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林,王金云,朗丽娜的这本《“蒙恰”古歌研究》以更为完备和科学的状态,表现了“蒙恰”古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意义,对比20世纪柏格里等人收集整理的贵州西部苗族古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突破。《“蒙恰”古歌研究》在研究贵州西部苗族的文化以及对比研究贵州苗族文化方面,意义亦很重大。
图书 | 蒙恰古歌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术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吴秋林,王金云,朗丽娜的这本《“蒙恰”古歌研究》以更为完备和科学的状态,表现了“蒙恰”古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意义,对比20世纪柏格里等人收集整理的贵州西部苗族古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和突破。《“蒙恰”古歌研究》在研究贵州西部苗族的文化以及对比研究贵州苗族文化方面,意义亦很重大。 目录 第一章 “蒙恰”古歌调查与概述 第一节 “蒙恰”古歌的调查 第二节 “蒙恰”苗人的居住区域和分布情况 第三节 “蒙恰”苗人的丧祭和婚俗概况 第四节“蒙恰”苗人的古歌概况 第二章 “蒙恰”古歌的国际音标记音文本 第三章 “蒙恰”古歌直译文本 第四章 “蒙恰”古歌意译文本 1.太阳姑娘和月亮小伙 2.男孩做“媳妇” 3.剑鬼和梭神 4.“留米”的神马 5.巧女“接嘴雀” 6.大头蜂和大头蝎 7.传芦笙种和鼓种 8.生死夫妻 9.灵巧女和勤劳郎 10.巧姑娘之死 11.猴婆婆 12.巧女死去不离织 13.“朱哑祝鲁” 14.逃婚男女 15.说亲歌 16.姑娘做新娘 17.接亲歌 18.姑娘嫁老汉 19.“珠亚祖鲁”的骟牛和公马 20.老虎“力宝” 21.绽蕾女和围镯郎 22.“谷晴苦磨” 23.“文女”和“礼仕管子奖” 24.孤女孤儿歌 25.无粮人家的儿女 第五章 “蒙恰”古歌研究 第一节 “蒙恰”古歌的内容 第二节 “蒙恰”古歌的文化价值 第三节 “蒙恰”古歌的文学艺术价值 第六章 “蒙恰”古歌与其丧祭文化 第一节 涉及“蒙恰”苗人丧祭文化的古歌 第二节 “蒙恰”苗人现实中的丧祭文化 第三节 两个丧祭个案的文化分析 第四节 古歌的丧祭文化分析 第七章 “蒙恰”古歌与其婚姻文化 第一节 涉及“蒙恰”苗人婚姻文化的古歌 第二节 “蒙恰”苗人现实中的婚姻文化 第三节 两个婚姻个案的文化分析 第四节 古歌的婚姻文化分析 第八章 “蒙恰”古歌与西部苗族古歌比较研究 第一节 古歌故事情节比较研究 第二节 古歌思想内容比较研究 第三节 古歌艺术形式比较研究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蒙恰古歌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术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秋林//王金元//郎丽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31002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4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35 |
宽 | 171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