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王侯的辱/王权博弈四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总是在不断地更迭,从而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亡命天子,末世之君。“亡命天子,末世之君”的产生总是有其原由。本书不说其根本原因,单说这天子、君王的个人因素。本书共总结了十二种。每种后面都举例了数个故事。全书文学性、历史性、故事性、可读性均很强。

内容推荐

今生不幸生皇家,无力为王偏登极。亡命天子,末世之君,从权力的宝座上骤然摔落,伤的不仅是自家的卿卿性命;乱世无道,累及百姓,造成无尽的祸乱与灾难。封建王朝“家天下”时代,一旦天子无能,则固国难宁。其实,他们心中梦幻的千秋万代坐江山本身就是不顾历史发展的一厢情愿。

今天座上宾,明日阶下囚。皇权无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阶下之囚有抱屈含冤的刀下鬼,也有盛极而衰、骄纵而亡的自取者。权力的丧失,皆因不“慎”而起。这其中的是非功过,留下了无数教训与叹息。

目录

一、“强枝弱干”之辱——大权旁落的失控之祸

二、“骄奢失国”之辱——滥用国力,重敛百姓的亡国之祸

三、“失德用奸”之辱——重用贪官佞臣,自找掘墓人之祸

四、“德薄才平”之辱——无力登极,病态强弩之祸

五、“由明趋昏”之辱——长期掌权的“职业冷淡症”之祸

六、“游戏人间”之辱——蔑视国家法度的亡命之祸

七、“批逆龙鳞”之辱——犯颜直谏、功高震主、自蹈不测之祸

八、“开罪小人”之辱——蔑视或者忽略小人伎俩引来的意外之祸

九、“书生意气”之辱——合生取义者是华夏脊梁,但不免特立独行之祸

十、“权极而衰”之辱——因贪权恋势不知进退而咎由自取之祸

十一、“虚骄不谨”之辱——头不落,不知错。得意忘形之祸

十二、“自作聪明”之辱——有眼无珠的“机灵鬼”之祸

试读章节

一、“强枝弱干”之辱

——大权旁落的失控之祸

封建王侯最头疼的是如何护好位、看好家,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儿孙。于是,以重驭轻、强干弱枝成为他们的无上法宝。

可历史老人总是要跟天子们过不去,非要出几道难题进行几次中期考核。答对了,国祚绵长;答错了,灭家丧国。可惜考试合格的考生寥寥无几。

在重视亲情伦理的古代中国,龙子、龙孙们自然是老龙王最可信赖的人。于是封邦建国成为周天子的第一选择。可宗法制下的窝里斗没想到更厉害,姬家子孙只好含泪离开考场。

收兵权是龙王爷防患未然的无奈选择。可瞬息万变的战场不允许皇权过多的干涉。欲开疆拓土的李隆基大度地授胡将以重权;弃都北窜的咸丰帝把江南半壁托付给了曾家军。深沐圣泽的天国将相偏偏不晓得滴水抱以涌泉,渔阳颦鼓敲破了大唐潼关城,中兴的载淳更没尝到什么甜头就撒手西归。于是,如何驭将又成了一道难题。

丧失了做人起码尊严的阉宦本来是皇家最忠诚的奴仆,可凭空遭此横祸也使这些权力塔尖上的人染上了歇斯底里症,权力成为他们发泄不满、满足畸形心理需要的工具。于是,金龙宝座上的皇帝也渐成为他们发泄怒火的出气筒。如何有效管理内廷宦官,又绊倒了一大批笨龙呆鸟。

“今生不幸生皇家”,跌倒在金阶之下的龙子龙孙们大概只剩下这一腔慨叹了!

汉成帝终为儿皇帝

汉成帝即位后,以舅父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凤专权,当仁不让。成帝柔弱,事无大小,均由王凤拍板才能算数。光禄大夫刘向的小儿子刘歆知书达理,有人向成帝推荐,成帝召见他,听他诵读诗赋,非常喜欢他,便想任他为中常侍。临当任命时,左右侍从提醒成帝道:“此事还未禀报大将军。”成帝道:“这点儿小事,无须报告大将军吧?”左右叩头力争后,成帝才告诉了王凤。不料王凤认为刘歆不能当中常侍,成帝只好打消了念头,由此可见成帝何等惧怕王凤。

