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方编著的《外滩源研究》分为三篇:上篇关于“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中、下篇关于建筑、街区变迁的原点与街廓两部分内容。

本书在从街区形成的起点入手之后,主要结构采用空间线索分类——将街区空间分解为道路、街坊、产权地块、建筑、街廓几个要素进行研究,几部分内容相互平行、各自独立却又密切相关,更突出地表现街区及建筑的空间特性;同时,对于街区空间的研究,也是历史变迁的研究,各空间要素变迁所体现的时间规律不尽相同,很难将它们归人统一的时间线索进行论述,因此,时间线索用于各空间要素中具体对象的研究之中。

内容推荐

上海“外滩源”街区位于外滩北端,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开埠初期,英领馆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从上海县城迁至此处,街区由此开始发展。王方编著的《外滩源研究》内容共分三篇:上篇为街区的起源与结构;中篇为早期街区建筑的发展;下篇为走向摩登时代的街区建筑的建设、改变及新时代商务空间的形成,并分析街区街廓及建筑历经两个时期的变迁后形成的外部特征;书末就街区变迁的原因、保护价值以及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外滩源研究》史料性很强,可供建筑设计、建筑历史研究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相关专业人员阅读。

目录

导言

 1)选题意义及背景

 2)相关文献述要

 3)研究方法与思路

 4)全书内容与框架

上篇 “外滩源”街区的起源与结构

1 缘起

 1.1 “地理边缘”的街区

1.1.1 租界的初始形态

1.1.2 租界早期的空间变化

 1.2 “权力中心”的英领馆

1.2.1 英商抢滩浦江畔

1.2.2 县城中的英领馆——华界里的“孤岛”

1.2.3 城郊的英领馆——两江口的权力空间

 本章小结

2 路网及街坊

 2.1 街区路网框架及街坊的形成

2.1.1 街区边界道路

2.1.2 街区内部道路

2.1.3 街区街坊

 2.2 街区路网框架的延展

2.2.1 租界间的关联

2.2.2 街区与周边地带的关联

 本章小结

 附图及附表

3 产权地块

  3.1 产权地块成形时期(1845-1862年)

3.1.1 街区土地租定(1845-1858年)

3.1.2 英领馆地产分裂(1862年)

 3.2 地产匀质化时期(1861-873年)

3.2.1 分裂活动

3.2.2 合并活动

3.2.3 形状及面积的调整活动

 3.3 分割利用时期(1906年以后)

3.3.1 4、5号街坊的多级分裂

3.3.2 2、3号街坊的建筑分配

  本章小结

  附图

上篇小结

中篇 早期的“外滩源”建筑(1843-1911年)

4 英侨公共建筑

 4.1 英领馆区建筑群

4.1.1 领馆区权力内容的演变

4.1.2 有机生成的建筑群 

 4.2 英侨文娱建筑

4.2.1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4.2.2 兰心剧院

4.2.3 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会所

 4.3 英侨的宗教建筑

4.3.1 规矩会堂

4.3.2 新天安堂

 4.4 街区内的市政建筑——邮局

 本章小结

5 各界的商业及居住建筑

 5.1 西人办公、仓储及住宅建筑

5.1.1 初始状态——仓储建筑

5.1.2 19世纪——办公一居住混合功能建筑

5.1.3 世纪之交——低密度住宅与高密度仓储建筑

 5.2 华人里弄建筑

 本章小结

中篇小结

下篇 摩登时代的“外滩源”建筑(1912-1937年)

6 普及宗教文化的建筑

 6.1 新教社会活动组织及建筑

6.1.1 基督教青年会建筑

6.1.2 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与联合传教大楼

6.1.3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6.2 新教出版教育机构及建筑

6.2.1 大英圣书公会大楼

6.2.2 真光广学大楼

 6.3 犹太教建筑——阿哈龙会堂

 本章小结

7 都市时尚与文娱建筑

 7.1 摩登观演建筑——光陆大楼

 7.2 旧文娱建筑的时尚化

7.2.1 亚洲文会会所

7.2.2 划船俱乐部会所(“下舢板厂”)

7.2.3 兰心剧院

本章小结

8 外滩影响及商业建筑的发展

 8.1 办公功能建筑

8.1.1 自用办公建筑

8.1.2 自用与出租办公

 8.2 组合功能建筑

8.2.1 办公—仓储组合

8.2.2 居住—办公组合

 8.3 市政设施——停车场加油站

 本章小结

9 街廓与建筑的历史定格(1937年)

 9.1 平面维度的街廓布局特征

9.1.1 匀质边界与公私双方的空间换算

9.1.2 非匀质边界与租地人的影响

 9.2 空间维度的建筑及街廓形态特征

9.2.1 维多利亚时期乡土风格影响下的英侨建筑

9.2.2 互为背景的西式复古建筑

9.2.3 ART-DECO的“商业表达”与“文化表达”

9.2.4 街廓界面的组合特征

本章小结

下篇小结

结语

 1)城市文化形成中的空间因素

 2)历史与现状价值

 3)对街区现代变迁的反思

 后记

参考文献

图版来源

名词索引

附录 街区建筑情况统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外滩源研究(上海原英领馆街区及其建筑的时空变迁1843-1937)/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125929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8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1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85
21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2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