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摆渡辽河(关东那些事儿1)/辽沈晚报文化生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黄世明主编的这本《摆渡辽河(关东那些事儿1)》以关东大地曾经发生的著名历史事件、曾经出现的著名历史人物为纲,用新闻的写法和鲜活的语言,详细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风云。你将在书中看到李白戏弄杨国忠、高力士的来龙去脉,被人忽视的曹操北伐,让人瞠目的契丹婚俗,“澶渊之盟”的“另类”解读,杨家将忠心报国的真实故事,萧峰、段誉、慕容复三大家族的历史揭秘……

内容推荐

细说您不知道的关东历史。

和神州大地其他地区一样,数千年来,关东大地上也是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留下了许多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传奇和故事。然而,以中央王朝历史为主的历史教育和传播方式,让很多关东风云鲜为人知。

现在,黄世明主编的这本《摆渡辽河(关东那些事儿1)》就在你的眼前!

它摆渡辽河、搜索关东,用新视角、新发现和新写法,细致再现关东那些“牛”人、“牛”事儿,给人如同亲历的全新阅读体验。

你将在《摆渡辽河(关东那些事儿1)》看到传奇张三丰的真实经历,被人忽视的曹操北伐,让人瞠目的契丹婚俗,“澶渊之盟”的“另类”解读,杨家将忠心报国的真实故事,萧峰、段誉、慕容复三大家族的历史揭秘……

目录

杀人不偿命的黄带子都是些什么人

“我的团长我的团”命绝何处

评剧大师成兆才与真实版的《黑猫告状》

李白戏弄权臣的传奇所勾起的历史记忆

真实的张三丰传奇

被人忽视的曹操北伐

老马识途救管仲

“宁远大捷”的分战场——觉华岛

辽王朝的开国大帝耶律阿保机

敢砍自己手腕的太后述律平

梦想“大同”的“木乃伊”皇帝——耶律德光

才华横溢的“让国皇帝”耶律倍

遭受裸尸大辱的绝代皇后

让人瞠目的契丹婚俗

叱咤风云的萧太后

真实的杨家将如何对垒萧太后

辽代“五京七窑”之一—江官窑的300年繁华旧梦

始于两个女人的“皇太叔之乱”

有样学样的天祚帝让辽亡了国

西辽帝国,契丹王朝的绝唱

《天龙八部》三豪杰祖旺辽西一脉承

慕容□传奇

同根相煎的王位之祸

荒淫苻坚的“姐弟门”事件

史上最让人惊悚的痴情皇帝

将爱情进行到底的丹顶鹤

发生在500年前的辽东大屠杀

海螺号,豪吹沈阳300年

美女东哥,天下“祸水”第一人

地地道道的明代东北大帅

努尔哈赤血战清河城

努尔哈赤的叛将兄弟——舒尔哈齐

本溪湖,乾隆御批的“开发区”

辽宁走出的清代三大督陶官

百年前,沈阳城倒下这样一批人

“关东第一才子”王尔烈

西丰,大清王朝的皇家鹿苑

多铎——沈阳城走出的荒唐王爷

抗日援朝的民族英雄——左宝贵

高连福,浑江探险第一人

豪爽率性的女真妇女

试读章节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抢占东北,把正在缅甸和云南休整的远征军和驻印军分陆、海、空三路调往东北。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下辖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孙立人为新一军军长,郑庭笈为第四十九军军长。杜聿明到东北不久生了重病,蒋介石又派卫立煌接任杜聿明。至此,几乎所有参加过缅甸对日作战的高级将领都到了东北。当时有报纸替蒋介石吹嘘说,清一色美式装备、能征善战的远征军到了东北,将势如破竹,在六个月之内消灭东北共军。

1946年3月,号称“天下第一军”的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一路趾高气扬地杀向东北。5月18日,新一军攻下四平,打开对峙僵局。东北民主联军(四野前身)一路后撤,孙立人率新一军跟在后边猛追。6月4日,新一军渡过松花江,距民主联军总部所在地哈尔滨只有60公里。林彪为避其锋芒,下令准备撤退。民主联军中的俘虏兵乘机散布:“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眼前的胜利使孙立人已经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狂妄地叫嚣:“双十节之前,定将东北共军全部消灭。”

