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向孔子学做老师
内容
编辑推荐

孔子向来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确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老师!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把教育从官府带到民间;他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数十载,潜心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知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汉洲先生的专著《向孔子学做老师》的问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学习、研究和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好教材。这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从老师素质角度系统审视孔子的专著,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继承、发展,以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知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汉洲先生的专著《向孔子学做老师》作为国内第一本从老师素质角度系统审视孔子的专著,弥足珍贵。作者写作时,在力求把握孔子思想精髓,忠实孔子思想原貌,避免“戏说”之嫌的同时,特别注重创新,打破传统的注解《论语》的模式,走出“代圣人立言”的窠臼,以现代教育视角审视孔子的教育思想,寻求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使孔子的教育思想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呈现出“鲜活的面容”。

《向孔子学做老师》第二章以孔子自己的口吻为孔子辩白,正本清源,能使读者消除对孔子的诸多误解。

目录

第一章 走近孔子——探讨为师之道

 拥有一个潇洒人生

 磨砺思想的剑锋

 身正然后为人师

 俯下身子教书

 走出职业伦理误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教师为学有路径

 教学有法无定法

 有字无字书常读

 腹有“诗歌”气自华

第二章 正本清源——且听夫子辩白

 我是天下被曲解最多的人

 驳《歪批孔子——戏说孔子十大罪状》

 我也是一个创新型人才

 附:孔子年谱

试读章节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让受教育者能够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换言之,我们不仅需要孩子学富五车,更需要孩子满腹经纶。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培养比知识传授更为重要。

然而,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目标呢?我们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因为,思维的品质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

目前,新课程设计者已经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就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来说吧,其中就明确要求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好几个省市实行新课改以来,在这方面成效尚未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在于教师的思维品质方面未能“达标”。要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否则,以师昏昏,焉能使生昭昭?而事实上,现在师中“昏昏”者多,难以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昭昭”之才。

毛泽东说过:“教改问题,首先是教员问题。”目前,教育的当务之急,是重视教师思维品质的培养,使教师的思维带有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严密性。当然,教师只是教育者的一部分。父母以及社会上关涉教育、宣传的人士都是教育者。他们的思维品质也应该不断提高。

从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灵活性、严密性角度考察,孔子堪称教师典范!我们这里不妨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关于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是做学问难能可贵的思维品质。唯有思维带有批判性,才能发现前人现成结论的不妥,从而跳出窠臼,纠正谬误,弘扬真理。

孔子是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培养的。他明确提出了“当仁不让于师”的著名论断。这在2500年前,可谓惊天破石,振聋发聩。

孔子本人的思维就富有批判性。例如,有一首古诗云:

“唐棣之华,

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

室是远而。”

这几句诗意思是:“唐棣树的花儿,在风中翩然摆动;难道我不思念你?只是两家相距遥远。”孔子读了这首诗便加以批判说:“还是没有真正的思念。否则,哪里还谈什么路途遥远呢?”

孔子的后学对他的批判性思维理论也心领神会。如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清人陈献章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往今来,许多教育理论,可资我们批判的很多。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被当代学者奉为圭臬。其实,这句话“硬伤”很大。首先,以“鱼”喻“知识”,本身就不妥。因为“鱼”与“知识”没有相似点。你给人一条鱼,别人吃完了就没有了。但是,你教给别人一门知识,他会终身受益。这个人将来为人父或为人母,为人师或为人领导,他还会把知识信息再传递给别人。再说,我们的教育活动中,“鱼”与“渔”并非不相容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呢?其实,万丈高楼平地起,知识是基础。基础不牢,就会地动山摇。没有知识作基础,奢谈学习方法、能力培养,无异于痴人说梦。譬如一个人正在饿肚子,你是先给他鱼呢,还是先教给他钓鱼的方法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再如,人们常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细细思考,这个比喻也有缺陷。首先,学生与教师都不是静止的容器,而且也不是碗与桶的关系。教师应是江河,而学生应是海洋。江河源源流向大海,才能成就大海之大。教师教育学生,应使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且不说大学,就是中小学也不乏上万人的学校。这种做法,已经被许多领导和专家首肯,并美其名日:“放大优质资源。”可是,我们要问:“优质资源真的能够放大吗?”一碗干米饭加上一盆水,已经不再是干饭,而是“粥”了。放眼神州大地,学校合并、名校设立分校,一时间热热闹闹,结果是师资短缺,生源下降,管理跟不上,办学质量大滑坡!特别是有些分校,挂着名校的羊头,卖的是劣质教育的狗肉,结果只是把图虚名的家长的腰包中的钱攫为己有,至于学生的成绩、前途,那又另当别论了。其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校不在大,质高就行。精品意识是名校的生命线。而打破了精品意识去肆意扩大办学规模,也是自己践踏自己啊!在这方面,西方人头脑似乎比我们清醒。美国教育家鲍耶说:“最好的学校应该是学生数只有300人的学校,他们彼此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

