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刑事法评论(第25卷2009)
内容
编辑推荐

刑事法评论是北京大学法学院刑事法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大型刑事法连续出版物,并已成为CSSCI的来源集刊。本卷在延续以往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并有所创新,收录的文章也多具有理论上的创新性,并兼有交叉学科的研究。随着刑事法评论成为核心集刊,纳入正规的学术评价体系,本出版物在刑法学界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内容推荐

竭力倡导与建构以一种现实社会关心与终极人文关怀为底蕴的、以促进学科建设与学术成长为目标的、一体化的刑事法学研究模式。

目录

主编絮语

理论前沿

 正犯与犯罪事实支配理沦

一、正犯与共犯的界分基础

二、支配犯(Herrschaftsdelikte)

 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之本体址

一、犯罪事实支配之概念

二、犯罪事实支配之类型

三、犯罪事实支配内容确定之评析  

四、犯罪事实支配之结构

 关于“回到塔甘采夫”的刑法学反思

一、引言

二、塔甘采夫的理论在中国的引介

三、塔甘采夫的犯罪构成理论

四、回到塔甘采夫后回到了哪里

五、回到塔甘采夫后带来了什么

六、“回到塔甘采夫”背后的知识路径

七、结语

刑事程序研究

 论侦查权的行使与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兰跃军

一、侦查权对保障被害人权利的作用

二、侦查权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冲突和协调

 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

一、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率

二、增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初始适用

三、增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后的变更适用

四、增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后的变更适用

五、实现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羁押替代功能

六、防止滥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犯罪学研究

 动态中的和谐——“社会敌意事件及调控·犯罪学高层论坛” 发言摘要/皮艺军等

2009年3月14日上午

2009年3月14日下午

2009年3月15日上午

 论犯罪学理论及其建设

一、犯罪学理论的定义及特征

二、国外犯罪学理论的整体性评析

三、我国犯罪学理论的建设问题

 对加罗法洛犯罪学思想的曲解与澄清

一、概说:将行为人刑法理论的研究成果装入行为刑法的理论体系

二、法定犯罪与行政犯罪

三、法定犯罪与道德

四、结语

 再犯危险性评占方法及检验/

一、罪犯矫正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刑事政策

二、再犯危险性评估的方法

三、再犯危险性评估的检验

刑事执行研究

 监狱功能的多元视角探析

一、监狱功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二、监狱功能的学术评述

三、监狱功能的多元视角分析

四、监狱功能的膨胀与限缩

五、监狱功能的实现及局限

六、结语

 参与行刑主体多元化及其变革路径/吴旭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行刑多元社会主体的生成

二、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监狱行刑悖论之克服

三、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的法律依据及其完善方案

四、多元社会主体参与行刑的实践模式及其完善路径

专题研究

 宪政刑法观

一、宪政刑法观的提出

二、非宪政刑法观的“刀把子”隐喻

三、早期宪政刑法观的“契约”形象

四、当代宪政刑法观的最安全形象 

五、三种刑权力运行模式和我们的选择

 刑法解释研究学术报告

一、刑法解释的目标

二、刑法解释的主体

三、刑法解释的对象

四、刑法解释的原则

五、刑法解释的方法

六、刑法解释的概念:一个简短的总结

 论身份犯之身份/舒洪水

一、身份犯之身份的内涵

二、身份犯之身份的外延

三、身份犯之身份的界定

四、身份犯在刑法面前人人平等

 承继共犯否定论:从因果共犯论视角的论证

一、理论上惊人的混乱是作此文的缘起

二、否定说是因果共犯论的必然归结

三、承继共犯问题的类型化探讨

四、结语

 走向共犯的教义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一、共同犯罪立法的溯源

二、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三、共犯二重性说的衰败

四、共犯从属性说的接受

五、共犯处罚论的引入

六、单一正犯体系的兴起

 刑法上的占有/徐凌波

一、概述:占有概念的再梳理

二、占有状态:事实上的控制支配状态

三、刑法所保护的法益:“本权”还是“占有”?

四、主观违法性要素:“非法占有目的”

 处断刑的引入:量刑程序设置的实体要求

一、处断刑的形式机能:法定刑通向宣告刑的桥梁

二、处断刑的实质依据:内外双重价值的追求

三、处断刑的引入:量刑程序设置的实体要求

四、结束语:量刑规范化的期待

 刑讯逼供的社会心理学阐释——以挫折攻击行为理论为分析工具

一、刑讯逼供的挫折源:证据供需失衡

二、刑讯逼供的催化剂:社会情景

三、可能的出路及面临的挑战 

 我国羁押立法之实体规范检讨

一、引论:羁押立法的实体规范解读

二、本论:我国羁押立法的实体规范检讨

三、推论:我国羁押立法的实体规范完善

四、结语

 劳动刑法视阈下集体劳资纠纷的刑法规制模式

一、问题的导出:由“东航集体返航事件”说起

二、域外的视角:国外刑法介入集体劳资纠纷的演进与经验

三、中国的话语:刑法合理介入集体劳资纠纷的思考

四、简单的结论:走向劳动刑法学研究的新时代

 刑事证明标准之证成/董玉庭

一、刑事证明标准:主观中的客观

二、证明标准的理论诉争

三、殊途同归:各种证明标准之检讨

 侦查决策研究——以现代决策理论为视角

一、现代决策理论

二、现代决策理论视野下的侦查决策

三、侦查决策的原则

四、侦查决策的两大类型及其机制

五、结语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刑事法评论(第25卷2009)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兴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64204
开本 16开
页数 6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16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7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14.01-53
丛书名
印张 4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8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