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语禅心(受用一生的98则经典生活智慧)
内容
编辑推荐

趣味品读《百喻经》,瞬间顿悟大智慧。

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与思维,成为慈悲与智慧共有的人。

生活就像是一个水杯,我们往往急于往里面不停地加水,却忽视掉只有把已有的水倒出来,才能够放进去新鲜的东西。用修禅的方法去生活,才会在豁然间感受到别致的风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在禅心的体验下,也会欣赏到不一样的自我和不一样的世界。

内容推荐

《百喻经》是一本把散见于佛学典籍中的一些譬喻集中起来的传教布道书。《佛语禅心》一书的编写,充分考虑读者阅读需求,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让佛经本身的喻味更为深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编撰《佛语禅心》的更深用意,即为了让读者朋友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好心情,同时在读禅、学禅、参禅中,能以悟禅的精神智慧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使您今后的生存意义和人生境界达至一个更为高广的全新层面。

目录

愚人食盐喻/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愚人集牛乳喻/事无巨细,积少成多

以梨打破头喻/内外兼修,表里如

妇诈称死喻/辩明事理,坚定不移

渴见水喻/望洋莫叹,取之有度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防微杜渐,一丝不苟

认人为兄喻/实事求是,身体力行

山羌偷官库衣喻/真实自然,朴素无华

叹父德行喻/适当中肯,以身作则

三重楼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婆罗门杀子喻/认真做事,正品做人

煮黑石蜜浆喻/根除祸源,得偿心愿

说人喜瞋喻/坦然面对,明辨是非

杀商主祀天喻/方向明确,义无反顾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循序渐进,逐步积累

灌甘蔗喻/辛勤劳作,收获希望

债半钱喻/高瞻远瞩,统览大局

就楼磨刀喻/换个角度,豁然开朗

乘船失钎喻/立即行动,切莫拖延

人说王纵暴喻/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妇女欲更求子喻/拥抱今天,创造未来

人海取沉水喻/善用时间,方得善果

贼偷锦绣用裹毵褐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种熬胡麻子喻/错种必结错果

水火喻/专心致志,方有辉煌

人效王眼喻/抓住要点,看重目的

治鞭疮喻/人云亦云,迷失自我

为妇贸鼻喻/知足者常乐

贫人烧粗褐衣喻/识破假象,立足当下

牧羊人喻/平常对待得失,平衡看待人生

雇倩瓦师喻/历经磨难,不忘初衷

估客偷金喻/言行一致,取信于人

斫树取果喻/精心培育,圆满收获

送美水喻/不耽虚名,积极向前

宝箧镜喻/周到圆通,迈向成功

破五通仙眼喻/尊重别人,珍爱自身

杀群牛喻/世事轮回,一心向上

饮木筒水喻/悔过自身,传递真爱

见他人涂舍喻/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治秃喻/反省自身,潜心修习

毗舍阔鬼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估客驼死喻/审时度势,巧做选择

磨大石喻/胸有大志,勤学苦练

欲食半饼喻/把握局部,则成就整体

奴守门喻/放眼全局,方得其道

偷牦牛喻/文过饰非,欲盖弥彰

贫人作鸳鸯鸣喻/悔不当初,追悔莫及

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坚定信念,学好本领

小儿争分别毛喻/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医治脊偻喻/利不补害,得不偿失

五人买婢共使作喻/同生共死,一致对敌

伎儿作乐喻/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求同存异,照顾整体

蛇头尾共争在前喻/协力同心,步调一致

愿为王剃须喻/伺机而动,展翅高飞

索无物喻/放弃小利,发扬善心

蹋长者口喻/向上生长,得见阳光

二子分财喻/拒绝诱惑,坚守自己

观作瓶喻/时机难得,不可错过

见水底金影喻/看清方向,选择正业

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病人食雉肉喻/滴水石穿,坚持到底

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做自我的主人,

掌命运的航向

人谓故屋中有恶鬼喻/心存善念,共创明天

五百欢喜丸喻/襟怀坦荡,重塑人生

