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致加西亚的信(共2册纪念版)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美西战争中,一位名叫罗文的中尉接到美国总统麦金莱的任务——给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罗文中尉没有任何推诿,奇迹般地完成了这件艰巨的任务。他的事迹随着《致加西亚的信》一书的出版在全世界广为传颂,同时也成就本书成为一部盛传百年的励志经典。

它蕴涵着个人成功和企业发展实现双赢的真谛,阐述了一种由主动性通往卓越的成功模式。书中关于敬业、忠诚、勤奋的思想,更是成为永恒商业精神的典范与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内容推荐

《致加西亚的信》

美西战争中,一位名叫罗文的中尉接到美国总统的任务——给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罗文中尉没有任何推诿,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务。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这段传奇经历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杂志上。

杂志很快告罄,不久这篇文章又被印制成册。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一次订购10万册在车站发放;俄罗斯铁道部长西拉克夫亲王让人将此书译成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册;日本天皇下令,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

从此,《致加西亚的信》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勤奋敬业、忠于职守的精神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它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致加西亚的信》全球累计销售量近8亿册,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6名,中文各类版本热销5D0万册,持续八年雄踞励志类图书畅销榜。

《〈致加西亚的信〉行动手册》

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致加西亚的信〉行动手册》汇聚了阿尔伯特-哈伯德商业思想的精髓,对《致加西亚的信》一书进行更为深入、详细的阐述,内容更详细,思想更明晰,结构更系统。

目录

《致加西亚的信》

中文版序/001

原出版者手记/004

1913年版作者序言/006

上篇

 致加西亚的信/011

 你属于哪类人?/017

 坚持或者放弃/021

 放弃是为了更多地获得/027

 每一件事都值得去做/034

 职业是人的使命所在/039

 拖拉和逃避是一种恶习/042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047

 每天多做一点/051

 满怀感恩之情/058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064

 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067

 不要成为心理上的奴隶/071

下篇

 一本可怕的书/077

 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080

安德鲁·罗文介绍/106

英文版原文/107

网上读者评论/114

媒体和名人评论/116

《〈致加西亚的信〉行动手册》

序言:你属于哪种人?/001

第1章 对待自己:诚实自省

 你是自己最大的敌人/007

 热忱是工作的灵魂/010

 坚韧是生命的脊梁/015

 做自己思想的主宰/019

 享受“负担”的附加值/022

 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027

 超越平庸,选择完美/030

第2章 对待工作:勤奋主动

 不为薪水而工作/037

 比薪水更重要的/040

 将工作当成人生的乐趣/042

 行动.梦醒的催化剂/046

 现在就动手做吧!/050

 让我们勤奋工作/053

 机会来自于苦干/056

第3章 对待老板:忠诚感恩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063

 如果你是忠诚的,你就会成功/067

 吹毛求疵和抱怨于事无补/072

 换工作前先换一下心情/075

 老板和员工并不是对立的/079

 欣赏和赞美自己的老板/082

 向老板学习/086

第4章 对待公司:敬业热忱

 自动自发/093

 每天多做一点/097

 永远把任务完成在“昨天”/102

 人“合”万事兴/106

 轻视公司就是轻视你自己/111

 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114

 成功比失败只多一分钟/119

试读章节

【致加西亚的信】

在所有与古巴有关的事情中,有一个人常常令我无法忘怀。

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而无法送信给他。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建立合作关系。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

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将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个星期之后,徒步穿越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将信交到加西亚手上——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

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

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世,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经营好这样的企业——虽然需要众多人手,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碌碌无为,他们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用心。

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做事,或者请上帝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则,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

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

此刻你正坐在办公室里——有6名职员在等待安排任务。你将其中一位叫过来,吩咐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

他会静静地回答:“好的,先生。”然后立即去执行。

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满脸狐疑的神色盯着你,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

他是谁呀?

他去世了吗?

哪套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放在哪儿?

这是我的工作吗?

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

急不急?

你为什么要查他?

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如何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吩咐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回来告诉你,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率法则,我相信自己不会输。

真的,如果你很聪明,就不应该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面带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

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意志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地。

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服务呢?

乍看起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以分担工作的人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无所谓。

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

“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我说。

“看到了,怎么样?”