此时,全面内战还没有打响,国共谈判还在继续。美国军调代表马歇尔以停止军援来要挟蒋介石立即在东北停战。蒋介石为了得到美国的五亿美元贷款,便下令孙立人暂停进攻,给美国人个面子。没想到,孙立人杀红了眼,竟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继续指挥新一军进攻。杜聿明乘机向蒋介石告了一状,说孙立人一贯目中无人,在缅甸就多次不听指挥,擅自行动。当年在缅甸分兵,孙立人独自率军退往印度,杜聿明则固执地闯进野人山,几乎全军覆灭。被救到印度后,孙立人七分出于礼貌,三分出于炫耀,请狼狈不堪的杜聿明检阅他的威武之师,使杜聿明认定孙立人是在乘机羞辱自己,以证明当初分兵谁是谁非,便在心里记下了这笔账。蒋介石听了杜聿明的汇报后,立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主抓训练。新一军军长由潘裕昆接任。孙立人被剥夺了兵权,却捡了一条命,不然,凭他的性格,两年后十有八九会被击毙在大虎山下。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不是蒋介石所能左右的了。东北野战军遵循毛主席的战略方针,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不到一年时间,就将劣势转成了胜势。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蒋军55万人,东北全境全部解放。这段历史读者熟悉,不再赘述,只交待一下远征军高级将领的下场。

1948年10月15日,锦州被攻克。卫立煌自知沈阳不保,便于10月30日下午四时许,趁周福成去东陵视察防务,乘飞机逃离沈阳,随机的有“东北剿总”参谋长赵家骧、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周福成得知后气得破口大骂,给蒋介石发电告状,说卫立煌临危脱逃。卫立煌到了南京后,蒋介石为推卸东北战败的责任,将卫立煌撤职查办。

长春被围七个月后,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国民党东北“剿总”中将副司令、当年驻印军实际上的总指挥郑洞国,为免家人遭蒋介石杀害,向解放军提出,允许他率残部象征性地再“抵抗”一天,然后发布一个他受伤被俘的消息。解放军同意后,郑洞国领着手下瞄准太阳放了一天枪,最后打开城门投降。

廖耀湘率西进兵团被解放军包围在黑山、大虎山一带,当年不可一世的新一军、新六军被打得溃不成军。第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再次使出在缅甸护送戴安澜灵柩回国时的手段,集中机枪开路突围,结果路冲开了,人却落进了口袋。郑庭笈被俘的地方叫李家窝棚,在辽河边上,村民中有很多撒网的好手。曾经的新六军军长、现今的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眼见着跟随自己征战多年的袍泽兄弟如衰草如败叶一样被疾风吹得筋断体折,零零碎碎地随风翻滚,消失在田野中,消失在天际间,双手掩面,不忍再看,哀号一声:“10万精兵啊,老天!”整个西进兵团的高级将领中,只有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侥幸脱逃。

锦州、长春相继解放,沈阳成了孤岛。第五十三军所属一三。师师长王理寰、骑兵师师长王照垄率部起义。第八兵团司令兼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被俘,押到哈尔滨监狱,后来死在狱中。吕正操去哈尔滨看望周福成时,随行的国民党东北行营少将高参秦诚至告诉他,周福成在缅甸时贪污了不少金条,都存在了香港。

被俘的高级将领百思不得其解,在缅甸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的远征军、驻印军为什么到了东北会如此不堪一击,仅仅两年多就全军覆灭?论装备,远征军使用的是最先进的美国武器,解放军使用的只是过时的日军枪炮;论兵员的战术素养,远征军的官兵是经过美国教官系统训练的,而对方大部分只是参军不过一两年的农民。尤其让他们不可理解的是,他们的士兵枪一响就想往后退,让人想起夹着尾巴的狗,可一旦被俘虏,穿上了解放军的服装,马上变得英勇无比,像被刺激出了血性的老虎、狮子。

其中的道理,这些将官们在战犯监狱里面壁思索了若干年后才多少有些明白。不过,那个王姓老兵却一语道破了“玄机”:“我们去缅甸打鬼子时,老百姓夹道欢送;从缅甸凯旋时,老百姓纷纷往家里拽,说要给我们包饺子。可到了东北就不一样了,老百姓看我们,那眼神儿就像当年看日本鬼子似的。哎,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大虎山的硝烟早已消逝,成千上万的远征军士兵被埋葬在陌生的黑土地里。这其中有不少同古城的幸存者、野人山的幸运者,他们没有死在鬼子的枪下,没有倒在黑蚂蚁、血吸虫的啃咬中。本来胜利了,该回家了,报平安的信也许已经到了家中,父母妻儿也许早已翘首以盼、倚门以待。然而,随着独夫民贼的一声令下,他们漂洋过海地来到了东北,糊里糊涂地送了命。他们若地下有知,该作何想?

