。这事在他胸中萦绕一生,难道不使他一生沉重?陶博吾少时聪明过人,6岁入私塾,10岁通音律,14岁与家乡彭泽县六位老先生组建的“六雅堂”诗社唱和,即以诗名闻于乡里。1925年,陶博吾25岁,考入南京美专,后因战事紧张,中途辍学。1929年,他又考入上海昌明艺专(吴昌硕创办),因才华出众,同学中一位才貌双全的千金小姐曹文杰爱上他,并以身相许。陶博吾若娶这位千金小姐,便可留在上海这个大都市。如此,他的生活会很幸福,他的前程会十分远大。但他在家乡已经娶了一位夫人(而且是第二位夫人),他只好忍情离开上海,回到家乡彭泽县筑“吾园书屋”,欲终老于斯。他写了一副对联:“借书画以消遣浮生,敢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何须再寻胜迹,最难得山居彭泽,园对匡庐。”而立之年,有这样的心情,可见其沉重程度。日寇打到他的家乡,他只好携老母、妻儿逃亡,他在逃亡途中写的《弃儿行》诗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全国各大报纸均转载,也因他的心情沉重才能写出这种沉重的诗篇。解放后,他高兴了很短时间,便遭到批判,被开除公职,戴上“四类分子”帽子,去派出所学习,接着又遭到抄家,多年收藏的心爱书籍、画册、碑帖全部被销毁,然后被强迫迁到乡下去劳动改造,直到8l岁,才摘掉“地主分子”的帽子。他一生心情能不沉重?所以他说:“生无可乐,死又奚悲。”他自己说自己是个“超脱者”,其实他并没有完全超脱,他还念念不忘地要在书画方面作出成就。1984年8月,他撰写《我的学书过程和体会》时还说:“很多人在改造中完成许多著作,而我却表现得这样消极,回想至此,悔恨如何!今者重整旧业,本想对祖国这一门特有艺术,做点继承工作,怎奈眼盲体衰,墨枯笔秃,落山的太阳,又能发出多少光亮呢?如果我的寿命能够延长数年,而眼睛又有好转,使我能继续追随诸君子共同研究,共同进步,庶几可以得到一点成就吧。”你看他已85岁了,还想汲汲于“研究”、“进步”、“成就”,而并没有真正地超脱。当然,他不彻底超脱是对的,人应该积极进取,偶尔“超脱”,放松一下,也是必要的。彻底“超脱”,无所事事,浪费一生,岂不空虚无聊,甚至会无事生非,实际上也是一种俗。过分“进取”,且又“积极”,就可能会投机钻营,甚至阿谀奉承,丧失人格。陶博吾处二者之间,他有超脱的一面,他一生“不识长安道”,没有在官场上追逐热闹,像他的祖先陶渊明一样“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对书画艺术的追求却从未停止,即他也有积极进取的一面。P024-025

序言

今年是陶博吾先生11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他,江西美术出版社牵头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活动得到了国内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广大“陶迷”们的响应。本书是纪念活动的一部分。

事件的意义总能折射出事件的部分价值。那么,本次纪念活动意义何在?

1930年,爱因斯坦先生在《我的信仰》一文中声称自己从平凡的生活中悟出了真理,他说:“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相信,简朴的生活,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陶博吾先生是否说过类似的话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确实是这样做的——实实在在为别人生存了一辈子。不信?请翻开此书。

陶博吾先生是大富翁,他的财富以爱为计量单位。无论现实生活中他有多么穷困,他都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周围的人——能够并乐意帮助他人的人才是真富贵,才是大富贵!做他的朋友和学生真幸福。有信札为证。

陶博吾先生是人民的书法家,90岁了依然拖着残躯在街头为群众写字,不分寒暑,不取分文。即便到了94岁高龄已然无法下床之际,他依旧是有求必应——眨着模糊的老眼,别人指到哪他就写到哪。有图片为证。