“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但是,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也许能够完成任务,但也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可能完全忘记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对那些“收入微薄而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但求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

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如何一直到白发苍苍,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勤奋起来;也没有人谈及,有些雇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使他们能振作起来。

在每家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些常规性的调整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无论业务如何繁忙,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整顿才会有明显的效果——那些无法胜任工作、缺乏才干的人,都被摈弃在工厂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我认识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是缺乏自己独立创业的能力,对他人来说也没有丝毫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自己的老板在压榨他,或者有压榨他的意图。他既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没有勇气接受他人的指挥。如果你让他“送封信给加西亚”,他的回答极有可能是:“你自己去吧。”

我知道,与那些四肢残缺的人相比,这种思想不健全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家大企业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漫不经心、拖拖拉拉、被动偷懒、不知感恩的员工有一份工作而日增白发。许多员工不愿意想一想,如果没有老板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他们将挨饿和无家可归。

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不过,即使整个世界变成一座贫民窟,我也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公道话——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导引众人的力量,终于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从成功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和衣服以外,一无所有。

我曾为了一日三餐而为他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我深知两方面的种种酸甜苦辣。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赞美的,衣衫褴褛更不值得骄傲;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样。

我钦佩那些无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

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这种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

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摘自《致加西亚的信》P11-16)

序言

也许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

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未免显得过于陈旧。

然而,我们却又无法回避。员工的忠诚和敬业精神缺失,职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的管理者们。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也带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那些经济起飞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信用、勤奋和敬业。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工作时推诿塞责,划地自封;不思自省,却以种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缺乏责任心。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政府机关、学校蔓延,无论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无法彻底消除。

只有才华,没有责任心,缺乏敬业精神,我们是否真的能顺利前行?

在现实世界里,到处看到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

我曾遇见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公司里却长期得不到提升。他缺乏独立创业的勇气,也不愿意自我反省,养成了一种嘲弄、吹毛求疵、抱怨和批评的恶习。他根本无法独立自发地做任何事,只有在一种被迫和监督的情况下才能工作。在他看来,敬业是老板剥削员工的手段,忠诚是管理者愚弄下属的工具。他在精神上与公司格格不入,使他无法真正从那里受益。

我对他的劝告是,有所施才有所获。如果决定继续工作,就应该衷心地给予公司老板以同情和忠诚,并引以为豪。如果你无法不中伤、非难和轻视你的老板和公司,就放弃这个职位,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心灵。只要你依然是某一机构的一部分,就不要诽谤它,不要伤害它——轻视自己所就职的机构就等于轻视你自己。

到哪里能找到将信送给加西亚的人?管理者们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

有关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有关送信人罗文,有关《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在全世界已广为流传。“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服从和荣誉的象征。

一些评论家认为,《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站在管理者角度写出的书,有失偏颇,甚至对员工是不公正的。而在我看来,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高度的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这种人永远会被老板所看重。永远不会失业。而那些懒惰的、终日抱怨和四处诽谤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为自己的公司而工作,也无法改变这些恶习而获得成功。

这一浅显的故事和简单的概念超越了许多大学里所教导的那些理论。它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赖于此。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

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考验,《致加西亚的信》依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曾经被无数次印刷、复印,发给士兵、公务员、公司职员和所有人。

今天,我要再一次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

艾柯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十分富有灵感的读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

——《华盛顿邮报》

这是一个关于某人独立做某事的奇妙的故事。它被翻译成世界上各种语言,并且成为了成功的典范。

——《纽约时报》

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是很稀少的。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在推诿、偷懒、取巧中应付自己的生活,却并不知道:想要成功就必须选择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你。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活需要的不是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

罗文通过他不畏艰险的敬业精神,影响并推动了一项事业的发展,正如许多公司中那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领导者和员工一样,他们的敬业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公司事业的发展。

——《南方都市报》

一本与“奶酪理论”截然不同,提倡“一盎司忠诚相当于一磅智慧”的小册子——《致加西亚的信》在上海悄悄走红,一些公司的老板纷纷将该书赠送给员工作为激励敬业精神的教材。

——《新民晚报》

我希望有一天早晨,在每个公司的员工桌子上,都会端端正正地摆上一本《致加西亚的信》,而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我希望借这本书,中国能够掀起一场关于诚信的讨论,这种热烈讨论的场面能够出现在每一家公司、商店以及每一个政府机构里。

——《中国经营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致加西亚的信(共2册纪念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译者 赵立光//艾柯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961872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7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22.9-49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12
142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2: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