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编著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要略》侧重介绍了波斯穆斯林和波斯文化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与影响,以及对中国穆斯林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旨在重温中国人民和中国穆斯林与阿拉伯各国(包括伊朗)人民之间历史上的友好往来,经济、贸易、文化领域内的合作、交流,并期盼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保持、发展这种传统友谊及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以造福于各国人民。
图书 | 中国伊斯兰文化要略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志华编著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要略》侧重介绍了波斯穆斯林和波斯文化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与影响,以及对中国穆斯林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旨在重温中国人民和中国穆斯林与阿拉伯各国(包括伊朗)人民之间历史上的友好往来,经济、贸易、文化领域内的合作、交流,并期盼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保持、发展这种传统友谊及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以造福于各国人民。 目录 前言 一 中国伊斯兰教史一瞥 (一)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传人中国 (二)唐宋时期来华的穆斯林及其特点 (三)蒙元时期来华穆斯林的贡献及其特点 (四)明朝时期中国穆斯林的贡献及其特点 (五)清王朝的压迫与中国穆斯林的起义 (六)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的创立 (七)汉文著、译经典的兴起 (八)中国穆斯林社团的建立 (九)经堂教育的改良与新型伊斯兰学校 (十)新疆伊斯兰教 (十一)中国伊斯兰教教派 1.四大教派 2.苏菲派 (十二)波斯文化、什叶派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 (十三)中国10个民族穆斯林 1.回族 2.维吾尔族 3.哈萨克族 4.柯尔克孜族 5.塔吉克族 6.乌孜别克族 7.塔塔尔族 8.撒拉族 9.东乡族 10.保安族 (十四)中国伊斯兰史上最著名的人物 1.唐朝时期 2.宋朝时期 3.元朝时期 4.明朝时期 5.明清之际中国著名穆斯林学者、经师、毛拉 6.近现代中国著名穆斯林学者、阿訇、毛拉 (十五)中国伊斯兰古迹 1.清真寺 2.陵墓 3.拱北 4.麻扎 5.碑铭 二 中国伊斯兰经书 (一)中国伊斯兰经堂教育采用的课本 1.阿拉伯文课本 2.波斯文课本 (二)中国清真寺使用的其他经籍 1.古兰经注 2.圣训经 3.教义、哲学、伦理学经典 4.教法经籍 5.史地文化、教育科学、传记文学、苏菲学理 (三)中国穆斯林学者著述的经籍 1.汉文著作 2.阿拉伯文等六种文字著作 (四)中国穆斯林学者翻译的经籍 1.古兰经汉译本 2.中国穆斯林少数民族文字《古兰经》译本 3.“圣训”的汉文、维吾尔文译本 4.其他各学科译著 (五)中国学者或研究机构联合著、编、译的伊斯兰图书 (六)中国汉族学者关于伊斯兰教的著述 三 近代以来中国穆斯林杂志、期刊、报纸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伊斯兰文化要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志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70452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10-08-01 |
首版时间 | 2010-08-01 |
印刷时间 | 201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68 |
丛书名 | |
印张 | 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宁夏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