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刻苦学习,联系实际

夫妇食饼共为要喻/力保大局,降低损失

共相怨害喻/敞开胸怀,从心做起

效其祖先急速食喻/认清本质,勇做自己

尝庵婆罗果喻/举一反三,准确判断

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爱惜生命,善待生活

唵米决口喻/承认错误,宽心悔过

诈言马死喻/充实自己,举重若轻

出家凡夫贪利养喻/以诚待人,以心待己

驼瓮俱失喻/冷静思考,全面考虑

田夫思王女喻/目标远大,身体力行

攅驴乳喻/用心倾听,仔细琢磨

与儿期早行喻/虚心求教,拨云见日

为王负机喻/坚意修为,勇敢面对

倒灌喻/查清原委,对症下药

为熊所啮喻/静心思考,寻找线索

比种田喻/灵活播种,收获绿荫

猕猴喻/抛弃前嫌,轻装前进

月蚀打狗喻/做正确事,走正当路

妇女患眼痛喻/未雨绸缪,不可因噎废食

父取儿耳珰喻/用心生活,学习经验

劫盗分财喻/平常心态,云水随缘

猕猴把豆喻/努力上进,终有厚报

得金鼠狼喻/本我本心,真隋真义

地得金钱喻/看准时机,一跃而起

贫人欲与富者等财物喻/坚守信念,厚积而薄发

小儿得欢喜丸喻/保持理智,权衡利弊

老母捉熊喻/注重事实,谨慎判断

摩尼水窦喻/放下自我,用心沟通

二鸽喻/默默倾听,彼此信任

诈称眼盲喻/清楚得失,迈向正途

为恶贼所劫失氍喻/发奋进取,互励共勉

小儿得大龟喻/不问玄机,必适得其反

试读章节

1 愚人食盐嗡

——恰如其分,适可而止

【佛语】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佻。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过去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太淡,没有味道。主人听后,往他的菜里又加了一些盐。

加了盐的菜味果然好吃多了。他暗自想道:“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刚加这么点盐尚且如此,何况加更多的盐呢?!”

于是,这个没有头脑的家伙便空口吃起盐来。吃了以后,口舌便失去了味觉,反受其害。

【禅心】

愚人其实并不愚,因为他懂得最基本的趋利避害。饭菜只因多加了一把盐而变得津津有味,盐在其中确实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这个愚人永远都不明白,好吃的仅仅是他面前摆放着的饭菜,盐的作用只是让饭菜变好吃而已。舍本逐末的做法让人又好气又好笑,结果到头来所有的苦头还得自己品尝。

有位先哲曾说:“真理只要再向前跨进一步,便会变成谬误。”

于是这个愚人在真理面前开始了大跨步,似乎认定了真理之后就是无限的光明,并且他追求真理的脚步显得异常坚定,而我们却不禁要为他唱起悲歌。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物极必反的道理,只是没有几人去认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在那位拔苗助长的老伯的叹息声还没有远去的时候,人们就已经争先恐后地跳进了相互追逐的洪流之中。

得道高僧宝觉禅师在即将圆寂时,他派人把所有的弟子都叫到了身边,向他们宣布自己世缘时限的到来。众弟子在听完禅师的话后心有不舍。此时,其中一位弟子却朗声说道:“时限若已到,生死由他去好了。”禅师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你所讲的便是老衲的肺腑之言。”随即双眼一闭便圆寂了。

生死由命并不是消极的处世方式,而是一种“看破了”的高深境界,是一种顺从自然规律的乐观行为。不再执迷于生之欲念,放下才是真正的超脱。今天再没有人会像故事中的愚人一样,一味地贪吃可以调出美味食物的盐了,可是一些更为现实和惊心动魄的事例却在不断上演。森林过度砍伐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上升,对于野生动物大量捕杀导致的物种锐减……我们每天都叫嚣着向自以为更美好的将来迈进,我们的脚步甚至比那位愚人还要坚定。只是好多人都无法看清自诩为美好的事物仅仅是一种臆想罢了,无止境的欲念的上升正在一步步把自己拉向可怕的深渊。美好的未来也将断送在自己执迷不悟之中。放下——曾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可是在面对现实中各种欲望的时候总是会迷失心智。

生活中不乏愚人,又有几人能禁得住那把“盐”的诱惑,从而恪守生存的最底线?但是倘若能够明白“盐”只是调味剂而已,便可免得误人歧途;倘若能够明白贪多必失是一种和谐生活的哲学,便可以在人生的苦海中及早回头。毕竟,放下以后才能拿起更多。

愚人的愚并不只是在于他必须要承受多吃一把盐的苦难,更在于自己遭受了苦难之后依旧找不到茫茫苦海的边际,反而把所有的恼怒都发泄到他所吃盐的身上。佛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愚人不知道是自己错了,反倒可能会因为此事而对盐的好坏属性妄加评断,这才是我们心中的“屠刀”,这才是恶之起源!

