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科学家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韩玉编著的《科学家的故事》是一本汇集了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人才的故事书,具体包括:“发明大王”爱迪生、“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放射元素之母”居里夫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炸药大王”诺贝尔、蒸汽动力推动者瓦特、“航空鼻祖”莱特兄弟七位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顶尖级科学家。

内容推荐

韩玉编著的《科学家的故事》介绍的是在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顶尖级科学家,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为世人所瞩目的痕迹,展现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

您阅读了《科学家的故事》,将引导您登上光荣与梦想的列车。

目录

第一章 “发明大王”爱迪生

天才少年/1

初期发明/9

电灯的“工业革命”/16

留声机与其他发明/20

不懈的努力与晚年/23

第二章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

孩提时代/28

大学生涯/32

环球考察/39

“物种变异”理论的形成/49

惊人的巧合/52

晚年的荣辱/54

最后的岁月/57

第三章 “放射元素之母”居里夫人

聪明的少女/60

瞳憬未来/67

巴黎岁月/69

新的生活/72

镭的发现M6

命运的打击/79

孤军奋斗/81

“战地女神”/82

晚年的辉煌/83

第四章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学生时代/88

探索与收获/96

荣誉背后/104

地皮风波/107

在普林斯顿/112

暮年/117

第五章 “炸药大王”诺贝尔

成长的时代/118

锋芒初露/127

炸药的发明/135

伟人风范/142

不灭的光辉/143

第六章 蒸汽动力推动者瓦特

少年立志/146

大学里的商店/158

生活的苦恼/167

发明家和事业家/168

晚年的辉煌/174

第七章 “航空鼻祖”莱特兄弟

聪明少年/177

飞机横空出世/187

莱特飞机的发展/198

最后的胜利/210

韦尔伯病逝/213

试读章节

◎大学生涯

由于达尔文在中学时期成绩不佳,在校内的表现也不好,父亲明智地让达尔文没等到毕业就提早退学。

1825年10月,父亲把他送进了爱丁堡大学。

在爱丁堡大学,达尔文和哥哥一起学医科。大学里的授课方式也是枯燥乏味的,除了达尔文感兴趣的化学之外,他都认为还不如自己看书来得有意义。何况,他对医科一点儿也没兴趣。

在冬天寒冷的早晨,达尔文都是极不情愿地从温暖的被窝中爬出来,一想到第一堂课就是教授毫无兴致的药物学,他就觉得索然无味。

一次达尔文无精打采地到了学校,一位同学跑过来问他有没有温习解剖学。

“今天要小考,你居然没准备,不可能吧!”同学不相信地瞪着眼睛看着他。

“看什么看?马罗教授的解剖学就像他本人一样无聊,哪有教解剖学,却不让我们做解剖实验的?真是没劲,我才不管他什么大考小考呢!”达尔文心里充满了不解和气愤。

在学校的两年间,达尔文的暑假时间全都用在旅行和打猎方面,不过他经常在手边带有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书。

对于喜欢打猎的达尔文来说,在美尔堂一带打猎要算是最惬意了,因为舅舅乔赛亚同达尔文一样也特别喜欢打猎。达尔文会使用猎枪,就是他舅舅亲手教的。

在美尔堂一带打猎对达尔文来说感到特别甜蜜和难忘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有充分的时间和他的小表姐埃玛在一起 。

年逾花甲的老达尔文医生很快就要退休了。老人看到小儿子在医学上一点也没有成就,却热衷于打猎和采集标本。眼看原来打算让他继承自己事业的计划实现不了了。加上他一想到自己19岁就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现在达尔文已经18岁了,却还是一事无成,不禁非常气恼,于是开始了对达尔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训斥。

“整天就知道打猎,你打算一辈子做狩猎的人是不是?”

对于父亲的训斥,达尔文早就料到了,他低着头,没有说话。

其实,在这之前,他父亲就和布特勒博士商量好,要让他改学神学了。这天的训斥,只不过是想给他一个警告,让他不好意思再有其他要求,以免他以后再改专业。

“我看你去做牧师算了。”

“爸爸,我不适合学医,对神学更没有兴趣。”

达尔文对父亲这个决定感到非常突然,他小心翼翼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爸爸,您为什么总要我去学习那些我不感兴趣的东西呢?”

“那么,你对什么感兴趣呢?除了对那些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屋子里塞着些各种各样的死虫子,你还对什么感兴趣呢?”

