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外学者对唐都长安城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属于长安城的某个侧面,至今似乎还缺少对唐都长安城的全面性的综合研究。张永禄的这部《唐都长安(增订本)》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所前进。他从长安立都的条件、都城的营建、布局规划、建筑制度以及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称它为一部唐都长安城的专史,是并不过分的。
图书 | 唐都长安(增订本)/大长安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过去中外学者对唐都长安城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大都是属于长安城的某个侧面,至今似乎还缺少对唐都长安城的全面性的综合研究。张永禄的这部《唐都长安(增订本)》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又有所前进。他从长安立都的条件、都城的营建、布局规划、建筑制度以及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称它为一部唐都长安城的专史,是并不过分的。 目录 第一章 长安立都的条件 一 优越的自然环境 二 发达的农业经济 三 东西漕运的沟通 四 重要的战略位置 五 悠久的历史因素 第二章 唐长安城的营建与规划布局 一 隋大兴城的创建 二 唐长安城的增修 三 都城的规划布局 四 隋唐长安城的设计思想 五 隋唐长安城建制的影响 第三章 外郭城与市政建设 一 城池 二 城门 三 四郊庙坛 四 街衢 五 渠道与桥梁 六 城市绿化 第四章 皇城与中央衙署 一 城墙 二 城门 三 街衢 四 左祖右社 五 衙署机构 六 衙署分布 第五章 宫城 一 规模 二 东宫 三 掖庭宫 四 宫城的防卫 第六章 三大内 一 西内太极宫 二 东内大明宫 三 南内兴庆宫 第七章 三苑 一 西内苑 二 东内苑 三 禁苑 第八章 坊里与人口 一 坊里之数 二 坊里布局 三 坊里名称 四 坊里范围 五 坊里结构 六 坊内街曲与分区 七 房第建造 八 住宅分布 九 长安人口 第九章 东市和西市 一 市场位置 二 市的建制 三 贸易的繁荣 四 市场管理 五 商税与罢市 第十章 寺观 一 长安寺观的兴废 二 著名寺观 第十一章 风景区 一 曲江池与芙蓉园 二 杏园与乐游原 三 昆明池与定昆池 四 骊山华清宫 五 樊川 第十二章 都城管理与都市生活 一 都城管理 二 都城的经济生活 三 都城的文化娱乐活动 四 节日民俗 第十三章 国内外友好交往活动的中心 一 以长安为中心的国内国际交通线 二 民族事务与外事机构 三 各民族在长安的友好交往 四 长安的国际友好交往活动 第十四章 唐长安城的破坏与改建 一 长安城的破坏 三 唐末的改建 三 明初的重建 四 明中后期与清代的加固修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都长安(增订本)/大长安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永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3674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0-06-01 |
首版时间 | 2010-06-01 |
印刷时间 | 2010-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5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94.1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41 |
宽 | 169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