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假如人生可以轻轻揉碎(被误读的张爱玲)
内容
试读章节

关于人情练达这茬儿,我想从一个朋友说起——因为实在没必要称名道姓,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某男”吧。

某男与人交往的一大口头禅是:“懂事?”“不懂事?”且说某次,我一外地表妹来看我,我便带着表妹和我的朋友们一起玩儿,朋友中就有某男。某餐饭后,某男提议去唱歌,因为我当时急着去单位开会,朋友们就让表妹跟他们一起去,表妹急了,不自觉地接口道:“我不唱,我要和姐姐在一起。”

表妹走后,某男很不高兴地跟我说:“下次不跟你妹妹玩了,你妹妹真不懂事,她来,我们请她吃饭带她出去玩,车接车送,对她那么好,她这会儿连唱个歌都推托,还说一定要和姐姐在一起——难不成怕我们趁她姐姐不在吃了她?!”

显然,某男对我表妹产生了误读。其实,我这个表妹很看重朋友,也很珍惜情谊,她只是胆小羞涩,不习惯独自跟一群不十分熟悉的人混。当然,我也不能说某男说错了,表妹那句话脱口而出的当时,我也觉得不合适,有点拒人防人的味道。

不过一句话,表妹得罪了人,也落了个不懂事的印象,这可见,人在世间,被“做人”一词遭遇着,是时时刻刻要当心的。

然而,“做人”的含义到底是什么?本来,它的内涵和外延都可以很广阔的,如果我们够细心,就可以看得出那些被周边人说为“很好”的人,往往既不是有悲天悯人大情怀的人,也不是非常正直纯粹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待人接物、懂得人情练达的人——虽然,有些“练达”是那样的表面化。

我们常常看到,朋友圈里的谁谁谁因为总是不懂得买单,被大家用目光和表情睥睨着;亲戚群中的某某某,因为总是刻薄地参加谁谁谁的什么庆典,在大家的心目中沦落为傻瓜……谁不愿意自己是个受欢迎的人呢?于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学着,买单,笑脸,寒喧……为了可怜的“受欢迎”,我们早将自身的喜恶、自身的需要抛到了九霄云外,等到老了,才知道自己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放在这种无谓的“讨取”中消耗完蛋了。

受《天才梦》的误导,读者们普遍认为张爱玲是个不谙世事,不懂人情交往的人,似乎她活该被冷落于热闹的人群中。

在待人接物的常识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试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

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be,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巅的绿叶。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张爱玲的作品里,《天才梦》位列最出名的那一档,所以,这些张爱玲自我照镜的句子,很多读者都能眼睛一闭就背出个八九不离十。我估计着,张爱玲写这文章并决定投稿参赛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这文章会让自己从此以“处世白痴”的形象定格于世间。P3-4

目录

第一辑 怎样一个女人

 天才身上的蚤子:她从不欠人情练达

 俗者见俗:她到底美不美

 发展性评语:她也是个厉害的主

 “主席夫人”:她也有正义感和悲悯心

第二辑 笔下人物

 沈小红和李漱芳:两个妓女的爱情

 乔琪乔、姜季泽、毛耀球:谁是最可恨的人

 当夏宗豫碰上虞家茵:一个钻石王老五的艳遇

 曹七巧: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佟振保、范柳原:放养的男人才聪明

第三辑 那众说纷纭的爱情

 胡兰成的女人经:淫者,无敌

 桑弧: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汹涌

 二度失败:宿命难违

第四辑 亲情纵横

 弟弟和父亲:一个问题少年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问题家长或者

 问题家庭

 舅舅和父亲,姑姑和母亲:物以类聚也不完美

 后母:生于人,死于人性

第五辑 友情选读

 炎樱:非常红的红颜

 苏青:是对手,是情敌,亦是知己

 宋淇、邝文美:断裂的可能,永恒的可能

 附录一 张爱玲散文语录

 附录二 张爱玲年谱

 附录三 参考书目

序言

传奇落地:我的平民张爱玲

我知道写张爱玲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写她的书实在太多了。能选取的角度,比如文本解读、传奇人生、美食、服饰、行踪、书信……都已经被人选着写过。

但是,李碧华说:“张爱玲是一口古井,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尽情来淘的古井。”

