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礼趣
内容
编辑推荐

翘楚编著的这本《“礼”趣》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积淀中认真筛选了大量的送礼典故,深入浅出,由“礼”说理,用粗线条的方法勾勒了中国古代送礼的“大观园”。

本书囊括了古代上百位的著名历史人物,却没有被历史的评判所禁锢,从而陷入“好人更好、坏人更坏”的窠臼,而是砸烂有色眼镜就事论事,没有刻意让奸臣“原形毕露”、让忠良“光芒四射”、让帝王“至高无上”,旨在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礼”度的把握,这决不是对历史的颠覆或裁判、拔高或缩水,而是客观地还原那段曾经发生的送礼故事。

内容推荐

翘楚编著的这本《“礼”趣》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积淀中认真筛选了大量的送礼典故,用粗线条的方法勾勒了中国古代送礼的“大观园”,既有帝王将相的洪恩浩荡,也有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还有布衣百姓的幽默风趣;既有幽默调侃的东方滑稽,也有捧腹喷饭的开心惬意,还有令人愤怒的拍案而起。

《“礼”趣》给读者展现了古人送礼时的各种姿态,愿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目录

第一章 以小搏大的礼物

 1.鲁铎:半片干鱼作寿礼照样不寒碜/3

 2.缅伯高:一根鹅毛胜过奇珍异宝/5

 3.纪晓岚:一副寿联让皇帝喝彩/8

 4.薛仁贵:两坛清水的意外收获/10

 5.孙膑:蜜桃作寿礼乐坏老寿星/12

 6.刘邦:白璧、玉斗改写中国历史/14

 7.方务德:用蜡烛媚秦桧/17

 8.吴三桂:一分聪明胜过万两黄金/19

 9.董卓:一匹战马换天下/22

 10.孟尝君:一副名贵耳环测出齐王真心/25

第二章 别出心裁的礼物

 1.汉元帝:美女作礼物江山更稳固/31

 2.赵匡胤:绫罗绸缎筑就铜墙铁壁/33

 3.郑板桥:送礼不“糊涂”/36

 4.武秉鉴:送礼“不差钱”/39

 5.吕不韦:厚礼为谋国/41

 6.沈万三:“万三蹄”折射商人智慧/44

 7.胡雪岩:红顶商人的财富秘籍/46

 8.皇帝:大礼“溜”百姓,意在言外/49

 9.知县:好钢用在刀刃上/51

 10.王知府:放长线钓“大鱼”/54

第三章 传统意义的礼物

 1.崔枢:品德超越珠宝的君子风范/59

 2.唐德宗李适:鼓励陆贽收礼/61

 3.陶渊明:为何对礼置之不理/63

 4.文天祥:蒲扇携清风/67

 5.于谦:两袖清风蕴涵的道德智慧/69

 6.包拯:婉拒皇帝厚礼/72

 7.刘宠:一钱太守见风骨/75

 8.孟子:取之有道拒之有理/78

 9.孔子:鼓励弟子收礼/80

 10.羊续:甘当“悬鱼太守”/83

第四章 礼物所遭遇的尴尬

 1.房玄龄的老婆:力驳皇帝大礼/89

 2.子罕:以“不贪”为宝/91

 3.岳飞:送礼恩仇两重天/93

 4.范蠡:送礼人选不对,殃及子命/96

 5.李鸿章:不懂“礼”规,差点破财留笑柄/99

 6.光绪皇帝:送礼被敲诈/102

 7.卞和:敬献国宝反遭两次削足/105

 8.杨志:送礼遭羞辱/107

 9.诸葛亮:送礼也会“压错宝”/110

 10.鲁迅的爷爷:送礼露馅蹲大牢/113

第五章 礼物的禁忌区

 1.郭城栏儿:违禁忌送钟教训贪婪私塾先生/119

 2.张福来:不看时机乱拍马,洋相出尽闹笑话/121

 3.张宗昌:送礼高手也失手/125

 4.富翁:送礼不辨真假落陷阱/129

 5.李时珍:祝寿送中药,巧言化解危机/131

 6.给宋白送礼:反而自毁前程/134

 7.秀才:送礼借钱被敲诈/136

