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得主,七十年来十大童书经典!
“如果没有‘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为什么妈妈一生买了那么多的针啊线啊什么的,却一一不知去向呢?”
这种童话人物小朋友太容易理解了,作者共写了四部续集,这套作品深受英国儿童的欢迎。《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在英国已家喻户晓,成为他们民间故事中的童话人物不久前,这部童话已被美国好莱坞改编拍成电影。
图书 | 借东西的小人漂流记/借东西的小人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得主,七十年来十大童书经典! “如果没有‘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为什么妈妈一生买了那么多的针啊线啊什么的,却一一不知去向呢?” 这种童话人物小朋友太容易理解了,作者共写了四部续集,这套作品深受英国儿童的欢迎。《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在英国已家喻户晓,成为他们民间故事中的童话人物不久前,这部童话已被美国好莱坞改编拍成电影。 内容推荐 波德一家在斯皮勒的带领下成功脱险,来到小男孩汤姆的住处,与生活在墙里的亨德瑞利舅舅一家会合。但不久,汤姆和爷爷就离开了这里,没有人迹的地方不可能支持两家小人的生活,所以波德不得不又带领家人走上流浪之旅,寻找新的家园。他们从地下管道出来,来到小河边的水壶中安顿下来,但一场突来的大雨将水壶冲到了河水中,小人开始了一场水上漂流冒险,他们最终能找到新家吗? 试读章节 “可他们谈些什么呢?”律师比胡得先生简直有点恼火地问,仿佛说到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情。 “他们在说借东西的小人。”梅太太说。 他们站在矮树篱下,脚边,长成树样的卷心菜湿漉漉的,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这是个暗沉阴湿的下午,下面,一盏灯透过木屋的窗闪着温暖的光。“我们可以在这儿搞个果园。”她满不在乎地添了一句,似乎要改换话题。 “我们这种年纪,”比胡得先生说,眼睛仍旧盯着下面山谷里的那盏窗灯,“以你我的年纪,种花要比种果树更明智一点……” “你这样想?”梅太太说。她拉拢了身上厚呢子的长斗篷抵御回旋不停的风。“你瞧,我要在遗嘱里把木屋留给她。” “把木屋留给谁?” “凯特,我的侄女。” “明白了。”比胡得先生说着又瞥了一眼那扇亮着灯的窗子,他知道凯特就坐在窗后面呢。一个奇怪的孩子,他想,让人仓皇失措。她瞪大了眼睛盯着你,视线穿过你,对你视而不见,却可以跟从前的看林人,那个无赖的老汤姆·古德因纳福喋喋不休讲上个把小时。狡猾的老头和倾听的孩子,他问自己,他们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他们现在(他扫了一眼手表)已经一块儿呆了足足一个钟头又一刻钟,就那么弓着身子坐在窗边,说啊,说啊…… “借东西的小人……”他重复道,似乎被这个词难住了,“什么借东西的人?” “哦,只是一个故事罢了,”梅太太一边轻描淡写地说,一边在被雨浸湿的卷心菜中间挑拣着落脚的地儿向凸起的砖石路走去,“我们以前也相互讲这些来着,我弟和我,小时候住在乡下那会儿。” “你是说在费班克庄园?” “没错,跟索菲姑婆同住的时候。凯特喜欢这个故事。” “可为什么,”比胡得先生问,“她就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呢?” “讲给老汤姆听?为什么不行?实际上,我以为情况正好相反:我相信是汤姆讲给她听。” 比胡得先生跟着梅太太走在磨平了的砖石路上,一言不发。他认识这家人大半生了,一群怪人啊(他是最近才开始这么认为的)。 “你编的故事?” “不是我,不是——”梅太太笑起来,似乎有点儿窘迫。“我认为是我弟弟编的。如果这故事是编出来的话。”蓦地,她又尖着嗓子补了一句。 比胡得先生赶紧抓住话头:“我没怎么明白你的话。你提到的那个故事,真真切切地发生过?” 梅太太笑了。“哦不,不可能真的发生过吧。不可能的。”她继续向前走着,回头又说,“只不过这老头,这个老汤姆·古德因纳福,好像了解这些人呢。” “什么人?这些讨饭的?” “不是讨饭的——是借东西的小人……” “明白了。”一点儿也不明白的比胡得先生说。 “我们这样称呼他们,”她拐上小路,等着他跟上她的脚步,“或者他们这么称呼自己,是因为他们没有一件自己的东西。他们连名字都是借来的。我们认识的那家人,爸爸、妈妈和孩子分别的名字是波德、霍米莉和小阿瑞埃蒂。”他走到她身边的时候,她微微一笑:“我觉得他们的名字还挺可爱呢。” “非常可爱。”他说得有点儿太冷冰冰的了。接着,他不由自主地回应她,也微微地一笑。他记得,她的举止态度中总有这种和婉的嘲弄劲儿;就算年轻的时候,虽然被她的秀丽吸引,他还是发现她会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一点儿也没变。”他说。 她立刻严肃起来。“可你不能否认那是座奇怪的老屋,啊?” “老,没错。可说奇怪嘛,”他俯视坡下,“这木屋也差不离了。” 梅太太笑起来:“哈,凯特会同意你的哦!她发现这间木屋的怪异比起我们发现费班克的怪异,丝毫不逊色呢。你知道,在费班克,我弟和我从一开始就有感觉,除了人类,房子里还住着其他人。” P1-4 书评(媒体评论) 玛丽·诺顿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天赋,无论通过小人眼睛看人类,还是通过人类的眼睛看小人,她的描述使两者都同样生动可信。 ——《芝加哥论坛报》 玛丽·诺顿和所有伟大的幻想小说家一样,风格独特而令人信服。 ——《纽约时报书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借东西的小人漂流记/借东西的小人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玛丽·诺顿 |
译者 | 张颖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470883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83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1.88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179 |
宽 | 13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10-2008-361号 |
版权提供者 | Aitken Alexander Associates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