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闲话蒿庵(经学大师张尔岐稷若评传)
内容
编辑推荐

历来不乏对蒿庵先生的造神者,他们利用自己制造出的“活神仙”为人占卜算命,祛灾治病,以坐收渔利,而不惜玷辱先贤,污染社会,其影响十分恶劣。因此,由李惠广编著的《闲话蒿庵》旨在缀合先生的生平事迹,并略与评说,以期还原其学者的本来面目,宣扬其道德文章,澄清人们对他的误解。

内容推荐

蒿庵先生之学博大精深,长于经学,尤其邃于《周易》,精于“三礼”,对《仪礼》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清初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礼经》大师。除经学之外,于哲学、史学和文学也有较高的造诣,对医学、兵学、佛学以及天文、历象、器算、律吕等均有研究。尤其可贵的是他十分重视科技等实用之学,但凡关涉国计民生的学问莫不予以关注。由李惠广编著的《闲话蒿庵》旨在缀合先生的生平事迹,并略与评说,以期还原其学者的本来面目,宣扬其道德文章,澄清人们对他的误解。《闲话蒿庵》带你近距离接触蒿庵先生。

目录

序言

前言

引子

第一章 家世与家人

第二章 求学与求仕

第三章 愤世与避世

第四章 思念与思索

第五章 农耕与教耕

第六章 读书与著书

第七章 学识与学术

第八章 人品与人气

第九章 交游与挚友

第十章 生前与死后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试读章节

尔后,有名叫张福顺、张福美的,是张大伦的后人,但因当时张家没有谱牒,所以他二人是张家的几世几代也就不得而知了。再后,又不知传了几世几代,传到了张清,张清传张曼,张曼传张信,张信传张兰。张兰字汝馨,别号前川,就是张行素之父、本书主人公蒿庵的祖父了。

张家世代务农,为人本分,家境殷实,但不知为了什么,到了张兰小的时候,家道中落了。张兰从平棚店迁至附近的柳树王庄,他是个很有志气的人,勤奋耕作,精打细算,惨淡经营,竟然渐渐地又把败落的家道复兴起来。他性情豪爽,为人慷慨大方,日子富裕了,亲友邻里向他求借告贷,从无吝色,常为别人排忧解难。他曾经两次烧掉了借券,免除了一些人的债务,这不仅使债务人十分感激,众乡邻对他也都交口称赞。他在世的时候虽然蒿庵年纪还小,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在蒿庵的幼小心灵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

蒿庵的父亲张行素,字龙溪,十余岁时大病一场,几乎丧命。痊愈后身体赢弱不胜读书重负,一部《论语》读到一半便辍学了。年轻时在按察使司分巡道做了一名属官,任职十余年后,又被任命为湖广省襄阳府石首县的驿丞。

说起张行素得石首驿丞一职,其中还有段故事。张行素虽然步入仕途,但他对权势地位和荣利却不十分看重,又加生性刚直,所以不愿为升迁官职而不择手段地去钻营。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晋京去谒铨。时,途中做梦,恍恍惚惚见有一座官署,从里面走出数十人,个个剃了光头,脖子上套着铁圈,并且绳捆索绑,呼天抢地地哀告:“救救我呀!救救我呀!”声音十分凄厉。他醒来感到非常惊异,心中不是滋味。

到了京城后住在官邸中。一天,有位客人来拜访,这客人先自报家门,说与行素是同乡,因事来京快一年了。在家就深知行素是德行敦厚的君子,自己非常敬仰,现在得知行素来京城谒铨了,很愿相助一臂之力。接着就问行素知不知道谒铨的内幕:谒铨非有门路不可,必须买通权贵才行,行贿的上天堂,不行贿的被踩进泥坑里,这仅是当权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事。他声称自己非常熟悉谒铨的内幕,问行素有什么打算,交由他去周旋,结果必能称心如意。行素谢过这位老乡的一番美意后,便说明自己此来谒铨只是例行公事,并无非分之想,所以没带多少钱来,眼下囊中羞涩,当务之急是支付住宿食需等费用,没有余力去走门径。客人听了便极力表白自己不是来想外快的,没有什么别的意图,完全是因为同乡,又敬仰行素的为人,才甘愿来帮忙的。张行素也再一次表示感激老乡的深情厚谊,进一步说明自己并没有什么奢望而且也没有力量去走门径,当然老乡如果肯于帮忙,伸出援助之手,事后当有报答。那客人看看行素,笑笑走了。

不几天铨序的结果出来了,张行素所得的是石首驿丞之职。这时那位客人又来了,进门先是埋怨行素不听他的话,把事情弄得这般糟糕;又说虽然如此,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如果现在能出百两银子还可弄个县尉,出200两就可弄到州簿,出400两还可弄到藩幕……最后还说如果不由他去走门径,势必坐失良机,再也不可挽回了。行素听罢回答说:“谢谢!这是命中注定的,没办法,我现在也正想回家种地呢!”那客人听罢遂一去不复返了。P9-10