这个早年就取得博士学位的老医生没有发现小儿子在这方面特有的才能。可是他却还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儿子的前途负责,要把他引入正确的道路。因此,又说:“你可怜的母亲过早地去世了,我要对你以后的生活负责,否则,我就对不起她临终的嘱咐!”父亲说完显得很难过,显然是因为提起了他过世的妻子的缘故。

听到父亲那不无道理的话,他们姐弟三人不由得伤心起来。苏珊和卡罗琳都侧过身去,掏出手绢来擦着自己湿润的眼睛。达尔文想如果妈妈在世的话,自己准会得到她的同情和支持。想到这里,不由得也两行眼泪流到了腮边。

老达尔文医生困难地坐回椅子上,他那250多磅的躯体,每一块肌肉激动得好像都在颤抖。

为了不影响父亲的健康,达尔文只好请求父亲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考虑,因为他对教会的事情了解得并不多,何况,他一向对英国教会的信条,抱着怀疑的态度。达尔文的父亲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达尔文为了对他的未来作出慎重选择,第二天,他骑马来到了美尔堂,想请舅舅帮助拿主意。谁知道乔赛亚早已收到老达尔文医生的恳求信,并且同意试着说服达尔文改学神学。

“学好神学,当上了牧师,你还可以继续研究生物学的,”乔赛亚说,为了进一步说服达尔文,他想用历史上那些著名人物的例子,来开导他的外甥,“比如哥白尼、布鲁诺、康帕内拉、牛顿,还有现任剑桥大学教授塞奇威克都学习、研究过神学,有的还担任过圣职。不过,我希望你能像哥白尼、布鲁诺和康帕内拉那样,从神学走向科学神圣的殿堂,而不是像牛顿那样,从科学走向神学。”

达尔文听舅舅这么一开导,决定也像这些伟大的人物,从神学走向科学,他的思想疙瘩终于被舅舅解开了,决定接受父亲的安排。他立刻突击补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准备考剑桥大学的基督学院。

老达尔文医生望子成龙心切,不惜花很多钱给小儿子请来了家庭教师,每天教他五小时,每周上课5天。达尔文一连突击了几个月,取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绩,在年底毫不费力地通过了入学考试。

1828年1月8日,达尔文正式进入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制是三年。在基督学院里,达尔文认真地阅读了一系列的神学著作,他还废寝忘食地翻译了一些希腊文的名著,包括荷马的作品和希腊文《圣经》。

由于他开始对神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努力学习,因此在神学的考试中成绩优良,名列前茅。但是这对他以后所走的科学之路,不仅增加了困难,而且使他成了不彻底的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

过了一段时间,达尔文逐渐对神学又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兴趣。他感到逐字逐句地死背《四福音书》实在是太枯燥了。他把《圣经》的内容同他从科学实验中所得到的生动有趣的知识相比,觉得《圣经》的内容就索然无味了。他对那种一日三次、天天重复的祷告仪式越来越厌烦;他所敬仰的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在神学院里还时常遭到变相的诽谤和攻击,想到自己今后要是当了牧师也得这样干,不由得厌恶起来。

于是,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自然科学书籍和到野外采集标本的活动上,只有必修课才去听听。

搜集甲虫,是他在剑桥大学期间最热心、也认为是最有趣的工作。但那个时候他只是研究它们的名字,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最多只是把图鉴拿来和它们外表的特征对照一下而已。

有一天,达尔文到郊外去采集甲虫,就在他顺手剥开一些老树皮时,看到两只罕见的甲虫,就赶快一手一只捉住了。

就在他刚要离开的时候,又瞧见第三只新种类的甲虫,他不想把它放走,于是他把右手的那只甲虫立即放进嘴,就去抓第三只。这时候,他突然大叫一声,原来,含在他嘴里的那只排出的一些特别辛辣的液汁,烧痛了他的舌头。他不得不赶紧把这只甲虫吐出来,结果让它轻易地跑掉了,而第三只甲虫也没有捉到。

由于采集经验丰富,达尔文知道到哪儿可以采集到某种昆虫。在冬天他常雇用工人到古树上,刮下上面的青苔装进一个大袋子里。此外,他还叫人把堆积在沼泽里的破船底下的废物收集起来,这样就可以收集到一些罕见的昆虫了。

长期的实践活动使年轻的达尔文积攒了丰富经验。

在一个初夏的假日里,正当达尔文为父亲不准他放弃神学专业而苦恼的时候,他的表哥福克斯约他去参观剑桥大学植物园。达尔文也想去散散心,他俩就肩并肩地向植物园走去。

他们两个人怀着不同的心情,沿着花径继续向前漫步。福克斯心旷神怡,谈笑风生,达尔文则沉默寡言、失魂落魄,心事重重。

“怎么了,达尔文?好像有什么心事?”表哥关切地问。

“我实在不想学那枯燥无味的神学,我想改学生物,”达尔文有气无力地对表哥解释,“可是我爸爸不允许。”

“那你就去找亨斯洛教授,听说他在植物学、化学、昆虫学、矿物学和地质学方面的知识都很丰富。你可以拜他为师,向他学习这些你感兴趣的知识呀!”表哥建议说。

达尔文听了表哥的话,迫不及待地去找亨斯洛教授。

晚上,达尔文和福克斯来到亨斯洛教授家里,他们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在那里的都是一些爱好自然科学的青年和年长的职员。

这种小型的讨论学术的聚会深深地吸引着达尔文。散会后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亨斯洛教授的家,在路上,他用充满热情的口吻,不无惋惜地对福克斯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博学、热情、诚恳的老师,我要是早点遇到,就不必浪费那么多大好年华了!”