我们想,哈佛大学没有分校,麻省理工学院没有改称大学的原因或许就在于此吧。P12-14

序言

“老师”一词,最早见于《史记·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当时,人们只习惯称教师为“师”,这里的“老师”是“资格最老之师”的意思。“老师”之称的流行,当为明清时代:应试士子们称主考官为老师,生员称府学、县学的教谕、训导为老师。至于通称教师为老师,则是现代的事了。而非教师行业中尊称别人为老师,更是当代的事了。

“老师”这个词,与“孔子”关联度特别高。

孔子向来被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确实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老师!他开私人办学之先河,把教育从官府带到民间;他积极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数十载,潜心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至今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他创立的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法,已成为教育界的圭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作为一个教育家提出的教育原则被写进党和国家的文件,古今中外能有几人?再如:1965年,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会议上,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以“终身教育”为题作报告,从而引发了“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潮。因此,不少人误以为终身教育思想发源于保罗·朗格朗。其实,终身教育思想,发轫于孔子。孔子曾经谈及人生的各个阶段,从年幼到古稀,都要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身心不断臻于新的境界。这其中正蕴涵着终身教育的思想。日本人持田荣一在《终身教育大全》中就郑重宣称:“孔子为东方发现和论述终身教育必要性的先驱者。”

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重要的教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继承、发展,以促进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知名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孙汉洲先生的专著《向孔子学做老师》的问世,给我们提供了一部学习、研究和发展孔子教育思想的好教材。这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从老师素质角度系统审视孔子的专著,弥足珍贵。

浏览全书,深感本书有以下两大特点。

一、古为今用,联系实际。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是夏商周三代文化集大成者。作者写作时,在力求把握孔子思想精髓,忠实孔子思想原貌,避免“戏说”之嫌的同时,特别注重创新,打破传统的注解《论语》的模式,走出“代圣人立言”的窠臼,以现代教育视角审视孔子的教育思想,寻求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契合点,使孔子的教育思想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呈现出“鲜活的面容”。

二、学术性与通俗性兼顾。

从如何做好老师的角度研究孔子,这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深厚的孔学修养和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是难以胜任的。作者从事教学、教育管理三十载,研究孔子有年,穷古究今,厚积薄发;一旦形诸文字,其真知灼见,便发人深省。

作者在不影响学术性的基础上,注重通俗性。作者采用随笔形式,摆脱“凡人难懂的书斋理论,玄奥思辨的高头讲章”(李泽厚《(论语>今读》)式的孔学著作的传统,把孔子从圣坛请到人间。行文或铺陈叙事,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开合自如;或雕龙饰凤,探幽发微,娓娓道来;使读者如味膏粱,如饮醇酒。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第二章以孔子自己的口吻为孔子辩白,正本清源,能使读者消除对孔子的诸多误解。其中部分内容,曾在《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赢得了学界好评。  记得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我们今天不妨说:“如果要想做好一个老师的话,也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百闻不如一见,这里不再赘言,还是让读者们自己去阅读品味吧。

是为序。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8年7月3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向孔子学做老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汉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316223
开本 16开
页数 1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9
16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