王姓老兵最后说:“戴安澜将军若是不死,他也一定会来东北。”

我还记得,老兵说这话的时候,满脸苦涩,眼神复杂。P20-22

序言

2009年12月1日,《辽沈晚报》“摆渡辽河”专栏正式推出。这是继“大帅府钩沉”“盛京老地名”“盛京皇宫秘史”之后,《辽沈晚}鼢精心打造的又一个地域历史文化专栏。

谈到办栏初衷,不能不提及一些现象。

很多人都知道杨家将、杨门女将,可有多少人知道所谓七郎八虎、八姐九妹只是个“美丽的传说”?又有多少人知道其中那位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就埋在离我们不远的闯山脚下?大诗人李白在金殿上让权臣杨国忠、高力士当众出丑,但有几人知道这段故事也与我们东北、辽宁有关?更有谁知道它与满族的历史有关?

去外省开会,时常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在外地人的眼里,我们辽宁的历史与厚重的中原文明相比,好像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扮演的多是化外民族或是野蛮入侵者的角色。人们津津乐道于“仰韶文化” “殷商文化”,对“红山文化”却表现出让人难以理解的不知、不懂与不屑。

其实,这也怪不得人家。有位在旅游部门工作的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外地人到沈阳来,要看当年张作霖被炸死的地方,可我们有些专业的导游不是回答“不知道”,就是想当然地说“没了,不存在了”。听到这样的回答,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责怪外地人?倒是真应该在我们自身找找原因了。

辽河是辽宁的母亲河,她在孕育辽河儿女的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辽河文化。辽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俗、风物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相比,同样深沉厚重,同样源远流长,同样异彩纷呈。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是这个地方的根,“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读懂这句话,就可以知道历史文化对我们有多么重要。

《辽沈晚报》的办报宗旨是:责任媒体,服务民生。推出“摆渡辽河”,就是这种办报宗旨的具体体现。我们有责任把母亲河留给我们的历史遗产重新收集、梳理一遍,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敬奉出来。这是一个庞杂的过程,也是一个繁重的劳动,更是一个对先人、对后人、对历史、对现在都有着重大意义的文化工程。

如今,这个栏目已经推出整整一年。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摆渡辽河”办出了质量,办出了影响,成为《辽沈晚》鼢的品牌栏目,成为读者喜欢的一道精美文化大餐。

如果总结一下,这个栏目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用新闻的眼光来观照历史,用现代的思维来思索历史,用艺术的手段来表现历史。从到目前为止所发的近1∞篇文章来看,大多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其中不乏新发现,不乏新视角,也不乏新的表现形式的探索。有人说,“摆渡辽河”能把枯燥的历史做得生动鲜活。实为不易;有人说,“摆渡辽河”让我对家乡的历史有了清晰的了解,使我为自己是辽河的儿女感到骄傲;有人说,“摆渡辽河”就是辽宁的百家讲坛,坛坛是好酒,饮之有味,回味无穷。

在“摆渡辽河”推出一周年之际,我们做了两件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深远影响的事情:一件是开展“摆渡辽河”进校园活动,请为“摆渡辽河”撰稿的专家、学者进大中学校,为学生们讲述辽宁历史,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知悉家乡历史,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一件是与辽宁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摆渡辽河”历史文化丛书。把在“摆渡辽河”发表过的辽宁历史文化文章集纳出版,为社会、为后代留下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我们的读者、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后人不再对渤海国陌生,不再为萧太后迷惘,不再为张作霖为什么被炸感到困惑。我们的心愿足矣。

(作者为辽宁日报传媒集团社长兼辽沈晚报社社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摆渡辽河(关东那些事儿1)/辽沈晚报文化生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世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91155
开本 16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8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3-4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6
16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