序言

300多年前,山东省济阳县出了个“活神仙”张稷若。张稷若的名字以及他的传说,在济阳一带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譬如传说他是文曲星下凡,是康熙皇帝御口亲封的“好阴阳先生”;说他能驱鬼使神,呼风唤雨,预知未来,善言人之吉凶祸福,等等。这些传说历久不衰,而且越传越奇。

张稷若是人不是神,是一位研究儒学经典成就卓著的经学家。他名尔岐,字稷若,号蒿庵,又号汗漫道人,世称蒿庵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8年)。明末诸生。以其父死于清兵,又哀痛明亡于清,故与清王朝誓不合作,不赴太学,亦不出仕,隐居田园,教授乡里,潜心读书著述,贫困终其一生。

蒿庵先生之学广大精深,长于经学,尤其邃于《周易》,精于“三礼”,对《仪礼》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清初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礼经》大师。除经学之外,于哲学、史学和文学也有较高的造诣,对医学、兵学、佛学以及天文、历象、器算、律吕等均有研究。尤其可贵的是他十分重视科技等实用之学,但凡关涉国计民生的学问莫不予以关注。他宗法程朱理学,但不囿于其窠臼;深谙汉儒经学,而不专注训诂,在治学上表现了一定的独创精神。

先生富有民族气节,素以孝友著称;节操高洁,品行端方;淡泊为志,不慕荣利。其道德文章堪可垂范后世,是以殁世后名列乡贤,事入国史。

历来不乏对蒿庵先生的造神者,他们利用自己制造出的“活神仙”为人占卜算命,祛灾治病,以坐收渔利,而不惜玷辱先贤,污染社会,其影响十分恶劣。因此,本书旨在缀合先生的生平事迹,并略与评说,以期还原其学者的本来面目,宣扬其道德文章,澄清人们对他的误解。

由于作者受水平的限制,书中错误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及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4年6月

后记

写作这本小书,前后费时七八年。拖这么长时间,并不是因为深思熟虑、精雕细刻,而是另有原因:2000年动笔刚写出了《引子》,老伴就迭连遭受伤病,在对其护理期间,曾先后两次搁笔计一年多。后来专心写作时,自己已年近七十,脑动脉硬化和眼疾日益严重,工作效率很低,进度太慢。2004年脱稿,2005年修改完毕交付出版社后,2006年又发现了有关蒿庵先生的新资料,于是对书稿再次进行补充修改,以至于拖到现在。

本书除《引子》一篇叙述写作的缘起和目的外,十章正文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蒿庵先生,为其作传。书名的副题《经学大师张尔岐(稷若)评传》是脱稿后加上去的,朋友说这样可以更明确地提示本书的主旨。以表字“稷若”夹注传主之名“尔岐”,是因为蒿庵先生在当地以字行世,不少人对其名反倒比较陌生。称为“评传”则是因为书中不但写了蒿庵先生的生平、事迹、品行和学识等,而且在写这些时作者不断有些饶舌评论的缘故。

本书“以其书写其人”,书中绝大部分资料是从传主的著作中撷取的,对传主的评论也是就其文论其人。书中大量引用了传主及他人著作中的话,这些话都是文言,考虑到有些读者阅读起来可能有困难,所以在引用后大都予以解释。解释的方式有的近乎意译,用白话再叙述一遍;有的则略作浅析,疏通文意。这样做可能方便了某些读者,但却使得行文哕嗦,增长了文章篇幅,实属无奈之举。

每章后有注释,注释有两种:一种是注明引文的出处,便于读者查阅原文;一种是对比较生僻的词语、典故和人名等的解释。前者,所引原文不再重现,只标出注释的序号;后者,则出现被注释的词语等。

写作本书时参考了山东师范大学张翰勳先生所作的《蒿庵集》、《蒿庵集捃遗》、《蒿庵闲话》三书的《整理后记》,很受启发,本书四、六两章有些地方的立意就采用了先生的研究成果,在此敬向先生致谢!

本书有周超、赵兴岐、徐懋林同志阅览了全稿,王凤龙、袁绍军、井传岫、杨化浩等同志阅览了部分章次,他们都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最后又承蒙诗人、县政协前主席阎维杰同志统览全稿,予以指导,在此对上述领导与同志一并表示感谢!

更感谢中共济阳县委张新文书记,在百忙中抽暇为本书作序,使拙作藉以生辉,深谢!

最后需要说明,此书的写作是在亡友郭君启峻精神的感召与鼓舞下完成的。郭君生前原本要编写张尔岐神话故事集的,惜事未果而病终,故我时常作完成他的遗愿之想。如今《闲话蒿庵》即将出版,倘能差强人意,也可告慰老友了。再者,此书的出版,亦靠启峻次子永航侄的运作玉成,一切有关事务全由他操劳,今亦志于此。

作者

于2009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闲话蒿庵(经学大师张尔岐稷若评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惠广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7167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11-01
首版时间 2009-11-01
印刷时间 2009-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9.9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2: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