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书附赠傅佩荣教授易经占卦教学DVD光盘,教你掌握最权威、易上手的占卦解卦法,助你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本书包括四部分,一、“《易经》入门”:是为初学者所做的扼要介绍,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易经》的朋友,也很容易由此掌握门径。二、“《易经》占卦”:在介绍筹策与数字两种占法的同时,也说明有关占卦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概念。三、“解卦手册”:这将是大家最常参看的部分。不过,自古以来,解卦并无定法,所以还请读者逐渐培养自行解卦的能力。四、“解卦实例与启示”:列出一百零一则案例,都是我近几年占卦的验证,我的心得是“确实不可思议”。至于六十四卦各卦的启示部分,则可帮助读者对于《易经》文本得到更完整也更深刻的认识。
最完整的卦辞呈现:详细列出《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所有卦辞与爻辞,利于解卦时参考运用。并以时运、财运、家宅、健康四大面向,解析卦辞与爻辞的实用意义。
最清楚的卦象图示:明确标示出每一卦的卦象,并设计图文式的索引标签,方便快速查阅。
最简单的卦义分析:提供生活化的解卦示范与深入浅出的义理启示,是学习《易经》解卦的最佳参考工具
《易经》的制作,原起于忧患意识,这也是现代人学习《易经》占卜的最大原因——趋吉避凶。《易经》占卦并非迷信,它旨在点出人生中所会面临的各种顺逆境,使身在其中的人们,可以从占卦的指点中,学习调整自我心态的方法,进而以健全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机会与困境、成功与失败,避免迷失于表面的得意或低迷之中。
国学大师傅佩荣教授,潜心专研《易经》多年,以其丰富的演讲和自身经验,用深入浅出的说明,带领你进入《易经》博奥的世界,从卦象与解卦中看透世事的变动与意义,为下一步的人生方向指点迷津。
一、《易经》入门
◎ 一、《易经》是什么?
《易经》是一本最古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翻开《易经》,我们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而言。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 Book of Changes)。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爻”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至于“卦”,则是指“挂”而言,有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易传》。古代有“易历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
◎ 二、《易经》的基本概念
《易经》是一套符号系统,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指涉未来的发展。
《易经》又名《周易》,意即周朝的《易经》。据说古代夏朝有《连山易》,商朝有《归藏易》,但皆已失传,无法考究其内容。“易”字所指,除了“变易、变化”,还有“不易”与“易简”。所谓“不易”,是说变化的规则是不变的,譬如“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所描述的情况是不变的。又如四季不断运行变迁,但其春夏秋冬的顺序是不变的。
至于“易简”,则以易为时间,简为空间。易为乾卦,充满无穷的生命力,在时间中生生不已;简为坤卦,具有无限的包容力,在空间中完成一切。这“变易、不易、易简”三词是对《易经》的初步理解。
由阳爻与阴爻所组成的三条横线,就构成了基本的八卦。为何需要三爻?因为它们象征了“地、人、天”。后来组合为六爻卦时,则由下而上每两爻代表这三才之一。要特别注意“由下而上”,这是《易经》画卦的规则。做人处世不也是如此吗?底下的结构不稳,又怎能往上建设?