陶博吾先生责任感极强,对朋友义重,对恋人情深,甚至于挽联自备,不累及后人。他不擅理财,一旦亏本,也和常人一样捶胸顿足,后悔自责……所以,干瘪的文字无法描绘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档案为证。

精神层面上,陶博吾先生是个浊骨不折、顶天立地的抗暴英雄。有诗文为证。

现实生活中,陶博吾先生是个谦谦君子,其抬头铭为“简朴”,简朴二字,其自守一生。其心铭为“慎独”——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故君子当慎独也。对这样的人,我们后辈有足够的理由去纪念他,去缅怀他,尤其是在物质极其丰富而精神却相对匮乏的当下。

中国人确实伟大,只需短短30年的稳定,就达到甚至超越了史上所谓的康乾盛世。我们身处太平盛世,和谐社会,更应谨慎。因为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时会让我们丢失一些宝贵的东西,人,更容易变得猥琐,否则我们怎能每天看见那么多谄媚的笑?重温陶博吾,或许能让我们保持一份清醒,最不济也能让我们把眼珠子从陶先生遗作的市场价格上移开——虽说小人模样有时也很可爱,但终归远离君子之道,否则我们的纪念活动就丧失了最根本的意义。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死者长己矣,生者须记取”。纪念陶博吾先生的根本意义在于:我们有义务让自己以及后辈们明白,物质生活之外,尚有高尚的精神生活。而这种生活的核心就是为别人而生存。

后记

我们从7月初开始面向全国征集陶博吾先生的相关资料,70多天里,我们收到与陶先生相关的各种资料500余件,包括文章、信札、照片、书画作品等等。我们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遴选,尤其是书画作品。遴选人员之中有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且大都是陶先生生前好友或学生。仅遴选出的书画作品就有160多件,而且绝大多数是从未面世的作品,但限于篇幅以及纪念主题,我们只选用了一部分,剩余部分本丛书将陆续刊出。

因为这本专辑的核心是纪念陶先生,所以书中选用的各类文章既有原创,也有旧文。我们尽可能地与旧文作者取得联系,以获得授权,但由于年代久远,有些作者我们已联系不上,只能以君子之心揣度君子——望作者速与我们联系。

把陶先生的艺术人生展示给社会是一项文化工程,文化工程应该是,也必须是深入而持久的。这次纪念活动只是整体工程的一个局部,所以既不是开端也不是结尾。

本书的出版历经寒暑,是所有热爱陶先生人士的情感汇集。无论是动手、动嘴抑或观望,都是一种参与。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所以编辑工作必然存在疏漏。也许唯有时间以及我们持续的热情可以弥补本书的缺憾,值得欣慰的是——《陶博吾全集》的出版工作已摆上议事日程。

书评(媒体评论)

陶老的书和画变形变得很自然,这是他个性的自然流露,不像有些人扭捏作态、哗众取宠。

——尹瘦石参观陶老展览时谈话

陶老的诗书画品位高,人品也高,像他这样全面,今日已不多见。

——周谷城在家中会见陶老时谈话

陶老一生坎坷,但又长寿,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诗,又写得好,这一点谁也比不了他,“满江红”这首词可以拿桂冠,但要是在前几年,又会给他戴上“和平主义”帽子了……

石鼓文、散氏盘铭文写得好,就功力来讲,达到了吴昌硕水平,就夸张变形、生动趣味方面看,超过了吴昌硕。

——启功参观陶老展览时谈话

江西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人杰地灵。前几年出了个黄秋园,现在又出了个陶博吾,中国这么大,许多人才被埋没了。人才还要有人去发现、去宣传……

——李可染参观陶老展览时谈话

陶老的诗写得好,田园诗有陶渊明的飘逸,抗战和文革中写的诗,又有老杜的深沉。

行书对联结体奇特,个性强,又有趣味,篆书功力深厚,不在吴岳老之下……画学吴、黄,又跳出吴、黄,……如果我身体好,我会看上一整天,我要向你学习,你是我的学兄……

——李可染参观陶老展览时谈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陶博吾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专辑/中文传媒艺术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005155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53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86
21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