成帝即位已有数年,仍然没有儿子,而且体弱,时常患病。一次,他的同父异母弟定陶恭王来京入朝,成帝忆及手足之情,颇为高兴,赏赐他的财物比其他王多十倍。成帝想把定陶王留在身边,对他说道:“我没儿子,人生无常,一旦有个三长两短,你我就难以相见了。你永远留在这里,侍候我吧!”后来,成帝身体健康状况好转,定陶王便留在京师,朝夕侍奉成帝,成帝待他甚为亲切尊重。大将军王凤却对定陶王留京很不满意,正好当时出现了日食,便以定陶王留京不合礼节因而上天垂戒为借口,督促成帝把定陶王打发回藩国。成帝迫于王凤的压力,只好让定陶王离京,分手时兄弟俩相对而泣。

京兆尹王章平素刚直,敢于说话,他认为王凤赶定陶王回藩国的建议不合道理,便上奏请言日食之事。成帝秘密召见王章,王章说道:“天道是很聪明的,它保佑善举而惩罚恶行,以其瑞异现象而表示符验。而今陛下因无后嗣,故而亲近定陶王,以便延续宗庙,卫护社稷。这是上顺天心下安百姓的善事义举,上天应有祥瑞出现,怎么能招致灾异呢?灾异的发生,乃是因为大臣专政的缘故。听说现在大将军把日食的出现归咎于定陶王,建议遣返定陶王,妄图孤立天子,专擅朝事,以售其私,他岂能算是忠臣!况且日食现象,是阴侵阳、臣压君的表现。如今朝政事无大小皆由王凤决断,天子竟无插手之机。王凤不反省自责,反而归咎于好人,把定陶王赶回遥远的藩国。而且,王凤诬陷贤良,行为不忠,并非仅此一事。前丞相乐昌侯王商本来是先帝的外戚,他颇有修养,举止笃厚,很具威望,位历将相,堪称国家的栋梁之臣。其人操守纯正,不肯屈从王凤的歪门邪道,王凤终于以他家的私事为把柄罢免了他,他忧闷而死,众人无不同情。还有,王凤知其妾妹张美人曾经嫁过人,于礼而言不该送与至尊,他却以张美人宜生儿子为借口将她送进后宫,苟且营私,以利其妾之妹。据说张美人进宫后根本就未能怀孕,王凤显然所言不实。而且,羌胡娶已婚之女,还要杀掉初生子,以免带来别人之子,更何况天子纳已婚女子为姬妾了。这三项均为大事,陛下都曾亲眼所见,由此可知其他未能过目者。所以,王凤这种人不能长久执政,应该让他退归自宅,另选忠诚贤能的人代替他。”

自从王凤建议赶走了定陶王以后,成帝一直心中有气。这次听了王章的一番话,茅塞顿开,他采纳了王章的意见,对王章说道:“没有你这番直言,我岂能听到为国的大计!只有贤人了解贤人,你替我推荐一位可以辅佐我的人。”于是,王章推举了中山孝王的舅父琅邪太守冯野王。成帝为太子时多次听说冯野王是先帝的名卿,声誉远远超出王凤,因此心中打算让冯野王来代替王凤。

成帝每次召见王章时,都吩咐左右的人退下,但太后的从弟王弘的儿子侍中王音却从旁偷听得一清二楚。王音立即把王章的话详细报告了王凤,王凤听后,马上装病躺下,上书辞职。奏书写得既谦虚又恳切,充满了自责之辞和感恩之语,而且流露出强烈的感伤情绪。太后听人叙说了一遍,不禁老泪纵横,拒绝进食。

成帝从小依附王凤,和他关系很亲近,此时读罢奏书,便起了恻隐之心,不忍剥夺他的权力,于是下诏给王凤道:“我办事不聪明,执政多有过失,因此上苍屡降灾异,责任全在于我。将军竟然如此揽过自责,还要辞职告退,这叫我何去何从?《尚书》有云:‘公毋困我。’请您一定打起精神,安心静养,但愿早日康复,以慰我心。”王凤一见成帝回心转意,立即爬起来继续执行公务。成帝早忘了对王章的夸奖,他命尚书弹劾王章道:“本知冯野王以中山王舅父的身份出京任吏,却私相举荐,欲使他在朝中阿附诸侯;又知张美人亲侍至尊,竟然妄称羌胡杀子去疑事,纯属信口雌黄。”接着,王章便被逮捕下狱,廷尉又给他罗织了大逆的罪名,认为他“把陛下比作夷狄,意欲阻绝天子后嗣的希望;背叛天子,为定陶王营私谋利”,这两条滔天大罪终于使王章冤死狱中。

从此,公卿见了王凤都侧目而视,郡国守相州刺史都出自王凤的门下,而汉成帝依旧当起了儿皇帝。

……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王侯的辱/王权博弈四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义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728773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6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5: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