 8.陆陇其:送礼反倒霉/139

 9.白居易:为何怒打送礼人/142

 10.商人献礼:砸了生意险闯祸/144

第六章 礼物被歪曲了的本意

 1.神泉县令:安民告示藏玄机/151

 2.商人:送礼也会被忽悠/153

 3.《卷席筒》:金钱有时强暴正义/156

 4.秦桧送礼:瞒天过海/159

 5.金圣叹:“厚礼”为速死/161

 6.刘邦:无“礼”骗得美人归/164

 7.郑晓:唯才是举“礼”不通/167

 8.县官:拍马屁拍错地方/170

 9.阡行全:厚礼答谢救命之恩反遭训斥/172

 10.李广利:给属下送礼竟被驳回/174

第七章 礼物被赋予的另外一层意义

 1.朱县令:被曝光的送礼清单/181

 2.吴隐之:清官豪饮贪泉之水/183

 3.华佗:收礼巧治病/187

 4.三秀才送礼:寓意在礼外/190

 5.封疆大吏送南瓜:歪打正着/193

 6.羊祜:金戈铁马难挡贤士礼尚往来/196

 7.吴越王钱俶:害人的礼物/198

 8.青铜器:一则新闻中的千年送礼往事/202

 9.明朝县令:送礼也需要逆向思维/204

 10.陆建章:奸人送礼自有勾当/207

试读章节

秦桧任宰相期间,专权独断、一手遮天,任何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人都绕不开他,因此都挖空心思,广选天下珍奇宝贝来讨秦桧欢心。

经略使方务德,为攀上秦桧这棵大树而绞尽脑汁。经多方了解他得知秦桧常在宰相府举行晚宴,就灵机一动,计上心头。既然举行晚宴,就一定需要蜡烛,何不在蜡烛上花点工夫。于是,他吩咐得力干将去找来一些香料,没花多少成本就制成了一批奇香四溢的香烛,然后派能言善辩的心腹骑上快马,将香烛送达宰相府。

但是,他特别交代送烛心腹务必挑选一份厚礼给秦府主藏史。送烛心腹依计行事。被买通的主藏史接到厚礼后,告诉来人不要着急,静候佳音。

一日,又遇宰相府举行盛大晚宴,秦桧吩咐仆人快点蜡烛,主藏史故意说,原来的蜡烛用完了,这里正好有方经略使送来的一箱蜡烛,还未启用。

秦桧就着急地说:“管他什么蜡烛,点上再说?”

蜡烛一点,奇迹出现,满屋异香,众人诧异,却不知香源来自何处,细察,才确认异香来自蜡烛。

秦桧十分惊奇,便令人把剩下的一起拿来,共49枚。

秦桧困惑不解:怎么?给我送的礼还不是整数?

于是,传来送烛之人询问。来人禀告:蜡烛是我们经略使大人特地派人监造制作,准备专供相府使用。一共做了50枚。做好后,为检测质量点燃了一枚,所以只存49枚了。因为是送给相府的,所以经略使大人不敢用其他蜡烛滥竽充数。秦桧听后,心中大喜,认为方务德对自己专心不二,诚实可嘉。从此,把方务德视为心腹,格外照顾。

由“礼”说理

经略使方务德一心想攀秦桧这棵大树,但送什么礼才能获得秦桧的赏识呢?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秦府早已堆积如山,再送也只是量的积累,根本不会引起太多的关注。

于是,方务德决定独辟蹊径,经了解他得知宰相府经常举行盛大晚宴,苦思冥想后,终于从晚宴中找到灵感,既然举行晚宴,就一定需要大量的蜡烛。因此就开始在蜡烛上做文章,如果是普通的蜡烛,堂堂大宰相肯定会不屑一顾。若要在蜡烛上引起秦桧的关注必须标新立异,于是组织人员在制作蜡烛时加入香料,这种蜡烛虽成本不高但却别出心裁,因此,他的这份礼也就显得独具一格。

方务德作为溜须拍马的高手,他清楚地知道,有了香料蜡烛仅仅是第一步,如何确保这些蜡烛走进宰相府,如何让宰相亲自感受到香料蜡烛的特殊魅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大权在握的秦宰相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做。因此,他在香料蜡烛制成的第一时间里,就安排能言善辩的心腹爱将骑快马送抵宰相府,并特别强调务必给主管宰相府后勤保障工作的主藏史备上一份厚礼。