愚人食盐,理应恰如其分,适可而止。而真正的困难却是,生活中的我们往往分辨不清楚什么是“盐”,什么才是我们要吃的“饭菜”。一句话,唯有看清自我的欲念所在,能够真正把握为人的正确方向和恰当处世的“度”,才能够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2 愚人集牛乳嗡

——事无巨细,积少成多

【佛语】

昔有愚人,将会宾客,欲集牛乳,以拟供设,而作是念:“我今若预于日日中■取牛乳,牛乳渐多,卒无安处,或复酢败。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临会时,当顿■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异处。

却后一月,尔乃设会,迎置宾客,方牵牛来,欲■取乳,而此牛乳即干无有。时为宾客,或嗔或笑。

【译文】

过去有个愚人,准备宴请宾朋,想收集一些牛奶,打算到设宴时使用。他心中盘算道:“我现在如果事先每天挤出牛奶,逐渐增多,直到无处安放储存,还可能会变质坏掉。不如就在牛肚子里盛着,等到举办宴会时现场挤取。”

P1-3

序言

《百喻经》是一本把散见于佛学典籍中的一些譬喻集中起来的传教布道书,佛的要旨关键在于佛心,释迦牟尼苦修多年后,一朝悟道,但怎么样让一般痴人也能明白这些道理呢,他便打了许多比方,举出一些实例,有些实例听起来像个比方,但有些比方实实在在就是真事一般。

《百喻经》的原名即《痴华鬘(man)》,“华鬘”一词是梵文soma的音译,指连接成串装饰身首的花环。此书是印度法师僧伽斯那根据《修多罗藏》十二部佛经中的素材编撰而成,它通过许多寓言故事喻述了出家人修行积善的道理,是一部宣传佛教教义的经典。南朝时期的493年,僧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法师来中国传教时,将其翻译成中文,因收寓言故事98则,故起名为《百喻经》。它并没有单刻本,而是收编在浩瀚的藏经当中,多少年来一直是佛门弟子的必读经文。

1914年9月,鲁迅先生捐银元60元委托南京金陵刻经处刻印了100本佛教《百喻经》,1926年5月,鲁迅先生又出资赞助王品清校点《百喻经》,自己亲自做了题记,以原书名《痴华鬘》,交上海北新书局出版,使这一佛教文化经典得以广泛流传,实际上这是一部非常好的寓言故事集,它为当时的中国文坛增添了一道异彩。

许多人不禁要问,鲁迅先生为什么对佛经如此感兴趣呢?其实当您看了本书后,便会了解,这并不只是一本简单的佛经,它还是一部生动、形象、可读性很强的文学作品。《百喻经》虽然是佛教为宣传自己的教义而作,但它的许多寓言都是选自民间老百姓的口语故事,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比如《愚人食盐》的故事,讲的是愚人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留他吃饭,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盐,他吃起来觉得味道很好。愚人心里想:“菜的味道好是从盐中得来的,吃一点就这样好吃,那么多吃些,味道一定会格外好。”这样想了以后,愚人就向主人索取了更多的盐,一口吞进嘴里去,不料咸得要命,以至于口干舌苦,痛苦不已。这个故事的原意告诫修行人要适当地节制饮食,少欲知足,是对身体和修行都有好处的。而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而言,该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把握好为人处世的“度”,才是智慧的处世之道。

因此,《百喻经》“除去教戒,独留寓言”,是完全可以当做一部独立的文学作品来读的。

《百喻经》由一部原来的佛经演化为文学的寓言故事集,成为一部文学的经典,并得以广泛流传,这是鲁迅先生的功绩。而鲁迅先生之所以施刻百喻,本身也是一喻吧。

书店里,《百喻经》的读本寥寥无几,而常见的版本则先是佛语的全文编入,然后再加白话译注,突出的重点是佛理教戒,这与当今社会新的文化理念与读者的阅读需求是有距离的。《佛语禅心》一书的编写,充分考虑读者阅读需求,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让佛经本身的喻味更为深远,更具现实指导意义。

编撰《佛语禅心》的更深用意,即为了让读者朋友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好心情,同时在读禅、学禅、参禅中,能以悟禅的精神智慧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使您今后的生存意义和人生境界达至一个更为高广的全新层面。

愿通过本书的阅读,每位读者朋友都能培养出乐观向上的生活与思维方式,成为慈悲与智慧共有的人。

书评(媒体评论)

《百喻经》是词句优美的散文。

——胡适

佛藏中经,以譬喻为名者,亦可五六种,惟《百喻经》最有条贯。

——鲁迅

……佛门百喻,更是历久弥新的经典,种种短篇寓言。让人在会心一笑之间体会生活的真谛,尤其是《百喻经》中千载难得的那近百则精彩比喻,其问智慧,足以让人受用终身。

——粱实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语禅心(受用一生的98则经典生活智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布人衣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15581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