基本八卦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这八卦的名称是专门术语,必须记住。古代有个背诵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卦称为“经卦”,表示基础之意。我们即将看到的“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都是由这八卦所组成,只是排列位置不同而已。
真正出现在《易经》书中的是六十四卦。八经卦两两相重,就形成六十四卦,又称“重卦”,每卦有六爻。这些才是《易经》的主体。以乾卦()为例,六爻皆阳,在读法上,由下而上要念成“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初,二,三,四,五,上”代表位置。“九”代表阳爻。再以坤卦()为例,由下而上读成“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六”代表阴爻。
九为阳爻,六为阴爻,理由之一是:阳爻为奇数,主动,而九为动之极(一、三、五、七、九)。阴爻为偶数,主静,而六居偶数之中,为静之极(二、四、六、八、十)。理由之二是:在五个生数(一、二、三、四、五)之中,奇数相加为九,偶数相加为六。
由于六爻卦是由两个三爻卦所组成,所以有下卦(内卦)与上卦(外卦)之分。这两卦合成的六爻,代表六个位置,其中以“二、五”为佳,因为它们居于下卦与上卦的中位。居中则前有屏障后有靠山,也表示言行适中,较为合理。此外,阳爻若在刚位(初、三、五),阴爻若在柔位(二、四、上),则较有利。这是“当位”的考虑。
此外还有“乘承比应”。“乘”是上对下,“承”是下对上,阳上阴下较为稳当。“比”是比邻,指邻近二爻的关系。“应”则是指下卦三爻与上卦三爻的对应位置,如“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若是一阴一阳则为正应,两者同为阴或同为阳,则是敌而不应。正应可以互相支持,较为理想。
《易经》六十四卦,可以分为三十二组。每一组都是相连的两卦(如乾与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覆即变”。“覆”是全卦由下而上整个翻过去,又称“综卦”;“变”是全卦六爻皆变(阳变阴,阴变阳),又称“错卦”。
不仅如此,每一卦的中间四爻还形成了两个“交互卦”,或皆称“互卦”。譬如谦卦()的交卦是震卦(九三、六四、六五),互卦是坎卦(六二、九三、六四)。于是一卦共有四个经卦(上下卦与交互卦),在解释每一爻的“时”与“位”方面皆可提供参考。 总之,这些术语与各项细节都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卦辞与爻辞,从而明白自己在占卦中应采取的合宜态度。
P4-8
《易经》是探讨“变化”的书,内容有义理与象数两部分。义理提醒我们如何做人处事;象数则可用来占卜,揭示变化发展的趋势。这么特别的经典,当然值得花一点时间研究。本书兼顾义理与象数,尤其在占卦解卦方面提供了实用的具体材料。
《易经》的占卜,所依据的是“有意义的偶然”,要在同时出现的事象中寻找相关的线索。它与心电感应有些类似,但又有明确的卦象可供参详。表面看来,它与各种测知未来的算命方法差不多,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句来卧发占问者的心理投射作用。不同的是,《易经》还有清楚的“文本”,相传至今已三千多年,历代学者也使用了三千多年。
研习《易经》文本与应用这些资料来占卦及解卦,有时形成两条平行的线。现在我们要将两者合而为一,使《易经》的价值充分彰显出来。按照标准的占法,需要五十根蓍草(今日称为筹策),依照一定程序,在二十分钟内得出六个数字,由此形成一个六爻卦,再看有无变爻来决定占验之辞何在。所谓占验之辞,是指某一问题的答案在于某一句卦辞(共有六十四句卦辞),或某一句爻辞(共有三百八十四句爻辞)。
因此,所谓占卦,就是:先得出数,再由数字取得卦象;有了卦象,再找出某一句卦辞或爻辞。然后,剩下的是如何解卦的问题了。本书介绍了标准的筹策占法,以及解卦原则(主要参考朱熹的见解)。有时为了方便,可以使用数字卦,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测知某一问题的结果将会如何。这话听来未免神奇,是否有效,一试便知。
本书包括四部分,一、“《易经》入门”:是为初学者所做的扼要介绍,即使是从未接触过《易经》的朋友,也很容易由此掌握门径。二、“《易经》占卦”:在介绍筹策与数字两种占法的同时,也说明有关占卦的正确心态与基本概念。三、“解卦手册”:这将是大家最常参看的部分。不过,自古以来,解卦并无定法,所以还请读者逐渐培养自行解卦的能力。四、“解卦实例与启示”:列出一百零一则案例,都是我近几年占卦的验证,我的心得是“确实不可思议”。至于六十四卦各卦的启示部分,则可帮助读者对于《易经》文本得到更完整也更深刻的认识。
自从研习《易经》,匆匆已过十年,所得成果几乎都展示于本书之中。我由《易经》得到义理与象数两方面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一点心得公诸同好,希望得到各位指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用在有关《易经》的研究上,正是最佳写照。
傅佩荣