方务德不愧为老谋深算之辈,这份礼物果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藏史很快就主动创造条件让秦桧使用这种特殊香料制作的蜡烛,香料蜡烛果然不负方务德的一片苦心:沁人心脾、芳香四溢。让秦桧连连称奇,并询问来自何处。当得知只有49根蜡烛时,秦桧心里更是充满了疑惑。直到此时,方务德的心腹爱将才姗姗登场,正是心腹爱将的能言善辩才巧妙地把方务德的良苦用心和盘托出,博得秦桧的高度首肯,自此秦桧对方务德厚爱有加。

自此可以看出,方务德为了博取秦桧的信任和好感确实下了一番绝妙的工夫,从礼物的选择、礼物的研发、送礼人员的委派、宰相府相关人员的公关等一系列活动的策略,可谓思路清晰、有条不紊。

实践证明,方务德的整个送礼谋划非常成功,用特制的蜡烛就博得了秦桧的认可,用49根蜡烛就获得了秦桧的完全信任,并圆满地达到了他预先设定的结交权贵的目标。这可是许多人用重金厚礼都达不到的目标啊,方务德却用一捆没花多大价钱的蜡烛就轻松搞定了,足见方务德的送礼智慧。假如,不是周密的计划和妥善的安排,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了失误,甚至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前功尽弃,甚至适得其反,可方务德以他的政治谋略开拓了他仕途的前程。P7-9

序言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扬名天下。始终秉承“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古训,把“仁、义、礼、智、信”奉为衡量人们道德操守的价值尺度和行为标杆,因此,也催生了五彩斑斓的送礼文化,尽管它只是波澜壮阔的华夏文化中一朵奇葩,但却无疑是人际交往的智慧投射。

当然,送礼和其他行为一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人手里,也承载了原本不属于它的另类内涵,无奈地扮演了“敲门砖”的角色,致使送礼被“妖魔化”和“侮名化”,也曾一度沦落为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肆意敛财的帮凶以及某些岗位割据者明目张胆、敲诈勒索的工具,但这仍瑕不掩瑜,都无损送礼的正面功能。因为,拂去历史的尘埃、透过时空的切面,我们仍可以欣慰地看到更多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千古佳话。

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积淀中认真筛选了大量的送礼典故,深入浅出,由“礼”说理,用粗线条的方法勾勒了中国古代送礼的“大观园”,既有帝王将相的洪恩浩荡,也有文人墨客的闲情逸致,还有布衣百姓的幽默风趣;既有幽默调侃的东方滑稽,也有捧腹喷饭的开心惬意,还有令人愤怒的拍案而起。总之,会使人在阅读中品味出古人送礼的精妙与尴尬同在,领悟到古人送礼的境界与无奈并存。

本书囊括了古代上百位的著名历史人物,却没有被历史的评判所禁锢,从而陷入“好人更好、坏人更坏”的窠臼,而是砸烂有色眼镜就事论事,没有刻意让奸臣“原形毕露”、让忠良“光芒四射”、让帝王“至高无上”,旨在从另一个侧面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礼”度的把握,这决不是对历史的颠覆或裁判、拔高或缩水,而是客观地还原那段曾经发生的送礼故事。

现在人们都处在动感十足的时代,各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生活圈子的延伸和扩展,极大地拓宽了社会交往的平台,如何和各种文化层次和社会背景迥异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维系健康的关系,礼物就成了传递感情、巩固友谊的有效载体和奇特纽带。究竟什么样的礼物能够让你曲径通幽、心想事成?什么样的礼物能让友谊一帆风顺、地久天长?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停留在传统的“礼多人不怪”或“重礼办大事”的思维框架里。其实,送礼的境界就在于“润物细无声”和“四两拨千斤”。生活中给朋友、同事送一些礼物,增进朋友间的感情。逢年过节,送长辈一些礼物,表示自己的尊重,是无可厚非的,适当的礼品是人们生活中的润滑剂。

本书给读者展现了古人在送礼时的各种姿态,愿阅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编者

2010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礼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翘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604413
开本 16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6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