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人的礼俗/殷登国说民俗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人的礼俗》是一本民俗文化著作,书的内容,从书名即可一目了然。书中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珍贵的插图一般读者很难有机会见到。

作者殷登国先生是讲故事的好手,能把淹没于故纸堆里的史料化成生动有趣的文章,著有历史、文学、笔记小说、民俗掌故等数十种,多能以活泼的文风和渊博的知识取胜。

内容推荐

中国号称“五千年文明故国”,又号称“上下一万年”。悠久的文化让我们感到荣耀的同时,常常又感觉有些虚无缥缈。除了历史教科书上干巴巴的人名和年代,我们又知道多少?和我们今天奔波忙碌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其实,传统和我们不但关系密切,而且仍然有血有肉——这就是民俗。《中国人的礼俗》通过作者殷登国先生描绘的古代中国人生活的一幅幅场景——他们的春夏秋冬,婚丧嫁娶,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我们发现,传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在我们的血液和骨子里。

《中国人的礼俗》中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珍贵的插图一般读者很难有机会见到。

目录

迎接龙子的礼俗

洗三朝

弥月之礼

婴儿百日、四月与抓周

古代儿童的求学历程

古代家庭教育的典范

有趣的医疗民俗

欢乐童年游戏多

成年礼

中国衣饰的演变

中国人的审美观

中国人住屋的演进

古代的交通工具

中国人的婚礼

中国人的性爱观

怀孕与胎教

弄璋弄瓦

孕妇的产前准备

趣谈赌戏

养生之道

中国人的葬礼

试读章节

婴儿满月时请酒祝贺的礼俗,至迟在唐朝时就开始流行了。《新唐书》卷三高宗本记:“龙朔三年七月戊子,以子旭轮生满月,大赦,赐酺三日。”又唐史记载:安乐公主生男孩,满月这天唐中宗、韦后到安乐公主家探望道贺;唐人李峤有《长宁公主满月侍宴诗》,是李峤在参加长宁公主生子满月的酒筵上写的祝贺诗,都说明了唐人已开始为满月之儿女庆贺了。

宋朝时,人们在儿女满月这天要举行“洗儿会”,外公外婆要送彩画钱或金银钱、各种干果,以及彩缎、珠翠等物到女婿家,女婿也事先散帖子邀集亲友在儿女满月这天来参加洗儿会,把满月的小孩放进盆里略略洗擦一番,而后将金银铜钱、各种干果往盆里丢,称为“添盆”,以祈求婴儿长寿。洗完之后,还要请剃头师傅来将婴儿的胎发剃尽,剃下来的胎发不能乱丢,要用小金盒或小银盒装起来,盒子外头还用彩色丝线绑紧拴牢,这些规矩都要确实遵守,否则会对婴儿不利。

后人把“洗儿会”挪前,在婴儿初生第三天就举行了,称为“洗三朝”,前面已经介绍过,此处不再赘言,但是剃胎发一俗仍旧在满月这天举行。

当代民俗学专家郭立诚女士,在其《中国生育礼俗考》一书上说:北平俗例,男孩子生后整三十天是满月,女孩子生后二十九天就算满月了。满月那天要请满月酒,也要给婴儿剃头。生儿请满月酒,古时称为“汤饼宴”,因宴席上汤饼(即面条)为必不可少之主食。

来赴汤饼宴的宾客当然要送礼,多寡看与主人交情的厚薄而定,普通是送钱。民初抗战前普遍是送两元,交情厚些就送四元,把钱装在红封套里,封套正面写“弥月之喜”、“弥月之敬”或“长命百岁”、“福寿绵长”、“福寿康宁”等祝贺词,左下方写“某某敬贺”。送东西则完全是小儿用品,成套的小孩衣服帽子、成卷的布匹,还有包金与镀金的饰物。这些饰物有长寿锁、镯子、寿星、八仙、铃铛、八宝等等。锁、镯子是要佩戴在身上的,而且送小孩子的镯子一定要活口的,否则不吉利;寿星、八仙、铃铛这些东西都是钉在帽子上的。

由于这些饰物的成色很差,几乎一大半是铜,买来的时候金光灿烂,非常好看,经过一年半载,就会变黑,只能三文不值两文地卖给收潮银首饰的人,所以请满月酒是件赔钱的事,但为了小孩光彩,大家还是摆几桌酒席请亲友来热闹热闹,有钱的人家还请戏班子来唱戏,或请江湖艺人来表演杂耍以娱嘉宾呢!

北平风俗,满月这天请理发匠到家为婴儿剃胎发(也有满月这天适逢不宜动刀剃头,另选吉日剃胎发的),剃下的胎发不可丢弃,要用红布包好,缝在小孩枕头旁边,据说这样小孩就不会被吓着了。

满月剃头之俗的起源,据说是因为胎发秽恶(因为婴儿出生时,是头先出来需经过产妇阴道,而有此迷信;中国人还相信,初生婴长癞痢头,是因为孕妇在怀孕期间的性行为所造成的),触犯了灶神,使灶神嫁祸于小儿,因此要早点把胎发剃掉。而满月时,产妇和婴儿已可下床出产房、自由行动了,所以人们选择满月这天给婴儿剃胎发。清朝乾隆年问刊行的《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卷四。二医部汇考“小儿初生”条引“集验方”一书说:“京畿初剃小儿头不择日,皆于满月日剃头,盖风俗所尚。前此产妇未得出产房,满月即与儿俱出,以谓胎发秽恶,多触灶神,小儿不安,故此日必剃头而出。”

北平俗例,婴儿满月以后,产母恢复正常生活,要选一吉日带婴儿到外祖母家去,让两老看看自己的外孙、外孙女,俗称“挪臊窝”(因婴儿会尿床,所以婴儿睡的床褥称“臊窝”)。产母离家出门时,把婴儿鼻头上涂黑,回来时再把他的鼻头涂白,意思是出去时黑瘦,回来就变得白胖了。在路上车子出城过桥时,母亲要轻轻叫着婴儿的小名,免得婴儿的魂没跟来,走丢了(俗信城门和桥都有神,怕小儿魂弱,被神吓跑,没跟车子一起走),挪臊窝一定要在日落之前回到家里(夜晚鬼怪出没,对小孩之魂魄不利,也因此许多地方的风俗不带未满一岁之婴孩上坟祭祖)。婴儿来到外婆家时,外祖母要给婴儿“挂线”,这是用白棉线一缕拴一个红包,挂在婴儿脖子上,也就是送外孙、外孙女见面礼;用白线是希望小孩长命百岁(白、百同音)。P25-2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人的礼俗/殷登国说民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登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6938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6-49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9
14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