但是,司马新又说,张爱玲正传之作者,需有下列条件:(1)公允之立场。(2)高远之视界。(3)悲天悯人之精神。(4)第一流之鉴赏力。(5)心理知识之丰富。(6)有小说家之才华。(7)历史之常识。他还说,符合这些条件的才子或者才女,目前还没出现,可能还需等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方会出现。

把二人的话综合起来,我便可以进行自我鼓励了——我不是要写张爱玲的传记,而仅仅是想表达一下自己读张爱玲的感受。这应该是可以被允许的吧?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的读者总不仅仅是那些高端的文学人才,而应该是包括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覆盖了各个知识阶层的人。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一个没读过书的人,听人讲故事般地讲了他(她)写的故事,也情不自禁地叫出一声好来,对一个作家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成功。

张爱玲,恰恰就是可以承载这样广泛的读者的。她的作品有极大的民间可能性,她这个人也有极大的民间可能性。

这近一年的阅读,我都围绕着张爱玲展开。读后只觉得喜欢,而且是越读越喜欢的那种。张爱玲不仅是个文学上的天才,而且是个认知上的天才。她是多面的。看出身,她是个高贵的女人;看爱情,她是个偏执的女人;看落幕,她是个出尘的女人。但是,真正进入到她的文字世界,又会觉得她其实是个普普通通的、和千千万万女人一模一样的女人——她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渴恋,对亲情和友情的体验以及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看法,和大部分女性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她更敏锐,更清醒,更深刻,恰巧,她又有惊人的文字表达才能——她用笔把这些感觉精确地表达出来了。

所以我想让我心中的张爱玲走下高峭的传奇,落脚到世俗的生活来,请她和我们一起,锅碗瓢盆,嬉笑怒骂,融入到她所喜欢的“市声”当中。

写张爱玲的书是很多,有学术化的文学价值讨论,有传奇式的人生描绘……书写作者大部分是对张爱玲有多年研究的学者和作家,男性居多。有些书写得很好。但是我想,以男人的思维和心性来解读女人,尤其是解读离群索居的张爱玲,必定会有无法抵达的层面。况且,这些书大都成于《小团圆》面世之前。《小团圆》出来后,以前很多有关张爱玲的说法都要勘正。到今天,我解读张爱玲,仍然会产生很多误读(或许是更多)。但是我想,民间自有民间的拉杂,不成体系的市井中,焉知没有藏着更为血肉丰满的张爱玲?假使我解读得不对,以后也自会有人勘正。这不是坏事,恰恰说明,对张爱玲的解读是可持续发展的。

是为自勉。

顺带说明:

1.尽管一再小心翼翼,但民间解读,脱不了戏说,有时率性,读者切莫将其中材料一一当作事实。

2.附录一选了一些张爱玲语录。之所以只选了散文部分,是因为张爱玲的经典语录太多,实难穷尽,倘若再加上小说里的语录,只怕单独编一本书都嫌太厚。之所以要选,是因为看网上流通的张爱玲语录,体现爱情和讥诮的多,读者看多了,便误解为张爱玲仅仅是将爱情讲得透,而写话又有机锋。其实,真正的张爱玲比这广博得多,沉重得多,也仁厚得多。  3.附录二列出的张爱玲年谱,仅仅为读者梳理体系提供方便。材料由几十本书籍提取整理而得,并非第一手资料,读者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内容推荐

由林云霞编著的《假如人生可以轻轻揉碎:被误读的张爱玲》里的文字提取了张爱玲的五大关键词:“女人”、“作品”、“爱情”、“亲情”、“朋友”,构成张爱玲人生的五大部分,以张爱玲的文本为底色,用女性的视觉,从以往读者对张爱玲的误读的角度,探讨男人、女人、爱情、亲情、友情、人生、人性等社会生活元素。

《假如人生可以轻轻揉碎:被误读的张爱玲》里,有张爱玲,有作者,更有广大的读者。

编辑推荐

林云霞写《假如人生可以轻轻揉碎:被误读的张爱玲》,仅仅是想表达一下自己读张爱玲的感受。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深者见深、浅者见浅……一个没读过书的人,听人讲故事般地讲了他(她)写的故事,也情不自禁地叫出一声好来,对一个作家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成功。所以作者想让她心中的张爱玲走下高峭的传奇,落脚到世俗的生活来,请张爱玲和我们一起,锅碗瓢盆,嬉笑怒骂,融入到张爱玲所喜欢的“市声”当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假如人生可以轻轻揉碎(被误读的张爱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云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637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2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