在交往中亨斯洛教授看到达尔文心胸开阔,无所不容且上进心极强,更加喜欢他了。

不久,达尔文选修了亨斯洛教授的植物学课。亨斯洛教授每星期都要带着他和几个学生去近郊采集标本,每个学期还要徒步跋涉到某种稀有植物的产地去采集标本,或者进行两三次旅行。

1831年圣诞节,达尔文参加了基督学院的毕业考试。他的考试成绩和大多数同学比较起来虽然不错,但是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还要继续学习两个学期。

达尔文正好利用这时间,一面继续选修亨斯洛教授的植物学,一面又在亨斯洛教授的鼓励和推荐下去研究塞奇威克教授的地质学。在这里他有了充分的时间来广泛地阅读各种自然科学书籍,其中有两本著作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部是洪堡的《南美旅行记》,一部是约翰·赫歇耳的《自然哲学的初步研究》。

这两部书激起了达尔文对自然科学的热情。这时他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上出点微薄之力。

达尔文在剑桥通过毕业考试后,亨斯洛教授又鼓励他去正式研究地质学。而当时塞奇威克教授正要去北威尔斯考察古代岩石,亨斯洛教授鼓励达尔文和塞奇威克教授一起去。

当他们在调查舒尔滋巴利附近一座古老的矿坑时,忽然听到一位矿工竟然说:“你们看!我在坑内挖到一个大贝壳。”

“哦?给我看看。”达尔文好奇地把那个破损的大贝壳仔细推敲了半天说:“可不可以卖给我?”

“不行,我要带回去,给我的孩子当玩具。”

这时,塞奇威克在一旁丝毫不为这种反常的现象所动。

于是达尔文就问他:“为什么在英国中部的地层中会出现热带贝壳呢?”

塞奇威克不假思索地就说:“可能是人家故意丢进坑里的!”接着他又说:“如果贝壳真的是从坑里挖出来的,那么有关密德兰是表层沉淀形成的说法就要被推翻了。”

过了一会儿,塞奇威克似乎有点疲倦,他拍拍身上的灰尘说:“今天到此为止,我们回家吧!”

达尔文默默地跟在他的后面,心里却想:“虽然我已读过很多科学方面的书,但是到今天,我才明白科学方法就是教人搜集各种现象和实物,再根据这些总结出一般性的法则。”

后来,达尔文又和塞奇威克到处去调查各地区的地质。沿途,塞奇威克都叮咛达尔文说:“你要记住一路上要采集一些标本,并且在你的地图上记下当地的地层状况,这样你就有完整的资料了。”

经过这次旅行,达尔文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无论事实多么简单,无论道理多么明显,如果不去多加注意,这些简单明了的东西也是不容易发现的。”

P32-38

序言

人生如虹,世事似锦。

虹的出现,需要符合光学原理,属于自然现象;锦的存在,则既有自然状态下的七色华丽,也有人文精神的光芒普照。二者虚实同根,交相辉映。

人才的成长需要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犹如彩虹的形成,只有具备了在空中积聚起小水珠的条件,才能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拱起那绚丽的英姿;世事是由人类的活动构成的。自人类存在以来,不分种族肤色,世世代代都以勤劳的智慧、英勇无畏的本色,推动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创造着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并由此构筑了人类五彩缤纷的文化广宇。

在人类曲折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等耀目如虹的群体。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杰出作为和不朽的贡献,人类社会才异彩纷呈、锦绣绵延。

翻开人类的历史,战争与和平交替而进,科学成就和人文精神不断生发与共享。一代又一代后人,无不吸吮着前辈的智慧而获得更高的生存本领,并在传承创新中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发展。

追根溯源,人类的发展壮大须臾离不开学习和创造。无论是学习理论还是学习实践,都离不开前人的智慧结晶,离不开前人为后人留下的人生足迹。从励志的角度上讲,前人所获得的任何一项成就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部精工毕至的教科书,对于立志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人们来讲,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部队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年轻的基层官兵是国家人才库的强大后备力量。为了帮助基层官兵扩大阅读范围,并在阅读中不断增进学习兴趣,为人才成长助一臂之力,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汇集了古今中外各方杰出人才的故事书。希望大家在阅读中心有所悟、学会所得、用有所成。

最后,特别提醒读者朋友,书中所用插图大部分与书中文字内容并无关联,目的只是为了调节大家的阅读情绪,在此特作说明。

编者

2011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科学家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4430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8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4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